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56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9435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56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56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56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56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56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56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56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56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56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试问,作用在底层中柱柱脚处的N(kN)的标准值(恒+活),和下列( 

①活载不考虑折减。

②不考虑第1层的填充墙体的作用。

A.N=1259.8 

B.N=1342.3 

C.N=1232.5 

D.N=1417.3

4.当对2~6层⑤⑥—轴线间的楼板(单向板)进行计算时,假定该板的跨中弯矩为0.1ql2,试问该楼板每米宽板带的跨中弯距设计值M(kN·

m)应和下列( 

A.M=12.00 

B.M=16.40 

C.M=15.20 

D.M=14.72

5.当平面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用分层法作简化计算时,顶层框架计算简图如题图所示。

若用弯矩分配法求顶层梁的弯矩时,试问弯矩分配系数μBA和μBC最接近下列( 

)项数值。

A.μBA=0.36;

μBC=0.18

B.μBA=0.18;

μBC=0.36

C.μBA=0.46;

D.μBA=0.36;

μBC=0.48

6.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该楼房应作竖向不规则的验算,检查在竖向是否存在薄弱层。

试问,下述对该建筑是否存在薄弱的几种判断,其中( 

)项是正确的,并说明其理由。

①楼层的侧向刚度采用剪切刚度ki=GAihi。

式中:

Ai=2.5(hci/hi)2Aci;

ki为第i层的侧向刚度;

Aci为第i层的全部柱子的截面积之和;

hci为第i层柱沿计算方向的截面高度;

hi为第i层的楼层高度;

G为混凝土的剪切模量。

②不考虑土体对框架侧向刚度的影响。

A.无薄弱层 

B.第1层为薄弱层

C.第2层为薄弱层 

D.第6层为薄弱层

7.某框架结构的边框架梁,受有扭矩的作用,其截面尺寸及配筋,采用国标03G101-1平法表示于题图。

该混凝土梁环境类别为一类,其强度等级为C35;

钢筋采用HPB235(Φ)和HRB335();

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校审时对该梁有如下几种意见,试指出其中( 

)项意见是正确的,并写出其理由。

该题中不执行规范中规定的“不宜”的限制条件。

A.该梁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B.该梁设计有一处违反规范条文

C.该梁设计有二处违反规范条文 

D.该梁设计有三处违反规范条文

8.某框架结构中的悬挑梁,如题图所示,悬挑梁长度2500mm,重力荷载代表值在该梁上形成的均布线荷载为20kN/m。

该框架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该梁用某程序计算时未作竖向地震计算,试问,当用手算复核该梁配筋设计时,其支座负弯矩的设计值M0(kN·

m)应与下列( 

A.M0=62.50 

B.M0=83.13 

C.M0=75.00 

D.M0=68.75

9~10:

偏心受拉构件的截面尺寸为b×

h=200mm×

400mm,as=as'

=35mm,承受轴心拉力设计值N=30kN,弯矩设计值M=26kN·

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

9.受压钢筋As'

,所需的面积最接近下列( 

A.160mm2 

B.258mm2 

C.102mm2 

D.529mm2

10.设构件为大偏心受拉,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内力值为Nk=27kN,Mk=19kN·

m,构件受力特征系数acr=2.4,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30mm,截面配置3Φ10的纵向受拉钢筋,as=as'

)=35mm,则最大裂缝宽度ωmax最接近下列( 

A.0.331mm 

B.0.005mm 

C.0.201mm 

D.0.198mm

11~13:

已知一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截面尺寸b×

h=400mm×

500mm,柱子的计算长度10=4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HRB400,as=40mm。

11.该柱在某荷载组合下初始偏心距ei=76mm,系数ξ1=1,则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点的距离e最接近下列( 

A.167mm 

B.298mm 

C.193mm 

D.307mm

12.设柱每侧配置5Φ20的钢筋,A'

s=As=1570mm2,柱子上作用轴向力设计值N=400kN,且已知构件为大偏心受压,则该柱能承受的弯矩设计值M最接近下列( 

A.M=305kN·

B.M=267kN·

C.M=345kN·

D.M=392kN·

m

13.设柱子上作用轴向力设计值N=750kN,初始偏心距ei=480mm,已知柱的受压区配置了4Φ22的钢筋,则截面的受压区高度与下列( 

A.135mm 

C.193mm 

D.158mm

14.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σcon应按( 

)确定。

A.按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计算 

B.能使抗裂度越高越好

C.愈高愈好,以减少预应力损失 

D.按承载力大小计算

15.混凝土房屋进行结构设计布置时,以下考虑( 

)项为错误。

A.加强屋顶楼面刚度对增大房屋伸缩缝间距有效

B.在温度变化影响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对增大伸缩缝间距有效

C.温度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要求

D.对有抗震要求的影剧院在主体与侧边附属房间可不设置防震缝

16~21:

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双角钢T形截面压弯构件的截面尺寸。

截面无削弱,节点板厚12mm。

承受的荷载设计值为:

轴心压力N=38kN,均布线荷载q=3kN/m。

构件长I=3m,两端铰接并有侧向支承,材料用Q235-B·

F钢。

构件为有长边相连的、两个不等边角钢280×

50×

5组成的T形截面如题图所示。

16.当ix=2.57cm时,杆件的屈服应力为( 

)。

A.167kN 

B.176kN 

C.187kN 

D.190kN

17.当截面抵抗矩w1x=32.22cm3,ix=2.57cm,A=12.75cm2,N/NEX=0.2时,进行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验算时,角钢水平肢1的应力与下列( 

)项值接近。

A.165.4N/mm2 

B.176.6N/mm2 

C.184.4N/mm2 

D.191.2N/mm2

18.当截面抵抗矩w2x=15.55cm3,ix=2.57cm,A=12.75cm2时,N/NEX=0.2时,进行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验算,角钢肢2的应力与下列( 

)接近。

A.184.4N/mm2 

B.191.2N/mm2 

C.202.3N/mm2 

D.211.7N/mm2

19.当截面抵抗矩w1x=32.22cm3,ix=2.24cm时,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性验算时,截面的应力与下列( 

φ6可按规范近似公式计算。

A.201.8N/mm2 

B.209.6N/mm2 

C.212.9N/mm2 

D.216.5N/mm2

20.局部稳定验算时,如果角钢角顶内圆弧半径r=8mm,则构件的自由外伸宽厚比为( 

A.10 

B.9 

C.8.4 

D.7.4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腹板局部稳定性满足要求,受压翼缘局部稳定不满足要求

B.腹板局部稳定性与受压翼缘局部稳定都不满足要求

C.腹板局部稳定性满足要求,受压翼缘局部稳定也满足要求

D.腹板局部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受压翼缘局部稳定满足要求

22.在改建、扩建或加固工程中以静载为主的结构,其同一接头同一受力部位上,允许采用( 

A.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与承压型连接混用的连接

B.高强度螺栓与普通螺栓混用的连接

C.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与侧角焊缝或铆钉的混用连接

D.普通螺栓与铆钉的混用连接

23.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主要区别是( 

A.摩擦面处理不同 

B.材料不同

C.预拉力不同 

D.设计计算不同

24.在钢梁底面设有吊杆,其拉力设计值850kN,吊杆通过T形连接件将荷载传给钢梁,连接件用双排M20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与梁下翼缘连接,高强度螺栓性能等级为10.9级,摩擦面抗滑移系数μ=0.45,高强度螺栓应用( 

)个。

A.4 

B.6 

C.8 

D.10

25.钢材的疲劳破坏属于( 

)破坏。

A.脆性 

B.弹性 

C.塑性 

D.低周高应变

26.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 

)无影响。

A.变形 

B.静力强度 

C.疲劳强度 

D.整体稳定性

27.如下图所示由混凝土翼板与钢梁通过弯起钢筋连接件组成简支组合梁,其连接件布置是( 

A.完全正确 

B.全部错误 

C.左边正确、右边错误 

D.左边错误、右边正确

28.计算下图所示之格构式压弯构件绕虚轴整体稳定性时,截面抵抗矩W1x=Ix/y0,其中y0=( 

A.y1 

B.y2 

C.y3 

D.y4

29.如下图所示节点板受斜向拉力设计值600kN,节点板与构件用双面角焊缝连接,hf=8mm,采用E43×

×

型焊条,焊缝长度l=( 

A.260mm 

B.310mm 

C.360mm 

D.410mm

30~31:

截面尺寸为1200mm×

100mm的窗间墙用MU10的单排孔混凝土砌块与Mb7.5砌块砂浆砌筑,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G20,混凝土砌块孔洞率δ=35%,砌体灌孔率ρ=33%,墙的计算高度为4.2m,在截面厚度方向的偏心距e=40mm。

30.该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与下列( 

A.3.17N/mm2 

B.3.36N/mm2 

C.2.94N/mm2 

D.3.42N/mm2

31.已知该墙承受轴向力设计值N=150kN,弯矩设计值M=6kN·

m,假设砌体的抗压强度值为3.2N/mm2,则对该墙进行承载力计算时,其承载力计算式最接近下列( 

)项表达式。

A.N=150kN≤φfA=191.9kN

B.N=150kN≤φfA=185.3kN

C.N=150kN≤φfA=176.5kN

D.N=150kN≤φfA=204.6kN

32~34:

某单跨仓库,如题图所示,跨度15m,开间6m,共6个开间,属刚弹性方案。

窗高3.6m,窗间墙宽2.4m,壁柱和墙厚见题图。

檐口标高+6.0m。

砖砌体用MU10砖,M5混合砂浆。

左柱的柱底承受的N=340kN。

承受的弯矩:

左风时M左=26kN·

m,右风时M右=35kN·

m。

32.墙柱的计算长度与下列( 

A.6.65m 

B.7.98m 

C.7.50m 

D.7.00m

33.A轴墙的翼缘宽度与下列( 

A.6.00m 

B.4.90m 

C.2.40m 

D.3.60m

34.已知窗间墙截面的回转半径为156mm,设高厚比β=14.62,左柱在左、右风荷载下的承载力与下列( 

A.492kN,468kN 

B.592kN,468kN

C.549kN,469kN 

D.502kN,438kN

35~37:

某承重纵墙,窗间墙的截面尺寸如题图所示。

采用MU10烧结多孔砖和M2.5混合砂浆砌筑。

墙上支撑截面为200mm×

500mm的钢筋混凝土大梁,跨度为5.7m,大梁传给墙体的压力设计值为N1=50kN,上部墙体轴向力的设计值在局部受压面积上产生的平均压应力为σ0=0.515N/mm2。

35.梁端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式最接近下列( 

A.ΨNo+Nl=59.5kN≤ηγfA=70.6kNf

B.ΨNo+Nl=50kN≤ηγfA=70.6kN

C.ΨNo+Nl=50kN≤ηγfA=65.5kN

D.ΨNo+Nl=59.5kN≤ηγfA=65.5kN

36.同上题,但大梁传给墙体的压力设计值改为Nl=80kN,并已知此时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应该在梁端下设置垫块。

设垫块尺寸为bbabtb=550mm×

370mm×

180mm,垫块上NO、Nl合力的影响系数φ最接近下列( 

A.0.568 

B.0.963 

C.0.689 

D.0.836

37.假设已知NO、Nl合力的影响系数φ=0.836,则该垫块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最接近下列( 

A.296.5kN 

B.200.5kN 

C.243.3kN 

D.350.9kN

38~39:

一片高2m,宽3m,厚370mm的墙,如题图所示。

采用普通烧结砖和M2.5砂浆砌筑。

墙面承受水平荷载设计值为0.7kN/m2。

38.该墙的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及剪力设计值与下列( 

A.1.4kN·

m,1.4kN 

B.1.4kN·

m,4.2kN

C.4.2kN·

D.4.2kN·

m,2.8kN

39.墙底截面破坏的受弯及受剪承载力与下列( 

)组数据最为接近。

A.1.82kN·

m,21.5kN 

B.1.82kN·

m,19.74kN

C.1.21kN·

m,13.34kN 

D.1.57kN·

40.下列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不正确的是( 

A.砖砌体房屋底层的构造柱,必须伸入室外地面标高以下500mm处进行锚固

B.多层内走廊房屋,局部加强的圈梁,8度区最大间距为11m

C.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筋与承重墙拉结

D.水平配筋的抗震砖墙,配筋率宜为0.07%~0.2%

41.试问,对夹心墙中连接件或连接钢筋网片作用的下述理解,其中( 

)项有误。

A.协调内外叶墙的变形并为叶墙提供支持作用

B.提高内叶墙的承载力、增大叶墙的稳定性

C.防止叶墙在大变形下失稳,提高叶墙的承载能力

D.确保夹心墙的耐久性

42~43:

某三角形木屋架端节点如题图所示。

单齿连接,齿深hc=30mm;

上、下弦杆采用干燥的西南云杉T015B,方木截面150mm×

150mm,设计使用年限印年,结构重要性系数1.0。

42.如题2-3图所示。

试问,作用在端节点上弦杆的最大轴向压力设计值N(kN)应与下列( 

A.34.6 

B.39.9 

C.45.9 

D.54.1

43.下弦拉杆接头处采用双钢夹板螺栓连接,如题3图所示。

木材顺纹受力。

试问,下弦的最大拉力设计值T(kN),与下列( 

连接构造满足规范要求;

连接钢板的强度有足够的保证;

不考虑螺栓对杆件截面的削弱。

A.144.0 

B.148.5 

C.166.3 

D.202.5

44~49:

某高层住宅,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基础底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平均压力值为390kPa,地基土层分布、土层厚度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桩径为400mm。

44.试验得到CFG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1500kN。

试问,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应取下述( 

A.700 

B.750 

C.898 

D.926

45.假定有效桩长为6m。

试问,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kN),应与下列( 

A.430 

B.490 

C.550 

D.580

46.试问,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kPa),其实测结果最小值应与下列( 

A.248 

B.300 

C.430 

D.335

47.假定Ra=450kN,fapk=248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8。

试问,适合于本工程的CFG.桩面积置换率m,与下列( 

A.4.36% 

B.8.44% 

C.5.82% 

D.3.8%

48.假定Ra=450kN,试问,桩体强度fcu应选用下列( 

B.11 

C.12 

D.13

49.假定CFG桩面积置换率m=5%。

如题图所示,桩孔按等边三角形均匀布置于基底范围。

试问,CFG桩的间距s(m),与下列( 

A.1.5 

B.1.9 

C.1.7 

D.2.1

50~55:

某独立柱基的基底尺寸为2600mm×

5200mm,柱底由荷载标准值组合斯得的内力值:

F1=2000kN 

F2=200kN 

M=1000kN·

V=200kN

柱基自重和覆土标准值G=486.7kN:

基础埋深和工程地质剖面如题图所示。

50.基础的偏心距e与下列( 

A.0.515m 

B.0.87m 

C.0.93m 

D.1.05m

51.e=0.85时的基底压力最大值与下列( 

A.387.5kN/m2 

B.393.6kN/m2 

C.400.1kN/m2 

D.409.1kN/m2

52.持力层承载力设计值与下列( 

A.251.7kN/m2 

B.259.6kN/m2 

C.269.5kN/m2 

D.276.3kN/m2

53.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与下列( 

A.137.3kN/m2 

B.147.8kN/m2 

C.156.9kN/m2 

D.169.3kN/m2

54.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压力与下列( 

A.48.4kN/m2 

B.59.2kN/m2 

55.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与下列( 

A.46.7kN/m2 

B.55.4kN/m2 

C.64.33kN/m2 

D.73.8kN/m2

56.下列( 

)项物理指标不属于计算指标。

A.密度ρ 

B.干密度ρd 

C.孔隙比e 

D.饱和度Sr

57.淤泥的天然含水量w和孔隙比e的数值下列( 

)项正确。

A.w>wL;

e≥1.5 

B.w>wL;

e≤1.5 

C.w≥wP;

D.w<wP;

e≤1.5

58.某矩形框筒,平面尺寸如题图所示,总高度102m,承受水平力q=20kN/m,可简化成双槽形截面,等效槽形截面如题图所示。

角柱为L形、截面面积A3=6.41m2、形心坐标y=0.90m。

槽形截面惯性矩为3056.5m4。

计算图中底层3号柱所受的轴力N3(kN),其与下列( 

A.1564.9 

B.1711.4 

C.2097.8 

D.1956.2

59.某正方形塔楼,平面尺寸为63.5m×

63.5m,采用筒中筒结构,外筒为密柱框筒,底层每边有19根箱形截面钢柱,柱距为3.05m。

柱截面面积A0=0.271m2,结构总体高度412m,承受风荷载设计值为2.5kN/m2。

用简化方法计算该筒中筒结构底层柱承受的最大轴力N(kN),其与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