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练四选修一 第14单元检测 和必修三110巩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798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练四选修一 第14单元检测 和必修三110巩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周练四选修一 第14单元检测 和必修三110巩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周练四选修一 第14单元检测 和必修三110巩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周练四选修一 第14单元检测 和必修三110巩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周练四选修一 第14单元检测 和必修三110巩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练四选修一 第14单元检测 和必修三110巩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周练四选修一 第14单元检测 和必修三110巩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练四选修一 第14单元检测 和必修三110巩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练四选修一 第14单元检测 和必修三110巩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0.北魏历史上曾两次迁都。

其都城变动的先后顺序是

A、平城——洛阳——盛乐B、洛阳——盛乐——平城

C、盛乐——平城——洛阳D、平城——盛乐——洛阳

11、冯太后按照儒家礼制,在平城相继修建一批礼仪建筑,并督促孝文帝勤奋学习儒家经典著作;

孝文帝的礼制改革主要是遵循《周礼》的原则和规定,扩大对华夏先贤的祭祀,并改谥孔子为圣尼父,祭告孔庙,进一步提高孔子的地位,使他成为北魏的文人圣人,扩大儒学的影响。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借此向北魏的保守势力宣战B、尽快适应汉族先进经济文化以加速封建化进程

C、利用孔子的权威吸引汉族士人D、为迁都洛阳统治中原地区做准备

12.空缺

13、北魏孝文帝放弃平城作都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处边塞,气候寒冷干旱,风沙大

B、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产量少,难以养活众多的人口

C、位置偏北,交通不便,不利于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D、保守势力盘根错节,不利于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文化

14.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实行均田制②实行俸禄制③迁都洛阳④孝文帝亲政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①②C.⑤①③④②D.⑤②①④③

15.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

A.整顿吏治B.实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D.提倡与汉族通婚

16、在孝文帝改革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违令者降爵贬官,这应该是指

A、学穿汉服B、学说汉话C、改姓汉姓D、官制改革

17、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自古以拓跋为姓。

迁都洛阳后,随着姓氏改革的推行,拓跋宏应叫A、元宏B、贺宏C、穆宏D、陆宏

18、孝文帝力图把鲜卑贵族逐渐士族化,与汉族士族融为一体的改革措施包括

①迁都洛阳②服饰、语言、姓氏改革③建立门阀制度,规定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通婚④官制和礼仪改革⑤继续推行均田令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③④⑤

19、北魏孝文帝的官制改革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参照魏晋门第制度建立门阀制度

B、仿汉制,创立了官制九品制度

C、遵循《周礼》的原则和规定,扩大对华夏先贤的祭祀

D、仿照南朝的汉族服饰制定了百官的制服,供礼仪场合使用

20、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A、汉化B、农耕化C、封建化D、汉族胡化

21、据史料称,在北魏都城洛阳的市场上,贾贩云集,南方的珍奇商品,北方的牲畜皮毛,中

亚等地的金银饰物、水晶体、玛瑙杯等高级工艺品和香料、宝石、名马等,都可以买到。

这最能说明

A、北魏的居民善于经商B、统一的中原市场日益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

C、中外客商喜欢到洛阳经商旅游D、北魏政府实行重视发展商业

22、“移风俗之典,与五帝并迹;

礼乐宪章之盛,凌百王而独高”这种局面出现主要得益于

A、北魏前期的改革B、冯太后改革C、孝文帝改革D、商鞅变法

23、准确地说,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场

A、鲜卑奴隶主贵族推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封建化改革

C、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革D、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重大胜利

24、迁都洛阳后,北魏境内的民族融合主要表现为

A、北方各少数民族融于鲜卑民族之中B、以鲜卑为主体的北方各族与汉族的融合

C、汉族因受少数民族影响而掀起的胡化风潮D、胡汉交融

25.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发展,正确的是

A.整地碎土工具进一步发展B.因战乱,对外贸易萎缩

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

26、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经济的变化包括

①均田制下有更多的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②农业在北魏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③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大都放弃游牧经济并进一步实现封建化④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商业都获得较大发展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7.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民族融合B.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重心南移

2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大大加快各族人民融合进程的是

A.推行均田制B.实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D.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29、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北魏以“夷狄之邦”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B、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为多民族国家的再度统一奠定了基础

C、北方经济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北魏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

D、其创立的官秩从品制度和均田制为后代所继承

3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

A.改变了单一的社会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31、北宋中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局

面,原因是

A、政府“不抑兼并”B、广大农民流亡

C、大量地主逃亡D、均田制遭破坏

32、北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了一系列集中军权的措施,其中包括

①使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②实行更戌法③实行将兵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33、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

34、“澶渊之盟”的签约方是

A、北宋与辽B、北宋与西夏C、南宋与西夏D、南宋与金

35、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B、解决北宋的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D、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

36、宋太祖的改革

A、有利于政府机能效率的加强和提高B、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37、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②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8、当时北宋的都城东京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这句歌谣称赞的人主持了什么改革

A、商鞅变法B、庆历新政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

39、范仲淹、王安石分别效力于

A、宋太宗、宋仁宗B、宋仁宗、宋神宗

C、宋神宗、宋仁宗D、宋仁宗、宋高宗

40、北宋时一首诗写道: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农田水利法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41、《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六六》记载:

盖人之困乏,常在于新陈不接之际。

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为此王安石采取的变法措施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42、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

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

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是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3、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避免农田水利法的义务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逃避免疫法的义务D.逃避方田均税法

44、王安石变法期间,对军队编制进行了改革,当时北宋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是

A、路B、师C、将D、军

45、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神臂弓这一兵器的是

A、户部B、盐铁部C、军器监D、度支部

46、下列关于保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姓自愿申请养马B、养马户免除部分赋税

C、有利于节约政府开支D、马匹一律由政府拨钱自购

47、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最大的不同是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B、是否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

C、是否限制了贵族和地主的特权D、是否实行“富农抑商”政策

48、“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③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④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9、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突出说明了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50、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标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之间的关系

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51.关于《诗经》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精华的部分是“风”

B.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C.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D.经董仲舒编订整理后,被奉为儒家经典

52.右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

画中的犹太人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

作者如此创作意在

A.揭示人性的善与恶B.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

C.再现历史真实场景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53.汉赋的特点包括①以骚体诗为基础②吸收散文成分

③利用江汉一带流行的句子④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4.有关宋词高度繁荣历史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B.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C.市民队伍的不断扩大D.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55.史学家张岱称:

“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

56.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主要历史任务是

A.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把人从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控制下解放出来D.把人从封建主控制下解放出来

57.古代中国的绘画中画学兴起的时间是在

A.两宋时期B.元明清时期C.民国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

58.下列属于草书大家的是①王羲之②欧阳询③苏轼④怀素⑤王献之⑥张旭⑦颜真卿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⑦C.①④⑤⑥  D.①③⑤⑥

59.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与黑暗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受动摇

60.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①印刷发行你的自转②利用《齐民要术》中的嫁接方法栽培果树

③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确定100多颗恒星的位置④借助《黄帝内经》治疗病人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6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6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②包含了儒家“仁政”思想 

③使儒学带有明显的神秘色彩 ④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3.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D.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

64.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兼爱和法治B、王道和民主政治C、王霸兼用和自我节制D、仁政和道德教育

65.“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

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

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

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B、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

C、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提高了人的形象D、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66.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到:

“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文中的“它”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67.德国哲学家歌德曾经说过“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这里的“旧时代”和“新时代”是肯定了伏尔泰和卢梭的哪一主张?

A、抨击天主教会;

提出社会契约论 B、反对等级制度,主张天赋人权

C、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制度 D、倡导君主立宪,废除宗教

68.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

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

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

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这表明孟德斯鸠对自由的看法是:

A、自由是人的一种心境体验B、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

C、自由的条件是安全有保障D、自由是法律许可范围的自由

69.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70.爱因斯坦说“牛顿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伟大的思想家与艺术家的工作将永远流传于世……”。

以下属于“牛顿时代”科技成就的是:

A、微积分的创立  B、相对论  C、太阳中心说    D、量子力学理论

二.非选择题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71.材料1: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

材料2: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1魏主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⑵魏主的这一做法有什么历史作用?

⑶材料2说明了什么问题?

魏主的意愿是否达到?

72.⑴北魏初期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什么制度?

带来什么危害?

⑵孝文帝改革后的基层行政组织是什么?

为了什么目的?

有何作用?

⑶孝文帝改革中还有哪些卓有成效的新制?

各起到什么作用?

⑷孝文帝改革是怎样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和,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基础的?

73.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1)梭伦当选雅典执政官,被历史赋予了化解社会矛盾的时代使命。

他所面对的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较为彻底的变法,其核心意义在于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试结合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加以说明。

(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成功改革,这次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4)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取得哪些成效?

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74.(12分)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都曾走在世界前列,取得辉煌灿烂的成就。

请回答

(1)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最大影响(2分)

(2)列举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领域中国古代居世界领先水平的成就(4分)

(3)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各有什么特色?

(2分)

(4)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适应市民生活需要,文学、艺术有哪些新亮点?

(5)清代京剧崛起,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行全国,简述京剧的特点。

周练四选修一第1-4单元检测和必修三(1-10)巩固答案卷

71.⑴依据材料1魏主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73.

(1)梭伦当选雅典执政官,他所面对的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采取了哪些措施?

74.

(1)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最大影响(2分)

答案

一.1-5DBCAD6-10CAABC11-15BCCDC16-20BACBC

21-25BCBBA26-30DADAB31—35AABAB36—40BDBBA

41—45ADBCC46—50DBBAA51—55DABDA56—60BACBD

61-65ACBDD66-70BCCBA

二.

71.⑴材料1魏主表达的意思是迁都,与汉族文同轨,移风易俗,做一个名正言顺的中华帝王。

(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⑵为后期改革摆脱了阻力,为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氛围,使改革进入新阶段。

⑶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融和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

魏主的意愿达到了。

72.⑴北魏初期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都护制度

危害:

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

①豪强地主趁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②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导致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⑵孝文帝改革后的基层行政组织是三长制

目的:

是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作用:

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都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⑶孝文帝改革的其他新制: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使吏治有所好转

②推行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推行新的租调制----改变了原先征税上的混乱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

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

(4)⑴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更促进了民族大融和,为结束分裂、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⑵鲜卑族:

①迁居洛阳的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农民,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

鲜卑贵族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有的还兼营工商业

②经济生活的变化促使习俗的改变,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主体。

⑶汉族:

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得到传播。

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的影响。

73.

(1)主要矛盾:

雅典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开辟道路:

改革赋予了雅典平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2)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

(3)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向中原先进农耕文明的转变(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化的过程);

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出“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或“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可得分)

(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和节约开支。

具体措施:

1通过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措施

增加财政收;

②通过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等措施节省了国家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

和武器质量;

③通过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等措施保证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成效:

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

挥了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