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8873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参见例7]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参见例8]

  

(二)案例

  例1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2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

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

1200步大约有多长?

  例3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说明如将报纸的一个版面折成若干等份,通过其中一份的字数来估计整个版面的字数。

  例4请你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及其作用。

  说明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

  例5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钱够不够?

  例6每条小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几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适?

  例7估计每分脉搏跳动的次数、阅读的字数、跳绳的次数、走路的步数。

  例8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图形或数字,并说明理由: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参见例2]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参见例3]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二)案例

  例1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

  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例21米约相当于根铅笔长;

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约1000。

  例3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如一片树叶)的周长。

  例4用一张正方形的纸作单位测量课桌面的面积。

  例5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或旋转现象?

  

(1)方向盘的转动;

(2)水龙头开关的转动;

  (3)电梯的上下移动;

(4)钟摆的运动。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一)具体目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案例

  例1调查一下你跑步后脉搏跳动会比静止时快多少,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与同伴进行交流。

  例2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确定的?

  

(1)下周三本地下雨;

       

(2)明天有人走路。

  例3随意从放有4个红球和1个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与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哪个大?

  例4用"

一定"

"

经常"

偶尔"

不可能"

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一)具体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

  8:

00~16:

00。

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

  说明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

  ①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及乘车所需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需要的物品等;

  ②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表述有关信息;

  ③计算乘车所需的总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需要交纳的费用等;

  ④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全册教学计划

一、对本册教材的简要分析——编写意图和特色:

(一)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册教材在呈现时,十分注重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

如在学习“千克、克”的认识时,教材让学生去感受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这些单位的观念,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通过

(1)“称一称,掂一掂”2袋盐的质量,1枚硬币的质量和寻找生活中约重1千克的物体;

(2)“估一估,称一称”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

一枝铅笔大约有多重?

(3)选2-3件物品掂一掂,估计一下有多重,再称一称。

(4)实践活动:

“先估计,再称量”我的体重,同伴的体重,一个土豆的质量,我的书包的质量。

(5)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这样五个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过程,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数学教材内容的呈现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

数学教学的内容要具有思考性,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思考”也是我们《数学课程标准》中四个目标领域之一。

本册教材的编写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如在专题学习活动“时间与数学

(一)”中,教材首先呈现一个情境“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

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一天后休息1天。

”要求学生从9月1日开始,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母亲和父亲的休息日,而飞飞是周六和周日休息,思考:

母亲、父亲和飞飞分别是哪几天休息?

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

接着教材要求学生

(1)请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

(教材中印有一张9月份的日历,)

(2)讨论并填图,要求学生讨论并写出父子、母子、父母和全家的共同休息日;

(3)观察9月份日历找规律。

这些问题不但层次清楚,而且思考性强。

当学生建立模型后,要求进一步去解决“1路车每隔3分钟发一次车,2路车每隔5分钟发一次车,从早上7时第一次同时发车,1路车和2路车同时发车的时间有哪几次?

这样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度,问题的呈现有一定的坡度和梯度。

学生容易逐步的解决问题,这样问题又具有思考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中得到发展。

(三)注重数学教学与现实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十分注重数学教学与现实的联系,一方面注重与现实世界、现实的生活动空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所谓学生的实际指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

“解决问题”是实施数学课程四大目标领域之一,本册教材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十分的关注。

本册教材所学内容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建立数学模型,并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如,在学习24时记时法时,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预告:

18:

30大风车,19:

00新闻联播,19:

33天气预报,19:

38焦点访谈……,从这份节目单中去认识。

又如教材出现一个邮箱,上面写着取信时间:

第一次8:

40,第二次14:

00,第三次18:

30;

然后要求学生填空:

第二次取信是下午----时;

第二次取信与第三次取信间隔-----时-----分。

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学习。

教材注重了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学习乘法时,教材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并用多种方法解决“一把椅子12元,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这个不进位乘法的问题,建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进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件羊毛衫的价格是132元,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

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这样的应用问题。

再如教材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去游乐园”的情境,通过学生解决“每人坐太空船的价钱是4元,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这个进位乘法的问题,建立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进而要求学生解决去海洋馆时买票“成人每人15元,儿童每人8元,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逐步的建立数学模型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

(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四个领域之一。

在第一学段中,要特别加强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精心设计了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进行实践性、创新性学习的课程渠道。

在教材的正文中和习题中都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如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对实际物体进行估计和测量,120步大约走多远?

在教室里,120步能走几圈?

又如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另外还专门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

(一)

(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专题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做到呈现形式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运用了图片、游戏、卡通、故事、文字等多种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继续引入了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和“机灵狗”。

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小栏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整理与复习部分,让学生对前一段的学习进行“回顾与反思”,通过课本中画面的提示,说一说学到了什么,通过“我的成长足迹”,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又如,设立“问题银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些问题不会解,可以放在“问题银行”,等以后能解决时取出,这样做,不仅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我所担任的班级是三年级,一共18人,这些学生从一年级到现在三年级,我对他们比较了解,他们也非常了解我。

课堂上已经比较有默契,我的一些行为或指令他们能够比较快的明白,学生的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学生在倾听,发言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经过两年的教学,我也发现了问题。

有一些问题从一年级就开始存在,由于课堂常规在建立上的问题。

有些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随意,注意力不够集中。

两个班都有这样的情况。

对于作业我的关注的重点也有一点偏差,什么都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而忽视了有些题目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没有加以适当的辅导。

使得学生在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上都有影响。

错的多了,学生做作业的态度也不够端正。

从而导致考试时也呈现出许多孩子不够细心,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在解答问题上对于学生指导过于宽松,学生做题也不够严密。

回家作业,关注的不够,学生对于回家作业的态度比较随便,作业的质量也不高。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领域

(1)数与运算:

包括:

第一单元“乘除法”

第四单元“乘法”

第六单元“除法”

在第一单元“乘除法”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口算;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第四单元“乘法”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第六单元“除法”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常见的量: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第七单元“年、月、日”

在第三单元“千克、克、吨”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

探索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第七单元“年、月、日”中,学生将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平年和闰年,会判断简单的平年和闰年;

会看日历,认识星期,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期;

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能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空间与图形”领域

包括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周长”

在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学生将在搭立体图形和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用4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在第五单元“周长”中,学生将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根据周长的意义,测量或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

通过观察、度量、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周长的知识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3.“统计与概率”领域

包括第八单元“可能性”

在第八单元“可能性”中,学生将通过实验或游戏,进一步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结合经验,通过实验操作,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能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与同伴交换想法。

4.实践活动

包括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

(一)

(二)、生活中的推理。

在“搭配中的学问”中,学生将体会有序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能运用实际操作、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简单的搭配;

能运用符号表达一些事物,体会符号的简洁性;

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搭配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交通与数学”中,学生将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在“时间与数学”中,学生将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初步感受集合思想和统筹思想,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体验“观察特例——归纳规律——举例验证——尝试说明理由”的过程;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体会数字在现代生活中的用处;

体验实验的过程,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生活中的推理”中,学生将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能运用列表整理信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

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3.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

(一)、整理与复习

(二)、总复习。

四、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措施:

1.重视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

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这个熟悉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又如让学生在分桃子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摸球游戏中学习可能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意味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合作交流前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都能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在此之上的交流会更有效而深入。

如让学生解决“某班要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每位学生朗诵规定为3分。

一位学生选了一篇840字的文章,在赛前试读时,他用了5分,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讲话的速度快点就行了,删掉几个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解决问题,但他们都有了尝试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经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习表达和倾听。

3.关注计算教学,进行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以课堂为营地展开研究。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不能脱离课堂。

预期设计四节以计算能力为重点的自我研究课。

1、以自己所教的两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

在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掌握基本算理之后的尝试练习和自我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分别进行及时反馈和课后反馈两种方法,观察学生对于相同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的程度和次数。

2、对于计算的重要性在进入重点学习之前以小故事的形式进行强调,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3、在估算教学中,关注学生估算的方法及在估算过程中受精算的影响程度。

4、开展一节专门的错误分析课,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和整理。

有比较有系统的进行错题分析。

(2)从学生的课堂作业来看实效。

本学期计算教学是这一册的重点,课堂作业中有大量的练习,所以作业能有效的反应学生的掌握情况。

关注学生的每一次的作业情况,并从整体和个别两个维度加以分析。

从整体的情况,主要看班级的正确率有多少,错误的题中,哪一类型的错误出现的最多,从整体出现的问题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效。

个别主要关注学生出现某一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

比如这一个错误为什么会出现,有哪些可能存在的情况。

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