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2002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识规矩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识规矩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识规矩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识规矩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识规矩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识规矩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识规矩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识规矩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识规矩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们继续看第七识颂。

  我们昨天讲到第七识转识成智,就称为平等性智,那为什么称为平等性智呢?

是因为有了这个智慧之后,就能够观一切有情众生平等、观一切法平等,所以称为平等性智。

意思就是说,有了这个智慧之后,我们才可能平等。

  那没有转识成智之前,为什么不平等呢?

我们应该知道答案了,因为有「我」嘛!

因为第七识它的作用,就是把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当作是「我」,第八阿赖耶识的相分当作是「法」,而且是真实存在的。

那只要有我,就跟其它的众生对立了,所以没办法平等。

有我就有他,有自他的差别。

那一切众生对我们来讲,我们也是有怨亲中庸的差别,就是有对象的差别。

我最亲爱的人,不等于我最仇恨的人嘛,可以相等吗?

没办法相等,对不对?

一个是最爱的,一个是最恨的,所以心没有办法平等,就是因为「我」来的。

  只要有「我」,一切有情众生就别想平等。

那心不平等,我们可能生起大慈大悲心吗?

可不可能?

我们可能对我最恨的那个人,生起大慈大悲心吗?

对最亲爱的人有可能,也不是百分之百啦。

我们所谓的大慈大悲是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必须要证到这个平等性智之后他才有的,只要有「我」在,你就是算对亲爱的人有一些慈悲心,但是它也不是大慈大悲,因为还有「我」的缘故。

一定要证到一切众生平等了,我们才可能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已经证到这个法界是同体了。

  我们昨天稍微介绍了一下,其实阿赖耶识是一个,为什么?

是因为我们的真心是一个,对不对?

我们修行就是希望我们的真心能够现前,那你的真心跟我的真心有关系吗?

我们说菩提自性现前,你的菩提自性跟我的菩提自性相同吗?

所谓的真心就是没有生灭的,菩提自性也是本不生灭,本不动摇,本自清净,能生万法,这个是相同的,是本体,也就是所谓的法身。

法身是本体,这个本体就是我们的真心,也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它本来是同体的,它只有一个,没有分你的真心、我的真心,你的自性、我的自性,没有,自性只有一个,所以整个法界它的本体是一,也就是所谓的法身。

所以我们说修行证到法身的意思,就是我们的自性现前了,我们的真心现前了,所以就证到整个法界是同体的。

  那阿赖耶识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念无明就有了,你本来是真心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因为真心本来就有嘛,菩提自性也是人人具足,本自具足不是吗?

但是为什么现在不是佛呢?

就是因为起了无明,只要你在不生不灭的、本来清净的这个真心,随时一念妄动,阿赖耶识就产生了。

所以真心是能现,阿赖耶识是所现,它是一念无明的产物,只要你起了一念无明,一念的妄动,阿赖耶识就形成了。

  那我们昨天也说,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所有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变现,所以你只要一起无明,阿赖耶就诞生了,然后就有所谓的见分跟相分。

阿赖耶识的本体我们叫做自证分,八个识,每个识都有四分,就是证自证分、自证分,还有相分跟见分。

自证分是每个识的本体,那你说见分跟相分是怎么来的?

就是本体一起了二元对立,就有了见分跟相分的产生,所以见分跟相分是自证分来的,每个识的本体,所以阿赖耶识的本体是自证分。

那我们一起了二元对立的观念,有能所,有能缘的心,有所缘的境,一起了这个能所,就有了见分跟相分,这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见分跟相分。

那第七识它做什么事呢?

就是把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把它当作是我,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相分,把它当作是一切法,这样明白吗?

我执跟法执的来源就是这样子来的。

  那至于那个证自证分,那是我们本体,那个般若智慧的部分,它简择你的自证分,证的是对还是错。

譬如说我今天开悟了,我除了找我的上师跟我印证说我到底是悟了,还是耽误了,还是哪一个悟,是开悟?

还是耽误的误?

如果找不到上师的话,我们的自性里面就有一种智慧的作用,它能够简择你这个自证分,你证到的是不是自证分,你是不是真的明心见性,这个检查自证分,证得对不对,我们叫做证自证分,就是来证明自证分是对、还是错,是不是真的已经真心现前了,还是只是误解而已。

以为开悟了,结果没有悟,结果就被耽误了这样子。

  所以我们就知道,都是一念无明来的,一念无明而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自证分,只要二元对立一起,就有见分跟相分,有能所,那这个所缘的境界叫做相分,第七识执为法;

那阿赖耶识的见分,第七识执为我。

我执跟法执的来源,我们现在就很清楚了。

  所以除非你证到无我,要不然别想一切众生平等。

可是,如果我们明白刚才说的这个道理,知道本来是共同的一个阿赖耶,本来也是共同一个真心,本来是无我的,只是第七识的作用,以为有我有法,本来是没有的,一切法无我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我们再加上修我空观,或者是人空观,或者是法空观,加强这个熏习,慢慢地就可以证到人无我、法无我。

  加强熏习的意思,就是一切的种子都含藏在第八识,对不对?

所以我们如果现在还是念念有我的话,熏回去怎么样?

还是有我呀!

这样明白吗?

所以那个我执是越来越坚固,如果你没有透过修行,不明白这个道理,无我的道理,没有这样的一个空性智慧的见地,然后也没有下功夫去修空观的话,我们继续熏,我执跟法执的习气还是越来越坚固。

不断地熏习,也是同样的熏习习气的种子、烦恼的种子、业力的种子,不断不断地被熏习,所以我们是不可能有什么离苦得乐,还是解脱、证果、开悟的一天,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这个道理弄明白,然后再加上修空观,我空观、人空观、法空观,然后才能够慢慢地第六意识保持现量无分别,第七识那个「我」就没有机会加进来。

  所以我们昨天才会说,为什么一定要第六识转了,第七识才能转,而且为什么我们要修定,就是要修到保持那个现量无分别,第六意识保持现量,现量的状况之下,第七识的那个「我」没有办法、没有机会生起。

所以第六识转了之后,第七识才能够跟着转,它的原因在这里。

因为第七识它没有办法修行,它没有办法闻思修,没有说我要转,由「我」转成「无我」,第七识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一定要靠第六识的下手来修,所以一切的修行都是从第六意识修。

  所以说第六意识虽然造业的力量最强,可是我们还是要靠它来修行。

前五识没办法修,第七、第八识没办法修,只有靠第六意识来修。

所以第六意识的现量也好,或者是比量也好,都是要从第六意识下手来修,才能够影响到第七识能够转识成智。

只要平等性智一现前,自他自然就平等,一切有情众生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平等,而且这个时候才有真正的大慈大悲。

所谓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一定要证到平等性智之后,从这个智慧来观察,一切众生才是平等的。

  所以没有证到无我之前,你说我要慈悲,那个都假的,有「我」的话,没有真正的平等,不是真正的慈悲,可是我们也可以熏修啦,培养我们的慈悲心。

但是真正做到大慈大悲,一定要第七识转成无我,它才可能……有这个平等性智之后,它才可能做到真正的平等。

  然后以法来说,就是一定要断我执,然后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一切众生平等;

一定要断法执,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一切法平等。

就是不再执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相分为法,知道它也是生灭无常的,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所以它是空无自性的,一切法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就是修法空观,不断不断这样的熏习,一直到真正的证到这个法无我为止,你才可能真正的做到一切法是平等的。

  要不然我们一面修,也是一面分别嘛,一面执着说你修什么法门,我修什么法门,然后再来比较谁的比较殊胜,修天台止观的就没办法念佛,那大手印、大圆满也是要争个高下,谁比较殊胜嘛,对不对?

一切法门也是,一面修一面分别执着,都是因为有法执的关系。

那证到法无我的话,这个都不是问题了,因为佛说法是应机,不同众生,不同的根机、不同的因缘之下,祂说出不同的法,其实法没有高下的差别,只是因为我们对法有所执着,我们才会去分这个法门、那个法门,这个宗、那个宗,然后把自己搞得很混乱,其实都是从佛清净的自性里面,祂所证悟了我们的自性以后,从自性里面很自然流露出来的法。

不同的众生,小乘根性就说小乘法,大乘根性就说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比较低劣,然后大乘比较高,然后密乘更高,没有这样的说法,这个就是我们对法有执着,才会有这样的分别心。

  所以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要解脱对不对?

跳出三界外,为什么要跳出三界外?

为什么要从六道当中解脱?

是因为我们觉得六道轮回是苦的,所以要从轮回当中解脱。

可是,整个轮回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吗?

不是真实存在的嘛,对不对?

它也是因缘所生法,你不同的业力,阿赖耶识不同的业识所变现不同的景象,都是你第八阿赖耶识自己的业识所变现的景象,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一切法也不是真实存在的,轮回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整个轮回的现象也是如幻如化的。

  你明白一切法不是真实存在,那你对这个轮回,要急于解脱这个轮回,你也会知道它是如梦如幻的,它也不是那么……像三恶道,我们说千万不要去,因为它是很恐怖的,我们就要生起这个怖畏的心,怕造恶业,然后堕到恶道。

可是你明白法无我的道理,你就不会……因为地狱也空嘛,对不对?

地狱也是我们的业识所变现的,它并不是真实的有。

所以我们证到法无我,我们就会把这个轮回的现象,知道它是幻化的,它没有那么厌恶,然后它也没有这么怖畏,那么急着……像小乘人那么急着想要从轮回当中解脱,那就是对这个轮回的现象,把它当作是真实有的。

  那我们说,我要赶快从轮回当中解脱之后,要去哪里呀?

要入个涅盘嘛,要从轮回出,入什么?

涅盘,为什么要入涅盘呢?

因为涅盘才是真正的安乐嘛,常乐我净,对不对?

所以它有出入的差别,要从三界六道当中解脱出来,然后入一个寂静的涅盘,它才是真正的常乐我净,才是真正的安乐。

可是我们再看,涅盘法它也是真实存在的吗?

它也是因缘所生嘛,你修了半天,证到一个涅盘,它也是生灭法。

涅盘的本身是不生不灭,我的意思是说你从修行一直到证得涅盘,这个涅盘是怎么证得的?

也是你生灭生灭的修行的法门,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然后才证到所谓的涅盘。

可是涅盘它也不是真实的,它也是如幻如化的,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说涅盘才是最殊胜的,然后它是我们最好乐的,才不会对那个涅盘境界有所贪爱、或者是执着。

  我们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只要我们对法还有执着的话,就有彼此的差别,那就有轮回跟涅盘的差别。

可是轮回的自性是空的,涅盘的自性也是空的,那怎么轮回跟涅盘是平等的,就是轮涅不二,轮回跟涅盘是不二的,什么时候才能证到?

也就是除非你证到法无我,不再执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相分为法,就是修法空观,不断不断深化,然后这个智慧,平等性智产生了之后,你才能够视一切法平等。

  那明白轮回跟涅盘,它是平等不二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就是为什么佛菩萨愿意不断不断地来生死,再入轮回当中来生死,然后来利益众生,就是因为他知道轮回不是真实存在的。

所谓的轮回的苦,那个苦的本质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他愿意发大菩提心,然后不断不断不断地入轮回当中来利益众生,但是他虽然入轮回当中,他又不会被轮回所染污,懂吗?

所以我们说他不住生死。

那他也不会因为涅盘是真正的清净,真正的安乐,然后去入一个所谓的涅盘,然后安住在涅盘境界当中,佛菩萨也不会这么做。

因为你就入涅盘,什么事都不做嘛,像小乘入灭尽定,就没有办法再利益众生了。

  所以,佛菩萨也是因为大悲心的关系,他不住生死,也不住涅盘,所以他虽然能够证到涅盘的境界,但是不会被涅盘所限,所限制,但是他可以现证涅盘,但是他又不会住在涅盘当中,不做利益众生的事,又从涅盘当中怎么样?

那个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当中,再生起如幻的大悲心来利益如幻的众生。

就是因为佛菩萨他已经证到法平等,就是平等性智已经现前,因此他能够观一切法平等,轮回跟涅盘平等无二,都好像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他可以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叫做「无住涅盘」。

  这个就是我们看那个讲义上的,「观诸自他有情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这就是讲你证到平等性智之后,你才能够观一切有情是平等的,没有自他的隔碍,要不然有自有他,一切众生不平等。

所以一定要这个平等性智现前,断了我执之后,你才能够做到一切自他有情是平等的,这个时候才有大慈大悲心,所以我们说「大慈悲等恒共相应」,这时候你来度众生的那个过程,整个过程一定是跟大慈大悲相应的,它是任运自然就现起大悲心,不用我们在那边发菩提心,发了半天也发不出来,为什么?

因为有「我」嘛!

有我执,你怎么发也发不起来。

所以到这个时候,平等性智现前之后,你的大慈大悲心是任运自然就生起了,所以你看到一切的有情都是平等的,没有怨亲中庸的对象的差别,而且都是任运,就是希望他们快乐,希望他们能够除苦,这是很自然就做到的。

所以,这个慈悲心是证到平等性智之后,才能够任运自然的生起,所以它是断我执之后才能够做到的境界。

  第二句说「观达一切诸法平等,无住涅盘之所建立」,我们就知道,就一定是要断法执之后,一切法才能够平等,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来观一切诸法才能够完全的平等。

轮回、涅盘都是如幻如化的,平等不二的,都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时候才能够不住生死、不住涅盘,我们称为无住涅盘,这个时候才能够建立所谓的无住涅盘。

所以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个是怎么来的呢?

就是观诸法平等来的,断法执以后,平等性智现前之后,才能够建立的无住涅盘。

  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些佛菩萨的境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是转识成智来的,你只要转七识成平等性智,自然观一切有情平等、观一切法平等。

在这个之前,只要有我执、法执,不管是有情、还是法,一定是不平等的,一定有分别执着,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我们修行要先明理,先把正确的见地、知见先建立好,我们才不会妄功用,盲修瞎练,就是以为自己可以发菩提心,发得很好啦,或者是我这个人最公平了,我对谁都一样,不可能的啦!

你有「我」,怎么可能对谁都一样?

对谁都不一样!

是不可能公平!

就是因为有自他的差别的缘故。

那我们也不可能说什么禅宗、净土宗、什么天台宗、华严宗都一律平等,还有律宗,也是不平等嘛!

你有法执,怎么可能平等?

所以新学一个法门,就跟旧的法门就打架了嘛,就问说:

我可以不可以同时念佛?

然后又修天台止观?

然后可不可以再修个不净观?

还是再念个佛?

怎么样……就是很混乱就对了。

所以我们现在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原来我们对法有执着的缘故,只要打破这个执着,才可能一切平等。

  那我们看下面一个偈颂:

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这两句颂是说明平等性智的妙用。

  你证得了平等性智,除了我们刚才说观一切有情、一切法平等之外,它到底还能够做什么呢?

就是只有成佛的时候,才真正的圆满了上品的平等性智,那上品的平等性智圆满了之后,它到底能够起什么妙用呢?

就是有所谓法、报、化三身。

  法身我们刚才介绍过了,就是每个人的自性,我们本自具足的菩提自性,它就是法身,就是我们的本体。

所以说什么都是共同一法身,一切佛是共同一个法身,现在我们也能够理解这句话,因为本来真心就是同一个,本体也是同一个,所以法身也是同一个。

那法身是本体,你只要证得你的清净心,就是你的菩提自性,或者是你的真心能够现前,这个就是所谓的法身。

可是法身是没有形相的,没有生灭的嘛,所以什么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都是在形容那个本体,它是没有形相的,那没有形相,我证得这个法身,我怎么利益众生呢?

所以我是不是还要再现一个什么身?

所以我可以从我的法身,这个本体现出那个报身,为初地以上的菩萨来宣说十波罗蜜法。

  那我们凡夫怎么办?

二乘人怎么办?

还没有登地的菩萨怎么办?

那佛祂就要现化身。

之前我们介绍过化身,有没有?

有各种化身,那个就是为我们凡夫、还有二乘人,还有还没有登地,就是地前的菩萨,所现的身,就是化身。

  那我们现在讲的这个,为十地菩萨宣说的,所以祂现的一定是报身。

那报身它又分成两种报身,一种就是自受用,譬如说我证到境界,我所证的境界你们大家都没有办法受用,我的境界我自己受用,这个叫做自受用身。

那我自己在那边受用身,可不可以利益初地到十地的菩萨?

也没办法利益嘛,所以我还要再现一个他受用身。

所以,报身有自受用身,有他受用身。

  自受用,就是自己享受清净的法乐,自己证的那个境界,佛所证的境界,自己受用,这个叫做自受用身,其它人没办法受用。

可是为了要利益地上的菩萨,祂必须再现一个他受用身,为初地以上的菩萨宣说十波罗蜜。

所以我们知道报身有自受用、还有他受用的差别,这就是现在要讲的,这个我们来看。

  所以到了如来究竟位中,平等性智才能够圆满转成上品的,这个时候就现起他受用身,为初地到十地的菩萨宣说大法。

这就是这两句颂的意思,平等性智的妙用就在这里。

  那什么叫做「如来」呢?

是指正觉的佛陀,已经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这个佛陀,我们称为「如来」。

可是,佛有很多名号,对不对?

称为佛,佛是化身来说,如来是指什么?

法身来说。

所以我们一看到如来,指的就是佛的法身,我们刚才说的有法报化三身,本体来说,那本体有没有来去?

本体没有来去,不来不去。

所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叫做「如来」。

好像来,又好像没有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所以叫做如来,为什么?

因为法身没有来去,所以叫做如来,这个名称是这么来的。

我们就知道它是站在法身的立场来说的,因为法身没有来去,所以称为如来,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意思。

  那什么叫他受用呢?

我们刚才解释了,它就是指他受用身,就是法身如来所现的报身相,专为十地菩萨所受用的,所以称为他受用。

那佛祂在亲证如来自性,清净的本体的时候,只要证得本体,法身就现前,就是我们自性现前,真心现前的意思,这个时候我们称为法身。

  那为什么称为法身呢?

因为它是一切法所依之身。

那依于这个本体才能够现起一切的法,才能够为十地菩萨现起他受用的报身,所以才称为法身,就是一切法所依之身。

我们刚才说它是本体,然后从体起用,从这个本体再现起报身、或者是化身这样子。

  所以现在所现起这个他受用的报身,就是为十地菩萨现起他受用的报身;

那地前的菩萨、还有二乘凡夫,就现起化身。

所以,这个报身跟化身,都是要依于法身才能够现起。

所以法身是本体,报身跟化身是应机所现的,不同的对象现不同的身。

  因为法身它是没有形相的,那我们众生看不见,所以为了利益不同的众生,如来祂就必须要现起报身和化身,来为众生说法。

那如来法身所现的报身有两种,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一种是自受用身,这个是佛独自所受用的清净法乐,所以佛这个自受用身,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境界呢?

就是祂自受用这个法乐,清净的法乐,这个是只有祂自己能够受用的,受用的是什么内容呢?

就是清净的法乐,这是证得法身之后所生起的一种清净的法乐。

那这种清净的法乐不但天魔外道所不能知,天魔外道都没有办法知道佛自用身的那个境界,祂到底在受用什么样的境界,天魔外道没有办法了知,就算我们佛弟子的声闻、缘觉、还有菩萨,也是不能够领受得到,所以称为自受用身,只有祂自己,佛自己能够享受的清净法乐。

  那就是因为连地上的菩萨都不能受到这种清净的法乐,所以如来才会从自己平等性智当中,示现微妙清净的功德身,在清净的佛土中弘扬大法,令十地菩萨也能受用大乘法乐,这个时候所现的身,就称为他受用身。

  这个专为地上菩萨所示现的他受用身,也会因为阶位的不同,有着胜劣的差别,所现的清净佛土也有广狭多少的不同,所以每一地菩萨所见的佛身是不一样的。

  譬如说:

初地菩萨,祂所现的是百丈身,就是说如来为初地菩萨所现的他受用身是百丈身,然后坐在百叶的莲花上,宣说的是布施波罗蜜。

十地菩萨刚好相对十波罗蜜,那现的身是越来越殊胜。

所以为二地菩萨所现的就是千丈身,越来越高大,然后坐在千叶的莲花上,宣说的是持戒波罗蜜;

那三地菩萨所现的就是万丈身,坐在万叶的莲花上,宣说忍辱波罗蜜。

先是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然后呢?

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然后为十地菩萨所现的就是百万亿丈身,坐在百万亿叶的莲花上,宣说最后一个智波罗蜜。

  所以你证到不同的,初地、二地,还是不同的哪一地,不同的阶位,所见的如来他受用身是不同的,所见都是不同的。

所以这个如来所现起的他受用身,是专为教导十地菩萨所现起的,所以说「十地菩萨所被机」,它的对机是什么?

就是初地到十地的菩萨,才能够见到如来的他受用身。

  那讲到这里,我们就把第七识颂介绍完了。

那接下来,我们就稍微再介绍分别我执、俱生我执,还有分别法执跟俱生法执,稍微再介绍。

因为要完全明白,要等八个识都听完会比较清楚,因为现在有关于阿赖耶识,第八阿赖耶识的内容,因为我们还没有讲,下一次才要讲,我们才知道第八阿赖耶识它是怎么变现出我们身心世界的,我们比较能够体会,虽然我们已经稍微、很简单地介绍过了。

就是我执跟法执是怎么来的,都是阿赖耶识的见分跟相分,第七识去执着见分,就是我执,执着第八识所变现的相分,就是法执,所以我们现在也只能很初步的有这样的一个了解,那我们对这个我执跟法执,也可以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们稍微再介绍一次。

  那我执,它有分别我执跟俱生我执。

分别我执,它就是后天所熏习来的,所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那是怎么后天熏习呢?

就是你亲近,可能外道的一些邪师,然后听了一些邪说,外道邪说,然后在我们心中就产生邪分别,这一类的我执,都是由第六意识所分别来的,我们就称为分别我执。

  有关于「外道」这个名词,当初只是为了要区别佛法以外的,称为外道,它绝对不是骂人的话,也没有轻视、诋毁的意思,都没有,因为我们发觉在佛教徒里面也很多外道,所以我们实在是没有资格批评人家是外道。

因为外道它真正的意思是心外求法,你只要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因为你不往内心去求嘛。

因为我们的真心,菩提自性都在我们自己这里面,都在我们自家里面,你偏偏要到外面去找,到外面怎么去找你的菩提自性?

所以它不在外面,在你自己家里面,所以你是要往内寻求,才能够让你的真心现前。

所以修行是往里面找,而不是往外面找,所以你到外面去找,不管你什么法,只要是心外求法,离开你的真心到外面去寻那个,永远没有办法见到你真心的那个,只能够越来越遥远,变成说开悟的障碍,让你的菩提道越来越遥远的那个,叫做心外求法,我们就说他是外道。

所以我们虽然说自己是佛弟子,可是我们做的事情如果都是向心外去,那个我们自己也是大外道,所以我们没有资格批评人家是外道。

  可是当时在印度佛陀的时代,就是其它在印度当时有很多所谓的外道,像六师外道是最有名的,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修行,还有不同的理论,因为他们都没有办法开悟,没有办法明心见性,没有办法见到自己的真心,所以我们说他是外道。

那外道的「我执」就非常多的理论,因为他们不管怎么讨论,从头到尾,他都是先成立「我」是存在的,然后我再讨论这个「我」的量是大还是小,还是不一定大小,可是它的大前提是「我体」是常住不灭的,所以我们才会说他外道。

因为本来无我的,你居然要讨论「我」的存在的状况,那个「我」的量是大还是小,那真的是心外求法,因为这样子永远没有办法证到无我,永远没有办法见到自己的真心,因为真心是无我的,是没有生灭的。

  所以一般外道,当时的一般外道所执的「我」,还有关于我体的讨论,它是有三种,那都是我体是常住不灭的,那另外再讨论说「我」的量是要大,还是小,还是不一定,所以它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说,他是执着「我」这个体是常住不灭的,而且是周徧各道,量如虚空。

所以这个「我」的量它是周徧的,它一定要像虚空一样周徧在各地,你才可以随处造业随处受报,所以它的理论就是说,那「我」的这个量一定像虚空一样周徧,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到达的,所以我才可能在什么地方造业,什么地方都可以受报,而不是说一定要把它规范说你在这边造业,然后在这边受报,你都是整个虚空都能够徧满的话,你就是随处造业随处受报,这是第一个理论。

  因为我量像虚空这么广大周徧,所以它可以随处造不同的业,随处感受不同的苦乐,就是果报。

那这一类是指胜论派、还有数论派所妄执的我,所以外道都是首先建立「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