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讨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9676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讨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讨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讨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讨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讨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讨论Word文件下载.docx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讨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讨论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讨论Word文件下载.docx

B

C

D

1

战略地位U1

组织地位U11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U12

人均经费U13

经费增长率U14

目标定位U15

建设思路U16

2

基础设施

网络设备U21

上联速率U22

网络覆盖率U23

工作用计算机U24

多教室U25

卫星数字传输系统U26

服务设施U27

应用状况

OA系统的应用U31

教务管理系统U32

科研管理系统U33

数字化校园系统U34

4

信息资源

基本信息数据库U41

多软件及课件U42

教学管理系统建设U43

电子图书U44

和ftp资源U45

5

人力资源

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及措施U51

信息技术达标合格率U52

信息技术课程及师资U53

网络信息技术专门人才U54

组织机构

和管理

机构设置U61

规章制度U62

安全管理U63

网络故障率U64

2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

在初步方案确定后,笔者设计了调查表格,请20位专家对6个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及其下的30个二级指标重要性进行,调查结果收集回来后,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出每个专家给6个指标分配的权重,再进行算术平均来确定6个一级指标的最后权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1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单个专家所赋的权重

(1)建立矩阵

由20专家对6个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用尺度进行,以确定矩阵元素.尺度的定义见下表

表2尺度定义表

尺度

定 义

Ci与Cj的影响相同

3

Ci比Cj影响稍强

Ci比Cj影响强

7

Ci比Cj影响明显地强

Ci比Cj影响绝对地强

2,4,6,8

Ci与Cj的影响之比在上述两相邻等级之间

1,1/2…1/9

Ci与Cj的影响之比为上述aij的相反数

(2)填写表并统计结果

20位专家按上表的尺度填写表,得到20份如表3所示的权值因子表。

表3 权值因子表

评 价

指 标

评 价 指 标

指标⑴

指标⑵

指标⑶

指标(j)

指标(n)

a12

a13

a1j

a1n

a21

a23

a2j

a2n

a31

a32

a3j

a3n

i

指标(i)

ai1

ai2

ai 3

ain

n

指标(n)

an1

an2

an3

an j

将每位专家给出的表按1—9标度建立正互反矩阵如下, 

 

由线性代数“根法”计算出矩阵的特征向量,即

         

(3)确定评价权重集:

        ,其中

由公式2决定且有

(4)一致性检验

因为共有6个一级指标,所以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且因为n=6,由表4可知,R.I.=1。

24。

表4R。

I.表

6

R。

I.

0.00

0。

58

0.90

1。

12

1.24

32

1.41

1.45

根据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方法,一致性指标为C。

I.且C.I。

越小,则说明一致性越大。

由于一致偏离可由随机因素引起,所以在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时,将C。

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进行比较,得出检验数C。

R即:

          

由公式(4-4、公式(4—5)可求出C。

I.的值,代入公式(4—3)即可知其C.R。

之值,本文中20位专家给出的矩阵,经检验其C.R.全部小于0。

1,故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认为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2.2确定各个指标的最终权重

应用层次分析法求出每位专家给6个一级指标所赋的权重后,本文直接将其结果代入下表进行了综合平均。

表5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

表中bij表示第j位专家对第i项指标的权重赋值(已经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ai为第i项指标的最后权重,且本文中n=6,m=20。

经过计算,最终得出6个一级指标的权重集为:

A=(0。

1627,0.1815,0.1948,0。

1773,0.1361,0。

1476)

2.3 二级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

为了分析的方便,笔者对二级指标的确定过程进行一般性描述,在下列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指标1、指标2、指标n的形式来代表某个一级指标下的n个二级指标,并假设专家数为m位,对m位专家打分的结果进行数学分析后即可确定某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最终个数.具体过程如下:

在确定二级指标时,笔者设计过程中的第一次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专家意见第一次调查结果

指  标

专家打分结果

m—1

m

指标1

b11

b12

b13

b14

b1m-1

b1m

指标2

b21

b22

b23

b24

b2m-1

b2m

指标3

b31

b32

b33

b34

b3m—1

b3m

指标4

b41

b42

b43

b44

b4m-1

b4m

指标N-1

bN-11

bN-12

bN—13

bN—14

bN—1m-1

bN-1m

指标N

bN1

bN2

bN3

bN4

bNm -1

bNm

表7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专家意见第一次调查结果分析表

指 标

总体均值

总体标准差

重要性排序

µ

δ1

δ2

指标3

δ3

指标4

δ4

指标N——1

N-1

δN—1

N—1

N

δN

表6是M位专家的原始打分结果综合,表7是对表6中的结果进行总体均值和总体方差统计分析,并依总体均值进行重要性排序。

在处理过程中将均值位于最后几位且总体标准差明显高于其它几个指标的指标在最后的统计分析过程中剔除,而选择均值较高、总体标准差较低的指标作为最后确定的指标,.因为均值高低说明了专家们认为它们的重要性大小,而总体标准差大小则表明专家们对它们重要与否统一程度,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按上述方法剔除掉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初步方案中的6个二级指标,最终确定24个二级指标(详见表8)。

在确定24个二级指标后,笔者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请20位专家直接给24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赋值,然后将打分结果直接代入表5处理后得出6类二级指标的权重集分别如下所示:

A1=(0.2258,0.2612,0。

2863,0。

2267)

A2=(0.1745,0.1653,0.1782,0.1568,0.1914,0。

1338)

A3=(0。

2873,0.3154,0。

3973)

A4=(0。

2526,0。

2334,0.2465,0。

2675)

A5=(0。

2415,0。

2687,0.2712,0.2186)

A6=(0.2676,0。

3581,0.3743)

3最后的具体构成方案

按上述方法得到的最终方案如下:

表8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权重(%)

战略地位U1(16。

27%)

组织地位U11

22.58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U12

26。

12

人均经费U13

28.63

22。

67

基础设施U2(18.15%)

网络设备U21

17.45

上联速率U22

16。

53

17.82

15.68

多教室U25

19.14

卫星数字传输系统U26

13。

38

应用状况U3(19。

48%)

OA系统的应用U31

28。

73

教务管理系统U32

31。

54

其它管理信息系统U33

39。

73

信息资源U4(17。

73%)

基本信息数据库U41

25.26

多软件及课件U42

23。

34

电子图书U43

24。

65

和ftp资源U44

75

人力资源U5(13。

61%)

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及措施U51

24.15

信息技术达标合格率U52

26.87

信息技术课程及师资U53

27.12

21。

86

和管理U6(14。

76%)

机构设置U61

76

35。

81

安全管理U63

37.43

4各指标的内涵及评估标准

为便于实际评估中操作方便,笔者在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及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和河南、辽宁、等地相关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内涵及参考评估标准规定如下:

表9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内涵和评估参考标准

二级

指标

指标内涵

评估标准

战略地位

U1

组织地位U11

信息化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及管理部门的地位

信息化最高领导者为校长或,信息化工作管理部门校领导垂直管理.

信息化最高领导者为校领导副职,信息化工作管理部门为校领导副职直接管理。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U12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和执行等

有明确的信息化规划和充足的预算.

有信息化建设规划和一定的预算。

近三年人均教育信息化总经费A1

800元≤A1

400元≤A1≤600元

近三年人均教育信息化经费增长率A2

10%≤A2

6%≤A2≤8%

U2

网络设备的规格、性能等

主交换机为三层交换机,二级交换机为百兆交换机。

交换机和服务器等设备能完全满足各项网络服务的需要。

局域网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

主干交换机为百兆,二级交换设备为百兆或10兆;

交换机和服务器等网络设备能基本满足各项网络服务的需要。

局域网主干为千兆或百兆,十兆到桌面。

上联速率U22

局域网连入CERNET的速率A3

A3≥1000Mbps

2Mbps ≤A3≤10Mbps

网络覆盖率U23

校园网在校内的覆盖情况。

人均上网信息点数量A4

所有楼宇均上网,并按有关国家标准布设信息点.A4≥0。

25

有50%的楼宇上网,并按有关国家标准布设信息点。

A4≥0。

1

人均计算机台数U24

教职员工和学生人均计算机台数算术平均A5

A5≥0.3台

0.1台≤A5≤0。

2台

多教室的功能和数量

多教室能满足多教学及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

各专业有40%以上的必修课在多教室上课.

多教室能基本满足多教学及现代远程教育需要.各专业有15%以上的必修课在多教室上课.

卫星数字传输系统U26

有相应的传输设备,下载和上传有关信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有完备的、高规格的卫星数字传输系统,能及时下载及上传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已在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

有相应的传输设备并开始下载有关信息.

U3

OA系统U31

办公系统。

有基于网络和有关数据库的完善的综合办公系统,核心工作流程全部上网。

有基于网络和有关数据库的综合办公系统,部分工作流程网上完成。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U32

选课、排课、成绩录入、等系统

完全实现网上排课、选课、成绩录入、等功能。

部分实现网卡排课、选课、成绩录入、等功能.

其它管理信息系统U33

校园一卡通等

校园一卡能功能完全满足需求。

校园一卡能功能基本满足需求。

U4

校内公用和特定信息的收集、整理,数据库建设

已全部完成校内全部公用信息及特定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库建设。

完成大部分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已建成部分数据库。

多课件及软件制作的数量、质量及应用效果(提供材料)

有30%以上的教师会制作多课件,必修课程中有80%制作多课件或软件,每门课程至少有80%的内容制成课件.这些课件应用于教学中,效果良好。

有10~20%的教师会制作多课件或软件,必修课程中有50~60%制成多课件或软件,每门课程至少有50%制成课件。

这些课件应用于教学中,效果良好.

电子图书U43

数字化图书的比重A6

A6≥30%

10%≤A6≤20%

和ftp资源U44

Web和FTP服务器的应用情况,如网页的内容、形式、可读性、交互性等

网页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特色,可视可读性强,交互性强,可跨平台浏览,能及时更新网页内容。

所有内容没有违法行为。

访问量大。

能向用户及时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

所有二级单位有主页.

网页内容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视性,可读性和交互性,能及时更新网页内容,所有内容没有违法行为。

访问量一般。

能向用户提供有关服务。

60%以上的二级单位有主页。

U5

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及措施U51

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措施(提供材料)

有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有效的措施,实施后效果良好。

有培训计划和相应的措施,有较好的培训效果。

信息技术达标合格率U52

45岁以下职工计算机、多及网络等学科的获证书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A7

A7≥50%

30≤A7≤50%

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的情况(提供材料)每百名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师A8(本科以上)

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作为列入教学计划,每门课程均根据专业需要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已全部开始实施,效果良好。

A8≥0。

主要课程已列入教学计划并有教学大纲,部分课程已开始实施。

1≤A8≤0.3

人力资源U5

本科以上从事网络信息技术,具有一定专长的高级人才,每千人平均数A9

A9≥6

2≤A9≤4

组织机构和管理U6

机构设置U61

机构设置及职能情况,机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情况,网络(信息)中心或其它有关机构的办公、学习、科研等情况(近三年)

有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机构常设,职能健全,在校内信息化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系统管理、开发、信息服务等方面均有专职的技术人员,不但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还能从事网络技术方面的开发工作。

设有网络中心,且有相对良好的办公、学习条件.人均每年发表有关或技术文章3篇以上,或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0.5项以上。

有教育信息化的组织机构,职能明确,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能发挥应有作用。

有兼职的管理人员;

有负责系统管理、开发、信息服务等方面有技术人员,能基本满足正常工作,设有网络中心,该机构有相对较好的办公、学习条件。

人均每年发表有关或技术文章1篇以上,或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0。

2项以上。

包括、信息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及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提供相关材料)

有得力有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措施,效果良好。

有主要的规章制度,并已经开始实施,效果良好。

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U63安全管理

网络信息安全的响应和解决机制

有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响应和解决机制,能确保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

有初步的安全响应方法.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高校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评估方法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笔者认为,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

1、指标体系本身的构成及其评估的标准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相应的调整,比如网络设备、上联速度、网络结构、应用状况等指标的具体内涵及评估标准必须能体现出信息技术本身的进步。

2、本文在确定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权重的分配时采用了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本质上仍然属于主观赋权法,存在着主观赋权法所固有的缺点。

今后可以在更高层次上选择更权威、更有代表性、更多的专家来确定相关指标及其权重,从而使该指标体系更加趋于合理.

总之,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较多,本文仅作抛砖引玉式的探索,希望有更多专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早日建立统一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指导其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