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7924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大众,主要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

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此论断体现了: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指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这种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文明”是思想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制定了党在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

※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育和科学

.“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主要是处理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个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中心环节;

生活宽裕,是目的;

乡风文明,是村容整洁,是展现新农村新貌的窗口;

管理民主,是政治保证。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十二五规划提出,为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坚持:

(1)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转变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新型工业道路的主要内容:

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也全面发展。

3、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体体现)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

.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科技是强国之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坚持科教兴国必须把握三点:

一是要加快科技进步;

二是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

三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措施:

鼓励全社会进行智力投资,建立和完善教育发展基金;

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学和初中学生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

切实把各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轨道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其他国家主权的含义。

核心思想: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标志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要充分认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自然经济以家庭家庭为单位,以自给自足为特点,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最主要的经济新式。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以健全的市场体系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枢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2)※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完成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3)市场机制包括供求、价格、竞争三方面的要求。

(4)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自主经济、平等的经济、竞争经济、开放性经济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

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宏观调控:

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7)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调动企业积极性,是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8)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宏观调控最基本的目标)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社会公平与稳定的标志)

公平的收入分配

国际的收支平衡

(9)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10)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改革的实质是体制改革。

※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4、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2)社会保障包括: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

(3)社会保障制度的创立,是社会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4)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

(5)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品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渐进的根本方向)、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事业胜利的保障)、坚持共产党领导(领带核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第一次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并首次使用“四项基本原则”这一概念

(3)十二大修改了党章,在总纲中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全党团结一致的政治基础”

(4)1982年新修改的宪法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公民的行为标准。

(5)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把共产党建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6)为实现这个总目标,我们党必须解决好“两大问题”、加强“三方面建设”,发挥“三大优势”。

※两大问题: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方面建设: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三大优势:

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尊重和保障人权。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关键)、执法必严(条件)、违法必究(保障)。

有法可依:

要求有完备的法律

有法必依:

要求完全依法办事

执法必严:

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严肃、严明,准确无误地实施法律

违法必究:

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和公民如果违反了法律,都必须毫不例外地追究其法律责任,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特权。

(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内容和目标

(1)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

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教育科学文化要解决:

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

(3)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理想建设(核心)、道德建设(主体内容)、纪律建设(保证)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6)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

(7)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品的重要条件。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四有”新人。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

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经济文明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的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谐音记法:

民工有活定和谐)。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主要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重要保证)

(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的活动决不妥协)。

十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于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并发表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第二,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第四,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党的十七大专题

1.大会的主题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十七大报告的新论断

对新时期(改革开放29年来)的论述: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变过程。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⑤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⑥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关于科学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什么?

A.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B.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是什么?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C.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要坚持把改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