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电缆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7652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9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电缆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计算机电缆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计算机电缆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计算机电缆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计算机电缆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电缆标准Word格式.docx

《计算机电缆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电缆标准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电缆标准Word格式.docx

2规X性引用文件

如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X的引用而成为本规X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X,然而,鼓励根据本规X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X。

GB/T2951—200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2952电缆外护层

GB/T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3956电缆的导体

GB5441—85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GB/T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9330.1-200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第1局部:

一般规定

GB/T17650-1998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GB/T19666-2005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如此

/T8137—1999电线电缆交货盘

/T10696.7-2007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7局部:

抗撕试验

3使用条件

3.1工作电压:

交流50HzU0/U300/500V

3.2电缆长期最高工作温度:

聚乙烯绝缘电缆+70℃;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70℃;

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电缆+70℃;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90℃;

硅橡胶绝缘电缆+180℃;

氟塑料绝缘电缆+200℃

4产品代号说明、表示方法与产品规格

4.1代号

系列代号

计算机与仪表用电缆DJ

导体特征代号

铜导体省略

绝缘特征代号

聚乙烯绝缘Y

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E

聚氯乙烯绝缘V

交联聚乙烯绝缘YJ

硅橡胶绝缘G

氟塑料绝缘F

护套特征代号

聚乙烯护套Y

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E

聚氯乙烯护套V

硅橡胶护套G

氟塑料护套F

屏蔽特征代号

铜线或镀锡铜线编织屏蔽P

铜带屏蔽〔铜/塑复合带〕P2

铝/塑复合薄膜屏蔽P3

钢带〔钢/塑复合带〕P4

铝/塑复合带+铜丝编织总屏蔽P5

结构特征代号

软结构(移动敷设用)R

燃烧特性代号

电缆燃烧特性代号和表示方法与燃烧特性要求符合GB/T19666的规定。

4.2产品表示方法

本规X编号

规格

总屏蔽

导体种类

护套代号

分屏蔽

绝缘代号

系列代号

燃烧特性代号

a)10对2芯1.0mm2铜导体聚乙烯绝缘铜线编织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电缆。

DJYVP10×

1.0TICW/06-2009

b)20对2芯1.0mm2铜导体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分屏蔽与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电缆。

DJYP3VP320×

c〕7对2芯1.0mm2铜导体聚乙烯绝缘铜带总屏蔽聚氯乙护套计算机电缆

DJYVP27×

d〕7对2芯1.5mm2铜导体氟塑料绝缘铜丝编织分屏蔽与总屏蔽氟塑料护套计算机软电缆。

DJFPFRP7×

1.5TICW/06-2009

4.3产品规格

产品规格见表1

表1产品规格

型号

标称截面mm2

成缆元件结构

对线组

三线组

四线组

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缘、

交联聚乙烯绝缘、

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

0.50.75、1.0、1.5、2.5

1~50

1~24

1~10

硅橡胶绝缘

0.5、0.75、1.0、1.5、2.5

氟塑料绝缘

0.5、0.75、1.0

1~19

1~10

-

1.5、2.5

5技术要求

5.1导体

5.2绝缘

表2所列的挤包固体介质的一种

绝缘线芯应按GB/T3048的规定经受4kV交流50Hz火花试验检查。

表2绝缘混合料

绝缘混合料

代号

最高工作温度℃

聚乙烯

PE

70

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

WJ1

聚氯乙烯

PVC/A

交联聚乙烯

XLPE

90

硅橡胶

G

180

氟塑料

F

200

表3绝缘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

mm2

绝缘厚度mm

聚氯乙烯、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

0.5

0.6

0.7

0.4

0.35

0.75

1.0

0.40

1.5

0.8

2.5

表4绝缘线芯色谱

线对序号

1

5

6

7

8

9

10

中心对1

蓝/白

中心对2

红/蓝

中心对3

红/白

中心对4

绿/白

中心对5

层绞对

除第1对〔蓝/白〕,最后1对〔红/蓝〕以外的奇数对和偶数对以此类推

注:

绝缘颜色可按用户要求选用。

5.3成缆元件

a〕对线组——两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

b〕三线组——三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和c线;

c〕四线组——四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c线和d线。

成品电缆中,1.5mm2与以下任一成缆元件的最大绞合节距应为100mm;

2.5mm2与耐火型电缆任一成缆元件的最大绞合节距应为120mm。

电缆中非屏蔽成缆元件相邻成缆元件宜采用不同的绞合节距。

成缆元件可采用色带或数字或色谱识别。

如采用色谱识别,对线组色谱推荐采用蓝/白、红/白、绿/白、红/蓝,蓝/白对为标志对,其色谱推荐按表4规定执行。

三线组和四线组色谱制造企业自定。

5.4成缆元件分屏蔽

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作为引流线,确保屏蔽的电气连续性。

金属屏蔽带的厚度为0.05~0.10mm,重叠绕包层的重叠率应不低于25%,纵包重叠率应不低于15%。

复合带材其金属面应向内侧。

包带层应平整不得漏包。

层0.05mm厚的聚酯带或其它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每层的最小搭盖为25%,或是绕包一层,最小搭盖为50%。

表5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序号

性能项目

单位

性能要求

F

1.1

1.2

机械性能(GB/T2951.11)

原始抗X强度最小

原始断裂伸长率最小

空气烘箱老化试验〔GB/T2951.12〕

处理条件

——温度(偏差±

2℃)

——时间

老化后的抗X强度最小

变化率最大

老化后的断裂伸长率最小

变化率最大

N/mm2

h

12.5

150

100

168

±

25

9.0

125

30

40

135

5.0

240

4.0

120

16

14

热延伸试验(GB/T2951.21)处理条件——温度(偏差±

3℃)——负荷时间——机械应力载荷下伸长率最大冷却后永久伸长率最大

min

%

15

0.2

175

抗开裂试验(GB/T2951.31)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

3℃)

时间

-

130

250

高温压力试验(GB/T2951.31)

80

收缩试验(GB/T2951.13)

标志间长度L温度(偏差±

3℃)持续时间最大允许收缩率

mm℃h%

20013014

低温性能试验(GB/T2951.14)

未经老化前进展试验

冷弯曲试验(直径<12.5mm)

温度(偏差±

2℃哑铃片的低温拉伸试验温度(偏差±

-15

-45

-55

吸水试验(GB/T2951.13)电气法温度(偏差±

2℃)持续时间

吸水试验(GB/T2951.13)重量分析法温度(偏差±

2℃)持续时间重量最大增量

d

mg/cm2

85141

耐酸碱试验〔附录B〕

附录B

腐蚀性〔无卤〕〔GB/T17650.2)

PH值最小

电导率最大

μS/mm

4.3

5.5缆芯结构

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作为包带材料,其绕包重叠率不小于50%;

或绕包二层,绕包重叠率不小于25%。

5.6总屏蔽层

采用0.05~0.10mm的软铜带或符合金属带重叠绕包或纵包,重叠率应不小于15%。

包带时应在金属带下纵向放置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0.5mm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构成的引流线。

如果采用铜线编织,编织用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应符合表6的规定,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

铜线编织时不允许铜线头裸露在编织层外面,铜线头裸露时应停车修整。

铜线编织层不允许整体焊接。

表6编织用圆铜线标称直径

编织前假定直径d

mm

圆铜线标称直径

d≤10

10<d≤20

0.15

0.20

20<d≤30

30<d

0.25

0.30

注:

假定直径计算方法按照GB/T9330.1-2008的附录A的规定〔以下同〕,

其中:

对线组线对假定外径dp=DC×

2+2Δpmm

三线组线对假定外径dp=DC×

2.16+2Δpmm

四线组线对假定外径dq=DC×

2.42+2Δpmm

式中:

DC—绝缘线芯假定直径;

Δp—分屏蔽层〔如有〕的标称厚度,其值按GB/T9330.1-2008

成缆外径:

对线组:

Dp=dp×

cfmmcf:

分屏为0.89,总屏为0.82;

三线组:

cfmm cf:

分屏为0.94,总屏为0.87;

四线组:

Dq=dq×

分屏为1.0,总屏为1.0。

k为成缆系数,见GB/T9330.1-2008的附录A

编织层编织密度按公式1计算

P=〔2p-p2〕×

100……………………..〔1〕

式〔1〕中:

P——编织层编织密度,%

p——单向覆盖系数

式〔2〕中:

D——编织层的平均外径,mm;

d——编织铜线的直径,mm;

m——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

n——每锭的编织线根数;

L——编织节距,mm;

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

5.7铠装

如果用户对电缆有铠装要求,铠装应符合GB/T2952标准的规定。

铠装不适用于氟塑料和硅橡胶绝缘电缆。

5.8电缆外护层

表7所列的挤包固体介质的一种。

外护套材料应与绝缘的工作温度等级相适应。

表7护套混合料

护套混合料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WH1

聚氯乙烯(PVC)

ST1

ST2

挤包护套标称厚度值TS(以mm计)应按如下公式计算:

氟塑料护套TS=0.025D+0.4最小厚度为0.6mm

硅橡胶护套TS=0.035D+1.0最小厚度为1.4mm

其他护套材料:

TS=0.025D+0.9最小厚度为1.0mm

式中:

D——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定直径,mm。

上式计算出的数值应按四舍五入修约到0.1mm。

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标称厚度,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5%—0.1mm

6成品电缆

6.1电缆外径

如用户对电缆外径上下限值有要求,其电缆外径平均上限值和平均下限值的规定值按照用户要求值,假如用户没有具体值,如此按附录C计算。

6.4成品电缆的电压试验。

成品电缆不浸入水中进展下述工频电压试验。

对无屏蔽和无铠装的电缆,电压应加在导体之间,试验电压值应为1500V;

对有屏蔽或有铠装的电缆,电压应加在导体之间和导体与接地的屏蔽和铠装之间,试验电压值应为1000V,电压应逐渐增加,并维持满1分钟,绝缘应不击穿。

表9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空气烘箱老化试验〔GB/T29512〕

7.0

110

6.0

抗撕试验(/T10696.7)

抗撕强度最小

N/mm

高温压力试验(GB/T2951.31)

热失重试验(GB/T2951.32)处理条件——温度(偏差±

2℃)——持续时间最大允许失重量

℃hmg/cm2

2℃)冷冲击试验 温度(偏差±

-45

碳黑含量(仅适于黑色护套)(GB/T2951.41)标称值偏差

11

耐酸碱试验〔附录A〕

附录A

6.5绝缘电阻

℃时每公里应不小于3000MΩ,G、PVC、WJ1绝缘20℃时每公里应不小于25MΩ。

℃时每公里应不小于1MΩ。

6.6工作电容

成缆元件1kHz时的工作电容和电感电阻比L/R应不超过表10的规定

表10电气特性

电气特性

绝缘材料

PE、XLPE

PVC、WJ1、F

0.5mm2

0.75mm2

1.0mm2

1.5mm2

2.5mm2

1.3

最大工作电容

无屏蔽电缆

只有总屏蔽电缆〔除1成缆元件与2成缆元件外〕

有总屏蔽的1成缆元件和2成缆元件的电缆以与所有带单独屏蔽对的电缆。

最大的L/R比

pF/m

μH/Ω

75

115

85

65

140

280

6.7电容不平衡

对不是250m长度测量值应做如下核正:

测量值应乘上250/L,L是试验电缆的长度〔m〕,少于100m长度作100m考虑。

6.8屏蔽抑制系数

 电缆屏蔽抑制系数,只有总屏或只有分屏的电缆最大应不超过0.05,分屏加总屏的电缆最大应不超过0.01。

其试验方法按附录B。

该项试验在用户要求时测试。

6.9如产品代号前有燃烧特性代号,其性能和要求符合GB/T19666的要求。

6.10成品电缆标志

成品电缆的护套外表应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与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识别、耐擦。

  成品电缆标志应符合GB/T6995规定

7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如此

7.1产品应有制造厂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7.2每批抽样数量按交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