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三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2643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三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安庆市三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安庆市三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安庆市三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安庆市三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三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格式.docx

《安徽省安庆市三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三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三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格式.docx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

自然的纯粹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夜渔

沈从文

这已是谷子上仓的时候了。

年成的丰收,把茂林家中似乎弄得格外热闹了一点。

在一天夜饭桌上,坐着他四叔两口子,五叔两口子,姨婆,碧霞姑妈同小娥姑妈,以及他爹爹;

他在姨婆与五婶之间坐着,穿着件紫色纺绸汗衫。

中年妇人的姨婆,时时停了她的筷子为他扇背。

茂儿小小的圆背膊已有了两团湿痕。

桌子上有一大钵鸡肉,一碗满是辣子拌着的牛肉,一碗南瓜,一碗酸粉辣子,一小碟酱油辣子;

五叔正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到碟子里去。

“茂儿,今夜敢同我去守碾房罢?

“去,去,我不怕!

我敢!

他不待爹的许可就忙答应了。

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呼得喷了一口烟气,不说什么。

那烟气成一个小圈,往上面消失了。

他知道碾子上的床是在碾房楼上的,在近床边还有一个小小窗口。

从窗口边可以见到村子里大院坝中那株夭矫矗立的大松树尖端,又可以见到田家寨那座灰色石碉楼。

看牛的小张,原是住在碾房;

会做打笼装套捕捉偷鸡的“黄鼠狼”,又曾用大茶树为他削成过一个两头尖的线子陀螺。

他刚才又还听到五叔说溪沟里有人放堰,碾坝上夜夜有鱼上罶[注1]了……所以提到碾房时,茂儿便非常高兴。

当五叔同他说到去守碾房时,他身子似乎早已在那飞转的磨石边站着了。

“五叔,那要什么时候才去呢?

……我不要这个。

……吃了饭就去罢?

他靠着桌边站着,低着头,一面把两只黑色筷子在那画有四个“囍”字的小红花碗里“要扬不紧”的扒饭进口里去。

左手边中年妇人的姨婆,捡了一个鸡肚子朝到他碗里一掼。

“茂儿,这个好呢。

“我不要。

那是碧霞姑妈洗的,……不干净,还有——糠皮儿……”他说到糠字时,看了他爹一眼。

天上的彩霞,做出各样惊人的变化。

满天通黄,像一块其大无比的金黄锦缎;

倏而又变成淡淡的银红色,稀薄到像一层蒙新娘子粉脸的面纱;

倏而又成了许多碎锦似的杂色小片,随着淡宕的微风向天尽头跑去。

他们照往日样,各据着一条矮板凳,坐在院坝中说笑。

茂儿搬过自己那张小小竹椅子,紧紧的傍着五叔身边坐下。

“茂儿,来!

让我帮你摩一下肚子——不然,半夜会又要嚷肚子痛。

“不得。

(他又轻轻的挨五叔)五叔,我们去罢!

不然夜了。

“小孩子怎不听话?

姨婆那副和气样子养成了他顽皮娇恣的性习;

不管姨婆如何说法,他总不愿离开五叔身边。

到后还是五叔用“你不听姨婆话就不同你往碾房……”为条件,他才忙跑到姨婆身边去。

院坝中坐着的人面目渐渐模糊,天空由曙光般淡白而进于黑暗……只日影没处剩下一撮深紫了。

一切皆渐次消失在夜的帷幕下。

在四围如雨的虫声中,谈话的声音已抑下了许多了。

凉气逼人,微风拂面,这足证明残暑已退,秋已将来到人间了。

茂儿同他五叔,慢慢的在一带长蛇般黄土田塍上走着。

田中打禾后剩下的稻草,堆成大垛大垛,如同一间一间小屋。

身前后左右一片繁密而细碎的虫声,如一队音乐师奏着庄严凄清的秋夜之曲。

转过了一个山嘴,溪水上流一里多路的溪岸通通出现在眼前了。

足以令他惊呼喝嚷的是沿溪有无数萤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

隐约中更闻有人相互呼唤的声音。

“咦!

五叔,这是怎么?

“嗨!

今夜他们又放鱼!

我还不知道。

若早点,我们可以叫小张把网去整一下,也好去打点鱼做早饭菜。

……假使能够同到他们一起去溪里打鱼,左手高高的举着通明的葵藁或旧缆子做的火把,右手拿一面小网,或一把镰刀,或一个大篾鸡笼,腰下悬着一个鱼篓,裤脚扎得高高到大腿上头,在浅浅齐膝令人舒适的清流中,溯着溪来回走着,溅起水点到别个人头脸上时——或是遇到一尾大鲫鱼从手下逃脱时,那种“怎么的!

……你为甚那末冒失慌张呢?

”“老大!

得了,得了!

……”“啊呀,我的天!

这么大!

”“要你莫慌,你偏偏?

不听话,看到进了网又让它跑脱了。

……”带有吃惊,高兴,怨同伴不经心的嚷声,真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玩意事啊!

……

茂儿想到这里,心已略略有点动了。

“那我们这时要小张转家去取网不行吗?

“算了!

网是在楼上,很难龋[注2]并且有好几处要补半天才行。

”五叔说,“左右他们上头一放堰坝时,罶上也会有鱼的。

我们就守着罶罢。

关于照鱼的事,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这很令不知事的茂儿觉得稀奇。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窄而霉小斋

(本文有删改)

注:

[1]罶(liǔ):

捕鱼的竹篓子。

[2]龋(qǔ) 

张开。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描写了丰收后的景象,茂林家一家人围坐桌子前吃晚饭,呈现出一种大家庭的和睦景象和苦尽甘来的喜悦。

B.小说里,出场了一堆人,虽笔墨不多,但鲜活的人物形象凸显出了各自的特点,满溢出一股真实的气息。

C.小说描写一家人说话温柔,老少都没火气,脾气也就没有了,这一顿黄昏饭写得有滋有味,都是因为丰收带来的喜庆。

D.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茂林一家吃晚饭的情景以及茂儿跟随五叔到碾坊看人们夜晚捕鱼的情景。

5.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茂儿的形象特点。

(6分)

6.有人认为沈从文对湘西的描写有一种柔和的自然之美,有种唯美之情流露在他的湘西作品中,因而,他的作品表露的是一种“平和”之美。

你认为本文是否也有这种“平和”之美呢?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7~9题。

(第7第8题各3分,第9题6分,计12分)

材料一:

北京初冬的一个早晨,戴着蓝色棒球帽的潘老先生,蹬起一辆半旧的电动自行车,“呼呼”地穿行在清华大学校园里。

车轮子不时滚过枯黄的落叶,一路把他从北边的宿舍楼,带到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

这年,潘院士已经年过80了。

对这位“身陷”焊接领域50多年的专家而言,年龄不是衡量他是否已经“老”了的唯一指标。

这位老院士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看微博,家中电脑QQ“噔噔”上线的声音不时响起。

尽管已过耄耋之年,他可以不借助眼镜,轻松地翻查手机号码。

他自由穿梭在铁块拼接起来的焊接机器人和墙角的缝隙间,俯下身随手拣起一块普通成年人掂得动的钢板。

当然,他还能清晰地说出某个发动机焊接转子的转速、直径以及气压值。

这位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摊开双手,自信地说:

“我现在研究的课题,是焊接领域的前沿,比如‘高超超临界’,仍是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

他和年轻的同事吃饭时,时常念叨他的西南联大。

2012年11月3日,在“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潘际銮和一百多位老校友,他们中的很多人双手抚着桌沿,颤颤巍巍地站着,齐声唱着西南联大的校歌。

他们唱到“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时,潘际銮的心里“激动不已”。

1980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填了一张表”,简单地写下完成的工程成果,而且“当时也没发几篇论文”。

“我所获得的荣誉,都不是我追求的结果。

”潘际銮说。

不少接触过潘际銮的人一致评价他,“对名和利,不敏感”。

(节选自陈璇《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27日)

材料二:

高中毕业时,云南省会考,我拿了全省第一,被西南联大录取。

我父亲一直怀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受他的影响,我选择了机械系。

西南联大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每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一个人能在联大随随便便就混到毕业文凭。

当时的教室是土坯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夏天像蒸笼,冬天寒风穿堂入室。

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屋顶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师得提高嗓门大声喊叫,才能压得过风声和雨声。

1948年我本科毕业,1950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深造,从此选择了焊接领域作为我的终身职业。

当时有人笑话我:

“学焊接?

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

”实际上,焊接是非常重要的。

火箭、导弹、军舰、航母都是焊出来的,清华的第一个核反应堆是我负责的,建秦山核电站时,我也是顾问。

我常说,这辈子我做事有两个驱动力,年轻时候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靠的是“兴趣”。

后来是“成就感”,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为国家建设解决了实际问题时,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刻。

(节选自《潘际銮自述》,《环球人物》2015年第22期)

材料三:

潘际銮知道焊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技术,这门发展中的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的未来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952年哈工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

1955年夏天,潘际銮返回清华,又在清华大学建立焊接教研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组主任,成为我国第二个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建设者。

60年代,他率领一支队伍,承担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历时3年终于成功完成了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

为了解决反应堆中的燃料棒和控制棒焊接问题,他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

潘际銮获得了很多荣誉,如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等。

谈到这些荣誉,他说:

“那只是奋斗的结果,绝不应是奋斗的目标!

”他始终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创造发明获得成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时,才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节选自《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涉及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中,第三则材料概括得最充分,第二则材料中只是略微提及。

B.材料一从如今清华园里的潘际銮先生写起,在记述潘老先生人生片段的同时,侧重表现年过八旬的他老而弥坚的精神。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回顾了潘际銮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的经历,再现了联大师生治学环境的艰难以及联大严谨的教学风格。

D.材料三侧重记述潘际銮先生研究焊接技术以及创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的艰难历程,同时表现了潘老先生面对荣誉时的态度。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潘际銮先生的“年轻”主要表现在:

他虽为耄耋老人却骑电动自行车穿行校园,还玩微信、QQ等,并且行动自如、记忆力好。

B.西南联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对学生要求严格。

潘际銮先生和他的同学在联大求学期间学业大进,以致几十年后老人们唱起校歌时仍然激动不已。

C.潘际銮先生当年选择焊接专业时,有人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但潘先生义无反顾地将它作为终身的职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D.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潘际銮先生谈到荣誉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这都体现了潘先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荣誉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

E.潘际銮先生的事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对焊接科学的兴趣,第二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在焊接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感。

9.材料三的原文标题是“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及其具体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

(第10~12题各3分,第13题10分,计19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

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

“此王氏三珠树也。

”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

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高宗览之,怒曰:

“据此,是交构之渐!

”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洩,乃杀达以塞口。

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

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

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

行俭曰: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果如其言。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父福畤左迁交趾令。

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造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

炯尝曰:

“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议者谓然。

(节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②门虽设而常关

C.①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②审容膝之易安

D.④又惧事洩,乃杀达以塞口②作《师说》以贻之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

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

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

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杀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

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12.下列各项推断不能解释王勃一生短暂却屡遭不幸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王勃才华横溢,自幼就被赞誉包围,故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清醒的判断。

B.王勃对官奴曹达一事的处理,甚为怪异。

可见王勃处事浮躁、幼稚、不够镇定。

C.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滕王阁序》时,都显得过于炫耀自己的才华,容易遭人妒忌。

D.王勃才能不足以居“四杰”之首,又恃才傲物,这使议论者特别是杨炯十分不服。

于是,杨便制造舆论,认为王的排名在己之前是种耻辱。

这也导致了王后来的处境不顺。

13.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连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释】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内心的旷达。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15.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诗句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本题共3小题,计6分)

16.按照默写内容要求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正确的句子。

(1)《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的“,”两句,是用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3)《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未来,每粒沙子都可能拥有自己的IP地址。

”现在看来,这种描述似乎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对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最为精彩,也最能引发人无尽联想的描述了。

不论物联网发展到哪个阶段,都摆脱不了经济运行整体状况对它的影响,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相关的调研报告中看出些许端倪。

据埃森哲预测,2030年产业物联网将为全球创造14.2万亿美元新产值,而中国将新增1.8万亿美元新产值。

物联网绝对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与其相关的很多概念,在历史和科技发展中都曾出现过,譬如工业化的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等。

因此我们可以说,()。

不同于以前,在现今的科技语境中说起物联网,我们得到的是的互联,包括手机、冰箱、汽车、眼镜等,都是互联互通的,这似乎多少带有“理想”的味道了。

近五年,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着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与此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总规模2015年7月已达9.05亿;

到2016年1月,4G用户数就将超过3G用户数。

庞大的市场基础成就了消费互联网的成功,从BAT的崛起与其市值。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互联网生态体系消费已经成型。

B.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使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C.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着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互联网生态消费体系已经成型。

D.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的人类杜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

B.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的一种理念的实际上就是物联网

C.物联网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它实际上是一种理念

D.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理念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马行空相辅相成无所不在可见一斑

B.随心所欲相得益彰无所不在见微知著

C.天马行空相得益彰无所不至可见一斑

D.随心所欲相辅相成无所不至见微知著

20.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5分)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

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

俗语云: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1)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改为________(3)_____改为__________

(4)_____改为________(5)_____改为________

21.某学校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请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拟写一段辩论词。

要求:

不得改换辩题,立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85字。

正方发言:

网络匿名的作用在于保护发言人的隐私,在触及敏感话题时,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人们会敢于站出来说话,不再麻木、冷漠。

可见,网络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