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第二节 课内文言文阅5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0016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第二节 课内文言文阅5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第二节 课内文言文阅5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第二节 课内文言文阅5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第二节 课内文言文阅5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第二节 课内文言文阅5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第二节 课内文言文阅5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第二节 课内文言文阅5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第二节 课内文言文阅5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第二节 课内文言文阅5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金:

________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或:

(3)以此遗之遗:

(4)当之郡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3.《四知》意在表现杨震的廉洁形象,但为何开篇先写将军荐才和杨震“四迁”的经历?

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这句话突出了杨震的什么品质?

二、私心(非课标篇目)

(遵义2020年已考查)

古今异义

便宜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古义:

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今义:

价格低

性质

性质悫

性格质朴

特征,属性

选举

每三公有所选举

选拔举用贤能

用投票的方式等表决选出代表或者负责人

岂可谓无私乎

私心

性公廉,不受私谒

私下

公有私乎

表示对对方的尊称

性公廉

公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辄叱遣之     辄:

(2)在位以贞白称以:

(3)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方:

(4)然少蕴藉然:

(5)亦以此见轻轻:

(6)或问伦曰或:

(7)若是者是:

(8)岂可谓无私乎谓:

(1)或问伦曰:

“公有私乎?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3)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3.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

三、与朱元思书(非课标篇目)

吴均

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或许,应允,赞许等

经纶

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鸢飞戾天者

罪恶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到极点

猿则百叫无绝

断,停止

负势竞上

向上

横柯上蔽

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

没有

一百许里

十的倍数

极言其多

词类活用

东西

任意东西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轩邈

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风烟俱净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全,都

助词,无实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风烟俱净  俱:

(2)从流飘荡从:

(3)急湍甚箭甚箭:

(4)负势竞上负:

(5)争高直指直指:

(6)鸢飞戾天者戾:

(7)经纶世务者经纶:

(8)横柯上蔽柯: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作者写“水”突出水的什么特点?

是从哪几方面写水的?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中,“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5.(2020遵义十一中模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这样写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四、送东阳马生序(课标篇目)

宋濂

通假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达到,实现

走送之

行走,走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与“真”相对

尝趋百里外

奔赴

趋势

左右

余立侍左右

身边

大约

穷冬烈风

贫穷,穷尽

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指食物的汁水

日再食

两次

色愈恭,礼愈至

形容词,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动词,到

未尝稍降辞色

脸色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表情

益慕圣贤之道

仰慕

略无慕艳意

羡慕

更加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

跟从

腰白玉之环

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指腰上系着

手、

手自笔录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笔,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日、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食,名词用作动词,给……吃饭

鲜肥

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俯身倾耳以请

连词,相当于“而”,译为“来”

以衾拥覆

介词,用

以书假余

介词,把

以中有足乐者

连词,因为

计日以还

表修饰,不译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书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实义

弗之怠

代词,抄书,宾语前置的标志

足肤皲裂而不知

连词,表转折,但,却

久而乃和

连词,表承接,不译

则又请焉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便”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连词,表转折,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

(3)不敢稍逾约逾约: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

(6)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

(7)未尝稍降辞色辞色:

(8)援疑质理援:

________质:

______

(9)或遇其叱咄叱咄:

(10)俟其欣悦俟:

(11)穷冬烈风穷冬:

(12)足肤皲裂而不知皲裂:

(13)至舍舍:

(14)媵人持汤沃灌沃灌:

(15)以衾拥覆衾:

(16)右备容臭臭:

(17)烨然若神人烨然:

(1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

敝: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课文第一段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4.结合课文第一段,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5.通读全文,说说文中具体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五、与妻书(非课标篇目)

(1)意映卿卿如晤     晤:

(2)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

(3)谓吾忍舍汝而死忍:

而:

(4)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忍:

(5)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然:

(6)称心快意,几家能縠縠:

(7)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充:

之:

其:

(8)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体:

(9)亦以天下人为念以:

(10)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当:

乐:

(11)汝其勿悲其:

(12)后经吾婉解婉:

(13)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盖:

谓:

(14)吾之逃家复归也之:

(15)汝泣告我泣:

(16)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

以:

(17)吾能之乎?

抑汝能之乎?

抑:

(18)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

圆:

(19)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肖:

(20)吾疑其女也其:

(21)吾家后日当甚贫当:

甚:

(2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

(23)汝不必以无侣悲以:

侣:

(24)汝幸而偶我幸:

偶:

(25)汝可以模拟得之模:

拟:

(26)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

(27)当尽吾意为幸尽:

为: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4)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5)何事不语?

何情不?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3.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而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子、慷慨赴死?

六、浑沌之死(非课标篇目)

《庄子》

南海之帝为倏

助词,的

浑沌待之甚善

代词,代指倏与忽

尝试凿之

代词,代指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介词,在

以视、听、食、息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德:

(2)浑沌待之甚善善:

(3)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此:

(4)日凿一窍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2)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3.这则寓言故事蕴涵了什么道理?

七、呆若木鸡(非课标篇目)

鸡已乎

动词,停止,训练完毕

已无变矣

副词,已经

其德全矣

名词,精神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名词,恩情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介词,替,给

北海之帝为忽

动词,叫做、是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鸡已乎    已:

(2)方虚骄而恃气方:

(3)反走矣走:

(4)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几:

(1)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2)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八、周公诫子(非课标篇目)

韩婴

宽裕

德行宽裕

宽大,宽容

宽绰,富裕

守以俭者

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节省,不浪费

聪明

聪明睿智

明察事理

聪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