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2882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某市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某市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某市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某市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某市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1.2.3国家发改委《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1.2.4XX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XX等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1.2.5《XX市文化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1.2.6《XX县文化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1.3项目建设的原则

1.3.1整合资源,填平补齐

统筹规划乡镇综合文化站布局,对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对现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危险房屋进行改造填平补齐。

1.3.2完善功能,满足基本需求

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划分,结合农村文化需求,在业务用房和文化体育设备上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基本文化活动功能要求。

1.3.3统一标准,规范建设

项目建设按照《“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纲要》的标准,以服务人口和功能确定建设规模,实行统一技术规范,做到规模适宜,功能实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

1.4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改变XX县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破旧或无业务用房的面貌,到2010年,使XX县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初步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站;

成为当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

成为XX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平台。

1.5结论

XX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符合XX县农村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了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文化保障的要求,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同时,项目是全面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的现实需要,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和需要。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变乡镇综合文化站缺业务用房无站址或业务用房破旧及文化设施缺乏的现状,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的满足全县人民的基本文化服务需求,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为加快XX县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项目建设切实可行,也很有必要,请国家和省市给予立项支持。

2.项目提出的背景

2.1XX县基本县情

XX县地处滇西大理、临沧、XX三地州市结合部,隶属XX市。

坐标东经99016’至100002’,北纬24014’至25012’之间,东与凤庆县接壤,南与永德县相邻,西与隆阳区相邻,北与永平、巍山、漾濞县交界,国土面积3888km2。

XX县城位于XX镇右甸坝,距XX市87km、昆明520km。

XX县地处滇西横断山系向南延伸部位,地形复杂多样。

境内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13.6米,相对高差2244.3米。

全县辖区面积5660249.4亩,人均17.4亩(其中:

耕地3.3亩)。

县内山多坝少,山地面积占97.1%。

地质以古生代、中生代为主,多为变质岩和花岗岩、沙石、石灰等沉积岩类。

根据气候区划资料,XX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低纬度山地气候类型。

年均气温14.90C,最高气温40.50C,最低气温-9.30C。

年均降雨量1265mm,降雨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降雨量85%,年平均相对湿度81%,霜期111天。

由于地形复杂,相对高差较大,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明显,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30C,呈现出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种小气候带。

由于XX县气候的多样性,不同气候带疾病谱各不相同,病种复杂多样。

温热地区每年均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痢疾的发生。

XX县辖13个乡镇,125个村(居)民委员会,1990个村民小组。

2008年末总人口34.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8万人、少数民族3.6万人。

总人口中,0—6岁儿童31741人,占9.26%;

15—49岁育龄妇女91449人,占26.67%。

地方财政收入90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

由于多种因素制约,XX县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社会事业落后,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2XX县文化事业概况

XX县文化体育事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县委、政府及市文广局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已基本形成以县局、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文管所、县文工队,社文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体育总会,县少体校、老年体协为中心,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125个村(社区)级综合文化室为基础的县乡(镇)村三级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框架网络,能提供一般的基础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开展相应的节庆文化体育活动。

2007年底,全县共有文化体育事业机构23个,其中体育事业机构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

乡镇综合文化站中有建制无站址、无设备、与乡(镇)政府同在一个地方办公的有10个,有建制、有站址,建筑面积不足300平方米,设备简陋的有3个(柯街、温泉、更戛)。

村(社区)综合文化室125个,其中实现“七有七落实”的1个(关庙社区);

有业务用房、有简单设备、有一定活动场所的7个(宝丰、新庆、光山、XX、勐廷、龙泉、立木山);

没有独立的文化室活动业务用房及相应开展活动设备的有117个。

全县1990个村民小组的农家书屋(文化院)一个也没有建起。

从事文化体育事业人员89人,其中县级文化体育事业人员44人,体育专职6人,乡镇39人。

XX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极为困难,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文化事业发展十分滞后,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至今还有10个乡镇文化站无业务用房无站址,服务能力低,客观上抑制了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县乡镇综合文化站承担XX县人民政府乡镇文化管理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是县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机构;

乡镇综合文化站集图书阅读、广播电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信息资源、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基于一体,是服务于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

但就XX县目前发展看,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有牌无站就达10个,其他3个也是房屋比较简陋,设施差,功能不齐,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广泛的精神文化需求。

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建设,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站,将充分发挥在农村文化活动中的辐射作用,促进我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同时也将为我县农民致富拓宽信息渠道,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3.1.1项目建设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的枢纽,在农村文化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XX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薄弱落后的现状,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文化娱乐活动难的情况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XX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从而改善广大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促进以人为本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建设村级综合文化室、农家书屋、村民小组文化院,也需要功能完善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为载体。

3.1.2项目建设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自身发展的需要

XX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大部分是和乡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一起办公,没有独立的业务用房,更没有独立的站址,设施简陋,功能不全,一无多功能活动厅,二无书刊阅览室,三无培训教室,四无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五无篮球场、乒乓球室,使文化站发挥不了服务职能,体现不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少部分有站有址,有简易业务用房的文化站,但是功能不全,设施老化,需要进行改造和排危。

这些问题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难以发挥,业务难以拓展,也导致了自我发展能力的低下。

文化艺术功能难以体现。

所以,实施XX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2.1XX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XX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传承民族文化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合理,不存在重复建设。

3.2.2XX县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地方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承诺对项目建设给予足额的配套资金,并采取有力的组织领导措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2.3每个项目单位都有3—5人的专业人才队伍及从事农村文化艺术活动的经验,项目建成后能在最短时间内投入使用和发挥效益。

3.2.4项目建设地点均已具备建设条件。

4.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建设方案

4.1XX镇综合文化站

4.1.1项目名称:

XX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

4.1.2项目法人代表:

李光耀(XX镇人民政府镇长)

4.1.3现状

XX镇文化站座落在XX集镇西段,由原XX法庭购置后修建而成,该房屋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总占地面积788平方米,建筑面积286平方米。

房屋结构类型为土木结构2幢。

因修建年代久远,木质部分虫害、老化严重,现有设施已无法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文化站现有专职从业人员3人,其中:

中职1人,初职2人。

内设阅览室、图书室、器材室、洞经演奏室、青年民兵之家等,目前各项活动开展基本正常。

4.1.4发展规划

XX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和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首先,XX的历史悠久,古称“莽水”,即为漭民土司“滨水而居”之意。

明德九年(1434年)改XX土巡检司,隶属于顺宁府;

民国22年(1933年)改置柯漭乡,辖九个保;

民国24年(1935年)设XX镇;

民国34年(1945年)设柯华镇;

1950年解放后设XX乡;

1958年设漭坡人民公社,曾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批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1983年改名XX区;

1988年改名XX乡;

2001年改设为XX镇。

其次,XX是XX文化的发源地,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XX大竹林王樵所撰的《轶官志》、《XX文教大全》等名著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财富,他的书、诗、画被很多中国书法爱好者当作书帖珍藏。

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沧江古韵闻名于世,被许多国内专家喻为“保存完好的中国古乐”。

三是XX境内许多名胜古迹保存完整,如望江楼古树群、仙人掌,阿背寨澡塘热泉,天坛山原始森林,鹅头山风光,沿江高山湿地等自然景观至今尚保持原始风貌。

四是XX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三市州五县市结合部,昌永公路穿XX集镇而过,距XX县城仅16公里,交通便利,过往行人较多,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同时,镇党委、政府将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依托小湾电站建设,计划在县城至永平的柏油路边,建设科技文化中心,把XX建成全县优秀旅游文化名镇。

4.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镇素有“文墨之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遗产。

镇文化站现有的业务用房和器材已经无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弘扬XX优秀的民间民族文化,丰富全镇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新建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势在必行。

4.1.6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1.6.1建设地点

根据XX镇总体规划原则,在项目选址上综合考虑交通、通讯、电力、供排水、环境等因素,本着方便群众、交通便利、能较好地利用集镇基础设施,对集镇环境无影响的原则,符合集镇规划要求,项目建设地址在XX县XX镇文化站原址。

4.1.6.2建设条件

所选址地质条件良好,基础稳固,地形规则,有良好的防洪排涝设施,完全具备四通(水、电、路、通讯),可节省投资。

同时,镇文化站建设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完全有能力承担项目的实施责任。

4.1.7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具有古体建筑风格的砖混结构综合业务楼一幢,建筑面积350平方米。

内设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室、电教室、乒乓球室等,并配套相应室外活动场地以及绿化设施。

4.1.8项目建设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4.1.8.1投资概算: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35万元。

4.1.8.2资金来源:

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2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自筹5万元

4.1.9项目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能继承和发扬XX民间文化,满足XX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与周边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弘扬先进文化,阻止或避免落后、愚昧文化的蔓延,同时为开发澜沧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该项目的实施,对繁荣地方农村经济、促进农村集市贸易、促进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场所,同时,还可以通过出租图书、开设娱乐活动等收费来逐年回收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4.2XX镇综合文化站

4.2.1项目名称:

新建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

4.2.2项目法人代表:

鲁先华(XX镇人民政府镇长)

4.2.3现状

XX镇文化站成立于1990年7月,办公用房建于1988年,由于当时资金较为困难,建房简陋,加之年代久远,已属危房,无法办公。

目前文化站仅在二间不足40平方米的政府楼办公。

4.2.4发展规划

规划建设。

建筑面积为35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1幢,内设乓乒球室、健身室、图书阅览室、信息资源、电教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室。

外设篮球场、门球场等,使之真正成为我镇集镇文化活动中心。

4.2.5项目建设必要性

由于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多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只限于部分节假日简单的活动内容,经常性的活动无法开展,根本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随着XX镇集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集镇人口日益增多,一系列的社会治安问题开始凸现,由于没有正规的活动场所,以至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治安综治维稳工作增加了压力,并严重影响我镇改革开放的现象。

因此,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已势在必行。

4.2.6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2.6.1建设地点

XX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地点位于XX镇人民政府,占地685平方米(1.02亩)。

4.2.6.2建设条件:

文化站建设属危房拆除重建,目前已完成规划、丈量工作。

4.2.7建设内容及规模:

XX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为砖混结构综合业务用房1幢,建筑面积为350平方米,内设图书阅览室、电教室、棋艺室、乒乓球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建设篮球、排球、羽毛球综合用场地一个。

4.2.8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4.2.8.1投资概算:

项目概算投资为35万元。

4.2.8.2资金来源:

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2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自筹5万元。

4.2.9项目效益

XX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后,将成为我镇集镇的集体休闲娱乐、教育及科技培训中心,它将吸引广大的农村青少年及老年朋友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寓教于乐,极大的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我乡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全乡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4.2.10XX综合文化站现状图

4.2.11XX综合文化站规划图。

正立面图、平面图、用地证明书等(附后)。

4.3XX乡综合文化站

4.3.1项目名称:

新建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

4.3.2项目法人代表:

罗金雄(XX彝族苗族乡乡长)

4.3.3现状:

耈街乡文化站自成立以来,在乡人民政府内联合办公,目前文化广播站有办公室1格,建筑面积22平方米,电视转播室1格,建筑面积22平方米,拥有图书512册,有在编职工2人,其中中职1人,初职1人。

4.3.4发展规划:

耈街乡综合文化站的发展规划是在国家和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帮助下,新建乡综合文化站综合楼1幢,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工程造价35万元。

4.3.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耈街乡文化站自成立以来,至今未建新站,均在乡人民政府寄居办公,致使我乡文化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有条件,已无法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改善我乡文化娱乐场所,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推进我乡精神文明建设,新建综合文化站办公楼和完善娱乐场所是迫在眉睫。

4.3.6建设地点:

耈街乡耈街村胡家村村民小组乡政府旁。

建设条件:

目前我乡已完成综合文化站的选址和土地征迁工作,配套资金正在申请中。

4.3.7建设内容及规模:

耈街乡综合文化站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4.3.7.1新建综合楼1幢,设计为5格三层砖混结构;

4.3.7.2新建600平方米室外健身广场一个;

4.3.8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4.3.8.1投资概算:

综合业务楼设计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工程造价35万元。

4.3.8.2资金来源:

4.3.9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能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有利于文化市场管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杜绝和防范黄、赌、毒蔓延。

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实现以文养文,以文兴文的目的。

4.4XX镇综合文化站

4.4.1项目名称:

4.4.2项目法人代表:

赵新华(XX镇人民政府镇长)

4.4.3现状

XX镇文化站成立1984年7月,由于当时没有选定站址,在镇人民政府内办公,2001年政府办公迁至老医院旧址,将原镇政府办公用地划拨给文化站,现有影剧院1个,篮球场1个,简易房1间,能开展一般的文化体育活动。

4.4.4发展规划

建筑面积为350平方米的2层6格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一幢,内设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信息资源、电教培训室、广播电视室、多功能活动室。

外设篮球场、露天舞台等,使之真正成为我镇文化活动中心。

4.4.5项目建设必要性

XX镇地处XX县南部,处于XX、临沧两市,XX、凤庆、永德三县交界,距县城54千米,国土面积298平方公里;

年平均气温19℃;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鱼米之乡。

全镇辖9个村1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15户25240人,其中农业人口24116人,少数民族1799人;

人均占有粮食440公斤。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日益增长,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现于活动场所较少,引导群众做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建设综合文化站增添一些活动的功能设施。

4.4.6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4.6.1建设地点

XX镇老集镇原XX乡人民政府住宅。

4.4.6.2建设条件

XX镇人民政府将土地所有权转让给XX镇文化站广播,其余所有房屋权属划归于文化站综合办公楼拆除重建条件具备。

4.4.7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内容:

一层健身房两间,科学技术培训、电教为一体的培训室。

中间为楼梯。

二层一间为广播电视机房,1间为XX镇综合文化站办公室,2间为老体协党支部活动室。

1间为诗书画展室,中间为楼梯。

4.4.8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概算总投资3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2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自筹5万元。

4.4.9项目效益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我国老龄化逐步上升,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建设综合文化站及老体协为一体的多功能设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

4.5XX乡综合文化站

4.5.1项目名称:

XX傣族乡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

4.5.2项目法人代表:

邦岩金(XX傣族乡人民政府乡长)

4.5.3现状

XX傣族乡文化站XX乡上甸中心集镇西部,始建于八十年代,位于XX傣族乡人民政府院内,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房屋类型为土木结构1幢,一层建筑,站舍破旧落后,设施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运行经费短缺,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难以适应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的矛盾。

文化站现有专职从业人员2人,中职1人,初职1人。

内设阅览室、图书室、器材室等,目前各项活动开展基本正常。

4.5.4发展规划

美丽富饶的XX,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XX、临沧两市和施甸、XX、永德三县结合部,位于XX县西南部,离县城79公里、XX120多公里,交通发达,通讯方便,基础设施功能齐全。

全乡辖5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3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汉、傣、回、彝等15个民族,总人口12719多人。

XX,地势低矮平缓,气候炎热,土地肥沃。

海拔608米—2056米,年平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100毫米,属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立体型气候,物产较为丰富,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甘蔗、粮食、香料烟、蚕桑、反季蔬菜是XX乡的主要产业。

近来,XX乡提出“缩粮、稳蔗、强烟、壮桑、适菜”的产业发展思路。

甘蔗是XX的骨干产业,全乡总种植面积的37000亩,总产量15万吨以上,粮食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种植面积为3177亩,总产量达207多万公斤,反季蔬菜以大辣椒为龙头,远销昆明、重庆、武汉等地,水果有西瓜、芒果、荔枝、蕃市瓜、香蕉、龙眼、葡萄、毛叶枣、金橙、脐橙、桔子、香椽、佛手柑、人心果,酸角、柯子、菠萝、菠萝蜜等,品种繁多,品质优良,味道鲜美纯正。

鲜鱼年产100多吨,销往缅甸、瑞丽、XX等市场。

蔗糖、茉莉花、水泥、褐煤等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畜牧业养殖以生猪为主,不断加强生猪规范化养殖,目前有规模养殖场5户,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不断优化特禽品种,先后引进七彩山鸡、孔雀、鸵鸟,野鹅等特禽品种,市场前景看好。

美丽的XX,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集傣族小乘佛教文化、回族清真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及各族节日文化于一体,泼水节、火把节、打秋千、打陀螺、对歌、“抢亲”是傣乡欢迎远方客人的特有表达方式。

小湾移民安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XX次中心集镇初具雏形。

近年来,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外地客商纷纷到XX投资开发,果蔬冷藏加工、水电开发、免烧砖瓦等企业已落户XX。

同时,乡党委、政府将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依托小湾移民安置,计划把XX傣族乡建成全市优秀旅游文化民族之乡。

4.5.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傣族乡素有美丽的“金孔雀的故乡”之称,还被称为XX“次中心城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新建XX傣族乡综合文化站,改善XX傣族乡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对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尤为重要和迫切。

4.5.6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5.6.1建设地点

根据XX傣族乡总体规划原则,在项目选址上充分考虑交通通讯、电力、供排水环境等因素,本着方便群众、交通使得能较好地利用集镇基础设施对集镇环境无影响的原则,符合集镇规划要求,项目建设地址在XX县XX傣族乡民族文化活动广场内(乡中心集镇西部)。

4.5.6.2建设条件

XX傣族乡综合文化站拟建在上甸中心集镇西部,通过站室建设,辐射带动五个村民委员会。

该点具备了三个条件:

一是上甸中心集镇位于XX张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这里土地集中连片,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建设项目实施后,辐射和带动强,发展潜力大;

二是综合条件。

有利于各村间增进团结,协调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各民族间进行生产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

三是乡文化站建设得到了乡党委、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