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0656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9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地表水资源:

本地地表水1333亿立方米,广东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43条,其中独流入海的河流52条,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为1012毫米,年径流总量1800亿立方米。

广东的河流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水量大,汛期长。

广东各地产水模数都在10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以上,比全国平均产水模数高出2.4倍。

省内各河平均流量均较大。

韩江的流域面积仅为黄河的4%强,但多年平均流量为黄河的53%。

广东河流的汛期大多达半年之长。

二、是各河流量的变化比北方的河流小,但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如北江石角段,丰水达6500立方米/秒,枯水仅为几百立方米/秒。

三、是河流含沙量少,但输沙总量仍相当可观。

广东河流多年悬移质含沙量为0.09—0.25公斤/立方米,在全国属于较小的。

但因广东水量丰富,河流输沙量仍相当可观。

西、北、东三江所带的泥沙,每年达八九千万吨。

广东最大的河流是珠江,其它主要河流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

  珠江流域是一条很奇特的河流。

它没有统一的发源地,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

也没有共同的出海口,最后由蕉门、虎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八个口门流入南海。

珠江多年平均径流量3412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13%,相当于长江的1/3,而为黄河的7倍。

韩江流域位于广东省东部,为广东第二大河。

韩江上源为汀江和梅江,两江在大埔三河坝汇合后称为韩江。

从三河坝至河口约410公里。

韩江流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广东境内占65%。

鉴江流域是广东西部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信宜山猪坳,干流长211公里,流域面积9445平方公里,其中在广西境内约790平方公里。

543条,其中独流入海的河流52条。

(三)地下水资源

浅层地下水467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全国平均值的3.34倍。

由下图10可知我省地下水资源主要在山区,平原区较少,在平原区珠江三角洲的地下水资源最丰富,接下来是雷州半岛、潮汕平原。

(四)水资源总量

广东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区存在明显缺水矛盾.由图23可知水资源年际变化大,且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的趋势与降水的年际变化的趋势大致一样,说明我省水资源的丰缺与降水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五)泥沙

河流含沙量少,但输沙总量仍相当可观。

(六)天然水质

部分水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亟待解决。

全省主要江河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仅为57.6%,城镇污水处理率仅为40.2%,大中城市河段污染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恢复能力不足,部分水库水质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水生生态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珠江三角洲及粤东等地区水土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已出现水质性缺水问题。

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漠阳江等江河干流和西北江三角洲主要干流水道水质较好,流经城市河段、水量较小的跨市境河流以及部分流入我省的跨省河流水质较差。

2008年广东省水质状况见图26。

表152008年全省监测评价的各流域江河水质情况

河长单位:

km

流域分区

评价

总河长

Ⅰ类

河长

Ⅱ类

Ⅲ类

Ⅰ~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河长

Ⅳ~劣Ⅴ类

占评价河长比重(%)

西江

475

 

65

410

100.0

0.0

北江

1493

1231

206

1437

96.2

56

3.8

东江

987

672

53

725

73.5

94

3

165

262

26.5

珠江三角洲

1611

537

274

811

50.3

74

282

444

800

49.7

韩江及粤东诸河

1147

778

180

958

83.5

69

22

98

189

16.5

粤西沿海

1275

710

202

912

71.5

92

93

178

363

28.5

全省

6988

3993

1325

5318

76.1

385

400

885

1670

23.9

水资源利用状况:

1、供水量:

广东省的供水组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还有一些其它的供水,蓄水﹑提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在供水过程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广东省各市供水量差异很大,各市供水基本上是蓄水﹑引水﹑提水工程的供水量,只有少数几个城市需要调入供水量,如广州﹑深圳﹑惠州﹑肇庆,并且在一些临海较近的城市有一定量的海水利用,如深圳﹑珠海﹑汕头等地;

流域分区按东江﹑西江﹑北江﹑含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广东省境内部分﹑珠江三角洲韩江、粤东诸河流域﹑粤西诸河流域等7个水资源分区,其中供水量最多的是粤东诸河流域﹑珠江三角洲.

3、用水量:

各地区用水结构相差较大。

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工业和居民用水比重较高,农业用水则低。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深圳、东莞、广州、顺德、珠海、佛山、中山及韩江的汕头等8市以及后来居上的的顺德、汕头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比例在2%~50%之间,其余各市均大于50%。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紧急总量大,除农业用水外,各分类用水量高居各流域首位,其用水总量占全省用水总量的41.1%,工业用水量则占全省工业用水量约67.2%。

3、耗水量

耗水率:

耗水率指在输用水过程中通过蒸发蒸腾,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牧畜饮用等形式消耗掉的,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耗水率为耗水量与用水量之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水水平的重要特征指标.

耗水量:

2010年广东省的耗水总量为179.6,其中潮州、深圳.珠海的耗水量较低,广州的耗水量最多,,各市耗水量分布差异大;

各市耗水率总体上差异比较小,其中以肇庆,云浮等欠发达地区的耗水率比较高,农业耗水居多,而广州,东莞等发达地区的耗水率相对比较低,工业耗水居多.

4、废污水:

广东省废污水排放量很大,近一百吨,各市废污水排放量差异较大,广州最多,接下来是深圳﹑东莞﹑佛山,最少是阳江,通过各市废污水排放量图和表以及2009年人口状况表,可知广东省各市废污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口数量基本成正比的关系.

广东省各市及各地区2009年的人口数表

城市名

人口数(单位:

万)

广州

1033.45

深圳

891-23

湛江

699.43

东莞

635

茂名

620.17

佛山

599.68

揭阳

579.06

汕头

510.71

江门

420.14

梅州

414.49

惠州

397.21

肇庆

388.83

清远

382.71

韶关

296.94

河源

295.35

汕尾

293.54

潮州

257.42

中山

251.74

云浮

243.83

阳江

239.68

珠海

149.12

地区

珠三角

东翼

西翼

山区

人口数(万人)

4786.24

1645.76

1561.66

1644.35

三、举例说明

1、以广州为例: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1)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

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其中地表水资源78.81亿立方米;

地下水14.87亿立方。

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865立方米,是全国的40%。

过境客水资源量1886.1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

但其人均水资源量与我省人均水资源量,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相比较,广州市的人均水资源量最低。

(2)数量上时空分布不均。

受水气条件和地理、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广州市降水量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干枯交替发生等特点。

在时间上,降水多集中在4-9月。

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85%,在空间降水量是由南部的平原区东北部的丘陵区递增。

(3)水质污染严重。

广州市东北部本地径流的水资源量少但水质较好,南部三角洲平原过境客水和潮流水量虽然丰富,但水质较差,主要是随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污染了水源,水质达不到利用标准。

广州市供水及用水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生产、环境用水需求都急剧增长,促进了供水工程的建设。

截止2000年广州市建立了大型蓄水工程1座,中小型321座,总供水能力75394万立方米,,引水工程367处,供水能力281139万立方米,提水工程138处,供水能力342509万立方米,地下水生产井1341眼,供水能力6956万立方米。

总供水能力799560万立方米。

广州市各领域用水情况

解决措施:

1.由于本市水污染现状严重,水质性缺水是主因,优先安排水质改善工程,注重水源保护,水资源保护工程安排顺序,水源地优先。

2.全市水资源的消耗量较高,节水潜力较大,优先安排节水项目;

3.在优先安排水资源保护、节水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优化配置结果,近期安排境内水资源开发工程和优化配置配套工程,远期考虑境外调水工程;

4.注重工程的建设的综合效益,具有防洪、蓄水和保护水环境综合功能的项目优先安排;

5.优先安排重点区域工程。

6、针对广州市水质性缺水严重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A.减少污水的排放;

B.改革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方式;

C.开发洗涤剂、化肥等环保新产品;

2、以茂名市为例

概况: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总面积11459km2。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780mm,平均径流深960mm,地表水资源量11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8·

7亿m3,另有过境水8亿多m3。

人均拥有水资源只有1700m3,处在国际社会公认的缺水边缘。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在时间上,汛期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

在空间上,降雨和径流东北部多,西南部少,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茂名市1990-2000年供水情况

年份

地表水

小计

地下水

总量

蓄水引水提水

1990

108514

118455

25145

252114

15186

367300

1995

102742

133788

20603

257133

16320

373453

2000

107850

129300

21550

258700

15600

274300

茂名市1990-2000年用水情况

生活

工业

农业

人均

29146

40299

197856

267301

528

35333

52266

185855

273454

504

43040

23291

207969

425

茂名市供水水源包括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以地表水源为主,而用水分为生活、工业、农业三大部分。

随着茂名市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用水量骤增,用水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呈现农业用水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城乡生活用水比重逐年增大的趋势,其中生活用水量及其所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均不断增加。

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

1、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随着全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致使部分河段水质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到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先是途经茂名市区的小东江中、下游水体严重受污染,为超V类;

鉴江干流的水质也有逐渐恶化的趋势。

同时,茂名市部分地区因矿物质含量过高或海水入侵的影响,地下水不能直接利用,造成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茂名市虽然雨水充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季节差异明显。

据有关资料表明,年降雨量最多的2002年降雨量达到29026mm,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163倍,是1996年12348mm的235倍,年际变化较大。

同时年内分布极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每年4~9月汛期,占全年总降雨量的80%,10月至下年3月为少雨期,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0%。

夏秋季降雨的高度集中和冬季的旱情严重,造成枯季需水量大、来水量小的矛盾。

另一方面,降雨受地形影响也十分明显,空间变化较大,降雨从东北向西南减少,且南部平原区陆地蒸发量大,容易发生早灾。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1017亿m3,若按2007年底的71644万人计算,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538m3,低于全省2100m3的人均水资源量,也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1750m3的人均水资源紧张的警戒线。

措施:

1、茂名市地处南方,多年年均降雨量达1780mm,雨量充沛,雨水利用潜力巨大。

如能将茂名市区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景观用水等,不仅可以增加可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源,消减城市洪峰流量,还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对于面临水质性缺水的茂名市而言,应将雨水利用放到战略性的高度,一方面进行广泛的宣传,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及技术政策,选择部分城区进行试点后加以推广。

另一方面,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因地制宜,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分析广州市和茂名市水资源利用状况:

广州市是我省的省会城市,是我省发达城市的代表,其水资源较丰富,其供水量在我省名列前茅,从其用水结构可知其工业用水的的所占比例大,农业用水所占的比重较小,且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

由于丰富的客水资源,从资源总量上讲,广州市并不缺水,但由于广州市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工业用水量和人类生活用水急剧增加,未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致使河道水质达不到用水标准,许多河出现发黑发臭的现象。

水厂也因水源污染,水的处理成本增加等原因,在遇到干旱、咸潮时、枯季时因水质污染中断供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广州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我省较不发达的城市之一。

其水资源较少,地下水资源量比地表水资源量多,供水水源包括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以地表水源为主,而用水分为生活、工业、农业三大部分。

随着茂名市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用水量骤增,用水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呈现农业用水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城乡生活用水比重逐年增大的趋势,其中生活用水量及其所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均不断增加,工业用水比重较小。

广州和茂名一样水资源利用存在相似的特点: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存在问题:

一 

、人口与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

在1980~2000年期间,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再加上本地自然增长人口,总人口净增量达3414万人,总人口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6%(2000年人口新口径统计);

我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由1980年的3501立方米下降到2000年的2117立方米,年均递减2.5%。

二、农业灌溉供需矛盾突出

通过前面的供需平衡分析,可以发现,我省现有水利设施的供水能力在需水保证率达到90%时,缺水总量达40亿立方米,主要表现为农业灌溉缺水,缺水量占农业灌溉需水量的11.5%,所以,如果遇到干旱年份,农业用水供需量仍存在缺口。

三、用水效率较低

生活用水定额持续升高,公共一家庭生活浪费水现象极为普遍,管网漏失率也较高:

由于对节水不够重视,我省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

农业灌溉工程由于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全省平均仅0.48。

四、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农业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导致发达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大量的生活及工业污水对地区的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五、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和加强

目前的水管理体制仍是部门分割。

不利于供水、排水、治污、回用的统一管理,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配置、治理和保护的有机统一。

水利资金投入机制尚未适应城市经济要求,投资力度与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不相称。

各种水源、各类用户及不同时期的用水水价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不能较好地起到鼓励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经济杠杆作用。

六、生态环境问题开始显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人口不断增加,由于对水的需求的急剧增长,盲目的开采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地区盲目开发水利旅游项目,导致该地区水质污染加剧;

2无序取沙导致河床下切,导致海水回灌,咸湖上溯;

3、出海口的泥沙淤积导致潮水倒灌;

4、雷州半岛个别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5、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部分湖泊萎缩。

对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针对我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根据“以水资源可持续来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我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行节水,调整水价

(一)节约用水,杜绝浪费

目前,我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节水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水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节水应成为我省水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节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核心。

节水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其次,节水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持,节水的同时也减少了排污量,从而减少了污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节水有利于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并能使水资源管理与用户的利益挂钩,提高用水户爱护水资源的责任心。

1、生活用水

①运用经济杠杆节约用水;

②通过宣传教育强化节水观念;

③推广应用节水器具。

2、工业节水

 根据工业生产特点,工业节水可分为三类:

①系统节水,即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提高水的复用率;

②管理节水,即通过加强用水(节水)管理减少水的损失,或通过利用海水、苦咸水或其他低质水、大气冷源、人工制冷等减少淡水用量或冷却水用量,提高用水效率;

③工艺节水,即通过实行清洁生产、改变生产工艺或生产技术进步、采用少水或无水生产工艺和合理进行工业生产布局,以减少水的需求,提高用水效率。

3、农业节水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50%以上,所以农业节水是减少用水量的关键.农业节水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改善灌溉工程,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②推广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③通过基因工程研究及推广耐盐作物,利用海水进行灌溉;

④调整种植业结构,以种植低耗水作物为主;

⑤加强灌区管理及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二)加大水价调整步伐和力度,促进水资源商品化

水价的制定应随着不同的来水情况、不同的用水部门与单位、不同的行业等进行浮动,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考虑有关扶持政策,如城市的水价还应加入污水回收与处理费用等

二、重视生态环境用水,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目前我省一些城市市区已经出现水质性缺水,随着城市的生活和工业排污量的增加,这种情况还在继续加剧.此外,我省部分地区由于超采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开始显现.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重视生态水利与环境水利的方向,促进有传统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转变和发展,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目前,生态用水将成为广泛关注和重视的热点.

三﹑大力开发其他水源

(一)污水资源化

我省2000年工业废水(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共103.2亿立方米,这些污水具有巨大地利用潜力.这些污水,如果处理会用,达到环境允许的排放标准或污水灌溉标准,使污水资源化,不仅增加可用水源,解决农业缺水问题,而且起到治理污染的作用.

(二)雨水资源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道路、房屋等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使城市的降水入渗量大大减少,雨洪峰值增加,汇流时间缩短,导致城市下游地区的雨洪威胁加剧,扩大城市绿化面积,通过工程措施增加雨洪利用,既可减少城市雨洪灾害,又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三)海水利用

我省的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占了约50%,而工业用水中冷却水一般占到60%.所以,在沿海工业化城市地区,特别是在满足冷却水的消耗方面,海水利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省海水利用比较先进的城市主要有深圳和东莞,2000年总理用量为76.1亿立方米,相当于供水总量的17.6%,海水主要是被用作冷却水.基于以上实例,沿海地区工业冷却水消耗量很大的问题,完全可以采用海水解决,以弥补当地当地淡水资源不足.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发海水淡化也具有良好的前景,目前,我省海水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

(四)大气水利用

大气水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另一条途径.从战略的角度重视大气水的利用和开发,从全省的角度制定大气水利用规划,研究大气水的利用与开发,从全省的角度制定大气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大气水的开发利用对地表径流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发投入低,产出高的新技术.

四﹑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强化水资源的统筹调配

前面已经分析过,广东省其实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只是水资源石龙分布不均,用水的地区也相差较大,因此,需要建立以流域和区域为单位的蓄引提灌供用协调统一的配置网络.以21个地级市作为区域配置"

中心"

以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珠江三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