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之四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1299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之四Word文件下载.docx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之四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之四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之四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后小结: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文质兼美,不必泛泛地引导理解,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优美句子,积累语言,达到以读带讲的效果。

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模仿.写作,一箭双雕。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四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

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丢羊?

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

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

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

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

能否去掉?

(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

从哪儿读出?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二)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件

  一、课前活动:

  美文主持: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二、问答导入

  1、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蕴涵着道理的故事)

  3、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

(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4、导入课题《亡羊补牢》

  5、给“亡”组词、给“牢”组词

  6、猜猜“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说“亡”、“牢”的意思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指名说说课文讲的一个什么故事。

  5、过渡:

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读书方法非常好,遇到生字词语就多读几遍,遇到长句子还和同桌商量着读。

  6、复习巩固词语、句子(课件出示),强调多音字“圈”。

  四、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

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

找出相关句子。

  2、“亡”是丢失

  ①指名说“亡”的意思

  ②说出理由

  ③指名补充

  ④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⑤理解“亡”是丢失

  3、“牢”是“羊圈”

  ①总结学习方法

  ②同法自学

  ③汇报

  ⑤理解“牢”是“羊圈”

  五、明白道理

  1、质疑(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2、引出街坊的劝告

  ①“街坊”的读音、意思

  ②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导读

  3、养羊人是怎么回答的

  ①指名回答

  ②看出他什么态度

  ③他怎么想的?

  4、分角色读

  5、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怎么样?

从哪里看出来的?

  6、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7、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

  8、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师抢答(故意去掉“赶快”)读得怎样?

  9、理解:

加上“赶快”说明不能拖延,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

  10、咱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心情。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

补牢

  11、读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板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动画欣赏,思维拓展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三)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德育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

  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亡、补、叼”。

  3.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一、谈话导入

那什么是“寓言”呢?

课件出示寓言解释。

  2、同学们还记得自己学过哪些寓言呢?

(点名回答)

  3、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

9亡羊补牢)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

(点名回答)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亡羊补牢》。

  检查预习情况

  3、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

  2、能力:

  3、德育:

  4.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4、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开始自学。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1、:

  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

  2、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

第二次呢?

  3、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划出相关句子)

  4、说说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时间:

5分钟

  

(2)学生开始自学。

  (3)

  b、(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2次)

  羊是怎样丢的呢?

  2、自由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

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个窟窿。

  窟窿”中的字“窿”要读轻声。

“窟窿”一词是什么意思?

(洞)(点名答)

  这段中哪个是多音字?

(圈、钻)你还知道它读什么音吗?

(点名读)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街坊劝告他不听,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1)、街坊的劝告他不听(点名读文第二自然段)。

“街坊”一词是什么意思?

  

(2)、街坊是怎么劝的?

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学生答出诚恳、亲切、和善……即可;

如果你就是那位街坊,请你带着……的语气劝一劝养羊吧!

)[学生答老师顺势说你真一位……的邻居呀!

  不听取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样想的呢?

又是怎样做的呢?

他表示怎样的态度呢?

(毫不在意、漠不关心的语气)先点名读,后齐读(板书:

想法:

已经丢做法:

不补)

  如果你就是那位养羊人,你会怎样做呢?

(虑心接受街坊的劝告,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做到有错就改。

)⑹分角色读文。

⑺再现情境表演。

(请同学上前面表演街坊与养羊人的对白,老师提意,你如果能加上动作那就更精彩了。

)过渡:

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后果是怎样的吧!

a:

点名读第4自然段。

结果:

又丢羊)

  小结:

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

(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为什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

结果又怎样呢?

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大屏幕出现自学提示2)

  齐读5自然段 

思考:

  1、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想:

,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板书:

后悔

  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养羊人后悔了呢?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重要呢?

去掉行吗?

  为什么?

  “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谁能把它,变成肯定句?

  肯定句:

应该受街坊的劝告。

  养羊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随机板书:

做法:

赶快补

  出示:

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现在修还不晚,为什么?

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从此)“从此”什么意思?

  (板书:

再没丢)

  我们学习的最后一自然段中,如果用课题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补牢)

  体会寓意

  2、说说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寓言学到这里,你认为这个小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3、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举例说说吗?

(配音乐)

  四、课堂练习:

  1、我会认。

  一则寓言 

亡羊补牢 

丢掉 

叼走夜里 

后悔 

堵上 街坊 

羊圈 

修一修

  2、把迷路的小羊送回家。

  juà

quān 

zuà

zuān

  羊圈()钻石( 

  圆圈( 

)钻进来( 

  2、火眼金睛。

  A.养牲畜的圈 

B.监狱 

C.坚固、牢固

  1、我读过《亡羊补牢》(A 

)这个故事。

  2、老师的话牢( 

)记在我的心中。

  3、武警战士监守牢( 

)房,决不让一个罪犯逃跑。

  3、填空:

  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好心(劝说),他却(满不在乎),到第二次又丢了羊,他(后悔极了),赶快(修补羊圈)。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五、总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僻免不了要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只要像文中的养羊人一样,具有亡羊补牢的精神,就还不算晚。

  六、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同学听。

  2、如果你是牧羊人的街坊,你又会怎么劝说他呢?

请写在本子上。

  3、小练笔:

写一篇读这则寓言故事的读后感。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

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

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

语文情趣的培养,还要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

于永正老师教学的《翠鸟》一课在这些方面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于老师非常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其训练技巧颇有独到之处。

 

  第一,善于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同学们,《翠鸟》一课预习了吗?

谁知道“翠”是什么意思?

  生:

“翠”,就是绿色的。

为什么叫“翠鸟”呢?

预习时,你把书读了几遍?

(“三遍”、“四遍”、“五遍”) 

生字都认识了吧?

认识了。

把生字解决了,了不起!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我听听?

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读好吗?

好!

  “把生字解决了,了不起”是对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肯定;

“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读好吗”则提出了更高的练读要求。

同学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自然积极地认真地练习读书。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略) 

读得非常好!

你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翠鸟。

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

比一比。

都愿意比。

哎,你为什么不举手?

读得不好。

谦虚。

大胆地试一试。

  (生读: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 

听你读第一句,就把我惊呆了,看来,我差点上了你的当。

你对翠鸟的感情多丰富!

  “褒奖”加“激励”,双管齐下,又给学生积极读书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善于扣读导悟。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哪位同学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

(生读: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

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

谁来读一读老渔翁说的话?

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

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

洞口很小,里面很深。

这它很不容易呀!

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

下面听于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

您这个老渔翁有九十多岁了。

同学们都当一回九十岁的老渔翁。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

“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

”“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

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

”“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

”于老师用戏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

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还做到了“有感情”,这得益于于老师的点拨艺术——激情、激趣、导读、导悟。

  二、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

语文情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有所依托方能显现出来。

于是,于老师设计了师生画翠鸟的教学环节。

同学们喜爱翠鸟吗?

喜欢画翠鸟吗?

喜欢。

  (老师与两名学生在黑板上作画,其余同学在本子上画翠鸟) 

我们三人谁画得像?

老师画得像。

这两位同学画得也不错,是属于想象中的翠鸟。

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

要想介绍好应把第一自然段记好。

同学们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读一遍,看书上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翠鸟的外形的?

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

这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的。

看书练读,要读进去,要静心读,不要浮躁;

读熟后同桌同学练说,相互纠错。

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介绍翠鸟,一位主讲,一位当场外指导。

(用教鞭指图)同学们,这是一只美丽的翠鸟。

一双小爪子红红的。

它的羽毛非常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上面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衣。

(师插话:

“一连用两个‘衣’,不好听,‘衬衣’还是按书上写的说,改为‘衬衫’。

”)一双眼睛非常明亮,红色的嘴巴又细又长。

说得真漂亮!

谁再来说一下?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

画翠鸟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让学生画翠鸟、描述翠鸟的意义有三:

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

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三、虚拟情境,说出情趣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

我们看看于老师别出心裁的移情设计。

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爱翠鸟,想不想当翠鸟?

想。

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

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愿意。

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

书上怎么说的?

我们鸣声清脆。

大家叫叫我听听。

(学生高兴地学着鸟叫) 

你们的嗓子那么好,给我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好吗?

哪个翠鸟愿意唱?

  (生唱:

天晴朗,兰花朵朵绽放;

闻花香,想起我年幼时光……) 

果然名不虚传。

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捉鱼的本领很强,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捕鱼的?

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等待小鱼露出头,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

为什么一动不动?

怕惊动小鱼。

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各位翠鸟,我想到你们家做客,树上找不到,草丛中也找不到,你们的家在哪里?

  实践表明,这种采访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四、含英咀华,诵出情趣 

  读文章,善于含英咀华,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韵和精髓,赏阅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时,也才能不断陶冶自身的语文情趣。

通过采访,我打算把你们写一写,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有现成的文章吗?

有。

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听?

请同学们再认真练习诵读。

  此次读书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

这样假戏真唱,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不难看出,于老师训练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