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后回填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7731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后回填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墙后回填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墙后回填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墙后回填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墙后回填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墙后回填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墙后回填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后回填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墙后回填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和施工规范》(JTJ300-2000)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9、《江苏省内河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2)

10、《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14-2004)

11、《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

一、工程概况

1、项目概述

连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HD4B标位于灌云县和新浦区,是云善河的一部分,起点位于酱油厂附近(桩号K23+100),终点位于中正桥南侧(桩号K26+053),整治里程为2953M。

主要工程包括水上方约21万方,水下方约65万方,回填方约21万方。

新建护岸(重力式挡墙)5775米及5775米软土地基处理。

等及相关临时工程的施工和保修。

2、自然条件

(1)工程地质

①人工填土:

主要为耕填土,强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土质不均匀,不能作为回填土。

②粉质粘土及粘土:

高压缩性,低强度,分布较稳定,其平均标贯击数N=2击,可作为回填土。

③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

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分布较稳定,其平均标贯击数N=1击,不能用作回填土。

④粘土及粉质粘土:

中等压缩性,层位较稳定,分布较连续,其平均标贯击数N=12击,不能用作回填土。

(2)工程水文

最高通航水位3.08m

最低通航水位1.03m

常水位1.56m

二、施工进度计划

本标段墙后土方回填总长为5775延米,方量约21万方,根据项目办下发的“连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2009年建设投资计划”及我部上报经批准后的“2009年度工程施工计划”,我部计划于2009年5月开始墙后回填土施工,至7月底完成,具体计划如下:

左右岸投入二个施工队同时进行,左岸从K23+920起点往终点方向施工,右岸从K25+100至终点方向先施工,再从K25+100至起点方向施工。

①、5月1日~5月31日完成1900延米,回填方量:

69000方

②、6月1日~6月30日完成砼1900延米,回填方量:

③、7月1日~7月31日完成1975延米,回填方量:

71000方

三、人员、机具设备的组织

1、组织机构的设立及人员分工

土方回填由项目部陆上施工一处、施工二处负责,投入本工程的管理人员15人及施工工人25人已全部到位,其中机械操作手20人,具体人员及分工见下表:

姓名

职务

职责

朱赟

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项目部工作

钱伟平

项目总工

全面负责项目部技术工作

缪品柏

质检工程师

全面负责项目部质量检查工作

娄启石

试验工程师

全面负责项目部试验工作

陈章银

测量工程师

全面负责项目部测量工作

许智云

水运工程师

全面负责项目部工程管理工作

成效彤

安全工程师

全面负责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

段羽德

一处主任

全面负责右岸土方回填工作

徐万权

二处主任

全面负责左岸土方回填工作

张之峰

质检员

负责右岸土方回填质量检查工作

赵高明

负责左岸土方回填质量检查工作

赵玉建

测量员

负责右岸土方回填测量工作

倪鸿滨

负责左岸土方回填测量工作

孟昭明

安全员兼环保员

负责右岸土方回填安全及环境保护工作

冯自强

负责左岸土方回填安全及环境保护工作

李峰

机械班长兼班安全员

负责右岸土方回填班安全工作

娄冬鹏

负责左岸土方回填班安全工作

2、用于土方回填的机械设备

土方回填采用反铲式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进行,

投入土方回填已进场并报验机械设备见下表。

序号

施工设备

型号

数量

进场时间

用途

1

挖掘机

卡特320L

现代215-7C

2辆

08.5.10

回填施工

2

推土机

山推160L

洛阳1002

4

旋耕机

靖江720

1辆

运输车

10辆

5

蛙式打夯机

09.2.20

6

压路机

徐工8J

四、回填土施工准备

1、回填料的确定

(1)本工程回填料主要利用本工程护岸施工开挖的

类土(粉质粘土及粘土),采用消石灰与素土按一定掺灰量拌和均匀进行处理,掺灰比例分别为,底部50cm(-0.7--0.2)范围掺灰10%,中部(-0.2-+2.7)范围掺灰3%,顶部1m(+2.7-+3.7)范围不掺灰。

(2)石灰:

采用山东临沭生产的石灰,经试验达到三级灰以上的标准。

2、标准击实试验

土方回填料确定后,项目部试验员邀请监理工程师共同在回填料场进行取样,抽取的土样应具有代表性。

土样抽取后送工地实验室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率下的最大干密度。

通过实验作出土方回填料的最优含水率为17.3%,最大干密度为1.59g/cm3。

通过实验作出3%灰土的最优含水率为20.0%,最大干密度为1.52g/cm3,10%灰土的最优含水率为20.3%,最大干密度为

1.48g/cm3。

3、现场碾压试验

标准击实试验完成后,即在施工现场安排碾压试验,碾压试验的目的:

(1)、核查土料压实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压实干密度值;

(2)、核查压实机具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3)、选定合理的施工压实参数:

铺土厚度、土块限制粒径、含水量的适宜范围、压实方法和压实遍数;

(4)、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碾压试验在三个回填区域分别进行,分层掺灰回填,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底部用蛙式振动夯进行夯实,中部和顶部先用蛙式振动夯夯打,再用小型压路机静压,辗压及夯实遍数根据试验段的实际遍数与压实度增长情况来定,用环刀法抽取试样,测定干密度值,直到合格。

4、施工前技术交底

土方回填前,由工程部向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将回填区域的划分、根据碾压试验确定的压实参数、施工方法等问题交代清楚。

五、施工工艺流程

石灰消解→基坑底部清理→结构缝铺设土工布→分层铺土→掺灰、耙平、检验灰剂量→检查含水率、翻晒、整平→辗压→检验密实度→ 

修整找平验收

六、施工方案

1、施工顺序

本工程对已砌筑的挡墙进行中间验收,等挡墙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按每200m左右为一填筑段,回填作业连续进行。

墙后回填左右岸投入二个施工队同时进行,左岸从K23+920起点往终点方向施工,右岸从K25+100至终点方向先施工,再从K25+100至起点方向施工,每200m左右为一填筑段,按挡墙砌筑完成情况分层回填。

2、施工方法

2.1石灰消解

经检验合格的生石灰运至施工现场,用花管射水法进行消解。

加水前先将灰堆略加平整,灰堆高度不超过1.2m,然后将花管与水泵接通,花管以30-45度角从堆顶一侧由浅慢慢插入灰堆内,花管插入深度距地面20-30cm,插孔距离为50-100cm,当表面见水时,即抽出花管,这是第一遍注水,石灰得到初步消解;

第二遍为进一步消解,插孔与第一遍注水孔交错,花管插到底,孔距加密在

50cm左右。

两次注水时间以相隔半天至一天为宜。

第三次注水主要是找补,解决尚未充分消解的部分或个别生石灰块,同时使石灰有适当的含水量。

消解后的石灰达到颗粒均匀,不结团,不成块。

2.2基坑底部清理

回填前基坑清理到底面标高,将基坑底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2.3结构缝铺设土工布

结构缝后铺设双层土工布,土工布铺设以结构缝中心线为基线,两侧各铺设1.00米。

2.4分层铺土

用运输车辆将回填土运至回填区域,用长臂挖机将土料倒到位,虚铺厚度为30cm。

2.5掺灰,耙平,检验灰剂量、

用运输车辆将消石灰运至回填区域,在回填土中人工掺灰,底部50cm(-0.7—-0.2)范围掺灰10%,中部(-0.2—+2.7)范围掺灰3%,用旋耕机拌和均匀,检验灰剂量,如回填料灰剂量未达到设计要求,在回填料中再次掺入一定比例的消石灰,用旋耕机拌和,重新检验直至达到标准。

2.6检查含水率、翻晒、整平

检查回填料的含水率,如含水率偏高,采用翻松、晾晒等措施;

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再次检查含水率,使回填料含水率达到最优含水率±

2%以内进行整平辗压。

2.7辗压

底部用蛙式打夯机夯打4遍开始用环刀法抽取试样,测定干密度值,达不到要求再夯实4---6遍,测定干密度值直到合格。

中部和上部先用蛙式打夯机夯打2遍,再用压路机静压2遍,测定干密度值,达不到要求的再振动压1遍,测定干密度值直到合格。

2.8检验密实度

辗压完成后用环刀法抽取试样,测定干密度值,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2.9修整找平验收

人工修整找平,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层回填土施工。

2.10碎石排水通道

土方回填至标高+0.9、+2.2时,按图纸要求的排水通道尺寸进行开挖铺设碎石排水通道,碎石排水通道外用土工布包裹,通长铺设,碎石排水通道施工完成后继续回填。

3、回填控制

3.1土方回填过程中,根据试验确定的土料最佳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及夯实遍数,对填筑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3.2铺土厚度不允许超出经试验确定的铺土厚度。

3.3土方回填注意控制回填速率,并对挡墙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控制,发现较大沉降及位移时立即停止回填。

3.3压路机辗压采用进退错距法,碾迹搭接宽度大于10cm,碾压时,离开挡墙1米的安全距离施工,挡墙附近采用蛙式打夯机夯打密实。

3.4人工夯实按每层20m一次性达到要求向前推进,在回填铺土及碾压和夯实时其推进方向与轴线平行,人工夯实与碾压结合处其重叠部位不小于0.5m。

3.5碾压中不允许出现漏压及欠压部位,对于碾压不到位的死角和距挡墙1m米的安全距离内均采用蛙式打夯机或人工夯实方法夯打密实。

3.6分段碾压时接茬处应作成大于1:

3的斜坡,碾压时碾迹应重叠0.5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3.7在降雨前及时压实作业面表层松土,并将作业面作成拱面或坡面以利排水,雨后晾晒或对填土面的淤泥清除,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3.8在整个回填过程中,设置专人保证观测仪器与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保护所埋设的仪器和测量标志的完好。

4、试验检测

根据《江苏省内河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

回填土每段或每50m2取一个土样,且每一填筑层不得少于三个土样进行密实度试验,密实度用环刀法做试验,灰剂量用滴定法。

5、雨期回填

雨期回填做好基坑排水及保护工作,工作面不宜过大,逐段分期完成,从运土、铺填到压实各道工序连续进行,当天填土当天压实,并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已填筑的土层如遭水浸把稀泥铲除后,才能进行上层回填,现场道路根据需要加铺防滑材料,保持运输道路畅通。

七、质量检查

1、填筑前,排除基坑内积水,在四周设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对基坑内杂物进行清理,然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回填前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

2、土方填筑时,对填筑段选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填筑中进行监督并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监督施工人员的工作。

3、在土方填筑过程中,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土方填筑检测计划对每层回填土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把检测资料报送监理工程师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复检合格并经批准后进行上层土的回填。

4、在堆土料场,不定期对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查,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土料必须翻晒,待其含水量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回填。

5、在工程师检查后对不合格的回填土,彻底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返工、修理和补强。

6、土方填筑完工后,首先对工程全部填筑部位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规定的有关内容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工程师进行验收

7、土石方回填允许偏差符合下表规定(依据《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14-2004):

土石方回填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顶面高程

±

100mm

平整度

50mm

3

坡度

0-10%

八、施工监测

本工程在回填施工中为确保挡墙的安全和稳定,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位移

观测,沉降观测主要是对护岸基础进行观测,位移观测主要是对墙身的水平位移进行观测。

1、沉降观测点布设

(1)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布设在护岸挡墙的前沿底板上,缩伸缩缝两侧(距离:

离两边缘50cm),采用钢钉凿设标志。

(2)观测点布设数量

每一块底板上布设一组,一组数量为二个点。

(3)观测点的布设频率

每200延米连续布设三组及三组以上,对变型量大的施工地段加大观测点的布设,每种护岸结构型式必须布设一组以上。

2、沉降观测要求

(1)沉降观测点埋放后,即时观测初始值(取三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施工期间,按不同荷载阶段,定期观测,及时整理分析观测数据。

(2)由专人负责观测和保护观测设备。

(3)沉降观测采用施工控制网进行控制,环形或往返闭合的方法进行,采用三等观测精度,使用的仪器符合规定要求。

(4)观测时,前后视距相等,视线长度不得超过50m,前后视使用同一根水准尺,做到“四固定”:

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使用水准仪、水准尺,固定观测方法,固定观测措施。

(5)每次观测数据,先填入水准测量记录手薄中,经校对无误后,填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已填入的数字不得任意涂改。

绘制沉降量及延续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及沉降量分布曲线图。

(6)当护岸某个部位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时,立即进行逐日连续观测和对裂缝进行观测外,向技术负责人、设计部门、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汇报。

3、位移观测点布设

(1)位移观测点的布设

位移观测点布设在护岸挡墙顶,缩伸缩缝两侧(距离:

离两边缘

50cm),采用钢钉凿设标志。

每一段挡墙布设一组,一组数量为二个点。

每200延米连续布设三组及三组以上,对位移量大的施工地段加大观测点的布设,每种护岸结构型式必须布设一组以上。

(4)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要设在变形范围之外,且不受压、震和不遭受碰撞的地方,要稳定可靠。

在一个测区内,基准点应不少于三个,以资相互校核;

工作基点的数量根据观测方法,按需要设立。

4、位移观测要求

(1)位移观测点埋放后,即时观测初始值(取三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以后每隔3天、5天、1周观测一次,沉降稳定后1月观测一次、2月观测一次,直止竣工验收前观测一次后把观测成果整理后交付业主,特殊情况下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直到稳定为止。

(2)水平位移的观测采用极坐标法或导线测量法、前方交会法。

(3)位移观测的仪器采用满足测角2”,测距为2mm+1ppm.D以上精度的全站仪进行观测,达到三等观测精度就能满足要求。

(4)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采用相同的路线和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和设备在使用前进行检定,符合要求方可使有。

(5)及时检查测量记录表、填写记录总表、绘制变形曲线,如变形有异常情况或超过所规定的限值时,及时向上级汇报。

九、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应急措施

(1)在回填施工中如发现基坑边坡位移或倒塌较大,须立即停止回填,分析原因,待基坑边坡稳定后再施工。

 

(2)在回填施工中发现挡墙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倾斜和开裂时须立即停止回填,加强沉降位移观测频率,分析沉降位移量,如在规定限值内,等沉降位移稳定后再施工,如变形异常,超出所规定的限值时,及时向上监理、设计部门及业主汇报。

2、注意事项

(1)靠近基坑边不准堆积弃土,不准堆放建筑材料,防止基坑边坡发生坍塌。

(2)基坑边不得有常流水,防止渗水进入基坑及冲刷边坡。

(3)长臂挖机将回填土倒入基坑时,离开基坑边缘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基坑边坡倒塌。

(4)基坑边做成一定的斜坡面方便压路机上下基坑。

(5)压路机辗压时,离开挡墙边线1米的安全距离。

十、安全文明施工

在回填施工中,按照安全管理的要求进行告知,在回填地段设置标志,提醒过往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

1、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①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特种作业人员加强现场组织培训,持证作业,挂牌负责,定机定人操作。

  ②所有进场机械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机械设备完好。

  ③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照明,主要通道不留盲点。

  ④加强基坑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并向现场监理报告。

2、文明施工措施

  ①努力降低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②现场配挂安全标语和横幅。

③尽量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不和居民发生矛盾。

十一、管理网络图(见附件)

管理机构网络图

质量管理网络图

安全管理网络图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图

文本仅供参考,感谢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