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1926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6.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方法

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通过足量灼热的炭层

焊接金属时所用燃料乙炔(化学式C2H2)充分燃烧时的产物检验

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

7.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O2

H2O

CO2

W

反应前质量(g)

36

4

2

8

反应后质量(g)

22

x

A.x的值为22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10.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

则R的化学式为( )

A.C5H10O2B.C5H10O5

C.C6H6O6D.C6H12O6

11.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

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X

Y

Z

分子微观示意图

——

相对分子质量

46

A.Z的化学式为C2H6O

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

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3

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12.在一耐压的密闭容器中有一定量的炭粉和过量的氧气,对该容器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相关量之间关系的是(  )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红磷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4.下列关于物质除杂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所含杂质

除杂的方法

KCl

KClO3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加热

CO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NaCl

KNO3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Mg粉

Zn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15.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如下①NaCl,②Cl2,③HClO,④R,⑤Cl2O7,则R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KClO3B.Ca(ClO)2C.HClO4D.KCl

16.实验室测定大理石主要成分的含量时,取16g含杂质的大理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205.6g,则该大理石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

A.62.5%B.72.5%C.80%D.82.6%

17.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是

A.11:

18B.22:

9C.11:

37D.1:

1

1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1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

B.2KMnO4

K2MnO2+MnO2+2O2↑

C.Fe2O3+6HCl=2FeC13+3H2O

D.2NaOH+CuSO4=Cu(OH)2↓+NaSO4

20.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21.已知化学反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B.

D.

22.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2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24.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25.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B.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2: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___________处的高度,再确定______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作是:

先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以下仪器:

(1)请写出图中②的仪器名称:

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CO2,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也能生成CO2,该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因是_____。

(3)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填仪器的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如图A-E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元素或两种元素组成,其中A、D均为氧化物;

B、C是常温下状态相同的单质,E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银白色金属,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D的颜色_____________.

(2)保持E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填具体名称).

(3)写出化学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C和E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南发现家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消毒水),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

(友情提醒:

下面出现的字母是物质的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①该无色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

②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而C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③把气体B收集起来,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④淡黄色粉末D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

C_____;

E_____。

(2)写出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是我们已学过的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E能使火星的木条复燃,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名称为_____。

(2)D可能是过氧化氢或_____。

(3)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4)反应③的实验条件为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

(5)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m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g,则与铜反应氧气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

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16/﹙64+16﹚×

100%=20%,故选C。

2.D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不符合题意;

B、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则是软水,故不符合题意;

C、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会除去主体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D、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正常燃烧的是空气,熄灭的是氮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

①不引入新杂质;

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杂质便于分离。

掌握了除杂质的原则,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3.B

由题意知: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A、化合物X2Y5的相对分子质量=14×

2+16×

5=108≠76;

故A不正确;

B、化合物X2Y3的相对分子质量=14×

3=76;

故B正确;

C、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14×

1+16×

2=46≠76;

故C不正确;

D、化合物X2Y的相对分子质量=14×

1=44≠76;

故D不正确;

故选B.

4.A

①由“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可知,其成分中没有CO2;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铜被置换出来,氢气、一氧化碳均能还原氧化铜为铜,故可推断其成分中有氢气或一氧化碳;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说明该气体是CO或CH4,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A。

5.A

分析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中物质质量的变化。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开始加热,氯酸钾未分解,固体质量不变,加热一段时间,氯酸钾分解,固体的质量变小,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停止,固体质量不变,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与图像符合,符合题意;

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总质量不变,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铜,混合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6.B

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因为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

C、二氧化碳能和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D、乙炔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如果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

B。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D

A、氧化物是由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A不正确;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

原子核带正电,但它不是阳离子,故选项B不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

蒸馏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蒸馏水不是混合物,也就不是溶液,故选项C不正确;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化合物的定义,故选项D正确。

D。

8.C

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

2MgO,48份质量的镁能与32份质量的氧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氧气有剩余,镁完全反应,反应物镁、氧气的质量下降,生成物氧化镁质量升高至反应结束,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其质量一直不变,不符合题意;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更快;

当铁和锌反应的质量相等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符合题意;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更快,但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催化剂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有三个:

“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

“多样性”,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

9.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则x的值为24,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W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g+6g=8g,则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不正确;

D、W的质量为8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D正确。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

10.B

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6.7%=53.3%;

则1个R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50×

40%÷

12=5;

1个R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150×

6.7%÷

1≈10个;

1个R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为150×

53.3%÷

16≈5;

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

11.C

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

8.8g+5.6g+10.8g-16.0g=9.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得,由于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反应物Z提供的,由分子微观示意图可得,生成物为CO2、CO、H2O,其中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

10.8g×

×

100%=1.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8.8g×

100%=2.4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5.6g×

100%=2.4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则可知,反应物Z中含有1.2g氢元素,2.4g+2.4g碳元素,由于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9.2g大于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和,因此,反应物Z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

9.2g-1.2g-2.4g-2.4g=3.2g,反应物Z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8g:

1.2g:

3.2g=12:

3:

8,假设Z的化学式为CmHnOp,则12m:

n:

16p=12:

8,m:

p=2:

6:

1,因此Z的化学式为C2H6O;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氧气16.0g,其中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ⅹ2=32,从表中可得,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假设氧气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x,Z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y,根据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比=反应物的实际质量比可得,

=

,y:

x=2:

5,由此思路进行解析。

A、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H6O,故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5,故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H6O,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表可知,生成物为:

CO2、CO、H2O,都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因此,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该题的解题关键是:

牢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宏观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则。

12.D

【解析】A、密闭容器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错误;

B、开始容器中有氧气,故气体的质量不能从0开始,错误;

C、密闭容器中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D、刚开始,容器中有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减少,当碳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正确。

13.A

A、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红磷的质量等于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质量,与图像相符,故A正确;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故反应结束时,剩余固体质量不为0,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

C、在未加入双氧水时,氧气的质量为0,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

D、刚开始加热时达不到氯酸钾分解所需温度,不会放出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有氧气产生,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4.C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氯酸钾中引入了新杂质二氧化锰,故违背了除杂原则,故错误;

B、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违背了除杂原理,故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可以采用蒸发结晶除杂,故正确;

D.镁粉中混有铜时,加入稀盐酸后,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而铜不能,故不能除去杂质,故错误。

故选C.

15.A

已知Na为+1价、H为+1价、O为-2价,设①NaCl③HClO⑤Cl2O7中Cl元素化合价分别为x1、x3、x5,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x1=0,解得x1=-1;

(+1)+x3+(-2)=0,解得x3=+1;

2x5+(-2)×

7=0,解得x5=+7;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②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

因此可得出:

物质是按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则④R中Cl元素化合价应在+1和+7之间。

A、设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a,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a+(-2)×

3=0,解得a=+5,Cl元素化合价在+1和+7之间,正确;

B、设C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b,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2)+b×

2+(-2)×

2=0,解得b=+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C、设HClO4中Cl元素化合价c,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c+(-2)×

4=0,解得c=+7,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D、设KCl中Cl元素化合价d,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d=0,解得d=-1,Cl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