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16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_精品文档.doc

《《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_精品文档.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_精品文档.doc

一、判断题(15道)《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3.3分

1. 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正确

错误

2. 省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正确

错误

3.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只能由国务院制定。

正确

错误

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

正确

错误

5. 分割法常用于危机公关。

正确

错误

6.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

正确

错误

7. 省级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

正确

错误

8.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正确

错误

9. 研判是定性的依据。

正确

错误

10. 在应急管理方面,改革开放前是全能政府。

正确

错误

11.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正确

错误

1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正确

错误

13. 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正确

错误

14. 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正确

错误

15.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乡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5道)

1. ()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 乡级

 B. 县级

 C. 市级

 D. 省级

2. 突发事件预警三级用()标示。

 A. 红色

 B. 橙色

 C. 黄色

 D. 蓝色

3. 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A. 本级

 B. 各级

 C. 上一级

 D. 最高级

4.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

 A. 各级

 B. 上级

 C. 最高级

 D. 本级

5. 突发事件预警二级用()标示。

 A. 红色

 B. 橙色

 C. 黄色

 D. 蓝色

6. 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报告。

 A. 县级人民政府

 B. 居民委员会

 C. 村民委员会

 D. 街道办事处

7. ()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A. 乡级

 B. 县级

 C. 市级

 D. 省级

8.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A. 隐患和防治措施

 B. 应对方案和预警信息

 C. 隐患和预警信息

 D. 以上均错误

9. 突发事件预警四级用()标示。

 A. 红色

 B. 橙色

 C. 黄色

 D. 蓝色

10. ()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A. 乡级

 B. 县级

 C. 市级

 D. 省级

11. ()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

 A. 国务院

 B. 省级

 C. 乡级

 D. 市级

12.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A. 乡级

 B. 县级

 C. 市级

 D. 省级

13. 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措施。

 A. 乡级

 B. 县级

 C. 市级

 D. 省级

1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A. 成年志愿者

 B. 志愿者

 C. 青年志愿者

 D. 以上均错误

1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

 A. 各级

 B. 上级

 C. 最高级

 D. 本级

三、多选题(15道)

1.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 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B. 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C.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D. 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2.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

 A. 物资

 B. 资金

 C. 技术支持

 D. 捐赠

3.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A. 汇集

 B. 储存

 C. 分析

 D. 传输

4. 以下属于“三慎用”范畴的是()。

 A. 警力

 B. 强制手段

 C. 警械

 D. 沟通

5. 应急决策必须坚持的原则有()。

 A. 准定性

 B. 遵法规

 C. 重细节

 D. 早沟通

6. 突发事件的()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 预防与应急准备

 B. 监测与预警

 C. 应急处置与救援

 D. 事后恢复与重建

7. 应急决策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A. 先期处置

 B. 分割法

 C. 广动员

 D. 会沟通

8. 心理援助的具体工作模式有()。

 A. 基于社区的心理援助模式

 B. 基于学校的心理援助模式

 C. 基于医疗卫生系统的心理援助模式

 D. 综合心理援助模式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

 A. 自然灾害

 B. 事故灾难

 C. 公共卫生事件

 D. 社会安全事件

10.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A. 生产

 B. 经营

 C. 储运

 D. 使用

11.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 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B. 相关部门负责人

 C. 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

12.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体系。

 A. 监管

 B. 生产

 C. 储备

 D. 调拨和紧急配送

13. 国家鼓励、扶持具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培养应急管理专门人才,鼓励、扶持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

 A. 预防

 B. 监测

 C. 预警

 D. 应急处置与救援

14. ()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 乡级人民政府

 B. 居民委员会

 C. 村民委员会

 D. 企业事业单位

15.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 特别重大

 B. 重大

 C. 较大

 D. 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