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0016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Word下载.docx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Word下载.docx

②贯众10g,桑叶6g,甘草3g,水煎服。

③贯众10g,石膏10g,金银花10g,甘草3g,水煎服。

 【不良反应】:

用量大对视力有影响,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失明,所以杀虫慎用。

2南瓜子

【主治】:

驱虫,消肿。

用于治绦虫、蛔虫、产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1.驱虫作用

  蚯蚓实验法证明南瓜子乙醇提取物有驱虫作用。

猫用南瓜子浓缩制剂100-300mg/kg一次灌胃,对绦虫、弓蛔虫等有明显驱虫作用。

40%南瓜子粉煮液和30%瓜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使之变薄变宽,节片中部凹陷(中段节片尤其明显),而对其头及来成熟节片则无此作用。

曾用合成的dl-南瓜子氨酸饲喂犬及小鼠,对犬包囊带虫、豆状带虫及小鼠短膜壳绦虫皆有效;

体外实验证明,1∶500溶液使犬绦虫明显兴奋,甚至挛缩,并与氢溴酸槟榔碱有协同作用。

2.抗日本血吸虫作用

南瓜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虫在动物体内向肝脏移行的作用。

在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拗的同时,给服南瓜子共28天,有预防作用;

但对成虫无杀灭作用。

接种血吸虫尾蚴的家猪,每天喂去壳去油南瓜子粉,预防效果与小鼠实验结果基本相仿。

小鼠实验证明,口服南瓜子能抑制和杀灭体内日本血吸虫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

但对血吸虫成虫无杀灭作用,只在服药1周后(每天3g),开始发生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

新鲜南瓜子与1年陈旧的南瓜子的预防效果相同。

不同产地的南瓜子均能抑制血吸虫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但作用强弱有所不同,徐州所产的功效较为显著。

南瓜子浆粉与生南瓜子仁同样有抑制和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

南瓜子对幼虫的抑制作用主要在性发育期前;

在宿主肝内能杀灭部分幼虫,表现为炎性反应及虫体的退化性变化。

南瓜子氨酸不能杀灭成虫,但能使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减少。

一驱除绦虫:

①新鲜南瓜子仁一至二两,研烂,加水制成乳剂,加冰糖或蜂蜜空腹顿服;

或以种子压油取服十五至三十滴。

 ②南瓜子、石榴根皮各一两,日服三次,连服二日。

二治蛔虫:

南瓜R(去壳留仁)一至二两。

研碎,加开水、蜜或糖成为糊状,空心服。

三治血吸虫病:

南瓜子,炒黄、碾细末。

每日服二两,分二次,加白糖开水冲服。

以十五日为一疗程。

四治百日咳:

南瓜种子,瓦上炙焦,研细粉。

赤砂糖汤调服少许,一日数回。

六治营养不良,面色萎黄:

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同服。

七治内痔:

南瓜子二斤,煎水熏之。

每日二次,连熏数天。

3使君子

治小儿腹中蛔虫攻痛,口吐清沫;

治小儿痞块,腹大,肌瘦面黄,渐成疳疾;

治头疮久不瘥;

治小儿虚肿,头面、阴囊俱浮

1.抗寄生虫作用 实验证明:

使君子酸钾对整体猪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不能使之死亡.临床实验证明:

使君子酸钾的驱蛔能力与新鲜使君子仁的效力相近,而逊于山道年.有报告认为,使君子中所含的吡啶与驱虫作用有关.亦有报告指出使君子固定油与蓖麻油混合剂对动物与人排虫率高,且无显著副作用.体外实验中,使君子对蚯蚓、蚂蟥亦有较强的驱除作用.使君子粉对自然感染鼠蛲虫的小白鼠有一定程度的驱蛲作用;

与百部粉剂合用,效力较单用为好,且对幼虫亦稍有作用.  2.抑真菌作用 使君子水浸剂(1:

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一、治疗蛔虫病使君子仁(生仁或炒至香脆)嚼碎吞服,或然干研末开水送服,亦可制成煎剂服用。

每日1决于空腹时或食后2小时左右服下,或每日2~3次分服,或连服2~3日。

二、治疗蛲虫病将使君子仁炒熟,于饭前半小时嚼食。

小儿每日3~15粒,,成人15~30粒,分3次服。

连服15天为一疗程,隔1月再服一疗程。

服药前后忌饮浓茶。

一般经1~2疗程,症状即可消失。

三、治疗肠道滴虫病1岁以内每日1钱,1~2次分服,1~3岁每日服1.5钱,成人日服1次,每次5钱,连服3~5天为一疗程;

必要时隔3~5天后再服1~2个疗程。

观察7例,其中成人3例,经一疗程治愈;

婴儿4例,经2~3疗程治愈。

4槟榔

【功能主治】:

驱虫;

消积;

下气;

行水;

截疟。

虫积;

食滞;

脘腹胀痛;

泻痢后重;

脚气;

水肿;

疟疾

 

1驱虫:

本品及所含槟榔碱有麻痹猪绦虫、短小绦虫、蛔虫作用,使虫体产生弛缓性麻痹,对猪绦虫作用更为强大,能使虫体各部瘫痪.  

2拟胆碱作用:

槟榔碱为M-胆碱反应系统兴奋药,能增强胃肠蠕动而产生腹泻,故服槟榔煎剂驱虫,可以不用泻下剂.另有缩瞳等拟副交感神经作用.本品含鞣质,低浓度能增强乙酰胆碱对大鼠回肠、子宫的兴奋作用,高浓度时本身可使大鼠回肠痉挛.  3.对中枢的作用:

槟榔碱能降低小鼠探究反射以及咖啡因、苯丙胺所致的活动增加,并能减轻戊四氮引起的惊厥

3、抗病毒:

水浸液与流感病毒PR8混合后感染小鼠,证明具有对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槟榔(120g)、大腹皮(10g)、川椒(15g)、乌梅(15g)、南瓜子(50g)、仙鹤草(15g)、大黄(30g)、芒硝(10g)。

方1剂,研粗末,水煎1大碗,空腹1次服完。

在服药前先嗅炒鸡蛋之香味一小会儿,然后吃一小口,约1-2分钟后,再服药,煎药时莫让病人嗅到药发散的气味为佳,并备大便桶,内装温水,水温约30-40℃为宜。

服药疗程一般为1天,个别病例2小时或5小时内有较强的排便感,这时患者可坐在便桶上,绦虫可随粪便排出体外,但切莫急于求成,勿用手拽拉虫体以免残断。

待虫体全部便出后,用水冲除粪便,留虫仔细查看是否有虫头。

【用药禁忌】:

气虚下陷者禁服

5乌梅

久咳;

虚热烦渴;

久疟;

久泻;

痢疾;

便血;

尿血;

血崩;

蛔厥腹痛;

呕吐;

钩虫病。

1.对蛔虫的作用:

乌梅对蛔虫具有兴奋和刺激蛔虫后退的作用。

如将乌梅煎剂加入置有蛔虫的1%盐水和0.1%碳酸氢钠溶液内可见蛔虫活动增强

2.抗病原生物作用:

体外筛选发现,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

对结核杆菌也有抑制性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所含枸橼酸和苹果酸有关。

对某些致病性真菌如须疮癣、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1用于肺虚久咳。

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

适用於肺虚久咳少痰或乾咳无痰之症。

常与罂婴壳、杏仁等同用

2温脏驱蛔乌梅肉30克,黄连78克,黄柏18克,细辛18克,干姜30克,蜀椒12克,桂枝18克,附子18克,人参18克,当归12克。

(此为驱蛔虫之祖方。

凡由于蛔虫所致各证,皆可用之,但要善于权变,灵活加减运用。

另外,还可治疗久痢)

3用于蛔厥腹痛,呕吐。

蛔虫得酸则伏,乌梅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

适用於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症。

常与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

或乌梅7个,苦楝树皮(白色、较薄而软的一层)6克,甘草6克,水煎,睡前服,小儿酌减。

4.用於胆囊炎、胆结石。

乌梅7个,五味子、四川金钱草各30克,水煎服。

6苦楝皮

清热,燥湿,杀虫。

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现代代理研究】:

1.驱虫作用 川楝、苦楝的根皮或干皮中所含的苦楝素有驱蛔作用.其酒精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特别对其头部有麻痹作用.与山道年相比,川楝素对蛔虫的作用慢而持久.川楝素低浓度(1:

5000~1:

9000)时对猪蛔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即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其运动的规律被破坏,并持续较长时间(10~24小时).此种兴奋作用是苦楝素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较高浓度(1:

1000以上),则可麻痹猪蛔,特别是麻痹其头部的神经节.所谓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长期受药物作用后而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貌似静止状态.25%~50%苦楝皮药液在体外对小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苦楝皮提取液尚有一定的抗血吸虫作用.  2.抗真菌作用 苦楝子乙醇浸液(1:

4)在试管内对黄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热水提取物也有抗真菌作用.  3.对肌肉收缩的作用 实验表明:

川楝素对骨骼肌由直接刺激引起的收缩反应有增强作用;

对豚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亦有增强作用,并可被阿托品所对抗

4.其他作用 川楝素200mg/kg灌胃,能使兔在体肠肌张力及收缩力增加,故用以驱虫时,不需另加泻药.其对肠肌的兴奋作用不被阿托品阻断,但能被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所拮抗.

【主治功能】:

 1、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

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

为末,每服一钱,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

 2、杀蛲虫:

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

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

 3、治钩虫病:

苦楝皮(去粗皮)十斤,加水五十斤,熬成十斤;

另用石榴皮八两,加水五斤,熬成二斤,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一两。

4、治顽固性湿癣:

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抽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

 5、治瘘疮:

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脂三升。

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

【用药禁忌】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

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吐吐、腹痛等症状。

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7芜荑

【功能主治】消积杀虫。

用于小儿疳积,蛔虫病,蛲虫病。

1.驱虫作用芜荑醇浸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蚯蚓、蚂蝗皆有显著治虫效力;

以乙醚提取的挥发油,予兔口服1g/kg未见毒性。

用于感染肺吸虫的猫,口服10%芜荑煎液24ml/kg/日,未见治疗效果,且有一猫在疗程结束后五天死亡,可能是量大中毒所致。

2.抗真菌作用芜荑浸液(1:

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2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脾胃有虫,食即痛。

面黄无色。

用芜荑仁二两,和面炒成黄色,研为末。

每服二匙,米汤送下 

2、杀体内寄生虫。

用生芜荑、生槟榔各四两,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

3、久泄,气多粪少。

用鞠荑五两,捣为还想,加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日空心于饭前服三十丸,久服能安神保健。

4、婴孩惊风后失声。

用芜荑、神曲、麦蘖、黄连各一钱,分别炒过,共研为还想,加猪胆汁调糊做成丸子。

如黍米大。

每服十丸,木通汤送下。

5、虫牙作痛。

作芜荑仁放蛀齿孔中,很有效。

  6、腹中鳖瘕(平时好酒,血入于酒,则为酒鳖;

平时多气,血凝于气,则为气鳖;

虚劳痼冷,败血杂痰,则为血鳖。

摇头掉尾,如虫之行,上侵人咽,下蚀人肛,或附胁背,或隐胸腹,大则如鳖,小或如钱)。

用芜荑炒过煎汤服,同时服暖胃、益血、理中的药物乃可治。

8雷丸

①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

②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白虫、寸白自出不止。

能逐风,主癫痫狂走,杀蛔虫。

④清热疏肝,杀寸白虫,躯风除痫,止小儿汗。

⑤消积杀虫,清热解毒。

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胃中热,对绦虫病疗效较显著。

【药理作用】

1.驱绦虫作用 对人感染有钩及无钩绦虫,犬绦虫均有驱虫作用.雷丸驱绦虫作用不是麻痹虫体,而是由于雷丸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致虫节破坏所致.

2.对蛔虫的作用 体外实验对猪蛔虫有效,但对蛔虫感染者无效.

3.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 10%的雷丸煎剂,药液与培养基成1:

1的浓度,5分钟后大部分虫体颗粒化变形,个别虫体仍有活动.

4.其他作用 雷丸对水蛭和蚯蚓有较显著的杀虫作用。

1治疗绦虫病取雷丸制成粉剂,每次20克,以凉开水加糖少许调服。

每日3次,连服3日。

第4天服硫酸镁15~20克(不服亦可)。

临床观察20例,虫体多在第2、3日全部或分段排下,治疗后复查未见虫体,全部症状消失

2治疗钩虫病取雷丸研成极细末,加适量乳糖或葡萄糖粉用开水调服。

成人每剂60克,1次顿服或3次分服(体弱者可分2~3日服完),隔几天再服1剂。

3治疗蛲虫病取雷丸1钱,大黄3钱,二丑3钱,共研细末混匀,晨起空腹时用冷开水1次送服。

小儿可按年龄递减。

【经典选方】

1雷丸散(《冉氏经验方》)治钩虫病,杀虫驱虫:

雷丸300g。

将雷丸洗净,低温干燥,研为细粉,过筛即得,每服6g。

每日3次,每2日为一疗程,温开水送下。

密闭防潮,勿令受热。

入汤剂无效。

方中雷丸杀虫,为君药。

2雷丸散(《杨氏家藏方》)治消疳杀虫:

雷丸、使君子(炮,去壳)、鹤虱、榧子、槟榔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3g,乳食前,温米饮调下。

3雷丸浴汤(《太平圣惠方》)治小儿寒热,惊啼不安:

雷丸、牡蛎、黄芩、细辛各1g,蛇床子30g。

上药以水1斗,煎取7升,去渣,分为两度,看冷暖用,先令浴儿头,勿令水入耳目,次浴背膊,后浴腰以下,浴时避风,以粉扑之。

方中雷丸逐风,杀蛔虫,为君药

9百部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

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蛔虫病,阴部骚痒。

蜜百部润肺止咳。

用于阴虚劳嗽。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时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及对叶百部酒精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②杀虫作用

  蔓生百部与其他种百部(品种未鉴定)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以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

高浓度百部(品种不明)在体外且能杀死鼠蛲虫。

③其他作用

用1%碘液1~1。

5毫升注入猫的右肋膜腔使产生肋膜炎以引起咳嗽,灌服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0.6~0.9克/公斤,并无镇咳作用。

从百部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百部宁碱能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

①治疗百日咳用百部250克制成糖浆800毫升,小儿每次3~5毫升,4小时1次;

或每次用百部糖浆10~15毫升,每日3次,连服1周。

亦可将百部晒干研粉,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3次,1岁以下每次3~10丸,2~4岁20~30丸,5~8岁40~50丸。

据百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85%以上,对痉咳期效果特别显著。

②治疗肺结核百部晒干研粉,以童雌鸡(未产卵的)加水煨汁,调和为丸(每斤百部粉约需净鸡1斤煨成鸡汁12两)。

每次3钱,早晚各服1次,20~30天为一疗程,视病情需要可以继续再服。

此方用于慢性发作的肺结核效果较好,对长期应用西药抗痨药物效果不显的病例,有时疗效尤为显著。

据153例的观察,多数服药一、二疗程后症状改善,食欲增进,体重增加;

X线复查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对于病情发展迅速、症状急剧或血沉增速至第一小时末40毫米以上者,此药难以控制,不宜应用。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以百部为主(每剂6~8钱),配伍甘草、紫菀、白果、黄芩、麻黄等,组成几个不同方剂,治疗老年性慢性气管炎100例,经1年的随访观察,总有效率为75%,其中初步治愈率为25%,显效率为9%,好转率为41%。

服药后1~2天即觉咳嗽减轻,连服10天之内可出现最高效果。

男性及喘息型患者效果较差。

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口干、腹痛、眼睑浮肿等轻微反应,不影响治疗。

④治疗蛲虫病小儿每次用百部1两,加水浓煎成30毫升(成人用量加倍),于夜间11时左右作保留灌肠,10~12天为一疗程。

通过133例观察,治愈者占62%。

如辅以使君子粉和大黄浸泡液内服,则疗效可显著提高。

或用20%百部煎液每次30毫升灌肠,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多数病例在一疗程内即获治愈。

另报告52例,系用百部5两,配合苦楝皮2两、乌梅3钱,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次用20~30毫升于临睡前作保留灌肠,结果有51例治愈。

为了使用方便,以后改为百部5钱,苦楝皮1两,鹤虱5钱,研粉混合装入胶囊,于临睡前取1粒插入肛门内,连用7~10天。

⑤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用百部2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冲洗阴道,而后用雄黄粉均匀地喷入阴道皱襞。

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

观察60例,多数为一个疗程,少数经过2~3个疗程治愈。

平均用药3~5日,阴道分泌物显著减少,外阴部瘙痒等自觉症状消失。

少数病例复发(多于月经后或流产后),再次治疗仍可获愈。

【选方】:

 ①治肺寒壅嗽,微有痰:

百部三两(炒),麻黄,杏仁四十个。

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

②治寒邪侵于皮毛,连及于肺,令人咳:

桔梗-钱五分,甘草(炙)五分,白前一钱五分,橘红一钱;

百部一钱五分,紫菀一钱五分。

水煎服。

③治卒得咳嗽:

生姜汁,百部汁。

和同合煎,服二合。

④治暴嗽:

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汤煎成膏咽之。

⑤治暴咳嗽:

百部根渍酒,每温服一升,日三服。

⑥治久嗽不已,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脚胁胀满,卧则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连发,甚则喘急,病必危殆:

百部、薏苡仁、百合、麦门冬各三钱,桑白皮、白茯苓、沙参、黄耆、地骨皮各-钱五分。

⑦治三十年嗽:

百部根二十斤,捣取汁,煎如饴,服一方寸匕,日三服。

⑧治遍身黄肿:

掘新鲜百部根,洗捣,罨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以帛包住,待一、二日后,口内作酒气,则水从小便中出,肿自消也。

⑨治牛皮癣:

百部、白鲜皮、萆蔴子(去壳)、鹤虱。

黄柏、当归、生地各一两,黄蜡二两,明雄黄末五钱,麻油八两.先将百部等七味入袖熬枯,滤去渣,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蜡,试水中不散为度,端起锅来将雄黄末和入,侯稍冷,倾入磁盆中收贮,退火听用。

⑩治蚰蜒入耳:

百部(切、焙),捣罗为末,以一字,生油调涂于耳门上。

(11)遍身黄肿。

用新鲜百部根,洗净,捣烂,敷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外用布包好。

一、二天之后,口内有酒气,水从小便出,肿亦渐消。

(12)熏衣虱。

和百部、秦艽,共研为末,烧烟熏衣,虱自落。

用上两药煮汤洗亦可

【宜忌】:

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

【总结】:

本论文实在寄生虫老实汤老师细心的指导下完成的,汤老师教学严谨,认真。

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用课外时间给我们补课,他的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汤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将他多年的临床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可见老教授赤诚的育人之心。

正是在汤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学中,教会我们如何处变不惊的解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教会我们怎样成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临床医生。

课堂上,每一张幻灯片无不凝结这汤老师的心血,通过课件上的图片,病理分析,习题,让原本烦躁无味的寄生虫可变得生动有趣,再通过汤老师的耐心的指导,使我们我们明白了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

如何正确的进行诊断及预防,如何中西医结合治疗寄生虫病。

让我们明白了想成为一名合格医生,必须有胆大,心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是我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增加了一枚砝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都时时刻刻谨记汤老师的教诲,为做一名合格而优秀的临床医生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23卷02期

2、陈兴保,孙新,胡守峰。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89

3、常用中药100味,江苏科技出版社2005年9月

4、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天津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

5、中草药图谱及常用配方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

6、张小岚,张木生,刘建明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4

7、常用中草药识别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8、滕斌,仇祯绪,王慧中草药工作者呼吸道感染的调查研究,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