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研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0890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研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研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研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研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研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研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研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研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研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4)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5)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5)工程消防与安全;

(6)工程节能措施方案;

(7)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8)工程社会评价。

(四)报告主要内容

1、建设地点

本工程选址在楚门环保路与昌业路交界处,5号A-01地块东侧。

2、建设内容和规模

工程规划用地面积6656.56平方M(9.98亩),建设楚门镇文化馆,并建设供电、给排水、通信、绿化景观、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工程占地面积1840.71平方M,总建筑面积3965.31平方M,建筑密度27.65%,,容积率0.59,绿地率30%、停车场有11个机动车位。

3、建设周期

本工程从2010年9月开始启动,至2011年11月结束,计划建设周期为15个月。

4、投资估算

本工程建设投资为498万元,投资构成见表1-1。

表1-1建设投资构成表

序号

工程

投资(万元)

占建设投资比例

1

工程费用

314

63.05%

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74

34.94%

3

工程预备费

10

2.01%

4

建设投资

498

100.00%

5、资金筹措

本工程建设投资为498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五)结论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的建设,是传承楚门百年文化艺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

是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是加快乡镇文化馆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其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的建设规模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范要求,土建及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可靠,环境保护措施完善,进度安排科学。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合理,资金筹措措施得当,社会效益良好。

因此,我们认为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符合国家的政策及相关规范,并切合楚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二、工程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工程建设背景

1、玉环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玉环县委、县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加,文化设施大量出现,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这些因素与玉环的经济、社会因素相结合,为玉环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玉环县现有的文化设施包括县文化馆1个,影剧院、剧场4个,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

县文化广场、博物馆已被列入筹建工程。

玉环群众性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曾举办首届中国海岛文化节等多项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

近年来玉环共创建了300多家基层文化俱乐部,全县共整理出76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具有玉环特色的传统文化得到挖掘和保护,并不断发扬光大。

玉环为传统渔区,在历史长河中所传承下来的渔区民俗文化和风情,是玉环开发文化产业的凝聚物;

其中渔民画、船模、门神画等被列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以来,玉环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文化软实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但是,也必须看到玉环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与经济建设相比特别是从“全岛城市化”战略的发展要求来衡量,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玉环县经济总量处于全省县区中上水平,但文化发展达不到中上水平。

与经济同等发达程度的地区相比,玉环的文化发展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档次、高品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欠缺,尚未形成辐射力;

县域内的文化设施建设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较为薄弱;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

近年来,尽管玉环加大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但与玉环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玉环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方面的财政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是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根据玉环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玉环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提出:

(1)按照地域、人口发展状况,高起点、高标准、多层次、适度超前原则,逐步形成大众性、综合性、公益性的各级文化设施网络。

(2)进一步普及和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使玉环的群众文化事业以国办文化、社会文化、农村文化三层次网络化发展。

根据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台州市“百星”工程和玉环县“金环”工程的要求,努力使城关、坎门、楚门、陈屿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其余镇乡文化站达到市、县级标准,争取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

2、楚门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本工程的提出

玉环县楚门镇地处浙江东南黄金海岸线,位于玉环县北部、楚门半岛中心地带,是全国著名的“文旦之乡”、省、市两级中心镇,位列全国千强镇和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镇之列。

改革开放以来,楚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镇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

楚门镇是中国阀门生产出口基地、中国阀门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和新古典家具生产出口基地,被誉为“阀门王国,家具新都”。

2009年,楚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92亿元,财政总收入5.97亿元。

从文化基础看,楚门有着600多年建镇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宋代戴明于1175年在楚门创建皆山书院,开玉环教化之先风,到现代著名学者、作家涌现。

楚门人民富有负重拼搏、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这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楚门的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楚门镇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和省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等一系列荣誉。

随着楚门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楚门现有的文化设施建设年代较为久远,设施老化严重,随着楚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当地群众对全力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呼声很高。

因此,修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设施,加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

本工程正是在以上背景下提出的。

(二)建设必要性

1、工程建设是传承楚门百年传统文化艺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

文化部1992年颁布施行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中指出,搜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是国家赋予文化馆的工作任务和职能要求,也是文化馆自身职责和基础工作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①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②表演艺术;

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

)保护工作中文化馆的核心任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乡镇文化馆担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重任,乡镇文化馆是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宣传口,承担着宣传、普查、保护、收集、推动等组织实施的主导作用。

而楚门的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远,异彩纷呈,经过几百年的延续和发掘,创造并保留了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精品:

如抬阁、梗杠、千秋、八蛮、马灯、旱船、高跷、舞龙、舞狮等。

其中抬阁、梗杠,更是玉环县独特的民间传统活塑艺术,在小镇已流行了上百年。

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楚门镇党委、政府意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何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包容、渗透,又具楚门特色的文化,至关重要,而传承历史文化需要创造一个载体平台。

本工程为乡镇文化馆建设,将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普查、保护、收集、推动工作的开展,也给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展览展示空间),将有利于传承楚门百年传统文化艺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工程建设是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文化馆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楚门镇文化馆,能够促进楚门文化设施建设,不但能为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创造条件,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满足楚门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

本工程建设也是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楚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楚门的城市建设。

楚门作为省、市两级中心镇及玉环环漩门湾港北中心,经济发达并对清港、沙门等环漩门湾乡镇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通过本工程的建设,巩固并发扬历史文化底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和辐射周边乡镇的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港北片区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

3、工程建设是加快乡镇文化馆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

目前,就我国现状而言长期以来,乡镇文化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窗口,是密切联系广大农村、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的前哨阵地。

楚门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民必然会产生文化需求。

本工程建设的是乡镇文化馆,它扎根于基层,它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能,以先进文化滋养农村这块沃土为目的。

乡镇文化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能满足各年龄段农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楚门镇文化馆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是加强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事业的一种有效载体,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了农村文化事业,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和谐音符。

综上,工程建设是传承楚门百年传统文化艺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

是加快乡镇文化馆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因此,工程建设是必要的。

三、工程选址与建设条件

(一)工程选址

本工程选址于楚门环保路与昌业路交界处,5号A-01地块东侧,用地面积3965.31平方M。

该地块交通方便,公共设施完善,符合《玉环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及《玉环县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

(二)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玉环县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黄金海岸中段(介于东经121°

5′~121°

32′,北纬28°

01′~28°

19′之间),瓯江口北侧,居台州市南端,与温州市隔海相望。

东濒东海,南连洞头洋,西嵌乐清湾,北与温岭市接壤,是台州、温州的海上门户。

全县陆域面积378km2,海域面积1930km2。

(2)地质地貌

玉环县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和平原,丘陵与山地面积约占陆域面积的68.23%,其余为平原。

县域地势受北东、东西、北东东走向三组断裂构造与气候、溪流、潮汐、海浪及人力围垦等因素影响,形成以丘陵为主,北高南低,丘陵平原相间,河流依山脉走向自成体系的海岛丘陵地势。

楚门半岛最高峰位于清港镇东北同温岭市岙环镇相邻的大雷头山,海拔为443m。

玉环岛最高峰为珠港镇境内的田螺山,海拔375.5m。

地耐力一般为5-7吨/平方M,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3)气候特征

工程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深冬有寒潮。

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光照适宜。

2、社会经济条件

玉环县凭借“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玉环精神,崛起成为浙江的经济强县,全国13个海岛县的排头兵,并连续8年进入“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2007年在全国最具综合实力中小城市百强评选中名列第29位。

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综合改革试点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体育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以及浙江省文明城市、首批“小康县”、经济强县、教育强县、文化先进县、体育强县等,被确定为浙江省扩权经济强县,列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和规划发展的中等城市之一。

2009年,玉环县实现生产总值243.3亿元,财政总收入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92元。

2009年,楚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92亿元,财政总收入5.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5亿元,位列全国千强镇和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镇之列。

3、基础设施条件

玉环县基本形成了以公路、水路运输方式为主的综合运输网。

陆上建成了公路隧道16座,完成了一大批县乡公路和村道主要干线,初步形成了县乡公路向省道辐射的网络。

全县拥有大小港口20多个,其中大麦屿港有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1座,1000吨级以上码头4座,坎门港有500吨级以上码头4座,楚门、漩门港有300吨级以上码头3座,初步形成了海上以大麦屿港为中心,坎门、楚门、漩门港及其他港口为辅的海运格局。

玉环在实施龙溪至珠港二期引水和全县重点水库联网工程后,有效解决了城乡供水紧缺状况,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7%;

里墩水库、东风引水工程等重点工程的相继完工,逐步满足了玉环人民中远期对淡水的需求。

玉环是全省信息化试点城市和电子政务试点县,全县电话主线普及率达46.7%,交换机容量达到20万门,数字程控化率达100%。

具备两个速率高达2.5GB/S的SDH和一个140MB/S的PDH本地光缆传输骨干网,光纤入村率达90%以上,宽带网络覆盖全县所有镇乡。

玉环还是全国农村电气化县,拥有220千伏变电所1座、110千伏变电所3座,35千伏变电所12座,全国唯一的潮汐双向发电站和调峰电厂各1座,配电网络遍布城乡农村。

楚门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陆路交通至台州市区、机场、甬台温高速公路仅40余公里,海上高速客轮至温州仅需70分钟,楚门是玉环本岛陆上通道的必经之地,也是港北各镇乡的交通枢纽。

综上所述,本工程选址地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这为本工程的实施及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工程技术方案

(一)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

(1)塑造有个性的建筑形象:

在设计中追求创新,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创造出有特色的地方建筑;

(2)强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对周边环境给予尊重,在强调自身个性的同时,也要与工程周边的总体环境相协调,使工程融合于整体环境之中,创造出适合这个环境的新形象,体现城市经济文化内涵;

(3)注重“三效”的和谐统一:

建筑布置和建筑的空间组织,功能配置满足科学、合理、美观、经济、实用的原则,力求结构简单。

充分考虑到外部环境、采光、通风的问题,体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技术和谐统一。

2、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生态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3)坚持高标准建设原则;

(4)坚持适度投资原则。

3、建设内容

本工程建设包括群众活动用房、学习辅导用房、专业工作用房以及管理用房等功能的楚门镇文化馆,设置观演用房、游艺用房、交谊用房、展览用房、阅览用房、综合排练室、普通教室、大教室、美术书法教室、专业工作用房(文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站室指导站、群众文化研究部)、办公室、文印打字室、接待室、值班室、附属用房等,并建设供电、给排水、通信、绿化景观、停车场(11个车位)等配套设施。

4、建设规模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6656.56平方M(合9.98亩),建设二幢主体为二层(局部三层,门厅一层)的多层建筑,并通过连廊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构成四合院的结构造型。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3965.31平方M,包括群众活动用房1300平方M、学习辅导用房860平方M、专业工作用房800平方M、管理用房1005.31平方M。

工程占地面积1840.71平方M,建筑密度27.65%,容积率0.59,绿化率30%。

机动车停车位11个。

各功能用房分配详见表4-1。

表4-1各功能用房分配一览表

用房分类

用房名称

建筑面积(m2)

群众活动用房

观演用房

500

游艺用房

100

交谊用房

200

展览用房

阅览用房

300

学习辅导用房

综合排练室

普通教室

120

大教室

240

美术书法教室

专业工作用房

文艺

美术书法

音乐

舞蹈

戏曲

站室指导站

群众文化研究部

管理用房

办公室

文印打字室

50

接待室

值班室

附属用房

505.31

合计

3965.31

(二)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法令,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用地。

(2)根据建设工程的内容和功能要求以及周边建筑、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进行总平面布置,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合理,使用管理便捷。

(3)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勘察设计、消防、环保和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2、总平面布置

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合理布置各类用房,要力求达到馆内的人流、工作人员的流动顺畅便捷,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考虑安全交通。

根据工程选址、建设规模和特点,并结合规划用地情况、当地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总图布置。

本工程位于楚门镇环保路与昌业路交界处,5号A-01地块东侧。

地块东面、北面两侧临路,南侧、西侧临河道,基地呈不规则长方形。

地块东至用地边线,南至河道,西与规划中的四星级酒店隔河相望,北至环保路。

本工程建筑由二幢多层建筑组合而成,一幢位于地块的中部,呈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主体建筑为2层,局部为3层,门厅入口处和连廊为1层,建筑中部为天井;

一幢位于地块的南端,为2层的方形建筑。

建筑充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小体量的建筑体块围合出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具有文化气息的建筑立面全方位的提升了城市整体化的景观形象。

工程充分利用周边道路的现状,在环保路侧设置主出入口,在东边道路侧设置次出入口。

根据建筑的造型,停车位集中在地块的东南端沿路排开,采用树林式停车场,停车地面采用植草砖铺装,在保证绿地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增加车位数量。

在建筑后退道路部分,作为城市绿化带及入口景观,在地块的中南部布置大量的景观绿化,其它绿化布置在建筑周围,停车位铺植草砖。

本工程具体平面布置见附图。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占地面积6656.56m2

总建筑面积3965.31m2

占地面积1840.71m2

建筑密度27.65%

容积率0.59

绿地率30%

机动车位11个

(三)建筑设计

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其他有关国家和地方的规范、规程

2、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设计基准期: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度值为0.05g;

3、自然条件

(1)风荷载

基本风压:

WO=0.45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

B类

(2)雪荷载

基本雪压:

SO=0.35KN/m2

4、建筑结构设计

(1)结构

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桩基

本工程暂无地质勘查报告,拟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和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最终方案需经地质勘察部门和相关单位进一步论证后确定。

(3)材料

混凝土:

基础素砼垫层采用C15,砌体结构中砼构件采用C20砼。

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C30-C25砼。

钢筋:

梁柱主筋采用φ16-φ28HRB335级钢筋,楼板等采用φ8-φ14HPB235级钢筋,其中φ10(不含φ10)以上均采用HRB335钢筋。

砌体:

±

0.000以上采用MU10粘土多孔砖,M5混合砂浆砌筑;

分隔墙采用新型轻质墙体材料。

(四)给排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给水系统

(1)水源

本工程以城市供水系统为供水水源。

给水水源接自市政给水管网,引入总管DN300,环状布置,确保本工程的生活、绿化和消防用水需要。

(2)给水方案

本工程建筑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3)用水量预测

最大日用水量:

5立方M/日;

全年用水量:

年工作日以300天计,计算年用水量为1500立方M。

(4)给水管材

本工程给水管全部采用PP-R管。

3、排水

(1)排水量

本工程排水量按照年用水量的80%估算,每年约为1200吨。

(2)排水方案

排水系统室内采用污废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建筑屋顶及室外场地雨水均为有组织排水,汇集后就近排至附近市政雨水管网。

雨水量采用浙江省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表(建设发〔2008〕89号)中的玉环县暴雨强度公式:

i=

其中:

i为暴雨强度(mm/min);

P为设计降雨重现期(a);

t为降雨时间(min)。

4、管材选用

室内排水采用U-PVC塑料管;

室外排水管道采用加筋U-PVC管。

(五)电气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GB50057-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