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如何准备一场辩论赛Word下载.docx
《整理如何准备一场辩论赛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如何准备一场辩论赛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符号:
A→B,A是B的充分条件。
也就是有A,一定有B。
第二种分类的方法的按判断性质分的。
读者已经知道,任何一个辩题都是一个可以判断真假的命题。
原则上说辩论的中心问题——辩题所确定的两个对立的立场,正反双方是相互否定的。
这里说的不是这种一般性的是与非的判断,而是从价值判断型才事实判断型区分的两大类辩题。
如辩题“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安乐死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等都属于价值判断型。
辩题“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儒家思想能抵御西方歪风”属于事实判断型。
在事实判断型的辩题中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
现实判断型和趋势判断型两种。
如“生态危机将导致人类毁灭”是趋势判断型,而“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是现实判断型的。
第三种分类法是按关系性质分的。
在辩题表示的关系中主要有等同关系和非等同关系之分。
“现代化等于西方化”属于等同判断,相当于前面说过的“A←→B”,表示两个关系为“充分必要”或“当且仅当”的关系。
在非等同关系的辩题中,最多的是“利弊”大小的比较命题。
譬如说:
“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等等。
此外还有以理论判断为主的辩题类型,如“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二、
立论
对于已经确定的辩题和立场,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是“立论”。
严格说,辩题、立场规定之后,竞赛级委会已经替辩论队立论了,为什么还要讲立论呢?
这是由于,辩题和立场是抽签决定的,如何理解、把握辩题正确的内涵有必要进行“立论”的相关工作。
有一个由他人立论内化为自己立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的事及其先后次序用图表示为:
这些分析工作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辩论对立一方的辩论方案必须作充分的预测,站在对方立场上作设计,并以此不断调整本方的“立论”,对本方的方案反复调整、分析和优化。
下面以“人性本善”为例。
对“人性本恶”的立场分析
总体分析:
人性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
人性本恶;
人有理性;
通过后天的教化,人性可以改变,甚至可以产生伟大的人格。
关键词定义:
人——人类
人性——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自然属性是指人有无节制的本
能和欲望
本——先天的、本来的
恶——本能与欲望的无节制扩张
关键词联系:
在这个辩题及相应立场上关键词的联系直接由立场给出,即人性“本”
恶
对“人性本善”的立场分析
人与其他动物有区别也有联系;
人是最高等的动物;
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类高贵性体现在人性本善。
人性——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
善——吉祥、和好、善良
即人性“本”善
以上是复旦大学代表队分别对“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的立论。
按规则,进入决赛后,才抽签决定辩论立场。
因而事先要作正反两套北京时间论方案。
实际立场确定以后,另一个立场就作为对对方立论的估计。
事实上,持正方立场的台湾大学代表队的立信纸与估计差别很大。
从辩论陈词看正方的立论是这样的:
立场:
人性本善
人有理性;
人有恻隐之心。
关键词分析:
人——有理性的个人
人性——人的道德性
本——人之初
善——恻隐之心
关键词的联系: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就实际比赛时正反两方的立论进行分析比较。
从定义看,对“人”的外延:
反方大,正方小。
反方的定义把区别于动物的“人类”作为前提;
正方把抽象化的“单个的人”作为前提。
显然,前者的“人类”的定义外延包含后者“单个人”的外延。
在逻辑上属于两个层次。
反方的层次高于正方的逻辑层次。
三、
逻辑分析与处理
逻辑分析与处理包括:
(1)因果关系的分析;
(2)论证推理的难点及相应对策研究。
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辩题都包含了因果关系,差别只在于有的辩题采取直述的条件命题的方式表达因果关系;
有的辩题在字面上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但是要完成论证推理,必须建立必要的因果联系。
从论证推理的角度分析,需要建立由“因果链”连接辩题的“因”与“果”。
这个因果链就是所谓的“推理”和“演绎”。
对“因果链”的要求是:
1、出发前提就是立场的前提,最后的结论就是立场的结论;
2、“因果链”内部不得存在矛盾。
逻辑难点的处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抓住推理的逻辑难点,并在赛前安排好处理方案是设计的重要内容。
下面仍以“人性本善”的辩题为例说明。
持“人性本善”立场的正方,逻辑难点是,本善的人性何以导致现实人性中的恶?
而持“人性本恶”立场的反方,逻辑难点与之相当,是:
本恶的人性何以导致现实人性中的善?
从双方处理逻辑难点的方案可以了解这场辩论双方的推理思路。
显然反方的理解是严谨的:
虽然人性本恶,但人有理性,又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于是“如果人人皆自私的话,那么人人都不能自私。
因此,制约、权衡中产生节制,这就是最早的善源。
”这套逻辑推理的思路,对恶的本性和现实存在的善之间建立了合理的、无矛盾的、有说服力的论证。
正方的逻辑证明对“单个的人”是合理的、无矛盾的。
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是社会环境中的恶使人变坏。
然而,追本溯源,人人皆善,社会的恶又何以出现?
正方显然没有解决最早的恶端是如何出现的问题。
这就成为正方推理中的致命弱点。
事实上,在辩论场上,反方紧紧抓住这个问题连续进攻,使正方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逻辑难点往往就是辩论的关键所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赛前逻辑难点的剖析,对策的谋略需反复再三,慎而又慎。
四、
理论与知识
辩题所涉及的理论与知识是分层次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理论与知识,相关理论与知识,外围理论与知识;
支持辩题的理论又可以区分为利己的和利他的两类。
因此,在作理论和知识准备的时候,要区分情况,选择最有用、最有价值的理论。
理论与知识的层次
核心理论与知识,是指那些辩题直接涉及的专业知识,由相应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提供。
例如,在涉及人性之本的辩题下,有关的研究资料极其丰富,从古到今,由中到外,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发表有大量的学术论著,老子的、孔子的、孟子的;
……黑格尔的、康德的……,直到新儒家杜维明等等。
在宗教、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中都丰富的关于人性的内容。
对于核心理论必须下大力气学习、理解、体会,直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相关理论与知识是指与辩题没有直接联系,而在辩论中可能涉及的理论知识。
譬如在“人性之本”的辩论中,有关法律、伦理、历史等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外围理论与知识涉及的面更宽,一般情况下只能是有备无患,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
辩论是知识密集的竞赛,要求辩手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用知识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理论与知识的选择原则
1、全面、准确原则
当以某人的观点为依据作证明时,必须全面、准确把握此人的观点及观点的实质。
如“人性本善”辩论中提到的荀子、康德等对人性的看法,究竟是善还是恶,必须非常准确,绝对不能搞错,否则会造成大的失误。
2、利己原则
选用理论和知识当然要对本方有利,关键是,必须确实弄清楚,选用的理论和知识是否真的有利于本方。
有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同一件事实,正方能用,反方也能用,关键在于如何对这一事实进行诠释。
3、服从真理原则
如前所述,辩论赛辩题的对立立场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存在大量有利于本方的事实的同时,肯定也存在大量有利于对方的理论和知识。
在对手引用这些理论和知识时,应该尊重,不能轻易否定。
这本身又是“实事求是原则”的需要。
像在“人性本善”辩论中当正方说:
“荀子错了”时,否定的已不是反方,而是否定荀子,否定权威了;
同时也显示了其知识结构的某些不足,有损自身形象。
五、
事实材料
事实材料引用的重要性
“事实胜于雄辩”。
理论具有相对性,有利己理论,也有利他理论,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向不同对象讲不同的话;
有时对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推理过程也是这样,如何选取推理的出发点?
组织哪些推理环节?
需要准备哪些理论和材料?
都与辩题密切相关,没有严格的完全统一的标准。
特别是“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一旦不完全,不严谨,很容易出现漏洞,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事实材料就不一样,它是客观存在,谁也不能否定。
所以事实材料的运用在辩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尤其在辩护和反驳时,列举事实是最好的办法。
事实材料引用的主要原则
只有在引用的事实与所持立场不矛盾,相一致的情况下,事实才能胜于雄辩。
所以,并不是什么材料拿来就能够使用,也不是有利的材料就一定有效。
这里有一个如何选择材料和如何使用材料的问题。
为此,必须注意下面这些原则。
1、定位得当原则
不同类型的辩题对事实材料引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一般理论型的辩题只要求适当引用事实材料,而判断型的辩题需要较多的引用事实材料。
辩题通常多以“可能”、“利弊”、“等同”、“关键”、“主要是”等形式出现。
对于这类辩题,辩论的输赢就在于,谁引用的事实材料多、质量高、能说明问题的要害,谁就能取得胜利。
2、实事求是的原则
毁为事实就应该是真实存在。
在选择事实材料时,必须认真、反复核对材料的可靠性,切勿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更不能胡编乱造。
尊重事实,不否定对方辩友使用的对本方不利的材料。
但对威胁本方立场的重要资料事实,要认真研究,建立有效的辩护防线。
不能在事实材料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3、分析求证原则
辩论中引用的材料试图说明什么问题,必须向评委和观众作出明确的解释。
如果运用“归纳证明”,除说明归纳的结论,还应该说明归纳的理由。
假如进行的是“完全归纳”,则需说明列举的“完全性”。
4、材料的时空性原则
这里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任何事件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具体背景,这种背景反映了材料的时空特性。
脱离背景谈材料本身是毫无价值的。
二是引用材料时也有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方用的问题。
譬如,适合于国内使用的材料,在国外不一定适合用;
有的历史资料不能用来说明今天的问题,年轻人中间发生的事情不能用来说明老年人的想法等等。
(三)
事实材料的搜集
根据辩题需要,搜集材料的基本方法是制作“卡片”。
对于搜集到手的材料,按照已经讲过和原则进行分类、分析,决定取舍。
应注意在比赛期间的材料搜集工作。
原因之一,在比赛当地比较容易了解当地的情况;
原因之二,在辩论过程中适当引用当地、当时发生的情况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
问答与自由辩论方案的设计
与陈词不同,问答和自由辩论的态势无法作事先准确预料。
辩手必须在现场随机应变。
但是,这并不等于无所作为。
赛前的分析工作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赛场的变化。
因而,为了控制比赛的过程,争取主动,应该也完全可以事先设计场上的问答和自由辩论的战场。
设计原则
1、以我为主的原则
辩论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场上主动权的把握。
因此,在问答与自由辩论的方案设计中,应该贯彻“以我为主”的方针。
根据本方的立场与辩论方案,在扩大本方优势、抑制对方优势;
回避本方劣势、突出对方劣势的基础上制定有关问答与自由辩论的方案。
2、知己知彼的原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辩论不能搞“一厢情愿”,对方设计辩论方案的原则也是“利己”的,因此对于对手的优势不可低估,对其劣势也不可夸大;
甚至应该把对手的优势估计得多一些,对本方的劣势估计充分。
这样设计的方案取胜的把握比较大一点。
3、灵活机动的原则
切忌制定“死”方案,以不变应万变的战术只能应付一时,不能应付整场舌战。
更何况辩论态势变化瞬息之间,“堤溃蚁穴”之事难以预料。
对垒双方都以“奇”为胜算之前提。
临场应变能力不能只靠辩手的天赋,更应立足于“多算”。
所以实施灵活机动的原则的基础还在于辩论预案有应付各种变化的对策,实际场上变化虽不能俱收并蓄,却也十之八九,基本有数,舌战中供辩论队和辩手灵活运用。
4、最佳方案原则
方案设计是一个反复权衡、反复修改的过程。
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设计的方案,经过“以他为主”的检验,发现攻防上的弱点,对比赛预案进行一次“以我为主”的修改、调整;
然后再“以他为主”寻找本方的漏洞,再次修改方案;
……反复这样的过程直至得到满意的方案。
问答设计
辩论中的问是主动进攻。
应根据分析针对对方可能存在的弱点提出问题,最好能将总是组成一个“陷阱”;
有时可能针对对方立场上的逻辑难点提出问题。
例如,在“人性本善”的辩论中,正方的逻辑难点是:
本善的人性何以产生现实人性中的恶?
反方的逻辑难点是:
在该场比赛的自由辩论时,正反双方的确都紧紧抓住这个主要问题不放。
“答”是被动的防御,对方提出什么问题不可能事先完全预料到。
但是,自己弱点自己心中有数,可以有针对地准备辩护的方案。
就技巧而言,回避回答固然是一种技巧,但在实际比赛时不宜多用“以攻为守”的技巧,用多了,给评委和观众一种“心虚”的感觉;
如果辩论双方都采取以攻为守、回避回答的做法,其结果是辩论(尤其是自由辩论)没有交锋,必然降低辩论的欣赏价值。
所以,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大多数的情况下应该给予回答。
“盘问”阶段规则要求:
不得回避对方的提问,要求做到有问必答。
作预案时要事先分析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好几套方案。
本方的提问拟作成一个套,几位辩手的提问,问问相连,最后“请君入瓮”。
自由辩论战场的设计
应根据自由辩论时间的长短、相应的一个攻防回合需要的时间多少,确定自由辩论需要开辟几个战场。
一般情况下,八至十分钟的自由辩论时间,大约要准备四个主战场。
有时可以根据辩论问题的大小和复杂程度,设计一些主战场的辅助战场。
如:
“人性本善”的自由辩论基本上围绕着一个主战场——善花结恶果和恶花结善果——进行。
在这个主战场上,打了几个小高潮:
本性与教化的关系、荀子是性恶说者还是性善说者……
再如在“学生学业压力大是否有利于成才”这场辩论赛中,可以开辟的自由辩论的战场有:
——什么是压力?
压力有什么积极作用,有什么消极作用?
——外在压力与自加压力在心理上有什么不同?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哪一种压力大?
——现代的人才观应该是什么?
——哪些学生的压力大?
中、小学生?
大专学生?
这几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坚持正方观点的有利论还是坚持反方观点的不利论,都有许多话可以说,也都有很广阔的回旋余地。
七、
辩手定位与文字准备
确定上场辩手,安排好每位辩手的位置并合理分工,是涉及辩论成败的重要关键之一。
原则
1、知识结构与学历层次搭配合理;
2、个性与性格特点搭配合理;
3、性别搭配合理;
4、心理状态稳定。
明确每位辩手的职责
在确定辩手的辩位时,首先应该了解每个辩位的特点。
不同的辩论模式对上场队员的要求是差别的。
主要表现在不同辩位对辩手在“起承转合”中的作用要求不同。
一辩是整支队伍第一个发言的人:
就本方对立场的认识、理解、各种关系的分析处理向评委和观众作出说明,使之对本方方案形成第一印象。
“先入为主”,一辩的气质、个人形象很重要。
应选外形较温和,表达清晰、心理稳定的选手。
也许出于这个道理,很多辩论队用女孩子担任一辩手。
“结辩手”在辩论中承担概括、总结整场比赛,系统归纳对方辩论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升华到一定高度的任务,对辩手要求比较高;
反应快、接受的信息量大、提炼概括准确、说话有感染力。
应该是上场队员中最强的一个。
处于中间辩位的选手要承上启下,要求辩手机敏灵活,有较强的说理能力。
在了解辩位特点和辩手个性特长的前提下,明确上场辩手的位置和分工。
特别需要明确的是盘问和自由辩论时的分工。
为此,要指定场上队长,其主要任务是:
协调上场队员的关系;
把握攻防转换的时机;
指定场上主攻手和辩护手,以及教练认为必要的其他分工。
每位上场队员在赛场上的分工任务应有分有合,相互支持、及时补台。
文字准备
首先把关于辩论立场的分析、辩论方案的主要线条拉成提纲,整理成文字资料。
辩论队员人手一册,熟悉、备用。
上场队员、辩位、分工协调默契之后,根据对辩题的剖析、本方的辩论方案,各位辩手陈词的主要内容,由各位辩手自己撰写发言稿。
撰写必要的问答和自由辩论阶段的文字材料要集体讨论,可以分工写,也可以各写各的,经过讨论、交流和修改,基本确定。
最后,根据辩题整理、选择卡片,清理出需带上场的全套文字资料。
(四)
制定场上协调原则
在教练指导下,以队员为主,根据辩论方案的要求,对辩论态势的分析,本着全队默契的原则,作出场上协调的常规处理约定和特殊情况应急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