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2238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

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

非也。

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

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

你不会。

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

不会。

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

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D.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C.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

我们若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

不能死,出我胯下。

”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

何为斩壮士!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悦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于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王曰: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

不能用,信终亡耳。

“吾为公以为将。

“虽为将,信必不留。

“以为大将。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推择:

推举选拔B.若虽长大,好带刀剑长大:

身材高大C.众辱之,曰众:

众人D.何闻信亡,不及以闻闻:

使……知道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析不正确的是()(3分)A.“布衣”本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

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

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B.“郎中”本是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职责为护卫、陪从,以备帝王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比如《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的“郎中”即指“宫廷顾问”。

C.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调动官职叫“迁”,降职贬官叫“谪”或“左迁”,罢免官职叫“黜”,年老请求辞职叫“乞骸骨”。

D.“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

“斋”主要是“整齐”,如沐浴、不饮酒,不吃荤;

戒主要是指戒游乐。

在中国,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

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

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

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

(5分)译文:

(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11分)〔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8.这首元曲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9.后三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寻梦?

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3)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____________,”慷慨赴秦。

(《荆轲刺秦王》)(4)大丈夫应不拘小节:

____________,。

(《鸿门宴》)(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记念刘和珍君》)三.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

(23分)老家孙犁⑴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

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

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

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

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

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⑵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⑶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

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

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⑷前两次回去:

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

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

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

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⑸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实在说不清楚。

⑹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

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

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

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⑺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⑻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⑼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

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

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

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

“这一家人,都对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⑽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

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

“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

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

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⑾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

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

“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

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⑿朋友告诉我:

现在村里,新房林立;

村外,果木成林。

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⒀我解嘲似的说:

“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

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

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⒁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以自己的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入题很自然。

这两句诗也委婉地解释了自己这些年没有回老家的真实原因。

B、“文化大革命”后作者曾两次回老家,两次的情况不同,作者的心绪也不同。

可见他对故乡的感情深浅取决于当时的心情。

C、作者在第九段中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老家的河流、风沙、炊烟以及灶下做饭的人等,表现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伤感情绪。

D、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来看,作者坚持“老屋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主要是怕老屋不在了而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

E、文章的最后一段表明,故乡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者的老屋最终也将会消失。

作者对老屋的消失虽伤感却又能理解。

12、

(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梦境中回家有哪些“困扰”?

试分条概述。

(3分)

(2)描写这些梦境有什么作用?

(4分)答:

(1)“困扰”:

①②③

(2)作用:

13、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老屋,这有什么作用?

(6分)答:

14、综观全文,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简要分析。

(6分)答:

第Ⅱ卷表达题四、语言运用(18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家庭条件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他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B.你说他就说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

这是典型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放寒假了,他终于踏上了海南的土地。

海水清澈,风平浪静;

沙白如絮,清洁柔软。

于是,他乐不思蜀,久假不归。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1996年错判冤杀到2014年沉冤得雪,从最初重重阻碍到最终拨云见日,“呼格案”见证了司法机关冲破各种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的转变。

B.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不动产登记条例的长期缺位,腐败官员得以藏匿大量房产,且被揭发的可能性很小。

C.企业完成保健品注册通常需要2到4年,费用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不等。

如果是新品,则需要花费五年时间和高达300万左右的资金投入。

D.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当我们患感冒时,求助于止痛药,不但会让我们传播更多病毒,治疗时间也会更长,反而无助于康复。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①而人生的美丽与否②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③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④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⑤那就看谁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创造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⑥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A.③④⑥②①⑤B.①④③⑤⑥②C.⑥②①④③⑤D.③④①⑤⑥②18.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B.《再别康桥》作者是徐志摩,他是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C.《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共526500字。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

字数不超过30字。

(6分)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

“小心,小心!

”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

”徒弟问:

“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

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

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

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了质疑……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

要求: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D.D项信息在第三、四段。

“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

2.C.C项信息在第四段,“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不符合文意。

将伊壁鸠鲁和约翰•穆勒的观点混在一起。

3.B.B项信息在第五段,“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不当。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4.C(应为“当众”)5.B《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的“郎中”应为“宫廷的侍卫”。

6.D(因果推断不当。

)7.

(1)后来,韩信触犯法令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已经被斩杀了,按次序轮到韩信。

(补出主语、坐、当、次、被动句式各1分)

(2)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就可以不用韩信,如果决心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与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必、王、无所、非、句意各1分)【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

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

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

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

“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

”大娘生气地说:

“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

“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又当众侮辱他说:

“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

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粱率军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梁部下,却没有名声。

项粱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

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

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

“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

为什么要斩壮士!

”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

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

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

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

有人报告汉王说:

“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

骂萧何道:

“你逃跑,为什么?

”萧何说:

“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

”汉王说:

“你追赶的人是谁呢?

”回答说:

“是韩信。

”汉王又骂道:

“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

却去追韩信,是骗人。

“那些将领容易得到。

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

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

“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

“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

“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

“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

“任命他做大将军。

“太好了。

”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

萧何说:

“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

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

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

”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

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

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

(二)诗歌阅读(11分)8.(5分)①因信而生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②离家万里、不知归期的羁旅漂泊之情。

③雨打芭蕉梦回故园的孤独凄凉、无奈伤感之情。

(每点1分,共3分;

能结合诗句分析,2分)9.(6分)①触景生情。

秋雁悲啼、秋雨芭蕉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②反衬。

用“红叶天”“黄花地”这些色彩绚丽的秋景反衬出诗人漂泊难归之情。

③渲染。

用“秋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构成意境,渲染出诗人心酸之情。

(表达技巧,1分;

能结合具体诗句赏析,2分。

三种表达技巧,答出两种并赏析可得满分)(三)10.默写略三.散文阅读11.CE(4分)12.

(1)“困扰”:

①请假不准②迷失路途③旅途艰难(每空1分)作用: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因回家不得而产生的焦急心情,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感情,(3分)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1分)13.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老屋,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1)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分)

(2)表达了作者对故园荒废的感伤(2分)(3)写老屋与新房对照,与末段意思照应(2分)14.综观全文,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

(2分)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

(1分)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

(1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究要消失。

(1分)因此作者只能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矛盾。

(1分)四语言运用15.B16.A(B.成分残缺,在“腐败”前加一个动词;

C.不合逻辑,“高达”后接确数,去掉“左右”;

D.语序不当,“不但无助于康复,反而会让我们传播更多病毒,治疗时间也会更长。

”)17.C(根据语句结构内容的联系及关联词的搭配作选。

)18.C(掉叙事详细的)19.答案:

示例:

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

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解析:

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联系上下文语境。

首先要理解,师父的回答是针对徒弟的提问“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