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Word书稿 第1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讲义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3187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Word书稿 第1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讲义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Word书稿 第1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讲义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Word书稿 第1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讲义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Word书稿 第1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讲义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Word书稿 第1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讲义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Word书稿 第1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讲义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Word书稿 第1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讲义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Word书稿 第1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讲义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Word书稿 第1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讲义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2)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与O2反应

②与水的反应:

a.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b.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与解释:

3.钠的制备、保存与用途

(1)制备:

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电解,2Na+Cl2↑。

(2)保存:

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3)用途:

①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②作强还原剂,将某些稀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如4Na+TiCl4

Ti+4NaCl;

③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高考考查层面]

命题点1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1)钠投入到NaCl溶液中,只有氢气放出。

(2)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3)钠投入到铵盐(如NH4Cl)溶液中,有H2和NH3逸出。

2Na+2H2O===2NaOH+H2↑,

NH4Cl+NaOH===NaCl+NH3↑+H2O。

[典题示例]

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

A.BaCl2溶液      B.K2SO4溶液

C.CuSO4溶液D.NH4NO3溶液

解析:

选C 因为是溶液中的反应,所以都有H2产生,NH4NO3溶液还产生NH3,CuSO4溶液还产生Cu(OH)2沉淀。

命题点2 焰色反应

(1)概念: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

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操作步骤:

铂丝

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无色。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元素:

黄色;

钾元素: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各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Na+

B.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

C.既含有Na+,又含有K+

D.可能含有Na+,可能还含有K+

选B Na元素的焰色为黄色,而K元素的焰色为紫色,而且黄色会干扰紫色,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含有K元素。

[考点达标层面]

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2014·

北京高考)将钠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的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  )

(2)(2014·

北京高考)钠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够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

(3)(2013·

全国卷Ⅱ)钠与CuSO4溶液的反应:

2Na+Cu2+===Cu↓+2Na+。

(4)(2013·

广东高考)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5)钠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6)焰色反应是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

(7)金属钠可以保存在CCl4中。

(8)钠、钾着火后,用水或泡沫灭火器可迅速灭火。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2015·

郑州模拟)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②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C

考点二

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氧元素化合价

-2

-1

化学键类型

只有离子键

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电子式

Na+[

]2-Na+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主要用途

可制烧碱

漂白剂、消毒剂、供氧剂

保存

密封

密封、远离易燃物

命题点1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1.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2O2的性质

2.强氧化性的五个表现

1.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Fe2+、Cl-、SO

  B.K+、AlO

、Cl-、SO

C.Ca2+、Mg2+、NO

、HCO

D.Na+、Cl-、CO

、SO

选B 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能将SO

氧化成SO

,A、D两项不能共存;

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C项中的Mg2+、HCO

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下列关于Na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

B.Na2O2投入到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

C.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D.Na2O2与水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选D 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SO2反应生成Na2SO4而不是Na2SO3,A错误;

Na2O2投入到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错误;

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而属于过氧化物,C错误。

命题点2 Na2O2与水、CO2反应的四个重要关系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g)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与足量的Na2O2反应时,消耗CO2或H2O(g)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即气体减小的体积等于生成的O2的体积。

2.固体质量关系

2CO+O2

2CO2 ①

2Na2O2+2CO2===2Na2CO3+O2 ②

①+②得,Na2O2+CO===Na2CO3(虚拟的反应)

即CO可被Na2O2完全吸收,固体增重即为CO的质量。

2H2+O2

2H2O ③

2Na2O2+2H2O===4NaOH+O2↑ ④

③+④得,Na2O2+H2===2NaOH(虚拟的反应)

即H2可被Na2O2完全吸收,固体增重即为H2的质量。

结论:

凡分子组成符合(CO)m·

(H2)n的物质,m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Na2O2后,固体增重必为mg。

或者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O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上述条件。

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

(1)无机物:

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

(2)有机物:

CH3OH(甲醇)、HCHO(甲醛)、CH3COOH(乙酸)、C6H12O6(葡萄糖)等。

3.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反应,解决问题时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成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实际情况复杂得多)。

4.电子转移关系

不论是与CO2还是与H2O(g)反应,CO2与H2O(g)均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反应的实质都是Na2O2自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每有1mol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均为2mol。

1.200℃时,11.6g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

A.0.125mol      B.0.25mol

C.0.5molD.1mol

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O2的质量为11.6g-3.6g=8g,n(O2)=

=0.25mol,

根据Na2O2与H2O(g)、CO2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CO2和H2O(g)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25mol×

2=0.5mol。

2.取ag某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物与足量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2B.CO

C.C6H12O6D.C12H22O11

选D 由反应2Na2O2+2H2O===4NaOH+O2↑和2Na2O2+2CO2===2Na2CO3+O2知每摩尔Na2O2与H2O、CO2分别完全反应时,相当于吸收了2gH2、28gCO。

(H2)n的可燃物ag,在O2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水和CO2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后,固体增重也是ag,或者可以总结为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O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题目要求。

山东高考)Na2O2与水反应是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江苏高考)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Na

Na。

(3)(2014·

江苏高考)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4)(2014·

大纲卷)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5)(2014·

全国卷Ⅱ)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6)(2013·

江苏高考)Na2O2溶于水产生O2的离子方程式为:

Na2O2+H2O===2Na++2OH-+O2↑。

(1)×

 

(2)×

 (5)√ (6)×

2.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

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

C.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D.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

选C Na2O2的电子式为Na+[

]2-Na+,故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A错误;

生成相同量的O2时消耗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质量不同,B项错误;

由得失电子守恒知两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C项正确;

Na2O2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有漂白性,SO2易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原理不同,D项错误。

考点三

钠重要的两种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水中易溶,但比Na2CO3的溶解度小

2.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

①Na2CO3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

②NaHCO3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

①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3)与碱(NaOH溶液)反应:

与NaOH溶液不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4)相互转化:

①Na2CO3―→NaHCO3

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

②NaHCO3―→Na2CO3

NaHCO3固体加热分解转化成Na2CO3。

3.主要用途

(1)碳酸钠:

用于造纸、制造玻璃、制皂、洗涤等。

(2)碳酸氢钠:

用于发酵、医药、灭火剂等。

命题点1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典题示例]

1.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方案

操作

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

分别加入CaCl2溶液

D

逐渐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的为Na2CO3

选C 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A错误;

等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快者为NaHCO3溶液,B错误;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不产生气泡,过一段时间才有气体产生,D错误;

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C正确。

扬州模拟)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只根据图Ⅰ所示实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Ⅱ、Ⅲ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若用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NaHCO3、Na2CO3都与盐酸反应放出CO2,不能达到目的。

(2)Ⅱ、Ⅲ都是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鉴别。

(3)试管B中装入碳酸氢钠,试管A中装入碳酸钠,这样直接加热的碳酸钠温度高,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碳酸氢钠很不稳定。

(1)无论是Na2CO3还是NaHCO3均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CO2,两者的反应现象相同,故达不到鉴别目的

(2)2NaHCO3

Na2CO3+H2O+CO2↑,

CO2+Ca(OH)2===CaCO3↓+H2O

(3)NaHCO3

[方法技巧] 

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

命题点2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四种基本图像

(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1所示)。

图像特点:

Oa段、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相等。

反应原理:

Oa段 CO

+H+===HCO

    ab段 HCO

+H+===H2O+CO2↑。

(2)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

从O点开始即产生CO2气体。

HCO

   

(3)向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3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Oa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小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

    ab段 HCO

(4)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4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Oa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

Oa段 H++OH-===H2O,

CO

    ab段 HCO

1.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

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选C 向NaOH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盐酸首先与NaOH反应,然后与Na2CO3反应转化为NaHCO3:

,之后与HCO

反应生成CO2,因n(OH-)=n(CO

)=0.01mol,故加入0.02molHCl后开始有气体生成。

结合各种物质的量分析图像可知,选项C符合题意。

潍坊期末)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

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b斜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H+===H2O+CO2↑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选C 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

L-1稀盐酸,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OH-+H+===H2O,CO

,HCO

+H+===CO2↑+H2O,据此可以解答。

在0~a范围内,发生的反应应该是OH-+H+===H2O,CO

,不只发生中和反应,A错误;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H+===CO2↑+H2O,B错误;

从图像知生成CO20.01mol,根据方程式HCO

+H+===CO2↑+H2O可知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故a=0.3,C正确;

根据方程式和图像可知Na2CO3的物质的量是0.01mol,共计消耗盐酸0.02mol,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是0.04mol-0.02mol=0.02mol,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因此原混合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错误。

[方法技巧]

依据图像特点判断溶液成分的方法

(1)若a=0,(即图像从原点开始),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

(2)若V(Oa)=V(ab)(即Oa段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3)若V(Oa)>

V(ab)(即Oa段消耗的体积大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4)若V(Oa)<

V(ab)(即Oa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小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

福建高考)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大纲卷)用灼烧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四川高考)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H+===H2O+CO2↑。

广东高考)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时均有气泡冒出,说明二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5)(2013·

大纲卷)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广东高考)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7)(2013·

江苏高考)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8)(2012·

北京高考)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HCO

+Ca2++2OH-===CaCO3↓+CO

+2H2O。

(1)√ 

(2)√ (3)×

 (4)√ (5)√ (6)×

2.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

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

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选D Ba(OH)2与Na2CO3和Na2SO4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除杂的要求。

以“钠及钠的化合物间的转化”为载体串联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

高考载体(2009·

北京高考T12改编)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含钠元素的物质A、B、C、D,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知识串联设计]

(1)若A为金属钠,则E为________,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过氧化钠,则E为________,A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吗?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________,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________。

(4)A不论是Na还是Na2O2,依据转化关系判断物质C是____________,物质D是____________。

(5)向B(NaOH)溶液中通入CO2,CO2的量不同时,所得的产物相同吗?

试分别写出少量CO2和足量C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