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宝安行动计划Word格式.docx
《健康宝安行动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宝安行动计划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1.完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
〔1〕健全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建立健康教育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健全覆盖全区的健康素养和行为监测体系。
鼓舞街道、社区依照辖区实际情况和相关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健康宣传、教育平台和专题工作的内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鼓舞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力量设置健康生活体验馆等健康教育设施,向居民宣传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区卫生健康局、各街道办〕
〔2〕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等活动,打造“全民健康教育月”活动品牌。
以“健康素养66条”为要紧内容,制作一批健康教育公益广告片。
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
到2020年,全区建成健康社区、健康单位超过30个,健康家庭超过200户。
〔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各街道办〕
2.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3〕深入实施“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
到2020年,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膳食脂肪提供能量占总能量比例操纵在30%以内,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积极响应和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口腔保健“8020计划”〔80岁的老年人至少保有20颗功能牙〕,开展全民爱牙活动。
〔4〕贯彻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推广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市民膳食指南。
加强孕妇、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和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的营养健康治理,重点解决部分人群微量元素缺乏、盐糖脂摄入过多等问题。
(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各街道办)
3.加强控烟限酒戒毒工作
〔5〕加强《深圳经济特区操纵吸烟条例》监督执法,实施“创建无烟社区”行动计划,做好无烟学校督查和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工作。
到2020年,实现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0%。
加强戒烟服务网络建设,确保社康简短戒烟干预服务全覆盖,提高自愿戒烟率和戒烟成功率。
〔区控烟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
〔6〕研究完善预防酒精危害健康对策。
以酒楼、酒吧、歌舞厅等为要紧场所,完善酒精危害健康警示标识。
以学生和企业职员为要紧对象,减少酗酒。
〔区卫生健康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宝安局、各街道办〕
〔7〕加强以学校和青少年为重点的毒品预防教育,全区中、小学每年至少开展两次禁毒教育。
加强禁毒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禁毒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加强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治理。
强化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社区康复的有机衔接,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
〔区禁毒办、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各街道办〕
〔二〕全民健身普及行动
4.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8〕完善健身绿道、全民健身中心、健康公园以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社区服务体育健身站〔点〕等公共体育设施。
推进公园与健身场所共建共享。
倡导绿色出行,完善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减少交通废气和噪声污染,到2020年,全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0万平方米,实现一个街道一个健康公园一条健身步道〔绿道〕。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宝安局、区城市治理和综合执法局、各街道办〕
〔9〕完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全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和具备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促进社会体育资源共享。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各街道办〕
〔10〕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培育公共体育服务新业态,扶持、引导和规范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进展。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20年,实现街道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全覆盖,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0名。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街道办〕
5.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11〕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打造“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活动月”“市民长跑日”等活动品牌,推广广场舞、广场健身操等大众化体育健身活动,推动工间健身制度,打造宝安国际马拉松等一批有妨碍力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
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105万人,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75万人。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总工会、各街道办〕
〔12〕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差不多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许多于1小时。
到202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率达到92%以上。
〔区教育局〕
〔13〕改善老年健身设施条件,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加强老年健身知识指导,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老龄化方面的独特作用。
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开展。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残联、各街道办〕
6.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14〕完善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体系,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定期公布居民体质测定结果,将相关数据纳入社会统计指标体系。
到2020年,《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广东省同期平均水平。
〔15〕推进全民健身与医疗卫生融合,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广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运动干预。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各街道办〕
〔三〕公共卫生强化行动
7.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6〕在社区居委会下设健康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社区党委牵头,社区党委、社区工作站、辖区公共卫生机构、社区网格站、社康中心及相关上级医院、大型住宅小区物业治理公司、学校、养老敬老机构和大型企业负责人以及志愿者等参与,组织协调社区健康服务,推动医养结合、体医结合、教卫联动,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社区健康服务新格局。
2019年底,以社区为单元,实现社区健康委员会全覆盖。
〔区卫生健康局、教育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街道办〕
〔17〕绑定网格综管实施公共卫生全覆盖,推动免疫规划、精神卫生、重点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老年人治理等重点公共卫生工作与网格综管部门实施捆绑治理,完善公共卫生与网格综管工作信息交换渠道,建立以工作效果为导向的网格员考核机制,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广度和深度,逐步落实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治理。
逐步扩展捆绑治理工作项目。
〔区卫生健康局、区网格办、各街道办〕
8.完善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18〕公布《宝安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手册》,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逐步将学生健康体检、学校卫生监督协管、差不多职业卫生服务纳入差不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建立差不多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动态调机制,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保障差不多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
完善差不多公共卫生购买服务和绩效评价机制。
〔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各街道办〕
〔19〕推进计划生育服务治理方式、家庭进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进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进展政策框架,深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
到202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
〔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各街道办〕
9.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
〔20〕依照上级部署,适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探究将水痘、手足口病、流感、肺炎等传染病疫苗纳入对适龄儿童和老年人的免疫规划或疾病应急接种计划。
〔21〕以婴幼儿和孕产妇为重点,实施乙肝综合防治项目,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
以学生、生育期妇女等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为重点,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操纵梅毒规划〔2017-2020年〕》,开展国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综合防治项目试点工作;
加强重点性病综合防治,遏制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减少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重点性病对市民健康带来的严峻危害。
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与综合防治服务模式。
〔区卫生健康局〕
〔22〕完善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加强登革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黄热病等重大疾病防控。
巩固消除疟疾和麻风病防治成果。
〔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23〕深入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
加强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覆盖面,加强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治理,深入实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做好职业防护和医院感染操纵工作。
〔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10.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
〔24〕推动国家结核病防控示范区建设。
实施国家“2035年终结结核病”行动计划,积极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防治项目。
推行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服务模式,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和糖尿病人结核病筛查工作。
以学校、企业为重点,防控结核病聚集性疫情。
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
〔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
〔25〕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推动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癌症等重点疾病早期筛查和有序分诊、规范化诊疗和随访、自我治理、危险因素干预。
推广“互联网+慢性病防控”,推动个性化健康干预服务。
到2020年,力争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5%。
〔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6〕实施癌症防治行动计划,健全癌症防治组织治理体系。
以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为重点,全面推动肿瘤登记、危险因素防控和规范化诊疗等癌症防治工作。
逐步将符合条件的重点癌症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扩大癌症高危人群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
到2020年,重点癌症筛查早诊率达到55%。
11.预防和减少损害
〔27〕健全损害综合监测体系,依托重点损害干预技术指南,实施健康危险行为干预项目,预防和减少自杀、意外中毒。
在道路交通治理、公共设施建设、社区治理等方面完善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儿童和老年人损害预防和干预,减少儿童交通损害、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倒。
〔区卫生健康局、市交通运输局宝安治理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城市治理和综合执法局、各街道办〕
〔28〕加强对儿童玩具和用品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减少消费品安全损害。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宝安局、区教育局、各街道办〕
12.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29〕深入贯彻《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健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
加大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到2020年,争取在区域性社康中心全面开展心理卫生服务。
引导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组织健康进展。
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鼓舞社会力量开办心理卫生服务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区进展和改革局、区人力资源局、区财政局、各街道办〕
〔30〕以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为重点,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加大重点人群和特别职业人群心理问题的早期发明和及时干预力度。
到2020年,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
〔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各街道办〕
〔31〕加强严峻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治理。
设立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安置场所。
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鼓舞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到2020年,实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
〔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区委政法委、各街道办〕
〔四〕重点人群健康保障计划
13.儿童健康成长计划
〔32〕完善“教卫联动”机制,落实学校卫生工作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学校卫生室和校医配置标准化,到2019年,实现所有学校按照国家标准配置卫生室和卫生保健人员。
建立学校卫生室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业务协作机制,加强中小学食堂建设,加强食堂采购治理,保障学生健康饮食。
〔区教育局、区进展改革局、区卫生健康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宝安局、区人力资源局、各街道办〕
〔33〕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课桌椅和照明改善计划。
在新建、改建、扩建校舍过程中,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学校建设规范,保障学校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黑板和课桌椅的设置,以及直截了当饮用水、洗漱、洗澡/学校跑道、单双杠等卫生体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关于尚未达到标准的,实行有计划地改造,到2020年,实现全面达标。
〔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工务局、各街道办〕
〔34〕建立“家-教-卫-文多机构联动机制”近视立体防控机制。
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操纵电子产品使用,保障睡眠和营养等做到近视的早发明早干预。
各学校要合理布置学生学业,改善学校视觉环境,加强学校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定期开展视力监测等。
文体部门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并向儿童青少年开放。
〔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街道办〕
〔35〕以龋齿、肥胖症以及水痘、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麻疹等为重点,实施学生常见病与传染病防治计划,建立学校重点传染病监督巡查制度,降低校园疫情发生风险。
健全学校生活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加强儿童、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预防交通事故、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区卫生健康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宝安局、区教育局、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区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各街道办〕
〔36〕重点加强健康学校建设,将学生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基础性工作,中小学应保障每学期健康教育课程许多于6学时。
强化全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开展防治艾滋病警示教育。
加强校园性教育,减少中学生不安全性行为。
〔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各街道办〕
14.母婴平安计划
〔37〕建立早期生命健康治理与疾病诊治综合体系,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
到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4‰,婴儿死亡率不超过2.8‰。
〔38〕利用基因检测等技术手段,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涵盖“孕前-孕期-产前-新生儿期”全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深入实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
〔39〕完善妇幼保健系统治理制度,加强优生健康服务工程质量治理,健全从婚检、孕前检查到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覆盖生育全过程的差不多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
〔40〕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宝安区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加强儿科、妇产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儿科、产科服务能力,增加妇幼健康服务供给。
〔区卫生健康局、区进展和改革局、各街道办〕
15.职业人群健康计划
〔41〕加强职业人群健康治理。
探究以工作单位为基础的职业人群健康监测干预模式,加强重点慢性病筛查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落实对职员群体的健康治理与干预。
〔42〕开展职业病危害状况普查。
落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主体责任,强化职业病报告制度。
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督监测和风险评估,遏制尘肺病和职业中毒高发态势。
加强放射诊疗辐射防护和监管。
16.健康老人计划
〔43〕大力进展医养融合服务,鼓舞社会力量兴办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治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医康护养”相结合的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临终期关怀衔接有序的健康养老服务。
建立对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的长效补助机制。
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机制。
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44〕强化老年人健康治理。
扩展老年人健康体检覆盖面,开展老年人退行性疾病、慢性病、口腔疾病、膳食营养监测、评估与干预,强化老年心理健康关怀和医务社会工作。
〔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
17.维护残疾人健康
〔45〕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增强居民的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
加强对致残疾病及致残因素的监测和防控,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
〔区残联、区卫生健康局、各街道办〕
〔46〕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
完善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差不多医疗卫生和健康治理等签约服务工作。
〔47〕完善残疾人差不多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在具备条件的社康中心开展残疾人健康和康复服务,建立残疾人健康服务档案,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评估转介、康复训练、康复辅助器具申请与咨询等服务。
实施重点人群康复工程,健全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保障制度,加大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五〕医疗服务提升行动
18.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48〕加快实施《深圳市宝安区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推动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有效增加卫生服务供给总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区卫生健康局、区进展改革局、市规土委宝安治理局、各街道办〕
〔49〕推动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完善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医疗收费等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区卫生健康局、区进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局、各街道办〕
〔50〕优化社康中心规划布局。
坚持社康中心的公益性质,以服务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居民要紧健康问题等因素作为配置社康机构的要紧依据,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依照社区服务人群的医疗健康需求,精准配置社康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等,提高医疗资源效率。
全面加强社康中心在业务用房配置、医疗装备配置、药物品种配置、合理用药指导药师配备、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社区健康服务信息化等方面能力建设。
〔区卫生健康局、市规土委宝安治理局、各街道办〕
〔51〕制定和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财政补助机制和收费制度,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面提质。
推广智慧家庭病床服务。
提高家庭医生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健康治理个性化、精准化。
〔区卫生健康局、区进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各街道办〕
19.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
〔52〕推进卫生强区建设。
在全区均衡布局宝安区3家医疗、教学和科研协调进展的区域医疗中心。
引进高端团队,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式,推动与高校合作举办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区卫生健康局、区科技创新局〕
〔53〕完善医疗卫生质量操纵中心体系。
推进医疗卫生行业资源配置、行业治理、服务规范等标准制定和推广工作。
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合理操纵医生接诊负荷,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学人文关怀。
20.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与卫生监督
〔54〕提高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疗机构卫生监督与监测评价工作,建立针对医疗机构就医环境、院内感染防控、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效果的评价体系。
〔六〕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21.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
〔55〕加快纯中医治疗医院规划建设,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建设区域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普及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康,打造“中医药创新之都”。
〔56〕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鼓舞中医专家到社康中心开办医生工作室或开办专科诊所,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名中医诊疗中心、中医馆。
〔57〕实施中医药“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支持中医名校名院来深创办医学院、附属医院、特色学院和中医药研究机构。
22.推动中医药创新进展
〔58〕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中医古典文献资源。
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进展。
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推进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项目突破。
〔59〕研制和推广中医药国际标准,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进展。
支持中医药服务机构、企业研发和转化中医临床名方特色方剂,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打造知名中药品牌。
建设中医药国际交流基地,加强与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中医药界联系。
支持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贸易。
〔区卫生健康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3.进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60〕打造全区中医治未病网络体系,建立健康文化、健康治理、健康保险一体化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鼓舞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进展。
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治理等治未病服务。
〔61〕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和考核要求。
鼓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
〔七〕健康环境建设行动
24.打造健康宜居城市
〔62〕完善爱国卫生运动协同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操纵机制。
到2020年,全区病媒生物密度操纵水平接近国家标准A级。
〔区爱卫会成员单位〕
〔63〕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保障相关公共设施用地,完善规划布局和标准。
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推动规划实施,加快打造健康宜居城区。
〔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各街道办〕
25.全面开展环境污染治理
〔64〕推进产业园区、城市更新等开发建设规划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