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655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Word格式.docx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Word格式.docx

另需特别提出的,尚有咽扁桃体(又名增殖体、腺状体,见下述附文的图8、图9及叙述),虽然它不属鼻及鼻窦的组织结构,但它的发病可对鼻炎鼻窦炎等产生很大影响,故下面的叙述中也需要一并提及。

二、第一阶段: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多见。

这一阶段可在门诊及家庭内治疗,用药简单,而且绝大部分患儿都可在短期内获得痊愈。

【病因】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已知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见是腺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

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物体或食物进人机体。

机体在某些诱因影响下,抵抗力下降,使病毒侵犯鼻腔黏膜。

常见诱因有:

①全身因素:

小婴儿主要是因饮食失调、环境变化如过冷过热受凉、或化学性刺激所引起;

部分婴儿自身多有过敏体质。

②局部因素:

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等鼻腔慢性疾病;

邻近感染病灶如牙龈炎牙根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临床表现及原因】

潜伏期:

1〜3天,期间孩子可出现烦躁不安或食欲不振等表现。

初期:

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和喷嚏:

原因是早期鼻血管痉挛、黏膜缺血、腺体分泌减少所致。

中期,可出现下列表现:

鼻塞、水样涕及闭塞性鼻音:

原因是继发性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水肿,致鼻腔狭窄,而黏膜内的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加强,不仅分泌物增多,而且也可滞留鼻腔加重堵塞。

头痛:

原因多是鼻窦黏膜充血、肿胀,以及头部血管扩张所引起。

但一岁内多不会诉说,仅多以啼哭不安或睡眠不好等为表现。

发热:

可无发热,也可有发热37〜38度等,也可有髙热(39以上),甚至惊厥。

原因是病毒已侵入血液内播散,并产生病毒血症症状。

恢复期,有两种可能情况:

1、鼻涕逐渐减少并变为黏液性、黏稠或稍带脓性,各种症状逐渐减轻乃至消失而痊愈,病程约7〜10天:

原因是鼻黏膜充血、肿胀逐步消失,黏膜内的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也随之逐步减少及停止;

上皮及纤毛细胞新生,纤毛功能与形态逐渐恢复正常。

2、鼻涕又复增多,并变为黏液性、黏脓性或绿脓性,或稀薄清黏液夹杂脓性。

可迁延时日,或经及时治疗而痊愈,或逐渐发展成为急性鼻窦炎等。

原因多为继发细菌感染,导致黏膜下大量的杀菌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死亡,及部分的纤毛及上皮细胞也继而坏死脱落后,混合在大量的鼻黏液中,形成脓性物排出鼻腔外。

临床表现除上述的鼻炎表现外,尚可能有如下的继发或并发症表现:

1、鼻子周围皮肤湿疹或湿疹样反应:

原因是鼻涕反复刺激皮肤,而孩子自身多为过敏性体质所引起。

2、吃奶及睡眠困难:

原因主要是鼻塞严重,孩子需用口呼吸所致(吃奶时宝宝口腔都处于全封闭的负压状态,才能把母乳吸出来;

睡眠平卧时,鼻涕可流至鼻咽喉发生半堵塞状态)。

3、腹胀或非感染性腹泻:

鼻塞需用口呼吸,可致过多空气吸入胃肠内而产生腹胀;

鼻炎感染,或发热,或睡眠饮食不好,都可导致孩子胃肠功能絮乱而发生非感染性腹泻(或便秘)。

4、其他感染:

急性中耳炎:

感染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所致。

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

感染经鼻咽部向下扩散引起。

个别尚可并发肺炎。

感染经鼻泪管扩散,尚可引起眼部并发症,如结膜炎、泪囊炎等。

【治疗】这第一阶段的治疗方法,是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

1.调整及控制饮食,加强保暖护理

发病开始即需注意调整及控制饮食,并根据孩子的消化情况、腹胀或大便情况,必要时宜减质减量,直至鼻炎痊愈后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具体可参考本人文帖《医普小讲座:

小婴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方法。

网址:

急性鼻炎期间,更宜加强保暖护理,如戴帽子穿袜子等,可暂时不洗大澡,仅用湿热毛巾擦身即可,等等。

2、全身药物治疗

在早中期,特别是仅有清鼻涕阶段,可用下面方法,常很有效,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1)发汗:

早期用。

如生姜、红糖、葱白煎水热服;

如有发热,可口服解热镇痛药如小儿速效伤风冲剂、泰诺、泰诺林、括倩等。

(2)可早期短程(3~5天)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不宜用于新生儿)、赛根啶、氯雷他啶(开瑞坦)或其他新的同类药物,对减少清涕,减轻鼻子塞有效果。

(3)抗病毒中西成药:

抗病毒口服液,维C银翘片、板兰根冲剂等,以及抗病毒的西药,都可选用。

需注意的是,药物都无特别有效,因病毒不易快速杀灭,故勿寄望过大而放松其他治疗等。

此外,宜早期服用,发病5天后才服用多效差,因致组织病变后,病毒多已排出体外。

最后,是不要多种或中西药同时服用,因同用疗效并不增加,反产生更多副作用。

(4)鼻塞严重,可适当用减充血剂(即血管收缩剂)滴鼻(详见下附文二:

滴鼻药物的选择使用与滴鼻方法)。

若不影响吃奶睡觉,可暂时不使用减充血剂。

在恢复期可用下面方法:

(1)如情况好,可停服上述抗病毒药物。

(2)如仍有鼻塞影响吃奶睡觉,可继续使用减充血剂。

(3)如有脓涕,不管有否鼻塞,都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宜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都需要用减充血剂等滴鼻子(目的是保持脓涕引流通畅,不使脓涕积聚鼻腔内,加重病情,或蔓延至各鼻窦内引起鼻窦炎),直至脓涕消失为止,才能停用。

(5)如果伴有继续发热头痛,或耳朵痛、咳嗽增多等有可疑并发症时,需用全身抗菌素治疗,并宜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或住院诊治。

3.局部治疗

(1)鼻腔内用减充血剂:

首选含麻黄素类滴鼻剂,如1%(小婴儿用0.5%)麻黄素滴鼻液滴鼻。

(详见下附文二.滴鼻药物的选择使用与滴鼻方法)使黏膜消肿,减轻鼻塞,改善引流。

此类药物连续使用应不超过7天,最长不超过10天。

(2)激素类的滴鼻剂:

常用的如“内舒拿”喷雾剂等(详见下附文二.滴鼻药物的选择使用与滴鼻方法)。

(3)穴位针刺:

如迎香、鼻通穴。

或作上述穴位按摩,可减轻鼻塞。

附文:

与急性鼻炎的相关问题

一、新生儿的急性鼻炎问题

1、发生原因

多主要为两个原因,一是物理原因,主要是气温冷暖骤变。

新生儿的鼻粘膜很薄嫩,粘膜下血管网丰富,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忽冷忽热变化影响而导致血管网扩张,血管网扩张后鼻腔变得狭窄,分泌物也常随之增多,从而发生非感染性急性鼻炎,这非常常见。

另一种原因是感染性,即上述的急性鼻炎。

临床上这两种鼻炎治疗原则不同,但不易鉴别区分(书本知识甚少)。

从本人的实践经验来说,仅有鼻塞而无鼻涕或很少或仅为清稀者,多为非感染性。

而有脓或浊涕者,多为感染性急性鼻炎或急性筛窦炎。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可有无法解释的短暂特发性鼻堵塞(出生3周内容易发生),可伴有黏性或水性分泌物(在吸奶时流出来);

或虽极少分泌物,但分泌物累积干结后也可发生堵塞等,都不一定是鼻炎,而可能是因各种原因(或正常情况下)致鼻粘膜肿胀、分泌物短暂增多而致鼻塞。

2、新生儿鼻炎的主要处理方法

1)鼻塞:

处理方法是:

若不影响吃奶,最好别去弄他,因易损伤鼻粘膜而导致真正的炎症。

若鼻塞重影响进食,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法是:

吃奶或睡前5~10分钟给孩子滴“0.5%浓度麻黄素滴鼻液”,每侧鼻孔一小滴,并滴后捏一捏鼻子,到吃奶时就会通畅不哭,或睡觉时对呼吸影响小些而能安然入睡。

但这仅仅是暂时办法,无特效药物。

此外,适当衣服保暖,洗澡要动作快、时间短,及保持室温及湿度相对恒定等也很重要。

如果仅是清涕而无鼻塞,就不要用滴麻黄素。

注意:

“麻黄素滴鼻液”只能在医院有,也可看看医生,让他给你开点适合小婴儿滴鼻子的药。

别的滴鼻子的药是不能乱用的。

2)分泌物干结堵塞:

可用小手电照探检查,确定有分泌物干结后,可使用下方法处理:

①用细棉纤沾上适当的生理盐水,先让干结分泌物沾上水变软后,再耐心、细致、轻柔而多次地将其剔出。

②若分泌物半软不硬者,用上法沾水使其进一步变软后,可以用注射器轻轻吸出。

上两种方法可综合使用。

3)抗菌素即消炎药的使用方法:

一般仅有单纯鼻子塞或伴有清稀鼻涕(如上述,多属非感染性急性鼻炎),可暂不用抗菌素。

如果有脓鼻涕,可在医师指导下内服抗菌素5天以上,并配合用麻黄素滴鼻(不管有否鼻塞都需用),每天3~4次,坚持到无脓涕才能停止。

二、滴鼻药物的选择使用与滴鼻方法

首先需指出,有耳鼻喉科专家认为婴幼儿感冒鼻塞时不要轻易给孩子用滴鼻剂,尤其成人的滴鼻剂更不适合给孩子用。

因为滴鼻剂中的麻黄碱等易损伤婴幼儿鼻腔黏膜上的微纤毛,可致使其失去清除鼻腔分泌物的作用,以及容易发生中毒反应等等不良后果。

并建议婴幼儿发生鼻塞时,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冒、鼻窦炎等等外,可用热毛巾敷鼻根部;

增加室内湿度;

给孩子洗澡时,在鼻腔内滴一滴生理盐水,待鼻痂湿润后用布条捻出来;

小婴儿吸奶困难,可将母乳挤出后用滴管或小勺喂,以免因呼吸困难影响进食量等。

1、目前最常用的滴鼻剂从功用上来说主要有三种:

1)血管收缩剂:

这类药主要起收缩黏膜血管的作用,能在短期内消除鼻黏膜充血肿胀、解除鼻塞。

目前血管收缩类滴鼻剂主要是用于急性鼻炎、鼻窦炎。

最常用是麻黄素类滴鼻液(麻黄素滴鼻液、呋喃西林麻黄素、磺胺二甲嘧啶麻黄素、地塞米松麻黄素滴鼻液等),作用较温和,其中1%麻黄素滴鼻液、呋麻滴鼻剂(含有呋喃西林及麻黄素)比较常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急、慢性鼻炎和副鼻窦炎。

若小婴儿必须要使用时,应用0.1%~0.5%低浓度的滴鼻剂(如0.1%~0.25%呋麻液),1天3次,每次2滴。

(注:

2008年起含麻黄素类滴鼻液已列入“处方管理药”,市面无售,仅医院才有。

另常用的一类是滴鼻净类(萘甲唑啉、羟甲唑啉)、复方苯肾上腺素喷鼻剂等。

作用较强,仅多为成人或年长儿童使用;

小婴儿一般不要使用!

因为使用后常可发生中毒反应。

中成药类的滴鼻剂如鼻通滴鼻剂,或口服药如《香菊片》、《千柏鼻炎片》、《藿胆丸》等中也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成分,都可慎重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

A、小婴儿一般仅能使用作用缓和的含有麻黄素的滴鼻液,浓度须在1%以下,新生儿宜用0.1%~0.5%。

如是成人用的药剂,必须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2~3倍以后再用。

宜于睡前及喂奶前约15分钟时滴用。

宜必须清洗鼻腔后滴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率及功效。

B、不能长期使用。

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而且不宜点药次数过多,一般以每日3次为宜。

每次每侧鼻孔只能滴1~2滴,不得超过3滴,每次滴药间隔时间不能过短。

滴鼻期间如鼻塞加重,应立即停用。

C、长期大量反复地滥用可致毒副作用:

因为小婴儿对药物敏感性高,鼻腔黏膜吸收药物迅速而完全,但耐受性差,容易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毒副作用,可导致出现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四肢发软、手足发冷、嗜睡、呕吐,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

另外,长期滥用可致鼻黏膜膨大,导致血管舒缩机能失调,使鼻塞加重,久治不愈,甚至引起鼻黏膜萎缩等。

2)激素类的滴鼻剂:

常用的如“内舒拿”喷雾剂,以及雷诺考特、辅舒良、伯克纳等喷雾剂(使用方法是每天对鼻腔喷雾1~2次,症状得到控制后,可逐渐减量及停药)。

以及可的松滴眼液(可滴鼻)、地塞米松滴鼻剂、倍他米松磷酸钠滴鼻剂等。

目前激素类滴鼻剂在儿科中已有取代血管收缩类滴鼻剂的趋势。

该类滴鼻剂广泛用于各种鼻病的治疗,如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等,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短期内恢复至正常,以达到治本的目的。

鼻腔使用的激素是局部用药,其使用的剂量大约相当于口服或注射用药量的1‰,对儿童生长也没有影响,故鼻用激素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因此,激素类的滴鼻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长期使用。

急性鼻炎使用激素类滴鼻剂的时间可5~7天,但急性鼻窦炎则要求及时与持续用药治疗要1个月以上(并口服抗菌素),这样才能让急性鼻窦炎彻底治愈。

如没有坚持用药,多可发展成为慢性鼻-鼻窦炎。

3)鼻黏膜润滑剂:

有复方薄荷油,石蜡油等,能保持鼻腔润滑湿润,对干燥性鼻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但3岁及以下小婴儿禁用鼻黏膜润滑剂,因可引起喉头痉挛等严重副作用!

2、滴鼻的方法

  小婴儿滴鼻的方法:

1)滴药前首先应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可先帮宝宝清除鼻痂,要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宝宝幼嫩的鼻腔黏膜。

  2)让宝宝坐立或仰卧,头尽量往后仰,使其头与身体呈90°

用左手手指轻轻推起宝宝的鼻尖,以使鼻腔充分暴露,右手持滴管对准宝宝鼻孔(滴管距鼻孔约1~2cm),分别沿着鼻腔壁缓缓滴入1~2滴药液。

  3)用手指尖轻轻压住宝宝的鼻翼,使药液与宝宝的鼻黏膜充分接触。

  4)滴药后不要让宝宝立即抬头或站立,最好能使他静坐或静卧2~3分钟,使药液充分流入和接触鼻腔。

  小窍门:

为了使药水不流到宝宝的喉咙里去,宝宝坐立滴药时,应让其身体靠定于椅背,头往后仰,鼻孔朝上;

而采取仰卧位时,可把枕头垫在宝宝的肩背下,以使其头部往后仰,鼻孔向上。

对于拒不合作的宝宝,可趁其熟睡后再进行滴药。

较大儿童滴鼻方法:

1)仰卧法:

仰卧,肩下垫枕.前鼻孔朝上(图片7),或仰卧头后仰悬垂于床缘外;

2)坐位法:

坐位,背靠椅背,头后仰,前鼻孔朝上;

3)侧卧法:

卧向患侧,头下悬垂于床缘外,此法适用于单侧患病者。

体位取定后,经前鼻孔滴入药,每侧2〜3滴。

并保持该体位2〜3分钟。

此方法适用于任何鼻腔和鼻窦疾病。

三、腺样体肥大与过敏性鼻炎

小婴幼儿中这两种疾病发病率也很高,也最容易与急性鼻炎相混淆,但这三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的方法又很不相同,所以很有必要介绍如下:

1、过敏性鼻炎

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花粉症或枯草病。

它的症状与急性鼻炎很相似,但一日内可多次发作;

不发作时,则完全正常。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春夏或夏秋季,与花粉、扬尘等有很大关系。

宝宝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鼻塞、流清水鼻涕,连续打喷嚏。

突出的表现为眼睛、鼻子、咽喉部及外耳道的瘙痒难耐。

有的小宝宝由于瘙痒重而烦躁啼哭,一般4~5天会逐渐好转。

如果合并感染还会流黄脓鼻涕,或常年鼻塞、流涕,转为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症和急性鼻炎的区别:

区别一:

病因不同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引起,过敏性鼻炎却是由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引起的,如灰尘、花粉、动物的毛发、空气中的霉菌等,也有因为空气的温度、湿度急剧变化而引起。

区别二:

症状不同

急性鼻炎的症状不仅在于鼻子,它还是一种令整个人体系统都受到影响的疾病,除了会引起鼻黏膜发炎外,患者有时还会出现发热、喉咙痛、咳嗽、全身肌肉痛等。

而过敏性鼻炎,只有少数的患者会觉得疲倦,而大部分的病人只出现鼻子的症状,如鼻子发痒、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不会有发热、喉咙痛等问题。

区别三:

发病时间长短不同

急性鼻炎时的发病时间短,经过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即可治愈。

而过敏性鼻炎是长期疾病,根据发作规律可分季节发作型和长期发作型两种。

季节型过敏性鼻炎又常被称为花粉症,大多数都是花粉引起的过敏,在春夏两季发生,因为这段时间是花粉散播季节。

也有一些患者的过敏性鼻炎没有一定的规律,在全年任何时候都会发作,但并不是每天都会发作,只是某几天发作,但没有规律,发作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部分患者在冬天天气干燥的时候特别严重,或者是在夏天出入有冷气的房间时发作较为频密。

区别四:

易患过敏性鼻炎的小婴儿,自身多为过敏体质并易同患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婴儿湿疹、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或牛奶过敏性腹泻等等,而仅患急性鼻炎的儿童少有这些过敏性疾病。

治疗:

主要是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口服抗过敏药物、冷冻、微波及手术疗法,以降低鼻黏膜敏感性。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中药。

西药一般运用抗过敏药物以及激素药物的鼻内喷用,如:

口服类:

仙特敏、赛特赞、西替利嗪、开思亭等,喷鼻类:

雷诺考特、辅舒良、内拿舒等。

而中医中药的治疗也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2、腺状体肥大

这是一个隐蔽的但很常见而又很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的疾病。

腺样体又称鼻咽扁桃体、咽扁桃体或腺状体、增殖体,位于咽部的顶后壁,由顶部黏膜下丰富的淋巴组织聚集,构成膜下腺样体小叶突起组成(组织结构与扁桃体相同)。

腺体可多达5、6条,呈纵行排列,外观凸凹不平,如剥了皮的橘瓣状。

(图片8、图片9)

鼻咽扁桃体增殖也称为腺样体增殖症或腺样体炎。

既往的各种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及百日咳等病,以及寒冷气候等环境因素等,是促成腺样体增殖症的常见原因。

多见于4~7岁的儿童;

2~10岁是腺样体增殖的旺盛时期,10岁后慢慢自行消失。

腺样体的增殖所致的肥大程度不一,小的仅占据后鼻孔一半,大的可下降咽腔,一张口便可看到。

常致咽鼓管堵塞,甚至有长入管内的可能。

1.临床表现

1)用鼻呼吸困难,引起的原因是:

①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呼吸道;

②淋巴和血液循环障碍,以及所致鼻腔流血等;

③鼻后部慢性炎症,常与腺样体增殖共存。

鼻后部炎症时腺体分泌增多.则使鼻呼吸困难更为严重;

呼吸困难常昼轻夜重,与患儿睡眠时躺卧体位有关;

因为重力作用鼻涕不断流入鼻咽腔,以致引起睡眠不足,睡时打鼾和睡中惊醒,白天因而显得疲惫不堪。

2)腺样体面容:

由于鼻塞代之以张口呼吸.久则下唇变厚且外翻下垂,鼻唇沟变平,两鼻孔出涕(二龙出须),终成“腺样体面容(呆傻相)”:

表现为张口呼吸,鼻根下陷,鼻翼萎缩,嘴唇甚厚,上唇上翘,上齿外呲,上腭较高,面容呆笨,无表情。

大多数吐词不清.尤如口里含物,因此有“后鼻孔阻塞音”之称。

3)反复流鼻涕及顽固性咳嗽:

由于鼻塞致使鼻呼吸生理功能,如空气加温加湿、滤尘、纤毛运动等遭到破坏,因而容易继发鼻炎、鼻窦炎、咽喉炎、声门下喉炎及鼻涕增多等,都可形成儿科所称的“鼻咽综合症”而导致顽固难治的咳嗽。

腺样体增殖常引起反复急性鼻咽炎,鼻窦炎,中耳炎,中耳化脓引起鼓膜穿孔,且多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也是常见并发病。

经常鼻涕刺激鼻前庭及上唇皮肤,可继发湿疹或皮炎。

由于被迫性口呼吸,有碍胸廓正常发育,可引起胸廊畸形如“鸡胸”、脊柱弯曲变形、塌陷胸。

等等。

2.诊断

根据上述病史并需耳鼻喉科专科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鼻镜检查可清楚看到增大的腺样体阻塞部分后鼻孔,如图片9)。

3.治疗

多需要到耳鼻喉科行刮除手术疗法。

刮除术的适应症是:

1)鼻阻塞明显者;

2)并发听力减退或反复中耳炎者;

3)反复鼻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狭窄性喉气管炎及咽峡炎;

4)伴有胸廓等各种骨骼畸形者;

5)已成为尿床的原因;

6)引起全身衰竭者;

7)鼻窦炎反复发病。

手术不受年龄约束,应依个体病情而定。

通常5~7岁期间(有认为在出恒牙前)为手术最佳时间。

关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手术问题,多年来一直有较大争议。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目前已认识到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可以通过适当的保守治疗而治愈;

因为腺样体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6岁以后腺样体不再增大,8岁就开始逐渐萎缩,所以通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特别是通过消除呼吸道的非特异性炎症,大多数患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最终是可以避免手术的。

近年来,透明微创术的治疗方法可得到最好的疗效和最快的康复时间。

500倍的高清病灶成像图,精确定位,治疗彻底、无损伤、无感染,保留了正常腺样体原有的免疫功能及防御功能,避免了传统治疗“摸黑一刀切”现象;

且完全抛弃了以往全麻治疗,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5~10分钟完成整个治疗,高效快捷。

4、预防方法

对腺样体肥大不能轻视。

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当孩子有听力不好或经常鼻塞、流鼻涕时,要想到可能不仅仅是耳朵或鼻子的病,还要检查是否有腺样体肥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注意小孩感冒等情况。

尤其是小孩在2~10岁期间,应提高预防,如尽量避免小孩长期感冒,流鼻涕,鼻塞,咳嗽,搓鼻子、揉眼睛、打喷嚏等症状,如果还伴有听力不好、明显打鼾等症状,则应去医院诊断治疗。

此外,儿科医生有责任应尽早将腺样增殖患儿介绍到耳鼻喉科治疗。

三、第二阶段:

急性鼻窦炎

这个阶段多需长期门诊或短期住院治疗。

经系统规范的专科治疗后,仍可以短期治愈。

如上述第一节所指出的,人的面骨结构尤如“地道战”——孔、缝、隙及管道四通八达,结构复杂。

但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所有的包括四种鼻窦在内的窦孔管道开口,都通向入鼻腔内。

而这种孔、缝、隙及管道四通八达的情况(小婴儿又特别平、直、短),又很容易给予病毒或细菌从鼻腔侵入后,能向四面八方蔓延感染的条件或机会,从而可从单一的伤风感冒性鼻炎,继发或发展为复杂难治的急慢性鼻窦炎、眼周软组织炎甚或脑炎等。

从理论上来说,凡有伤风感冒急性鼻炎,都可能同时或稍后发生鼻窦炎,而且大部分也可随急性鼻炎治愈而治愈。

只是到了急性鼻炎该好的时候,仍有流鼻涕特别是脓鼻涕及鼻塞等,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想到可能继发了鼻窦炎。

儿童容易发生急性鼻窦炎的年龄多在5岁以上,但小婴儿也可发生,而仅多为急性筛窦或上颌窦炎,极少数为额窦炎;

蝶窦多未发育,故无蝶窦炎。

【儿科发生急性鼻窦炎常见原因】

1、急性或慢性鼻炎;

2、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

如扁桃体炎、腺样体炎等。

此外,上列第2前磨牙和第1、2磨牙的牙根的根尖感染、拔牙损伤上颌窦、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内等,均可引起上颌窦炎症;

3、创伤性:

鼻窦外伤骨折,或异物进入鼻腔窦内(儿科多见),游泳跳水不当或游泳后用力擤鼻致污水挤入鼻窦等.都可将致病菌直接带入鼻窦内引起感染。

【致病菌】多为化脓性细菌,厌氧菌感染较常见,临床上常可表现为球菌与杆菌、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临床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