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1649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4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docx

level 

has 

become 

key 

factor 

for 

company’sdevelopment 

survivor. 

While, 

quality, 

time 

cost 

control 

serves 

as 

elements. 

Construction 

design 

implementation 

projects 

thework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r 

groups 

to 

overall 

strategic 

plan;

do 

good 

job 

preparation 

workand 

ensure 

site 

organization 

provide 

Scientific 

programmes 

implemntatianon 

steps 

unit 

production 

planning 

engineering 

units 

basis 

design. 

This 

paper 

designed 

drawings, 

conditions 

completed 

necessary 

technical 

human 

material 

resoursces 

drawing 

up 

plan. 

Technically 

speaking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far 

possible 

make 

comprechensive 

rational 

scientific 

arrangements 

that 

quality 

economic 

encionmental 

security 

copmpletion 

work. 

【Key 

words】 

schedule 

plan 

p-lan

第十九章工程竣工与回访保修63

施工组织设计

法律依据

1《建筑法》

2、《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条例》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以及国家、省市颁发的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及答疑

2现场自然条件情况

3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4现行的国家及安徽省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011.第二版)

(5)《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规范》GB50209-2002

(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9)《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2

(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建筑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XX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

13000m2,地下一层、地上13层的框剪结构用房。

1.1.1主要设计条件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及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按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为丙类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

第二章施工部署

2.1项目目标

2.1.1质量目标

合格工程。

2.1.2安全管理目标

杜绝重伤事故,轻伤负伤率控制在1‰。

2.1.3文明施工目标

市级安全文明工地。

2.1.4工期目标

确保在280日历天竣工交付使用。

2.1.5成本降低目标

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指标以内。

2.2总体部署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为了避免在施工期间出现人员高峰及劳动力闲置,达到均衡流水的施工目的。

将本工程划成两个施工段进行流水作业。

同时主体结构钢筋和模板工程施工时再分成两个流水小段,进行穿插流水作业,但每段的梁板砼采取一次性浇筑的总体施工方案,同时抓住开工日期、主体结构完成日期、竣工日期等主要工期控制点。

达到工期安排合理、施工现场文明、顺利竣工交付甲方使用的目的。

2.3施工顺序

本工程本着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由于工期较紧,且为了能使填充砌体在砌筑完毕在抹灰前有足够的干缩变形时间,在主体框架完成五层后,要进入砌体围护施工;

砌体砌筑时,采取从底层开始自下而上进行,主体结构一次性验收合格。

室内抹灰采取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室外装修分两遍成活,底层抹灰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顺序,面层抹灰采取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在外墙底层抹灰期间穿插门窗框的安装,面层抹灰时穿插门窗扇的安装。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实做好各工序间的穿插作业。

本工程的总的施工顺序为:

基础工程——主体框架结构——主体围护结构——屋面工程——室内外抹灰工程——楼地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

第三章施工准备工作

3.1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按期交付使用,公司将配备具有多年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强有力的项目施工管理班子。

对工地的施工现场管理,公司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具体项目施工管理机构配置见附页《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表》。

3.2劳动力组织配置及计划表

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及我公司以往对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由公司生产部组织通过对公司内部劳务进行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各专业技术素质较强的施工队伍来承担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各专业施工班组在接到任务书后,签订内部质量及工期合同,按照质量及工期要求进行详细组织布置,编制质量目标方案及工期详细进度计划。

以确保工程保质按期完成,同时能够保证各施工班组人员相对固定,便于工序间合理协调、平衡、达到连续组织生产。

主要劳动力计划见附页《劳动力计划表》。

3.3技术准备

3.3.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有关设计资料

在开工之前,由公司技术部组织项目部的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员对施工图、有关设计文件及图集,进行仔细审阅熟悉,通过审阅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书面形式提交到设计单位及业主,使工程在中标后能够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顺利施工,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设计缺陷而引起业主不必要的损失。

3.3.2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工程开工之前,工程项目部将组织技术人员按照技术部总体方案的要求,科学合理的编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详细施工方案,并要报总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审批,批准后将严格按照组织方案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3.4现场准备

3.4.1清除现场障碍物

通过现场踏勘及咨询有关部门,详细了解施工现场有无地下管线、暗沟、地下电缆等施工障碍物,针对不同的障碍物拟定相应的处理方案,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在基础开挖过程中,若遇有地下古墓及文物时,要立即停止开挖,保护好现场,以最快速度通知现场监理、甲方及文物管理部门。

待处理妥当后再进行开挖。

3.4.2临时设施搭建

通过现场踏察及实测实量,现场将采取全封闭。

现场内需科学合理的安排、布置,将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进行分开布置,以确保现场文明整洁。

施工现场临建宿舍均采用活动板房,办公用房及厨房为砖房,压型夹芯采板屋面,临时设施的搭建要力求做到节约用地、美观、经济适用。

3.4.3施工现场临时用水准备

A施工及消防用水量计算

临建用水由甲方指定水源引入施工现场为止。

本工程砼搅拌采取搅拌站集中拌制,现场不需搅拌砼,主要考虑施工用水量大的砼养护用水,砌体砌筑用水。

砼按班产100m3,砌体按班产60m3计算:

q1=K1

=1.15×

=3.69L/S

B施工现场生活用水q2;

施工现场高峰用水人数为250人,每天按一班半安排:

q2=

=

=0.43L/S

C施工现场生活区生活用水量:

q3=

=0.58L/S

D消防用水q4,施工区域面积较小,按25ha消防用水量的下限考虑:

q4=10L/S

E供水量选择及供水管径计算

q1+q2+q3=5.7L/S<

q4=10L/S,由于施工现场面积较小,所以供水管径可按消防用水选用:

D=

=0.092m

因此供水管径采用φ100mm塑料给水管,同时可满足消防要求,管线一律采取埋地暗敷。

3.4.4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从业主提供的电源引入,根据施工现场用电情况进行变压器的容量选择:

电动机械及现场用电情况,按施工机械计划表:

P1=1.05×

(K1

+K2ΣP2+K3ΣP3)

其中:

ΣP1=6.05×

2+22.6×

1+11×

2+5.5×

2+3×

2

+5.5×

1+2.2×

5+2.0×

5+2.2×

=121.6KW

取K1=0.6

cosφ=0.75

ΣP2=39×

2=78KVA

取K2=0.6

ΣP3=30KW

取K3=0.9

则P=1.05×

(0.6×

121.6/0.75+0.6×

78+0.9×

30)=179.6KVA

故现场变压器选择为1台200KVA,现场临电线路均采用暗敷电缆。

3.4.5现场消防

在施工现场设置4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布置于现场作业区(1组)、木工作业场(1组)、现场施焊作业区(1组)、材料库房(1组)等易发生火灾的场所附近,且要求消防器材显眼,便于取用。

平时要经常检查灭火器,按规定进行更换灭火药粉,时刻保证灭火器处于正常备用状态。

3.5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

3.5.1施工机具选择

A搅拌机具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为钢筋砼框架结构,砼工程量较大,为了尽量缩短工期且满足施工需求,采用商品砼,在砼搅拌站集中搅拌,现场临时搅拌砼安置1台JC350型滚筒搅拌机。

B垂直运输设备选择

本工程垂直运输设备主体施工期间选用一台塔式起重机,两台附墙式升降机;

砼垂直运输机械选用一台汽车式砼输送泵,装饰、装修期间垂直运输机械选用主体施工期间的两台附墙式升降机。

C其它施工机具及设备

土方开挖采用一台反铲履带式挖掘机,土方运输及砂石料进场选用30台自卸汽车。

土方回填夯实机械采用蛙式及冲击式打夯机。

钢筋制作机械采用剪断机、弯曲机各1台,钢筋切割机采用1台,卷扬机1台,钢筋连接:

梁、柱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

3.5.2材料检验及测量仪器选择

本工程的材料试验,均由现场监理见证取样后,送到质量监督站进行检验。

该工程测量仪器将配置1台C30型全站仪、1台DJ-02型经纬仪及1台DS-04型水准仪,沉降观测将配备DSO.5高精度水准仪1台,测量精度完全能满足本工程的精度要求。

拟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见附页《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3.6主要材料及周转材料工具

3.6.1主要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确定本工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数量及各材料的进场时间计划,提前15天报送经营部及材料部,这样便于经营部审核及材料部及早选择落实材料货源。

保证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均衡连续进场,陆续使用,减少现场堆放达到文明施工的要求。

3.6.2周转材料准备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基础部分采用钢组合模板配模,主体部分梁、柱采用多层板配模,现浇板采用竹胶合板配模。

支承体系全部采用钢管扣件式支承体系。

模板周转配制数量按三层用量考虑。

基础部分钢模采取一次性全部计划。

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外脚手架及内装饰及结构围护架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结构施工内架采用满堂红脚手架,脚手架、内、外装饰及结构满堂红架在搭设时均要进行计算,按计算书要求进行规范搭设。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

4.1总体工期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合同工期要求,本工程合同工期为280日历天。

4.2施工进度横道图计划见附表

第五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否做到工序间的相互衔接,施工现场整洁文明,现场内道路畅通无阻,保证施工顺利有序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与合理的安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是有必然联系的。

所以在保持现场内的各机械设备的科学布置,材料的合理堆放及水电管网统筹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将本着对现场科学、合理的安排,尽量使其做到占地少,而发挥最大的功效。

施工现场将采取全面封闭,封闭围墙全部采用2.5m高的红砖墙体并抹灰刮白,现场内的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布置,且进行封闭隔离,现场内临建采用活动板房和砖房并抹灰刮白。

生产区内的加工车间全部搭设封闭罩棚,机械设备等均搭设防雨安全罩棚,供水、供电线路均采用埋地暗敷。

现场内各临时设施、机械设备、施工道路、供水、电管线等的布置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的管理,各工种的作业场地、加工车间、施工机具、材料的堆放要严格按照现场平面图布置的区域进行,确保做到取用方便,避免二次倒运,同时也保证现场的整洁文明。

现场内施工道路要严格按照现场平面布置图规划安排,避免出现材料堆放占路等原因而影响现场内的交通。

《施工总平面布置》见附图

第六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6.1施工测量

6.1.1定位放线

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及城市规划的控制红线,用全站仪精确地测量出拟建建筑物的方位及主要控制轴线,并埋设出引桩作为永久性轴线控制桩,根据主要轴线控制桩准确地放出其它控制轴线。

标高控制采用水准仪将高程点引至各控制轴线的引桩上(引桩用砼保护)。

并在场内不宜破坏的且便于测量地方埋设几个永久性的高程控制点,以便于以后测量时复测。

测量工作完成后,要报经业主、监理等部门进行验收,复核无误后,各方办理好签证手续,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6.1.2楼层放样

因场地狭窄楼层放样轴线采取垂直投测法,在楼板上留孔洞,每次从一层投测。

楼层标高控制采用水准仪将室外高程点投测到建筑物四周柱上,采用钢尺在四周柱上的高程点向上量取。

6.1.3质量保证措施

A测量仪器必须经检验合格,精度要满足观测和测量要求,且操作必须正确。

B测量施工时尽量在无风天气晴好时进行。

C要保护好测量原始控制桩。

D楼层放出的主控制轴线先要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分排其它轴线。

E测量工作设有一名专职测量员进行操作。

F沉降观测点埋设应按设计书埋设,且应有保护措施防止碰动。

6.2基础工程

基础施工的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开挖土方——人工清槽——钎探——验槽——砼垫层——独立柱基——基础柱——地梁砼——暖沟砌体、盖板——土方回填。

6.2.1土方工程

A土方开挖

由于本工程土方开挖量大,采用挖掘机进行大开挖,采用自卸式汽车进行土方外运。

回填土方在槽边堆放时每边要求距槽边大于1.5m。

土方开挖时要预留出20cm的人工清挖土,以避免机械超挖及挖土时扰动基土。

土方开挖时按1:

0.75的系数进行放坡,且基底每边要按设计要求留出工作面。

根据地勘及设计方案和周围的建筑物,需在B座后两侧满达小区售楼部东墙处作必要的支护。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埋藏深,对工程建设无影响,所以无须地下降水作业。

土方开挖完成后要立即组织监理、设计单位、勘察单位、业主等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以防止基底受晾晒及雨水浸泡而影响基土承载力。

B钎探

采用人工进行打钎,钎长2.0m,锤重10磅,直径φ25。

根据设计基础平面图绘制出每坑、槽的钎探孔平面布置图。

钎探的操作顺序:

放钎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锺击数——拔钎——检查孔深——灌砂。

认真记录并整理钎探记录,在钎探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与过软的孔号,并邀请各参建方共同验槽。

6.2.4垫层砼工程

在进行垫层砼浇筑时,首先要按照设计标高用废钢筋头钉入基土中,在垫层四角设出垫层标高控制桩,这样有利于控制垫层标高,保证垫层厚度及位置符合设计。

垫层砼浇筑时为了缩短工期,采取搅拌站集中拌制泵送砼进行浇筑。

在垫层砼浇筑完毕12小时内要立即进行浇水养护,在强度达到1.2Mpa时,便可进行独立柱基础施工。

6.2.5钢筋砼柱基施工

垫层弹好定位线后,进行柱基网片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时,要弹出网片钢筋分布线,绑扎时,若柱基为长方形,要求长向网片钢筋置于短向网片钢筋之下,且长短向钢筋要垂直并均匀分布,交点要全数绑扎且绑扎牢固。

然后插入基础柱钢筋,柱钢筋下端要设有90º

弯钩柱脚,且要与网片钢筋绑扎牢固。

柱基网片钢筋下要垫设双向800×

800mm间距的砼保护层垫块。

保护层采用40mm厚的大理石垫块。

柱基模板全部采用竹胶板,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承。

支设时要按垫层上弹出的模板线进行。

要求支承牢固,基础柱插筋位置固定正确。

在进行砼浇筑前,要仔细清理模板内杂物及通知公司技质部、监理、质监站等部门进行钢筋、模板验收,合格后便可进行砼浇筑。

砼浇筑时,模板内要先铺一层10cm厚的砼,振捣密实后,检查柱插筋轴线位置正确无倾斜时,便可进行柱基础混凝土浇筑。

浇筑时要采取柱基内对称浇筑,以防引起柱插筋位移。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要分层进行振捣,且插点间距要控制在30cm左右。

插点要均匀设置,快插慢拔。

砼浇筑完毕12h内要涂刷养护剂养护。

6.2.6基础柱施工

基础柱模板采用钢模,施工缝设在地梁底50mm。

支设时,严格控制基础柱轴线尺寸,支承牢固后,在新旧砼接槎部位先浇50-100mm厚与砼同配合比无石砼,再进行砼浇筑。

柱模至少48h后拆除,并保证拆模时柱角砼不

破坏时方可拆除,拆除后要将柱表面涂刷养护剂进行养护。

6.2.7土方回填

待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及时进行土方回填。

回填全部采用原土对称分层回填。

每回填层的厚度要控制在200-250mm之间,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分层夯实,边角不好操作时采用冲击打夯机配合。

夯实遍数要求每回填层在四遍以上,夯实时要一夯压半夯。

夯实时要严格将含水率控制在最佳含水率。

每回填层要按面积比例抽样试验,采用环刀取样测出回填土的干容重大于该类土的理论干容重。

即为回填土的密实度合格,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回填。

6.2.8质量保证措施

搞好地下构筑物及管线的调查,按拟定的处理方案做好排除或防护工作。

测量工作必须正确无误。

按土质确定基础开挖放坡系数为1:

0.75,基础的工作面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留设。

机械开挖采取人工配合进行,距基底15cm土方采取人工清挖,防止机械挖土超挖及扰动基土。

土方回填采用机械分层夯实,每回填层厚度不超25cm,夯实遍数不少于四遍,每回填层密实度测试取样每300m2不少于1组。

不足300m2取样1组。

进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砼中所掺的外加剂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及现场试配试验报告单。

商品砼采取搅拌站集中拌制,要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配合比及外加剂的掺量。

施工完毕后,砼要认真养护,确保砼强度增长。

技术人员要认真进行各项工序的技术交底,进行严格细致的施工检查。

操作人员要认真执行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质检人员做好各工序的检验工作,试验人员做好原材料及工程试验的检测工作。

6.3主体工程

主体工程施工顺序:

地下室底板、柱、墙和顶板---一层放线----柱、墙绑筋----柱、墙绑筋支模----柱、墙浇筑砼---梁、现浇板支模绑筋--梁、现浇板砼--二层放线---二层主体---三层放线--三层主体--四层放线--四层主体---五层放线--五层主体---六层结构----七层结构---八层结构---九层结构---十层结构---十一层结构---十二层结构---十三层结构---十四层结构---十五层结构---十六层结构---屋顶结构。

6.3.1模板工程

根据以往对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基础部分采用竹胶板配模,主体部分梁、柱采用多层板配模,现浇板采用竹胶合板配模,采用钢管扣件式满堂架支承体系,使用该类支承体系结构牢固、浇筑砼时不产生位移、浇筑出来的砼宏观整齐、表面平整,能够满足本工程清水砼的质量要求。

A柱模安装

主体部分柱模采用多层板配模,安装顺序为:

安装前弹线—模板安装(四角加海绵条)—安装φ12的对拉螺杆,螺杆外套PVC套管及“3”型卡具—安装柱箍—全面检查校正—整体固定。

安装前要检查模板底部砼表面是否平整,若不平整应在模板下铺一层(10-20mm)厚水泥砂浆,以免砼浇筑时漏浆而造成柱底烂根,安装前用切割机沿柱边线切出1cm深的缝,然后将柱模内的杂物及砼表面的浮石全部剔除,并用水冲洗干净。

柱箍采用双钢管用“3”型卡具及φ12的螺杆固定。

柱箍间距不大于400mm。

柱模校正及整体固定采用单钢管在柱模四边卡紧,组成封闭柱框,与柱周边的结构脚手架固定,固定时要横跨一根及两根结构立杆。

最下一步固定距地要小于200mm,最上一步固定件距梁底要小于200mm,中间竖向固定步距要小于800mm。

B梁、板模板安装

梁板模板安装顺序:

复核轴线、底标高位置—支梁底模—绑扎梁钢筋—支梁侧模(四角加海绵条)—复核梁模尺寸及位置—连接固定梁侧模(梁高>

700㎜时用ф12对拉螺杆螺杆外套PVC套管,)—立杆上调节丝杠、铺大楞—铺平板竹胶板模板—绑扎现浇板钢筋。

梁采用多层板配模,支承系统全部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并要经过模板支承结构计算,按计算书数据进行支设。

平板模板采用钢管立柱加可调节丝杠支承,上架50×

100mm的方木后铺竹胶合板,模板标高误差可通过调节丝杠来调整。

按配板设计有梁下设置支柱,间距一般为600~1000㎜,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