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统一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9869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统一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统一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统一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统一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统一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统一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统一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统一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统一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确细胞发生吸水与失水的条件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

【详解】实验开始后,甲、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A正确;

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部分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发生了变化,B错误;

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

实验结束时,甲溶液中的水分增多,乙溶液中的溶质有所减少,二者的浓度均有所下降,D正确。

【点睛】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导致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反之则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导致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不变。

据此,从曲线的变化趋势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各选项做出判断。

3.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

B.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乙组小鼠

C.环孢霉素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

D.使用环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免疫与免疫排斥反应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对甲、乙两组小鼠处理的异同”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

【详解】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

外源供皮在受皮鼠上的存活率最终降为零,说明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A正确;

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比乙组小鼠出现的时间晚,外源供皮存活的时间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进而说明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B错误,C正确;

对人体器官移植患者使用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正确。

4.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有R酶,既能与CO2结合,催化CO2与C5反应生成C3,也能与O2结合,催化C5的分解。

CO2和O2在与R酶结合时具有竞争性相互抑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叶肉细胞内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B.R酶催化CO2与C5反应时需要[H]和ATP

C.增大CO2浓度后,植物叶肉细胞内的C3/C5比值增大

D.增大O2/CO2的比值,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答案】C

本题以“R酶所催化的反应”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从“CO2和O2在与R酶结合时具有竞争性相互抑制”这一信息中抽提出:

当CO2浓度增大时,CO2与R酶的结合机会增大,反之则减小。

【详解】植物叶肉细胞内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

R酶催化CO2与C5反应时不需要[H]和ATP,C3还原时需要[H]和ATP,B错误;

增大CO2浓度有利于R酶催化CO2与C5反应生成C3,因此植物叶肉细胞内的C3/C5比值增大,C正确;

增大O2/CO2的比值后,CO2的固定过程减弱,C5的分解加快,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D错误。

5.将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似的多只家兔均分为甲、乙2组,2组家兔分别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肾上腺素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家免血糖浓度下降,乙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

A.因缺少对照,该实验不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

B.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

C.实验过程中,甲组家兔可能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等症状

D.肾上腺素可能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的功能

【答案】A

本题以实验设计流程及其实验结果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明确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据此结合题意,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依题意可知:

甲、乙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A错误,B正确;

甲组家兔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可能会导致家兔血糖浓度过低,从而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C正确;

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肝糖原分解,D正确。

6.正常人16号染色体有4个A基因(基因型为AA/AA),均能独立编码正常肽链,a基因则编码异常肽链。

每个血红蛋白分子均有2个上述肽链参与构成(异常肽链也能参与)。

研究表明,当体内缺少1~2个A基因时无明显贫血症状,缺少3个A基因时有溶血现象,无A基因时,胎儿因无正常的血红蛋白造成胚胎致死。

一对无明显贫血症状的夫妇婚后先后怀孕二胎,头胎胚胎致死,第二胎完全正常。

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aa

B.这对夫妇的血红蛋白有2种类型

C.血红蛋白结构异常时可造成红细胞破裂

D.这对夫妇再生育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题的关键点在于依题意准确把握正常人每条16号染色体上有2个A基因,明辨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aa,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1∶1。

这对夫妇无明显贫血症状,可能含有2~3个A基因。

二者所生头胎胚胎致死(aa/aa),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aa,A正确;

这对夫妇的每个血红蛋白分子由2个A或a编码的肽链构成,因此血红蛋白的类型有:

正常肽链+正常肽链、正常肽链+异常肽链、异常肽链+异常肽链,B错误;

由题意“缺少3个A基因时有溶血现象”可知:

血红蛋白结构异常时可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C正确;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aa,再生育完全正常孩子(AA/AA)的概率为1/4,D正确。

7.草莓在大棚内种植受光质影响较大。

在大棚内总透射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和湿度等相同的条件下,科研人员测得某品种香草莓在不同农膜(白膜为自然光质,对照组)大棚内,3个月后草莓叶片和果实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对照组相比,蓝膜、红膜大棚内草莓叶片细胞内色素含量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表中数据,对蓝膜大棚内草莓叶片适应性变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表中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数据分析,草莓在___________(填“白膜”蓝膜”或“红膜”)大棚中的生长反应是耐阴生性增强;

为提高冬季大棚草莓的产量,除了选择适合的农膜颜色外,还可适当补充___________光源。

【答案】

(1).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增多、总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多

(2).蓝膜透射光中蓝紫光比例明显增大,大量合成类胡萝卜素有利于吸收蓝紫光(3).红膜(4).红橙光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表格信息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比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突破点。

【详解】

(1)分析表中信息可知:

与对照组(白膜)相比,蓝膜大棚内草莓叶肉细胞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红膜大棚内草莓叶肉细胞中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蓝膜大棚内的总透射光中的蓝紫光比例明显增大,草莓叶肉细胞大量合成类胡萝卜素后,有利于吸收蓝紫光。

(2)依据表中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数据分析,与对照组(白膜)相比,草莓在红膜大棚中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较低,类似于阴生植物的光合特性,其生长反应是耐阴生性增强。

红膜大棚内草莓的产量最高,为10×

22=220(g/株)。

可见,为提高冬季大棚草莓的产量,除了选择适合的农膜颜色外,还可适当补充红橙光。

【点睛】依据题意、表中信息和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

不同颜色的农膜,因变量:

表中第一行呈现的各项信息,其余对实验有影响的为无关变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表中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实现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8.人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寒冷环境中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用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温室进入寒冷环境中后,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该激素能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原因是这些细胞具有___________。

(2)寒冷环境中机体出现了打哆嗦、脸色苍白等现象,前者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

出现后者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3)老年人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容易因为体温过低而出现低体温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老年人易出现低体温症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条)。

【答案】

(1).增加

(2).能与甲状腺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3).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4).皮肤血管收缩(5).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弱、代谢弱、皮肤对外界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差

由题文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由温室进入寒冷环境中后,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以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激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都具有能与甲状腺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因此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2)寒冷环境中机体出现打哆嗦的生理意义是:

通过骨骼肌战栗来增加产热;

寒冷环境中出现的脸色苍白现象是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所致。

(3)由于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弱、代谢弱、皮肤对外界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差,所以老年人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易出现低体温症。

【点睛】梳理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解题的切入点,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9.环境能量假说认为,物种的丰富度与环境能量呈正相关。

环境能量并非通过在营养级之间的流动影响物种多样性,而是通过直接影响生物个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改变物种的多样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调查发现,在亚热带、热带地区的生物群落中,某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邻近群落。

根据环境能量假说分析,可能是因为构成这些群落的___________(填“变温动物”或“恒温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多。

热带地区与亚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比,前者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夏候鸟的多样性随夏季均温升高而增大,但与冬季均温不相关;

而冬候鸟的多样性则随冬季均温升高而增大,与夏季均温不相关。

这说明___________。

【答案】

(1).目测估计法

(2).记名计算法(3).变温动物(4).高于后者(5).候鸟的多样性只受生活期内(栖息地的)温度的影响

该题考查学生对物种丰富度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突破点在于正确理解“环境能量假说”的含义。

(1)统计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是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

(2)变温动物较恒温动物更易于接受环境能量(如热能),据此依据环境能量假说分析,某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邻近群落,可能是因为构成这些群落的变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导致这些群落更易于接受环境能量。

综上分析,热带地区比亚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

(3)依题意可知:

夏候鸟的多样性只受夏季均温的影响,冬候鸟的多样性只受冬季均温的影响,这说明候鸟的多样性只受生活期内温度的影响。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

(2)的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准确把握题意中“环境能量假说”的内涵,据此结合题意,对相应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10.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翅形有长翅、小翅和残翅3种类型,受2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

当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有A无B时表现为小翅,无A基因时表现为残翅。

现有甲、乙两个纯种品系果蝇,甲为长翅,乙为残翅,两品系果蝇中均有雌、雄果蝇。

下图是杂交实验及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杂交实验,可得出A/a和B/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结论,依据是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对于上述2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合理假设有2种。

假设①:

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只位于X染色体上;

假设②:

___________。

当假设①成立时,亲本中甲品系雌蝇、乙品系雄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3)已知乙品系雌蝇有2种基因型,请利用甲、乙两个品系果蝇继续实验,进一步确定假设①和假设②哪个成立:

要求写出杂交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只统计翅形,不统计性别)并得出结论(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叉互换)。

【答案】

(1).F2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

3:

4(为9:

1的变式),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Y染色体上(3).AAXBXB、aaXbY(4).将甲品系雄蝇与乙品系雌蝇交配,得F1;

将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单独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F1、F2的翅形及比例。

若有的杂交组合中,F1为长翅:

小翅=1:

1,F2中长翅:

小翅:

残翅=3:

2,则假设①成立;

若有的杂交组合中,F1为长翅,F2中长翅:

残翅=9:

4,则假设②成立。

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据题意描述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和图示中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特别是F2的性状分离比等信息,明辨双亲的基因型,进而作答。

(1)图示显示:

F2的长翅∶小翅∶残翅=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F1长翅果蝇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从而说明控制翅形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A/a和B/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已知当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有A无B时表现为小翅,无A基因时表现为残翅,说明A和a决定翅的有无,B和b控制翅的长短。

在F2中,小翅果蝇均为雄性,结合对

(1)的分析可推知,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性染色体上。

对于上述2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合理假设,除了题意中的假设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外,还有假设②:

即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Y染色体上。

当假设①成立时,结合对

(1)的分析可知:

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进而推出亲本中甲品系长翅雌蝇的基因型是AAXBXB,乙品系残翅雄蝇的基因型是aaXbY。

(3)若假设①成立,则甲品系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

乙品系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若假设②成立,则甲品系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B;

乙品系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B或aaXbYb。

如果利用甲、乙两个品系果蝇继续实验,进一步确定假设①和假设②哪个成立,则不能用同一品系内的雌雄果蝇进行交配,也不能重复图示的杂交实验,因为得不出实验结论。

可见,最佳的实验方案是:

将甲品系雄蝇与乙品系雌蝇交配得F1,将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单独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F1、F2的翅形及比例。

甲品系雄蝇与乙品系雌蝇的交配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与分离比有如下四种情况:

情况一:

亲本AAXBY×

aaXBXB→F1:

长翅(AaXBY、AaXBXB)→F2:

长翅(3A_XBXB+3A_XBY)残翅(1aaXBXB+1aaXBY)=6∶2=3∶1。

情况二:

aaXbXb→F1:

长翅(AaXBXb):

小翅(AaXbY)=1∶1→F2:

长翅(3A_XBXb+3A_XBY)∶小翅(3A_XbXb+3A_XbY)∶残翅((1aaXBXb+1aaXBY+1aaXbXb+1aaXbY)=6∶6∶4=3∶3∶2。

情况三:

亲本AAXBYB×

长翅(AaXBYB、AaXBXB)→F2:

长翅(3A_XBXB+3A_XBYB)残翅(1aaXBXB+1aaXBYB)=6∶2=3∶1。

情况四:

长翅(AaXBXb、AaXbYB)→F2:

长翅(3A_XBXb+3A_XBYB+3A_XbYB)∶小翅(3A_XbXb)∶残翅((1aaXBXb+1aaXBYB+1aaXbXb+1aaXbYB)=9∶3∶4。

综上分析,情况一与情况三的结果相同,不能确定假设①和假设②哪个成立。

杂交组合若为情况二,可确定假设①成立;

杂交组合若为情况四,可确定假设②成立。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不会判断“翅形与基因组成、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

从题意“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有A无B时表现为小翅,无A基因时表现为残翅”中抽提出“A和a决定翅的有无、B和b控制翅的长短”这一关键信息,依据图示中呈现的“F2的性状分离比(9∶3∶4)及其小翅果蝇均为雄性”这一信息明辨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性染色体上。

据此可将各种翅形的可能基因型分析清楚,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1.某种产脂肪酶菌常被用作饲料添加剂。

下表是从土壤中初筛该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培养基中,橄榄油能为产脂肪酶菌提供___________。

为增大产脂肪酶菌的浓度,需用该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富集培养基宜选用液体培养基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用涂布平板法分离产脂肪酶菌时,在上述培养基的基础上,还应加入___________和溴甲酚紫(碱性条件下呈紫色,在酸性条件下为黄色)。

在平板上产脂肪酶菌落的周围会出现黄色圈,原理是___________。

筛选时常选择菌落大、黄色圈直径大的菌落,二者分别说明___________。

(3)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在平板上,有的菌落较小,呈乳白色,表面光滑,无丝状物,这些菌落可能为___________(填“细菌”或“霉菌”)。

有的菌落连成一片,形成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产脂肪酶菌剂后,动物的体重明显增加,这说明___________。

【答案】

(1).碳源

(2).液体培养基能增大菌体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为菌株的生长和繁殖提供更多营养和空间(3).琼脂(4).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使溴甲酚紫变为黄色(5).菌体繁殖能力强、脂肪酶活性高(产脂肪酶能力强)(6).细菌(7).接种菌液的浓度过高(8).脂肪酶菌剂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利用率)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纯化培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理清培养基的营养与类型及用途、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内涵及其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常见微生物的菌落特征等相关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橄榄油是本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能为产脂肪酶菌提供碳源。

由于液体培养基能增大菌体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为菌株的生长和繁殖提供更多的营养和空间,所以进行富集培养时宜选用液体培养基。

(2)用涂布平板法分离产脂肪酶菌时所用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所以在上述培养基的基础上,还应加入琼脂。

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呈酸性,能使溴甲酚紫变为黄色,因此在平板上产脂肪酶菌落的周围会出现黄色圈。

菌落大,说明菌体繁殖能力强;

黄色圈直径大,说明所产脂肪酶的活性高或产脂肪酶能力强。

(3)菌落较小,呈乳白色,表面光滑,无丝状物,这些特征与细菌的菌落特征相符。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如果接种菌液的浓度过高,则会导致菌落在平板上连成一片。

(4)在饲料中添加产脂肪酶菌剂后,因脂肪酶能催化脂肪水解,有利于脂肪的吸收,即脂肪酶菌剂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利用率),导致动物的体重明显增加。

12.人胰岛素由A、B两条肽链构成。

研究人员用大肠杆菌作生产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生产两条肽链,并在体外将两条肽链加工成胰岛素。

(1)由A、B两条肽链可推导出A、B基因的碱基序列,依据是___________。

因为A、B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较少,因此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获取目的基因。

(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基因工程中不能将A、B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