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同步训练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苏教版选修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1012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苏教版选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苏教版选修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苏教版选修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苏教版选修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苏教版选修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苏教版选修1文档格式.docx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苏教版选修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同步训练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苏教版选修1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42 分子生物学技术苏教版选修1文档格式.docx

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大步,这三大步需要的温度依次是(  )A.94℃、56℃、72℃B.72℃、50℃、92℃

C.50℃、92℃、72℃D.80℃、50℃、72℃

选A。

当温度上升到94℃时,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成为单链DNA,称之为变性;

当温度下降到56℃(40~60℃)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当温度回升到72℃左右(Taq聚合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在单链上4种脱氧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在引物之后,使引物链延伸,形成互补的DNA双链,称为延伸。

(2012·

徐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DNA复制和PCR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5′端延伸DNA链

B.DNA复制不需要引物

C.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结合

D.PCR扩增的对象是氨基酸序列

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故DNA复制需要引物,而且它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

PCR扩增的对象是DNA,而不是氨基酸。

回答下列关于DNA复制与PCR技术的相关问题:

(1)PCR与生物体内的DNA复制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R每次循环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步。

(3)________的发现和使用大大提高了PCR的效率,使PCR技术趋向________。

(4)PCR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双链的________与________。

(5)PCR反应需要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提供________、分别与两条模板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___种脱氧核苷酸、________的DNA聚合酶。

(6)从第二轮循环开始,DNA聚合酶只能特异的复制________的DNA序列,使这段________的序列呈指数扩增。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DNA复制与PCR技术的知识,尤其对PCR技术的考查较细致,可参考答案。

答案:

(1)①PCR反应不需要解旋酶,而生物体内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

②PCR需要耐热的DNA聚合酶,而生物体内DNA聚合酶在高温的时候会变性;

③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而生物体内DNA复制需要生物体自身的控制

(2)变性 退火 延伸

(3)Taq聚合酶 自动化

(4)温度 解聚 结合

(5)DNA模板 两种引物 四 耐热

(6)处于两个引物之间 固定长度

TaqDNA聚合酶的特点是(  )

A.耐高温B.耐盐酸

C.耐强碱D.不耐热

TaqDNA聚合酶的特点是耐高温。

有关PCR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C.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D.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

PCR扩增中双链DNA受热变性后会解旋。

在PCR反应中,只有一个DNA的片段作为模板,经过一次循环后,含引物Ⅰ的DNA单链占DNA总链数的(  )

A.1/2B.1/4

C.1D.1/8

在PCR反应中,只有一个DNA的片段作为模板,经过一次循环后,得到2个DNA分子共4条链,含引物Ⅰ的DNA单链占DNA总链数的1/4。

在下列哪种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能解开(  )

A.10~20℃B.80~100℃

C.20~30℃D.40~60℃

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

下列关于DNA双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将DNA的羟基末端称为5′端,而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3′端

B.通常将DNA的羟基末端称为3′端,而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5′端

C.通常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D.通常DNA不能从5′端延伸DNA链

本题考查DNA双链的结构与复制。

通常将DNA的羟基末端称为3′端,磷酸基团末端称为5′端。

南京高二检测)在PCR扩增实验中,引物是很重要的。

下列属于引物特点的是(  )

①引物长度一般是80~100个碱基对(bp)为宜

②引物是一小段DNA或RNA

③引物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

引物长度一般以15~40个碱基对(bp)为宜,包括引物Ⅰ和引物Ⅱ两种。

引物太短或太长,都可能降低产物的特异性。

引物是一小段DNA或RNA,它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

如图表示DNA变性和退火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右表示DNA加热(94℃左右)变性的过程

B.向左表示DNA双链迅速制冷退火过程

C.变性与在生物体内解旋过程的条件和实质都相同

D.图中DNA片段共有四个游离的磷酸基、四个3′端

在94℃左右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解体,双链分开,这一过程称为变性,则A项正确。

变性后的DNA在缓慢降温后才会退火,则B项错误。

变性与在生物体内解旋过程的条件不同,但实质相同,即氢键断裂,双链解开,则C项错误。

任何一个DNA片段都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5′端)和两个游离的羟基(3′端),则D项错误。

PCR技术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

A.高温变性、中温延伸、低温退火

B.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

C.中温延伸、高温变性、低温退火

D.中温延伸、低温退火、高温变性

PCR技术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

无锡高二检测)关于DNA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3′端向5′端延伸

本题主要考查DNA聚合酶的作用特点。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DNA链。

模板链首先复制的是3′端,即复制方向是3′→5′。

而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子链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的,其合成方向为从子链5′→3′。

某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泰加林地区的冰中,发现了一种冰冻的已灭绝的巨大动物的肌肉。

他想了解该巨型动物的DNA与现今印度大象的DNA的相似性,于是做了如下检测工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

①降低温度,检测处理后形成的杂合DNA双链区段

②通过PCR技术扩增巨型动物和大象的DNA

③把巨型动物的DNA导入大象的细胞中

④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将巨型动物和大象的DNA水浴共热

A.②④③B.②④③①

C.③④①D.②④①

要想对比两个DNA分子的相似性,首先需要有足够的样本,所以先扩增;

然后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变性,解成单链;

再降低温度,检测杂合DNA双链区段。

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将(  )

A.仍与引物Ⅰ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B.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C.同时与引物Ⅰ和引物Ⅱ结合进行子链延伸

D.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

当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此单链引物端为5′端,因此与它互补的子链应从另一端开始合成,即与引物Ⅱ结合延伸DNA的子链。

关于PCR引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引物是PCR过程中与模板DNA部分序列互补,并能引导模板DNA的互补链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引物常根据需要扩增的目标DNA的碱基序列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

C.DNA聚合酶只能使DNA链从引物的3′端开始向引物的5′端延伸

D.引物的3′端必须具有游离的—OH基团

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DNA聚合酶只能使DNA链从引物的5′端开始向引物的3′端延伸。

周口高二检测)PCR技术是一种DNA的扩增技术,操作步骤简介如下:

第一步:

准备反应式溶液和模块DNA。

A.配制聚合酶链式反应溶液:

配方:

按如下比例进行配制:

蒸馏水100、缓冲溶液15、氯化镁溶液8、引物13、引物23、DNA聚合酶、矿物油1(防止聚合酶在冻结时受伤害);

dATP、dGTP、dCTP、dTTP每一种各加5。

B.准备要拷贝的DNA:

提取准备要拷贝的DNA

(如可以用一牙签轻刮口腔内壁,将牙签放入蒸馏水中摇动。

加热蒸馏水沸腾,使细胞破碎放出DNA。

用离心机离心后,去除蒸馏水中较大的细胞碎片。

这时上清液中就有了较纯的DNA。

第二步:

聚合酶链式反应。

①将要拷贝的DNA“B”放入反应液“A”中。

②水浴加热。

首先,94℃,使DNA双螺旋解旋,历时1min;

然后,56℃,使引物结合到DNA上,历时90s;

最后,72℃,用聚合酶使DNA拷贝,历时90s。

③重复步骤②。

每重复一次,即完成一次拷贝。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DNA的复制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

B.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在合适的条件下,非细胞环境也能进行DNA复制

D.PCR技术是一种无性生殖技术

(2)为什么要加入两种引物。

引物的作用是什么?

(3)PCR技术中用到的DNA聚合酶,取自生长在温泉中的一种细菌,就PCR技术来讲,你认为使用这种细菌中提取的酶较普通的动植物体内提取的DNA聚合酶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PCR技术中,催化合成DNA子链的DNA聚合酶的活性是扩增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初,PCR反应用的是E·

coliDNA聚合酶,但这种酶在94℃双链DNA解旋时被破坏,因此每个循环都要重新加酶,造成操作繁琐、反应低效及费用增加。

后来发现温泉中的细菌DNA聚合酶能在高温下很好地工作,这个发现推动了PCR的发展。

水生栖热菌(thermosaquatics,Taq)生活在75℃的温泉中,它的DNA聚合酶(Taq聚合酶)的最适温度是72℃,并且在94℃相当稳定,这种酶在95℃下半衰期长达38min。

Taq聚合酶只需要在反应开始时加一次就能在整个扩增循环中保持活性,这样,就可通过编程控制PCR循环仪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使PCR完全自动化。

(1)C

(2)DNA分子两条链是呈反向平行的,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合成DNA分子,只能从3′端到5′端延伸,而引物也是一段核苷酸序列,与DNA分子双链中的一条链互补 引导DNA分子的复制

(3)较高温下不会变性失活

PCR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方法。

其特异性是由两个人工合成的引物序列决定的。

所谓引物就是与待扩增DNA片段两翼互补的寡聚核苷酸。

待扩增DNA模板加热变性后,两引物分别与两条DNA的两翼序列退火。

此时,两引物的3′端相对,5′相背。

在合适的条件下,由DNA聚合酶催化引物引导DNA合成,即引物的延伸。

上述过程是由温度控制。

这种热变性→退火→延伸的过程就是一个PCR循环。

PCR就是在合适条件下的这种循环的不断重复。

理论上扩增产物量呈指数上升,即n个循环后,产量为2n个。

根据上述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PCR扩增时加入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R扩增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个反应步骤,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是由温度控制”,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PCR扩增时向离心管中加入的物质包括:

引物、反应物(4种脱氧核苷酸:

dATP、dGTP、dCTP、dTTP)、Taq聚合酶、模板DNA、Mg2+、反应缓冲液。

PCR扩增具体的过程包括3个反应步骤,即变性、退火和延伸。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实现扩增的自动化,其中变性温度为94℃,退火为40~60℃,延伸为72℃。

(1)引物 反应物 Taq聚合酶 模板DNA Mg2+ 反应缓冲液

(2)3 变性 退火 延伸

(3)变性温度为94℃,退火为40~60℃,延伸为72℃

新乡高二质检)在遗传病及刑侦破案中常需要对样品DNA进行分析,PCR技术能快速扩增DNA片段,在几个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的DNA拷贝,有效地解决了因为样品中DNA含量太低而难以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的问题。

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相应的横线上写出引物Ⅱ,并在复制这一步骤中将引物Ⅱ置于合适的位置。

(2)在相应的横线上写出循环一次后生成的DNA分子。

(3)若将作为原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用32P标记,请分析循环一次后生成的DNA分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环n次后生成的DNA分子中不含放射性的单链占总单链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CR反应过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PCR技术利用DNA的________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

(5)在对样品DNA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DNA掺杂着一些组蛋白,要去除这些组蛋白可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所以引物就提供了3′端,子链延伸方向为5′→3′,引物Ⅰ与b链部分碱基互补,引物Ⅱ则与a链部分碱基互补,且连接到a链的3′端,故引物Ⅱ的结构为5′—G—A—OH,复制结果为:

5′—G—G……T—C—3′

  HO—A—G—5′

(2)经过一次循环后,产生的两个DNA分子分别含有引物Ⅰ和引物Ⅱ。

(3)由于作为原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所以新合成的子链均含有放射性,一次循环后的两个DNA各有一条链含32P,若复制n次,共产生子链2n×

2,其中只有DNA母链不含32P,则其所占比例为2/(2n×

2)=

(4)DNA复制是以两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

因此,首先要解旋,使两条母链的碱基暴露出来,才能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把相应的碱基一个个地连接起来。

只有解旋后,再以母链为模板合成一小段引物,引物才起作用。

DNA分子在80℃~100℃的温度范围内变性,双链解开成单链,当温度慢慢降低时,又能重新结合形成双链。

(5)本题考查了DNA中杂质蛋白的去除,利用酶的专一性,应加入蛋白酶。

(1)5′—G—A—OH

HO—A—G—5′

5′—G—G……T—C—3′ 3′—C—C……A—G—5′

         ↓72℃

(2)3′—C—C……A—G—5′ 5′—G—G……T—C—3′

 5′—G—G……T—C—3′ 3′—C—C……A—G—5′

(3)每个DNA分子各有一条链含32P 

(4)DNA解旋 热变性

(5)蛋白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