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8590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分年度实施投资促进计划,5年建设重点项目191个,有34个项目列入省市计划盘子,有力带动了投资增长;

切实加强政策类项目的引进和实施,累计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1143个,实际到位资金14.4亿元。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201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91.3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6.8%。

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在10.7平方公里基础上,新一轮调规工作首批进入全省盘子,批准后可达19.17平方公里;

目前建成区面积达到7.2平方公里,建成“五纵六横”道路网络,省内首座220千伏智能输变电站投入运营,水、电、路、绿化、亮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累计入驻企业126家,形成纺织箱包为主、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为辅的产业格局,首批被确定为“省级产业集聚区”。

规划建设了箱包产业园,成功举办第一届箱包皮具博览会,成为全省20个最具特色产业之一。

陈化店矿泉水被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水资源综合开发提供了机遇。

注重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10家企业产品先后荣获“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称号,5家企业获得12项国家专利;

振德敷料、林杰纺织分别进入全省轻工行业、纺织服装行业30强,广新九发铜铝材加工项目被确定为全省50个工业和信息化重大产业升级示范项目之一。

——现代农业彰显特色。

依靠科技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成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大力发展以花木产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制定花木产业发展规划、鲜切花生产意见、花木融资平台实施意见,重点规划建设了名优花木园区,流转土地9.7万亩,入驻企业170家,成为“中国花木之都”核心区和全省3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试点之一。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被命名为“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省级平原绿化高级标准达标县”,柏梁镇、陈化店镇成为全省“绿化模范乡镇”。

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规模化特色养殖小区发展到63个,成为全省“畜牧强县”和“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县”。

深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名优花木园区除涝工程,引黄调蓄工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鄢陵节水灌溉模式”在全省推广。

——旅游产业活力增强。

逐步探索出“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发展模式,制订实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编制国家5A级景区规划,加强名优花木园区旅游节点建设,丰富花博园、花都温泉度假区综合服务功能,被确定为“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

每年举办一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2008年升格为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联合主办,规模、档次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举办了首届中国鄢陵蜡梅产业论坛,策划推出了系列旅游特色项目,5年接待各地游客超千万人次,鄢陵逐步成为区域性休闲度假中心和会议活动中心。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立足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科学编制城乡总体规划、组团城市规划、镇区镇域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完成部分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形成全域规划体系。

切实抓好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启动了鼓楼市场、南街社区等综合改造工程,整改提升了部分背街小巷和街区绿化,完成了人民路、花博大道、迎宾大道、翠柳路南段等16条道路的贯通改造工程,建成了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推进了污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成为“河南省园林县城”。

在原来总体布局的基础上,2011年启动了3个中心镇和8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东明义村安置区达到入住条件,柏梁村安置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高标准完成311国道鄢陵段拓宽改造,形成了县城区“八横九纵”路网、名优花木园区环状路网和全县1371公里“连乡进村”路网体系。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5个建制镇垃圾中转站建设,有2个乡镇成为“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5个乡镇成为“省级生态乡镇”,84个村成为省市级生态村。

——民生事业深入推进。

组织开展“健康鄢陵、幸福人民”行动,省市“十大实事”、“十项民生工程”涉及鄢陵的286项具体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财政资金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38亿元。

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54%,被授予“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

着力发展教育事业,5年改造学校危房9.1万平方米,落实在校困难生补助资金1136万元。

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

累计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1354万元,成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稳定在60%以上。

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建设保障性住房1600套,成立鄢陵慈善总会,被确定为“省级白内障无障碍县”。

建成县科技文化广场、12个综合文化站、309个农家书屋、84个农民健身体育场地、31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点,荣获“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县”称号。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

国土管理、质量监督、市场服务、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工作扎实开展,人防、消防、金融、保险、通信、电力、物价、工商、税收、烟草、统计、审计等工作有序推进,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家电下乡”、“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项目深入实施。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充分发挥县政协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作用,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88件、政协委员提案608件。

积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县的刘兴元、刘贺龙父子被评为第三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切实加强以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平安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五年在全省158个县市区中保持领先位次,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等称号,摘取全省平安建设最高奖“中原平安杯”。

——政府职能有效转变。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两转两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减至341项,精简率达75.1%。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开展“执行力提升年”、“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活动,开展“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和“三提三促”活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鄢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箱包皮具专业生产基地”、“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先进县”、“全国司法所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优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19个国字号荣誉,花木、生态、旅游、健康、平安5个知名品牌更加响亮,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鄢陵特色的发展模式,开放、和谐的鄢陵开创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全新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鄢陵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成就不同寻常,五年的奋斗饱含艰辛。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科学正确的思路来领导工作,遵循规律、科学谋划。

2007年县委实施“开放带动、特色拉动、产业联动、城乡互动”,建设“花木名县、旅游强县、工业大县、宜居花城”;

去年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县、工业富县、以城兴县”发展战略,让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准确的定位、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规范管用的机制来促进工作,夯实基础、推动全局。

通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并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制度、政府领导班子周例会制度、规委会制度、项目入驻会商制度、经济运行分析制度等,努力使各项工作紧密衔接、规范有序、运转高效。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务实重干的作风来保障工作,形成合力、加快发展。

通过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立足于学、立足于谋、立足于做、立足于效,专心致志不分神,脚踏实地不浮躁,埋头苦干不懈怠,注重运作,力求实效,确保了既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健康向上的环境来激励工作,团结协调、争创一流。

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创业环境互为促进,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更加努力、方方面面更加给力、各项保障更加有力,形成了思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难得局面。

这些经验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倍加珍惜,持续进行发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鄢陵仍处于攻坚爬坡、蓄势跨越的关键时期,仍处于新型“三化”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的基本县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工业基础差、大项目少、主导特色产业不明显的发展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规划建设慢、综合管理差的城乡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部分干部安于现状、干劲不足、办法不多、责任缺失的精神状态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鄢陵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继续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县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跨越发展的号角。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认清形势、发挥优势、保持态势,进一步科学定位、准确站位、竭力抢位,进一步自我加压、自我鞭策、自我超越,更加提振精神,更加主动作为,更加勤奋工作,努力把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市六次党代会、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跨越发展、幸福城乡”总目标,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为路径,强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以城兴县”战略,着力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两大跨越”,着力改革开放、幸福指数“两大提升”,激情创业,持续重做,求实求效,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方面:

到2016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达到340亿元;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达到250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8.08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以上;

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0%以上。

——城乡建设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县城规划区面积50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以上),打造6个特色明显的中心镇区,按时序要求推进28个城镇社区和6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生态环境方面:

花木面积达到6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以上,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左右,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社会管理方面: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治安秩序持续良好,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公众安全感指数在全省保持领先位次,平安建设持续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民生改善方面: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以上目标,要牢牢把握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跨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充分认识跨越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挖掘特色、发挥优势,始终保持一年高于一年的发展标准、一年快于一年的发展速度、一年好于一年的发展态势,争取一年一个新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是坚持把“三化”协调作为根本路径。

探索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路子,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彰显新型农业现代化特色,千方百计转方式、调结构、增实力。

三是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长远支撑。

始终将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总抓手,突出项目谋全局,围绕项目聚合力,狠抓项目促提升,切实解决投资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综合效益低的问题,真正扭转重大项目少、工业项目少、高科技项目少的局面,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四是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政策设计更多地倾斜民生,将发展之举更多地立足民生,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民生,多做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各位代表,发展无穷期,奋进不言止。

我们坚信,只要全县上下同心同德,激情创业,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真正干好每一年、抓住每一天、做成每一件,跨越发展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幸福城乡的美景必将早成现实!

三、2012年的政府工作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谋划长远,做在当前。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忠诚履职的开局之年,更是巩固鄢陵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之年。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幸福城乡”总目标,强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以城兴县”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扎实开展“健康鄢陵、幸福人民”行动,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5%、15%、11.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城镇化率增长2.5个百分点左右;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牢固树立“加快发展靠项目,项目建设靠招商”的观念,大力开展“1131”招商引资行动,实施“6652”投资促进计划,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带动经济发展的大提升。

着力开放招商。

依托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企业招商,紧盯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知名企业,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跟进和洽谈,在“谋大、谋高、谋优、谋强”上下功夫,力争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2家以上、全国知名品牌3个以上。

抓住产业集聚区调规和全市创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整合招商资源,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区的联系与合作,重点集群引进纺织、食品、箱包、新型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力争引进50万锭规模以上的龙头型纺织企业。

积极组织参加大型经贸活动,在各类节会活动中收集信息、洞察机遇、寻求合作。

认真研究国家财政资金投向,积极谋划、包装项目,着力搞好协调运作,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

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管理办法》,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规范运行、高效运转,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着力项目支撑。

对年初确定的53个重点项目继续实行动态管理,围绕主导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上项目、建项目,着力提升重点项目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工业项目占重点项目的比重、服务业项目占重点项目的比重,力争实现工业项目有新突破、重大项目有新突破、主导产业项目有新突破。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活动,紧盯重大项目开工、施工、竣工等关键环节,千方百计抓前期、赶进度、出形象,提高合同履约率、开工建设率、竣工投产率。

统筹推进各领域的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凯豫纺织、中技桩业、标准化厂房等工业项目;

着力抓好乾明寺路改造、污水处理厂提升等35个重点城建项目;

切实抓好引黄调蓄工程、鲜切花生产、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等农业项目;

注重抓好中原花木物流园、麦肯特综合功能区、顺达物流园等服务业项目;

积极抓好中心医院迁建、幼儿园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把握时间节点,强力推进实施,形成谋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

着力落实机制。

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传递压力,形成全县上下议招商、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推行项目入驻会商制度,重点解决立项、环评、用地、用工、电力供应等具体问题,使项目引得来、能入驻、发展好。

实施项目工作台账制,细化量化到投资额度、具体节点、责任人员,实行一个项目、一班人员、一套办法、一抓到底,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建立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季度通报一次进展情况,每半年组织一次观摩活动,强化督查,形成合力,务求突破。

落实奖惩机制,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与政治待遇、经济利益、干部使用等方面密切挂钩,进一步增强外部压力、提升内生动力。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中心提升、新区西进、两轴六镇、城乡统筹、田园生态”的思路,扎实推进县城区内涵式、中心镇区特色式、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提升规划引领水平。

牢固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理念,坚持规委会工作制度,严把规划编制关、审批关、实施关。

修编完善城乡总体规划、组团城市规划、花都新区规划、镇域镇区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完成供水、排水、绿化、环卫设施、电力、燃气、通讯、城市综合交通、中小学布局、社区布点等10个专项规划,高标准编制汶河宜居休闲带、特色商业区(街)规划,加快构建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特色鲜明的规划体系。

进一步重视规划执行,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深入开展“两规范、两打击”活动,坚决依法遏制私搭乱建和违法建设现象,为新型城镇化推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发挥城镇带动作用。

分期分批改造提升老城区,重点推进1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打通文明路、改造提升乾明寺路,完善供水、污水管网,筹建新区2万吨污水处理厂,实施天然气门站及长输管线工程、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积极启动汶河宜居休闲带建设,实施截污整治,打造城市亮点。

加快花都新区建设,改造提升锦秀路等主干道路;

抓好柏梁镇区、陈化店镇区改造,推进彭店、马栏、张桥、陶城等中心镇建设,形成强大的综合带动效应。

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坚持“政策引领、科学规划、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夯实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

坚持“两个优先”和“五化十有”,让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群众享受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公共服务;

实行“三金一补”和“一证三保”,使群众真正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受益者。

着力抓好去年和今年确定的18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面掀起建设热潮;

强力推进“三化”协调试验区内的3个社区建设,明义社区、黄龙社区确保年底部分达到入住条件,张刘庄社区确保有明显进度,积极打造典型、示范带动,力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坚持精细管理城市。

以创建省级文明城统揽城市管理工作,争创省级卫生城,确保省级园林城通过复核验收。

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突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占道经营集中整治,全面治理建成区特别是老城区和背街小巷的“脏乱差”现象。

推进“点、线、面、院”有机结合,持续进行大绿量、高密度绿化;

坚持绿化美化亮化结合,使人民路、花博大道、花都大道等路段成为城市管理的“样板路”。

(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转变发展方式。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扩大产业规模,膨胀经济总量,提高运行质量,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

注重产业集聚区建设。

以争创“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规划建设科技大道西延工程、迎宾大道南延工程,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同步实施,一次投入、一步到位。

加快麦肯特综合功能区、嘉苑产业工人社区、豫中国际商贸城、科技创业园标准化厂房、10千伏开关站、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四个平台”建设,着力解决资金、土地、人才用工和技术创新等瓶颈问题。

进一步健全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增强统计、国土、住建、财政、工商、环保、公安等部门派驻力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切实把好新上项目规划设计关、投资强度关,提高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培育主导特色产业。

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围绕省市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布局,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培育壮大纺织、机械制造两个主导产业,切实抓好箱包皮具特色产业,不断提升食品、木制品两个传统产业,在膨胀规模、集聚集群上求突破,切实解决产业发展“散、乱、慢”等问题。

制订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整合产业资源,完善产业配套,形成综合效应,力争年底生产规模达到110万锭。

加快打造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广新九发铜铝材加工项目,努力实现工业发展的重大突破。

制订实施箱包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物流配送等综合体系;

办好第二届箱包皮具博览会,积极寻求与知名品牌的合作,激发箱包产业活力。

依托食品业发展基础和陈化店优质水的品牌效应,靠大联强,加强战略合作;

加快木制品产业链终端产品研发,尽快形成产业支撑。

不断提高质量效益。

制定实施龙头骨干工业企业发展意见,筛选10家领军型、高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支持正德医疗用品、华汇变压器、华元电工等企业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