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易错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7157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的易错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l·

  常错点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

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

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

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

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错点11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

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辨析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

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常错点12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

  辨析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常错点13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辨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

(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常错点14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

  辨析

(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

  常错点15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辨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

  常错点16错误地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

  辨析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综合的(平衡)结果。

  常错点17错误地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辨析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称为共价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常错点18错误地认为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辨析

(1)对于只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的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若向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体系的压强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是引起气态物质的浓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速率。

  常错点19错误地认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就会增大。

  辨析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只有改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才会增大,改变浓度和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不变。

  常错点20错误地认为放热反应或熵增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

  辨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是δg=δh-tδs,仅从焓变或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准确的。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二  常错点21错误认为任何情况下,c(h+)和c(oh-)都可以通过kw=1×

10-14进行换算。

  辨析kw与温度有关,25℃时kw=1×

10-14,但温度变化时kw变化,c(h+)和c(oh-)不能再通过kw=1×

  常错点22错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水电离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由水的电离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和c(h+)总是相等的,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常错点23酸、碱、盐溶液中,c(oh-)或c(h+)的来源混淆。

  辨析

(1)酸溶液中,c(oh-)水电离=c(oh-)溶液;

  碱溶液中,c(h+)水电离=c(h+)溶液。

  

(2)盐溶液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水电离=c(h+)溶液;

  若为强碱弱酸盐,c(oh-)水电离=c(oh-)溶液。

  常错点24错误认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

  辨析ksp和溶解度都能用来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

但是只有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度的大小;

若是不同的类型,需要计算其具体的溶解度才能比较。

  常错点25错误地认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

  辨析判断原电池的电极要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具体反应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

  如在mg—a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mg为负极,而在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因为al可与naoh溶液反应,mg不与naoh溶液反应。

  常错点26在电解食盐水的装置中,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

  辨析电解食盐水时,阴极h+放电生成h2,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阴极区显碱性。

  常错点27错误地认为钠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在适量或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

  辨析钠与氧气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将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生成na2o,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

  常错点28错误地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变化,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生反应。

  辨析钝化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铝、铁等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如果加热氧化膜会被破坏,反应就会剧烈进行。

所以钝化是因发生化学变化所致;

铝、铁等金属只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加热时会剧烈反应。

  常错点29错误地认为,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

  辨析在化学反应中,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的数目无关,即与化合价无关。

  常错点30错误地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辨析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常错点31错误地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辨析虽然两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常错点32错误地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辨析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

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常错点33错误地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辨析苯酚的电离能力虽比碳酸弱,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强,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

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常错点34错误地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辨析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常错点35错误地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

  辨析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

  常错点36错误地认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辨析高分子化合物有两个特点:

一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几万到几百万;

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个分子的n值不同,无固定的相对分子质量。

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几百范围内,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常错点37使用试管、烧瓶加热液体时,忽视对液体量的要求,所加液体过多。

  辨析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3

(1)。

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2

(1)。

  常错点38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记错药品和砝码位置,称量naoh固体时,误将药品放在纸上。

  辨析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是左物右码。

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naoh放在小烧杯内或放在称量瓶内。

  常错点39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设置,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将误差分析错误。

  辨析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值从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从上往下增大。

观察刻度时相同的失误,误差相反。

  常错点40混淆试纸的使用要求,测ph时误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辨析使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时要先用蒸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三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

  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

  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烯烃均能使溴水褪色。

  如癸烯加入溴水中并不能使其褪色,但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却能使其褪色。

因为烃链越长越难溶于溴水中与溴接触。

  7、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

  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8、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

  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9、误认为块状碳化钙与水反应可制乙炔,不需加热,可用启普发生器。

  由于电石和水反应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中产生的糊状物还可能堵塞球形漏斗与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故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0、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

  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11、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

  13、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

  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4、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

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5、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6、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

  17、误认为苯酚是固体,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大量苯酚从水中析出时产生沉淀,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苯酚与水能行成特殊的两相混合物,大量苯酚在水中析出时,将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是苯酚中溶有少量的水的溶液,上层相反,故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酚。

  18、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

  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9、误认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微微变红,于是断定苯酚一定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酸性强弱”≠“酸度大小”。

饱和苯酚溶液比饱和碳酸的浓度大,故浓度较大的苯酚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0、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

  化学的易错知识点四  21、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22、误认为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甲苯与硝酸生成tnt,故推断工业制取苦味酸(三硝基苯酚)是通过苯酚的直接硝化制得的。

  此推断忽视了苯酚易被氧化的性质。

当向苯酚中加入浓硝酸时,大部分苯酚被硝酸氧化,产率极低。

工业上一般是由二硝基氯苯经先硝化再水解制得苦味酸。

  23、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

  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

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24、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

  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5、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6、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7、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

  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8、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

  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9、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

  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

  30、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

  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31、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

  例:

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

乙烯、苯(ch)。

  32、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33、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乙醇和甲酸。

  34、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乙烯与环丙烷。

  35、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

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