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2953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30°

B.30°

60°

C.60°

D.60°

【答案】B

如下图所示,一开始入射角是0°

,当平面镜转动角度为30°

时,法线也跟着转动30°

,这时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30°

,即入射角增大的角度为30°

垂直射入平面镜的光线,其反射光线也垂直反方向射出,当平面镜转动角度为30°

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3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是30°

,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

,那么照射到筒璧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为60°

,如下图所示.

4.小满同学经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

【答案】D

A、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

故A正确;

B、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成虚像时,是正立的;

故B正确;

C、当物距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C正确;

D、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没有缩小的,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只有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逐一分析,对号入座,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

5.要使光线经过某一个光学元件后发生图示的偏折,可供选用的元件有:

①平面镜;

②凸透镜;

③凹透镜。

能达成该目标的所有光学元件有(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光线如果按照下面的传播路径,这三种光学元件都是可以达成目标的,如下图所示。

故选D。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某一位置,把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右侧,然后移动光屏,恰好在凸透镜右侧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

A.焦距可能是8cm

B.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C.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会变小

D.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把凸透镜往右移动2f,所成的像也会往右移动,且移动距离小于2f

A.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那么像距符合关系式

,因为

,所以

,可解得

所以焦距不可能是8cm,A项不合题意;

B.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由于

,这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在凸透镜的右侧是不能成像的,B项不合题意;

C.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像的大小会变小,选项C符合题意;

D.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把凸透镜往右移动2f,这个过程分两个阶段,物距还在小于一倍焦距时,所成的虚像往左移动到无穷远处,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后,会成实像,所成的实像会从右端无穷远处往左移动,D项不合题意。

7.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如图所示,当蜡烛距透镜1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cm

C.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可能得到烛焰的像

A.由题意可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实像。

物距为10cm,像距为6cm,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

10cm>2f

f<5cm①

此时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f<6cm<2f

3cm<f<6cm②

综合①②得

3cm<f<5cm

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大,故C错误;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cm时,如果

3cm<f<4cm

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可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8.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湖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深

B.物体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了红光,叶子吸收了绿光

A.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正确;

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所以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错误。

故选C。

9.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蜡烛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说法能成立的是

A.同时移动蜡烛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时,有可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缩小的像;

B.若将一老花镜放到凸透镜前方,光屏远离透镜时能再次会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C.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D.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CD

A.物体要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移动距离应该大于光屏移动距离,故A项不符合题意;

B.老花镜是凸透镜,若将一老花镜放到凸透镜前方,则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和老花镜后会提前会聚,此时光屏应该靠近透镜才会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项不符合题意;

C.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相当于增大物距,当物体成实像时,随着物距

增大,像距减小,同时像也在减小。

故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C项符合题意;

D.根据光路可逆性可知,在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时,移动凸透镜,可以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此时物距刚好是原来的像距,像距刚好是原来物距,D项符合题意;

10.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

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

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

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

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C.

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说明物距u相等,甲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

乙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

丙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说明

所以,

故选B。

11.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

12.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的位置开始绕圆筒的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º

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镜中转过的角度为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θ2,则()

A.θ1=30º

,θ2=30º

B.θ1=30º

,θ2=60º

C.θ1=60º

D.θ1=60º

如右图所示,平面镜旋转30°

,相当于入射角增大30°

,因为原先入射角为0°

,(如左图)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为60°

,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即为60°

(如右图)由左右两图的“虚像”的位置可知:

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为60°

1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小军同学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等大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A.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成的像叫虚像,所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A正确,不合题意;

B.虚像是正立的,不存在倒立,B错误,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与实像大小相等;

而平面镜成像中所成的虚像,与物体也是等大;

所以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等大;

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D正确,不合题意。

14.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如图所示。

随后小明拿着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并且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越来越小

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虚像

A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也不是倒立的,A、B错误;

C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是越来越小的,并且是实像;

C正确、D错误。

15.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人可以通过孔观察外面,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眼睛通过空气孔看到的范围和通过玻璃看到的范围如图所示:

黑色光线表示在空气中的光路,灰色表示在嵌入玻璃砖后的光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变大.故选A.

16.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

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度为d的平行光束,如图(a)所示;

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度为4d的平行光束,如图(b)所示.则()

A.f1=30cm,f2=15cmB.f1=15cm,f2=15cm

C.f1=30cm,f2=20cmD.f1=45cm,f2=30cm

由图a可知,设入射光的宽度为H,由于其出来的平行光的宽度为d,则根据光路图的比例可知

由图b可知,由于入射光的宽度仍为H,由于其出来的平行光的宽度为4d,则根据光路图的比例可知

解之得f1=2f2,结合四个选项可知选A。

17.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放在某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等大的像。

然后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了20cm,无论在哪都找不到物体的像了,透镜焦距是(  )

A.40cmB.30cmC.20cmD.10cm

理解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换不到像一船来说有这两个原因,一是物距小于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或成虚像;

二是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本题明显属于第一个原因,再根据成实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分析解答。

将蜡烛放在某位置上,得到一个与物体等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蜡烛在2倍焦距上,若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了20厘米,无论在哪,光屏都不能承接到像了,即说明此时蜡烛处于1倍焦距上或处于1倍焦距以内,据此分析:

A.若焦距是40cm,故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了20厘米后,蜡烛处于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可以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B.若焦距是30cm,故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了20厘米后,蜡烛处于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可以成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若焦距是20cm,故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了20厘米后,恰好处于透镜的1倍焦距上,即处于焦点上,不能成像,故C符合题意。

D.若焦距是10cm,故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了20厘米后,恰好移动到透镜的光心处,故不可能,故D不符合题意。

18.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cm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A.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向上移动平面镜对称轴位置不变,铅笔的像位置也不变;

B.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大小相等,当铅笔紧贴平面镜时,平面镜至少高为10cm,当铅笔远离平面镜时,小于10cm也可以成完整的像;

C.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平行于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平行于平面镜,因此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像的位置也向右移动了10cm.

19.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会看到的现象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人看物体的条件是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进入眼睛的光越多,感觉越亮,进入的越少感觉越暗;

平行光线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平行光线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将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光照到平面镜上发生镜面反射,如图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向下照射,此时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射出,而人从侧面观察,所以这部分反射光线不能进入侧面的人眼中,所以看到镜子是暗的;

而光照到白纸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有一部分反射光线进入了人眼,所以人看到白纸比较亮。

【点睛】

解题思路:

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情境,注意区分发生的反射现象属于镜面发射还是漫反射,再根据二者的特点进行作答。

20.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1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

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1m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

A.无论平面镜的大小如何,是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人眼看不到完整的像,A错误;

BD.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像高与物高相等,是1.6m,B错误、D正确;

C.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与物距相等,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那么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那么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m,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