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0940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划调勘查设计相关资料及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7.1 规划阶段地质调(勘)查监理的目的29

7.2 勘察监理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29

7.3 规划阶段调(勘)查监理的组织形式31

7.4 监理成果31

8 组织管理31

8.1 组织管理机构31

8.2组织管理职责32

9 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34

9.1 进度安排34

9.2 预期成果34

1 前言

1.1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启动

长江三峡库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容量有限,暴雨、洪水频繁,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

三峡大坝的兴建和百万移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环境的平衡状态,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库区地质灾害对三峡工程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加,及时有效地防治库区地质灾害已成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峡工程设计正常高水位175m,淹没面积600平方公里,涉及湖北省4个县和重庆市16个县(区)。

全部迁建或部分搬迁的县级城镇13座,乡镇级集镇116个。

库区20个区县幅员面积5.67万平方公里,移民安置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

移民分四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建成后最终移民达120万人。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滑坡和崩塌(含危岩体,以下简称崩滑体),库区两岸已查出3337处,其中前缘在175米水位以下的崩滑体约1500处。

水库蓄水后,在库水作用下,已有崩滑体稳定性将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也将产生大批老崩滑体的复活,部分库岸的稳定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将产生新的崩滑体和塌岸,有可能造成严重灾害。

约1800处分布在移民迁建区,绝大多数为移民工程新产生的崩塌滑坡。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严重,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下闸蓄水和正常运行,国务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

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国土资源部在原三峡建委移民局、水利部长江水处委员会等部委前期规划的基础上,于2001年10月编制完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全面规划。

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与三峡水库分期蓄水进程密切相关。

分期蓄水将导致受蓄水影响的老崩滑体分期复活,新的崩滑体和塌岸分期产生,因此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需与三峡工程分期蓄水的阶段和进程相一致。

《总体规划》结合水库分期蓄水进程进行了分期部署,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分为近期(2003年6月二期蓄水前,坝前水位达到135米)、中期(2003年7月至2009年9月二期蓄水后到四期蓄水前,坝前水位达到175米)、远期(2009年9月四期蓄水后),进行分期防治。

为了明确规划与蓄水的关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总体规划》中现已经实施的涉及二期蓄水必须防治的近期规划称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简称二期规划),对涉及2007年10月三期蓄水(坝前水位156米)和2009年汛后四期蓄水(坝前水位175米)必须防治的中期规划,称之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简称三期规划)。

二期蓄水于2003年6月上旬已经完成,坝前水位已经达到了135米,二期规划的防治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并即将完成。

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已成当务之急。

2003年5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全面规划好135米水位线以上库区的移民迁建、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2003年2月27日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纪要中指出:

“会议讨论了下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问题。

认为,在完成好当前各项治理工程的前提下,提前安排135米蓄水后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领导小组同意办公室提出的安排意见,要求认真总结上期规划的经验,统一组织,抓好前期,精心编制下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国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田凤山部长指出:

“对135米以上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慎之又慎,要仔细研究。

研究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时间充裕一些,可以把握得更准确一些,做得更好一些。

根据上述指示,2003年7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编制了《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大纲和编制工作安排》,2003年8月提交“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联络员会议”之后,经领导小组组长田凤山部长批准后开始实施。

1.2 规划阶段调(勘)查的必要性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对灾害防治的重要决策,其编制工作应力求准确。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十分复杂,技术要求要,不确定因素多,地下未知数多。

仅凭地面工作,不能较为准确地知道滑坡的厚度和力学参数。

必须进行钻探、物探等勘查工作,方能知道滑坡的厚度,才能概算它的体积;

必须通过一些基础性力学试验,方能计算它的稳定性,估算防治工程量和防治工程所需经费。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必须进行规划阶段的地质调查(勘查)评价。

否则,所编制的规划在对防治对象的确定、防治方法的选择和投资估算上因其盲目性将造成重大失误,进而导致因对地质灾害防治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1.3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勘)查总体设计》的编制依据

1.3.1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大纲和工作安排》中明确要求编制规划阶段调(勘)查设计:

“其规划编制的程序与步骤:

⑴.全面系统总结前期规划完成情况、实施的经验与问题,为三期规划编制提供各方面的经验和依据;

⑵.以区县为单元,在全面分析了解三期防治需要后,提出三期规划初步建议,两省市在此基础上,提出省市三期规划的建议和需进行治理、搬迁、监测的项目名单,报国家领导小组办公室;

⑶.在两省市提交的三期规划建议基础上,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进行现场踏勘后,编制规划阶段调(勘)查设计,报国家领导小组办公室;

⑷.依据批准的勘查(调查)设计,统一组织规划阶段的崩滑体和库岸的勘查,以确定进行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的崩滑体和库岸。

1.3.2 2003年8月1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联络员会议纪要》的要求:

“组织规划阶段的统一调(勘)查,是吸取二期规划经验教训、从源头抓好规划工作的重要措施。

其中有许多细致工作要做。

如制定勘查统一标准和技术要求、遴选专业队伍、建立质量监管和保证体系、解决工作经费等。

1.4 编制过程

2003年8月,湖北省重庆市提交了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建议项目。

2003年8月19日至9月6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派17个专家组共72人,赴库区各区县对两省市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建议项目1159处(段)全部进行了现场踏勘与核查。

2003年9月6日开始,三峡库区地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对“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现场踏核查”各区县专家组的成果进行了汇总与分析,并依据指挥部在前期规摸底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分析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有关规划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本设计。

2003年9月28日,国家勘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本设计进行了审查,按专家组审查意见修改后,于2003年9月29日编制完成本设计,经国家勘查领导小组批准进行实施。

2 目的任务

2.1 规划调(勘)查的目的

为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地质调(勘)查依据,使规划防治的灾害地质体及库岸具体准确,防治对策及措施正确,防治经费规划合理,在全面完成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尽量节约国家投入的防治费用,提交高水平、高质量的防治规划。

2.2 规划调(勘)查的任务

在专家组现场踏勘,对崩滑体和库岸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对拟规划为工程治理的崩滑体进行简要勘查,对拟规划为搬迁避让的崩滑体和拟规划进行防治的库岸进行灾害地质调查,初步调(勘)查评价崩塌滑坡及库岸的地质环境、规模、结构、稳定性,可能成灾范围及该范围内的主要实物指标,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性和防治的必要性作出基本评价,进行搬迁和工程治理的经费初步估算和搬迁与治理两方案的比选,提出防治对策和防治方案意向性意见,提出防治规划建议,提交调(勘)查报告,为防治规划编制提供地质调(勘)查依据。

3 规划阶段调(勘)查的崩塌滑坡和库岸的选择与确定

3.1 调(勘)查选点范围及防治对象及防治措施分类的原则

依据批准的《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大纲和编制工作安排》,确定本次规划阶段调(勘)查范围及对象。

3.1.1 调(勘)查选点范围

调(勘)查选点范围是水库坝前175米水位接20年一遇洪水位的蓄水影响区和库区的移民安置区(含专业设施复建区)。

3.1.2 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是规划范围内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塌岸。

3.1.3 防治措施的分类原则

对库区的崩滑体和不稳定库岸,规划采用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不需防治四种处理措施,其分类原则如下:

⑴.工程治理的

①.受蓄水影响,水库蓄水后不稳定,并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崩塌滑坡;

②.对库区内移民安置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不稳定崩塌滑坡;

③.水库蓄水后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及重要设施安全的稳定性差的库岸(预测蓄水后要产生塌岸的库岸),重点是县级以上城镇、集镇(Ⅰ、Ⅱ、Ⅲ类)、重要工矿企业、重要交通线路、港口、桥梁以及人口密集地所在的稳定性差的库岸;

④.原规划为监测预警的,经过一段监测后,认定可能失稳并符合上述原则的崩塌滑坡和库岸。

⑵.搬迁避让的

符合上述工程治理条件的崩塌滑坡和库岸,经过方案比选后认为搬迁避让更经济合理可行的。

⑶.监测预警的

①.水库蓄水后潜在不稳定,搬迁后因规模大失稳危及航运的;

②.水库蓄水后潜在不稳定,并可能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崩塌滑坡;

③.可能危害库区内移民安置区人民生命财产的潜在不稳定崩塌滑坡;

④.可能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稳定性较差的库岸(预测可能塌岸的库岸),重点是县级以上城镇、集镇、重要工矿企业、重要交通线路、港口、桥梁以及人口密集地所在的稳定性较差的库岸。

⑷.不需防治的

①.不受蓄水影响的或蓄水后其稳定性评价为稳定的和基本稳定的崩塌滑坡和库岸;

②.后缘高程在175米蓄水位影响高程以下(即水库175米蓄水后全淹)的崩滑体;

③.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和航道及航运的崩塌滑坡和塌岸;

⑸.不列入本规划而应当由当事人负责的

①.因不适当的经济工程活动诱发的或恶化了其稳定性的崩塌滑坡;

②.因不适当的经济工程活动恶化了其稳定性的斜坡;

③.水利部长江委于2000年11月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中已经明确圈定的不能作为移民安置的崩滑体及其影响区,但后来又有移民迁入的,原则上谁批准迁入,谁负责组织治理。

4 规划阶段调(勘)查技术标准

4.1 崩塌滑坡调(勘)查技术标准

4.1.1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调(勘)查技术标准

⑴.《三峡库区崩塌滑坡与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2003);

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0);

⑶.《1:

2.5万-1:

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D14003-89);

⑷.《1:

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

⑸.《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⑹.《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1)。

4.1.2 崩滑体及其影响范围内人口及实物指标调查参照标准

⑴.《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大纲》(水利部长江委员会,1991);

⑵.《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细则》(水利部长江委员会,1991);

⑶.《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细则补充说明》(水利部长江委员会,1993)。

4.2 库岸防护调(勘)查技术标准

4.2.1 塌岸调(勘)查技术标准

⑴.《三峡库区崩塌滑坡与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2003);

4.2.2 影响范围内人口及实物指标调查参照标准

5 调(勘)查内容、方法和设计工作量

5.1 拟规划工程治理的崩滑地质灾害调(勘)查评价

5.1.1 调(勘)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5.1.1.1 崩滑地质灾害勘查评价主要工作内容

⑴.调查崩塌滑坡所在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运输、人类工程活动及发展规划等;

⑵.调查崩塌滑坡产出的地质环境,包括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外动力地质现象及所在斜坡的坡体结构斜坡组合类型等;

⑶.查勘崩塌滑坡的形体特征,包括位置、形态、分布高程、几何尺寸、规模,初步确定崩滑体的边界、底界、临空面、剪出口等;

⑷.查勘崩塌滑坡的地质结构,主要为崩滑体岩土体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变形破裂破碎特征、滑带形态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对于岩滑和危岩体应重视岩体结构面、裂隙面、软夹层等。

⑸.查勘崩塌滑坡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

⑹.调查崩塌滑坡的变形特征,崩塌包括滑坡发生时间、滑坡地貌如裂缝、鼓丘、洼地分布及成生时间、宏观变形形迹,监测资料分析,变形发育史;

⑺.调查崩塌滑坡运移特征,主要为先期崩滑体运动轨迹、路线、距离、最大水平和垂直位移量、位移速度等,初步推测成灾范围及可能产生的派生灾害的范围;

⑻.调查分析非地质孕灾因素(如降雨、地震、冲蚀、人工作用等)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崩塌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重点分析水库效应对涉水崩塌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⑼.进行基本的室内物理力学试验,提供稳定性计算所需的滑带的抗剪强度;

⑽.调查崩塌滑坡周边环境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初步选择防治工程持力岩体;

⑾.进行崩塌滑坡稳定性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主勘探剖面计算分析;

明确回答该崩塌滑坡需不需要进行防治;

⑿.提交治理方案意向分析及治理工程经费初步框算。

5.1.1.2 崩滑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内人口及实物指标调查

调查177米高程以上的崩滑体面积、居民户数、人数及专项设施,具体参照4.1.2所列标准。

进行搬迁避让方案投资初步估算。

5.1.1.3 进行工程治理、搬迁避让方案比选,编制《二期规划崩塌滑坡勘查报告》

5.1.2 主要勘查方法

5.1.2.1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测绘

⑴.测绘比例尺及测绘范围

现有的1/万地形图所反映的崩滑体比例尺较小,图面小,反映不够明显,采用1/万地形图放大或1/5000图面作为工作用图,图面扩大,便于野外测绘。

测图范围:

包括整个崩滑体以及适当外延,在纵向应包容至后缘壁顶部以上50m,向下应包容其可能造成危害及派生灾害的范围。

在某些情况下,纵向上应延长至坡顶、谷肩、谷底、岩性或坡度等重要变化处,横向应包括地下水露头及主要的地质构造。

工作量:

统一考虑以每个崩滑体0.5平方公里计算。

具体滑坡不受此限制,以实际需要为原则。

⑵.工程地质剖面

纵向测制1条纵剖面,横向测制2条横剖面,剖面比例尺为1:

1000。

纵横剖面应穿过崩滑体和稳定岩土体范围50米。

纵剖面取崩塌滑坡中线,以崩滑方向为剖面方向布设,平均每个滑坡1500m,具体以实际需要为准。

5.1.2.2 测量

⑴.1:

1000地形剖面测量

每个崩滑体以1纵2横,平均每个滑坡1500米。

单个滑坡应以具体设计长度为准。

剖面线沿地质剖面线布设。

⑵.点位测量

对勘探点、物探点、钻孔、槽探、浅井,主要地质点进行测量,规定每个滑坡30个点,大型滑坡根据需要适当增加。

5.1.2.3 钻探

⑴.目的:

主要用于查明滑坡体的厚度、岩性、结构、软夹层、滑带埋深、滑带岩性及结构、地下水位、采取物理力学样品。

⑵.钻孔布置原则

以滑坡中轴线为主勘探剖面,布设2-4个孔。

不允许超过4个钻孔。

⑶.设计工作量

以每个滑坡4孔,单孔50米深计算,平均每个滑坡钻探工作量为200米,但在每个具体滑坡勘查中应以实际为准。

5.1.2.4 槽探、浅井

1.槽探用于确定滑坡周界,平均每个滑坡布设150m3,不充许超出规定工作量。

⑵.浅井用于揭露滑带,取滑带原状样。

规定每个滑坡可布置一个浅井(不能布设2个以上浅井)布置在滑坡前缘或上部滑体较薄的地方。

工作量不能超过15米。

5.1.2.5 物探

在测绘和钻探的基础上,用于探查崩滑体的厚度、结构、滑带的空间分布,下伏基岩的岩性、分布以及地下水埋深等。

能迅速将勘探(钻孔、地面露头)的点成果利用物探延展成面(物探剖面)成果,充分发挥快捷的面测优势并节省勘探成本。

⑵.物探剖面

与地质测绘剖面重合,沿地质测绘剖面布设。

⑶.物探方法

电测深。

⑷.设计工作量

按工程地质剖面计量,平均每个滑坡1500米,在具体工作中,应按实际情况布设。

探测深度应达到滑动面以下20米。

5.1.3 设计工作量

5.1.3.1 拟规划工程治理的滑坡勘查工作量。

见表5.1-1。

5.1.3.2 拟规划工程治理的滑坡调查工作量

对于专家组踏勘核查后认定规模小的(体积小于20万立方米)滑坡,不投入钻探和物探,保留其余工作量。

5.1.3.3 拟规划工程治理的崩塌(危岩)调查工作量

对于崩塌(危岩)调查,不投入钻探、物探、浅井和试验,保留其余工作量。

表5.1-1    拟规划工程治理滑坡勘查工作量表

编号

勘查项目名称

单个崩滑体平均工作量

测量

1

点位测量

30个

2

1:

1000剖面测量

1500m

3

5000图形数字化

0.5km2

工程地质测绘

5000工程地质测绘

钻探

200m/4孔

槽探

150m3

浅井

1个,15m

物探

电测深

试验

大重度

3组

滑带土常规

6组

滑带土颗粒分析

4

滑带土抗剪强度

实物指标调查

5.2 拟规划搬迁避让的崩滑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5.2.1 调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5.2.1.1 崩滑体调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⑴.调查崩滑体所在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运输、人类工程活动及发展规划等;

⑵.调查崩塌滑坡产出的地质环境,包括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外动力地质现象及所在斜坡的坡体结构;

⑶.调查崩滑体的形体特征,包括位置、形态、分布高程,几何尺寸、规模,初步确定崩滑体的边界,底界,临空面、剪出口等;

⑷.调查崩塌滑坡的地质结构,主要为崩滑体岩土体物质组,厚岩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构造及变形破裂破碎特征、滑带组成和结构特征等;

⑸.调查崩塌滑坡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

⑹.调查崩滑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包括滑坡地貌及成生时间,裂缝、鼓丘、洼地分布及成生时间、宏观变形形迹,监测资料分析,变形发育史;

⑺.调查崩滑体运行特征,主要为先期崩滑体运动轨迹、路线、距离、最大水平、垂直位移量、位移速度等,初步推测成灾范围及可能产生的派生灾害的范围;

⑼.对崩滑体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

5.2.1.2 崩滑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内人口实物指标调查

调查177米高程以上的崩滑体面积、居民户数、人数及专项设施,具体参照4.1.2所列标准,进行搬迁避让方案经费框算。

5.2.1.3 进行防治方案分析

通过调查和稳定性评价,论证该崩滑体的处理方式(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或不处理)及必要性。

5.2.1.4 编制崩塌滑坡规划阶段调查报告

5.2.2 主要调查方法和设计工作量

5.2.2.1 崩塌滑坡灾害地质测绘

测绘精度1/万,但图面放大为1/5000,便于野外工作。

测绘范围与5.1.2.1之规定相同。

工作量统一以每个单体滑坡0.5km2计算,具体以实际需要为准。

按崩滑体纵向实测一条纵剖面,剖面比例尺为1:

5000,采用罗盘皮尺实地测绘。

平均每个滑坡1000米。

5.2.2.2 崩滑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内人口及实物指标调查

调查范围以每个滑坡0.5km2计算。

5.2.2.3 图形、剖面数字化

对平面图及剖面图数字化。

5.3 拟规划防治的库岸调查评价

5.3.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3.1所规定的符合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条件的水库岸坡,不包含在该段岸坡范围内的崩塌滑坡,库岸崩塌滑坡的调勘查列入5.1之中。

5.3.2 调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5.3.2.1 库岸塌岸防护调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⑴.调查岸坡形态特征,包括水上坡形、稳定坡角、坡高,冲蚀磨蚀坡角,水下堆积坡形、坡角等;

⑵.调查岸坡地质结构,主要为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风化程度、岸坡组合结构和岸坡类型;

重点调查沿江出露的软夹层及岩土界面;

⑶.调查岸坡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潜水、裂隙水的水位和动态、含水层厚度、隔水底板位置及产状、泉水高程、流量及动态;

⑷.调查分析塌岸水动力条件(风的吹程及风浪高度及冲蚀磨蚀特征、行船浪高及冲蚀磨蚀作用强度及高度)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重点分析水库效应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⑸.评价蓄水后岸坡的稳定性,预测蓄水后岸坡变形有破坏的主要方式,预测评价塌岸的方式、长度、宽度、高度和规模;

⑹.作出塌岸发生和发展的水位预测和时序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