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全面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2348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全面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全面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全面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全面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全面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全面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全面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全面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全面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做。

站起来走走试试,穿这样的鞋子走路感觉会怎样?

——组织幼儿说一说:

这样的鞋子穿起来舒服吗?

穿着这样的鞋子走路有什么感觉?

会发生什么危险?

——教师小结:

当出现掉鞋、鞋粘扣开了和穿反鞋时,脚丫走起路来就会觉得不舒服,还有可能出现绊倒、摔倒等危险。

3.引导幼儿知道鞋子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学习离队整理。

——请幼儿说一说:

鞋子没穿好,小脚丫感觉不舒服时你会怎么做呢?

可以请谁帮帮你呢?

如果我们在排队走的时候,你的鞋不舒服了,马上蹲下来整理,会不会有危险?

应该怎么做?

在我们走了之前,要先检查自己的鞋粘扣是不是粘好了,两只鞋子有没有穿反。

如果走路的时候感觉鞋子没穿好,小脚丫不舒服了,要赶紧停下来,离开队伍,再把鞋子穿好,还可以赶快告诉老师,请老师来帮助你。

4.学说儿歌《宝宝和小鞋》。

——教师根据儿歌内容自编动作,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儿歌。

附:

儿歌《宝宝和小鞋》

  小红鞋,脚上穿。

  粘扣松,掉路边。

  回头找,反着穿。

  小鞋急,大声喊。

“穿反啦,有危险。

  宝宝换好鞋,露出小笑脸。

——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边表演边学习朗诵儿歌。

活动延伸

  告诉家长不要给幼儿穿过大、过小或系带的鞋子,以免幼儿走路时因为鞋子不合脚发生危险。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进一步学会了穿鞋子。

在幽默的儿歌中知道了:

穿反鞋有危险;

换好鞋,露笑脸。

知道在鞋子不舒服时要求助于老师,增强了幼儿的安全防患意识。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柳园小学语文组田文君

一、课题的提出

在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是囫囵吞枣地读,不加思索,很多学生依赖于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学完课文甚至读得结结巴巴。

学生考试最怕做阅读题,每次检测完做试卷的分析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

原因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没有主动深入地去读文章,阅读方法不对。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的学生却并不多,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没有形成。

学生课余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就万事大吉了,一有时间便投入到精彩的电视节中,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

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很少。

2、农村小学生阅读是勉强的,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完成任务,摘抄一些词语、句子,并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3、阅读方法不正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拿到书只凭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我准备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

二、研究对象和步骤

研究对象:

小学4-6年级学生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04——2021.05)

(1)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

(2)设计课题方案、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21.06——2021.03)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深入课堂调研、指导。

(3)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

(4)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

(6将学生阅读所得写成的文章,编辑成册。

(7)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8)举行经验交流活动。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21.04)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撰写论文在校内交流。

(2)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3)形成详细、具体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三、研究内容: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

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的成分。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

从而失去动机。

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

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

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

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

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

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4)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

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

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

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

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

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

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

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

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3、激发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联系生活学语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语文水平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语文,要学会观察和发现周围的事物,捕捉生活中的“语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是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能,领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并且使他们摆脱了依赖课本、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了知识,获得了乐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其终生受用。

四、改革措施: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

“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总量低段不少于5万字、中段不少于40万字、高段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分析探讨“自主阅读兴趣方法”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影响,探讨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

我们提出几点策略:

1、研究思路:

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帮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式。

还与家长联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家长也要认识到子女阅读课外书是有益于、有助于文化学习的。

教师要推荐适合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举办“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课文学习阅读链接、课文延伸阅读等,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主动去读书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还要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如: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举办红色经典故事会、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不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竞赛、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每天利用晨诵10分钟个人课外阅读展现,午读20分钟自主读书,评选和表彰阅读小能手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又可以更灵活更直观地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2、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把握阅读方法的类型,从文献中确定课题的界定和研究内容。

(2)问卷法:

通过对家长和学生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数目、时间、类型等

(3)观察法:

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选取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4)访谈法:

通过与学生直接或间接交谈,了解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倾向、方法、阅读范围等)等。

(5)行动研究法:

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6)经验总结法:

及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以指导教学。

五、预期效果:

通过此研究:

(一)、学生形成强烈的读书愿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学生掌握一些科学读书的方法。

(三)、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指导方法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整个班级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六)、学生读书视频

六、预期成果及形式

1、文字成果:

各类调查资料、论文、学生阅读心得作品集。

2、图片成果:

学生阅读活动图片、其他图片资料。

3、可操作性成果:

优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4、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七、研究成员分工

组长:

李明善

副组长:

田文君

――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实验老师:

吴艳、丁森江

――直接参与课题的实质研究

子课题研究成员分工

子课题

负责人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吴艳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丁森江

阅读与生活的结合

小班基本常规计划

一、早晨来园

1、能高高兴兴来上幼儿园。

2、与老师、小朋友主动问早,能眼睛看着打招呼的人。

3、自己插好晨检牌,与家长礼貌道别。

4、然后将自己的随身衣物自己折叠好放在指定的地方。

二、晨间活动

1、室内桌面玩具常规:

不把玩具倒出来,需要多少拿多少,不争抢玩具,能互相合作、谦让;

收玩具能进行正确的归类;

玩具收好能放回相应的地方。

看到地面有玩具掉落能及时主动的捡起来放好。

玩玩具的时候不大声的讲话,不离开位子游戏。

2、室外活动常规:

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玩耍;

小朋友之间不推不挤,友好游戏;

听到音乐能把玩具放回规定的地方并按照先到先排队的顺序回教室。

三、早操常规   愿意听音乐眼睛看老师做操,情绪愉快。

能一个一个排队回教室,不拥挤. 四户外活动常规

1、解好小便,整理好衣物并把小椅子放进桌下后在桌子边上排好队。

2、走路会一个跟着一个走,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边走,不推不挤,不讲话。

3、愿意和老师一起做集体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4、玩大型玩具能遵守纪律,会排队等候,不推挤,不做危险动作。

五 进餐常规

1、饭前做一些安静活动,不动桌上的餐具,等待老师分饭菜,愿意帮助老师分调羹。

把椅子移进桌下,肚子贴牢桌边,防止饭粒掉落。

2、分到饭菜后开始用餐,不一边讲话一边用餐,会一口饭一口菜的吃,不挑食,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吃完饭后会收拾自己的桌面,把桌上、地上的掉落物捡干净并倒在垃圾桶里,饭碗、菜碗放在相应的锅里,学习自己擦桌子。

4、吃完饭后洗净手,擦净嘴巴,拿好小椅子在教室门口玩玩具,尽量放低音量,好好玩玩具,不随便走动。

5、听到音乐收玩具,动作快,不扔玩具,然后将小椅子搬回教室,   六 午睡及下午点心常规

1、把椅子翻到桌上,解小便,脱鞋子,在门口排队。

轻轻的进午睡室。

2、到床上先脱裤子再脱衣服,能尽量自己完成,需要老师帮助举手示意。

衣服、裤子折叠整齐后放在床尾。

3、安静的入睡,睡醒后能做到不打搅别人。

4、起床时先穿衣服再穿裤子和穿鞋子,注意前后、正反。

5、解小便后自己先塞裤子再到老师处检查,拿好杯子在座位上安静等待。

6、吃点心能不挑食,吃完自己的点心,有皮、核的点心自己收拾干净,洗净杯子,手擦干净。

 

七集体活动常规

1、老师放在桌上的教具不随便乱动,能眼睛看到老师,安静的倾听,要发言会先举手。

2、美术活动开始前能正确摆放作画用品,作画时油画棒、水彩笔用好后及时归位,先画完的小朋友会学习观看别人的作品;

玩色时注意卫生,及时洗手,不把颜料洒出,不在桌布上乱涂乱

小学中高段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

”我们知道,数学的灵魂是思维。

然而数学表达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表达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

所以思维的发展同表达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连。

一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未必兼有优秀的数学表达能力;

相反,学生如果具有了较强的数学表达能力,那么他的数学思维能力肯定不会差。

另一方面,数学既是科学也是一类文化。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因此学生要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必须以数学表达能力为平台,通过相互交流和能力挖掘,才能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

”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

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

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根据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组织数学语言的训练。

1.数与代数教学:

主要训练学生条理清晰地叙述算理、计算方法、数学概念、法则以及公式的来源。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复述计算过程和概念的形成过程。

2.统计与概念教学:

主要训练学生描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数据作出分析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可能性事件。

3.实践与综合应用:

主要训练学生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过程,解题的思路、方法,对自己的推理和思想进行合理地解释。

4.空间和图形:

重视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清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二)根据学生年龄、语言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数学语言训练。

加强语言有声思维向无声思维过渡,能把语言能力发展与综合思维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理论学习研究为基础,结合采用行动研究法,认真贯彻把《新大纲》中提出的:

“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及《新课标》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落实到实处。

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

(1)实践调查法。

(2)查阅文献资料法。

(3)案例分析法。

(4)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评选工作。

2.组织课题开题,再次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确定研究目标。

(二)实施阶段

1.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搜集信息,设计问卷调查。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

3.采取自评与他评结合的方式,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并逐渐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调整。

4.将相关的研讨结果进行对比、交流,提升为经验,升华为理论,撰写个案分析或论文。

(三)总结阶段

1.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六、预期成果;

(一)首先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1、通过对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研究,使得教师更加清晰的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感受到课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深刻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自觉重视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2、通过调查、分析中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探究解决方案,并且形成系统的理论材料。

撰写的相关论文。

(二)其次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1、通过问卷和教育宣传,让学生明白提高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做到良性互动、共同促进。

2、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同时为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提供平台,让学生会读数学,会写数学,会说数学.

3、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水平的提高。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