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5.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2气体(CO):
点燃B.MnO2固体(KCl):
加水过滤
C.Fe粉中含少量铜:
加盐酸D.CO气体(CO2):
通入水
6.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B.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C.Z为化合物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
9
7.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
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
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2HCl=MgCl2+2H2↑
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
C.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8.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
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g。
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比值可能为()
序号
反应前A的质量
反应前B的质量
反应后A3B2的质量
①
8g
2g
6g
②
4g
③
Xg
Yg
9g
A.1∶1B.2∶1C.1∶4D.3∶2
9.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B.CH4OC.CH4D.C2H4O
11.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44g丙和27g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 )个
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3g
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
3
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
④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
44
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1个B.2个C.3个D.4个
12.出取34克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2和18克水,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含有氧元素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
1⑥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
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
13.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正确的说法是( )
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
C.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g
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2和CaCO3
14.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mSO2+O2=mCaSO4,则m的值是()
A.1B.2C.3D.4
15.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
A.CO最多,H2最少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D.CH4最多,CO最少
16.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
B.该反应中有4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D.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则无物质戊生成
17.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
A.114B.61C.175D.289
18.在硫酸亚铁
和硫酸铁
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6%B.31%C.66%D.无法确定
19.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单质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可能是水D.丁可能是铜
20.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
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量质量)
34.3g
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
8
21.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22.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3.某化学探究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探究研讨活动,他们称量MgCO3和NaHCO3的混合物84g放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加入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73g,经测定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二氧化碳4.4g。
查阅资料得知:
MgCO3+2HCl=MgCl2+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下列他们对该探究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未知,无法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B.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C.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D.丁同学经过计算得出,要完全满足所给质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
24.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二种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水与一氧化碳分子个数之比为1:
C.该反应中水起了催化作用
D.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的同时还生成了二种氧化物
2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
4
D.待测值为13
26.在3A+B=3C+4D反应中,已知84gA与16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C,A的化学式量为28,则D的化学式式量为( )
A.28B.144C.112D.56
27.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有毒气体是Cl2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
28.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和收集X和O2,可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
B.①和⑤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②和⑥都能利用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D.②和③都属于化合反应
2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30.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g;
若增加10gA,反应停止后,只有物质C剩余。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反应中所消耗的A和B的质量比是3:
2
C.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的质量为50g
D.反应中所消耗的A和C的质量比是5: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下列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流程:
(一)原理分析:
(1)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在上述流程方框内空白处_____。
蒸馏 蒸发 结晶 吸附过滤
(2)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步骤;
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
过滤是分离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二)操作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_____、_____、烧杯(洁净的)、胶头滴管;
在过滤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三)迁移应用
沂源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
(1)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_____(填“②”或“③”或“④”等序号)
(2)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杀死水中的细菌B减少水中的氧气 C使泥沙沉积至底部 D分解有毒物质
(3)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
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你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_____.
32.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氧气,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O2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O2实验中始终未能检验到O2已集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装置可能漏气B.药品用量可能不足
C.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D.药品可能失效
(3)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________(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若用装置E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判断D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_________
(5)已知:
氨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_(选填序号)收集方法是_______。
33.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
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
①一定有元素;
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
(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
(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
(1)和实验
(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元素,因为。
3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序号)。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序号)。
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实验中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若实验中出现下列问题,你能指出操作中的错误吗?
①制取氧气后水槽中的水变紫了__________;
②刚开始加热试管便炸裂了__________;
③结束实验时试管炸裂了__________。
(4)用上述方法制取两瓶氧气,分别完成铁丝和硫粉的燃烧实验,两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中集气瓶内都要留少量的水,其中水可以由细砂代替的是_________。
35.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
烧杯A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36.小张对老师演示的“空瓶生烟”实验(如图1/2)很感兴趣,他査阅资料后对实验作了改进(如图3)。
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①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1)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氯化铵;
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1)图1实验中,抽去集气瓶间的玻璃片后,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2)写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选填:
“分解”或“化合”)反应。
(3)图3实验中,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7.2g+4.4g+a=14.4g,故a=2.8g;
故A错误;
B、X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为生成物,故B错误;
C、3.2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2g×
×
100%=0.8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3.2g-0.8g=2.4g;
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g×
100%=0.8g,
故X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错误;
D、由C中计算可知,3.2g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00%=1.2g;
故X中应含有2.4g-1.2g=1.2g碳元素,又因为X的质量为2.8g,故X中应含有1.6g氧元素,故X为一氧化碳,是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的,增加氧气量,就不会生成一氧化碳,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故D正确。
故选:
D。
2.A
A
【分析】
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是由9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苯丙氨酸分子由23个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故B选项说法错误;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
9):
(1×
11):
(16×
2):
14≠9:
1,故C选项说法错误;
D、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除以相对对分子质量。
原子苯丙氨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
9=108,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
8=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
2=32,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C
C
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则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空气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水中氢元素质量
,4.8g+1.2g<
6.2g,有机物中故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
C。
4.C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A错;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没说明电荷种类,因为反粒子与正常的质子和电子不同,故B错;
C、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电荷正好相反,故C正确;
D、质子没说带的电荷种类,故D错。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
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5.B
B
【解析】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可将二者分开;
C盐酸能将主要成分铁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
D、二氧化碳和水能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
选B
6.B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
10+2.2+16.2+0.9=a+4.4+8.1+1.8,故a=15.3,正确;
B、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
生成物为X、Y、W,错误;
C.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
生成物为X、Y、W,故Z为化合物,正确;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
9,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一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X的待测值;
则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可推测反应物与生成物等信息。
7.D
A、ZnFe2O4中锌元素+2价,氧元素-2价,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代入可求出Fe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选项错误;
B、根据图示,反应1中ZnFe2O4是反应物,反应2中是生成物,故ZnFe2O4可以循环使用,不需要不断加入,故选项错误;
C、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反应2产生的氢气被贮存后,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氢一部分为反应2的产物,一部分来自稀盐酸,故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D
根据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计算出①②两次参加反应的A、B和生成的A3B2的质量比;
然后分别假设第③次所用药品A和B充分反应的情况,分别计算出X:
Y的比值,对照选项正确选择。
由题意和图示数据可知,第①次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生成物质量为6.0g,A不可能完全反应,那么B完全反应,A有剩余,则参与反应的A的质量为:
6g−2g=4.0g,那么参与反应的A、B质量和生成的A3B2质量的比=4:
2:
6;
所以第②次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A反应完全,B有剩余;
参加反应的A、B物质和生成的A3B2的质量比仍然是4:
6,在第③次实验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依然要符合4:
6,如果B充分反应,则B的质量为:
Yg:
9g=2:
6解得:
Y=3g,则反应物A的质量X=10g−3g=7g,则X:
Y=7:
3;
如果A完全反应,则A的质量为:
Xg:
9g=4:
X=6g,则反应物B的质量Y=10g−6g=4g,则X:
Y=6:
4=3:
2;
解题时要抓住“定比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间符合定比关系。
9.C
A、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选项A正确;
B、太阳能的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选项B正确;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选项C错误;
D、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
,选项D正确。
10.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最后计算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因为“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同时生成4.4gCO2和3.6gH2O,该有机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