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I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452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I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I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I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I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I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I文档格式.docx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I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I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I文档格式.docx

鱼目混珠    侃侃而谈    釜底抽薪

D. 

鱼龙混杂    振振有词    釜底抽薪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与群众的利益________。

②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________,其结果可想而知。

③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________,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缘木求鱼B.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背道而驰

C.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缘木求鱼D.背道而驰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需要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B.陆游不仅将大小孤山、名胜古迹、传闻轶事、前人诗句等景物记述在文中,而且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务等情况。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D.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的以“阅读传统经典·

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反腐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新的腐败形式也在出现,有的甚至更加隐秘。

反腐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它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长治久安。

B.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开始后,通过小组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C.心想事成”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祝辞,它不仅普遍用于节日,而且被广泛用在书信里,还经常见之于报端,成了一种“廉价礼品”。

D.垃圾消费是指一些消费者盲目买回无实际用途的商品从而造成浪费的现象,它的出现多与消费者的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有关。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

____。

____,,____。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⑤①⑥④②③B.⑤④①③②⑥C.③②⑤⑥①④D.③⑤②④⑥①

8.下列各选项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作态度重要,工作能力更重要。

B.保护动物,不能一味地、无休止地攫取。

C.因循守旧,不知创新,只能劳而无功。

D.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尊重客观规律。

9.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斗酒十千恣欢谑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D.与尔同销万古愁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衬托出主人公对家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方来写的一种表达技巧。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写“池”“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运用壮景写乐情的手法,它让久旅他乡的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胸襟的旷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具体,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写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在调弄鹦鹉,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而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

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两句对仗工整,写出了广大士兵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和将帅们纵情享乐、不恤士卒的事实,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官兵对立、苦乐不均的事实。

C.“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

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

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

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铺叙之中,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D.“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

老"

和"

瘦"

这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①技经肯綮之未尝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①视为止,行为迟②不忍杀之,以赐公。

D.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②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苏轼的故乡观

1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

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

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

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

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

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

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

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

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

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2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3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

首先将故乡具化,与异乡对立。

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

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其次是将故乡泛化。

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

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

所谓意念化,就是不执泥于出生地的故乡,一切随缘,适意,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视为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时的故乡只是一种意念,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不再与异乡对立。

最后是,实现故乡的异乡化,甚至是异乡的故乡化。

对苏轼而言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与异乡的和睦相处,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

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甚至会“贬低”故乡: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对异乡的山水、人情等的好感至极,苏轼就会用佛教思维,将异乡“前生”化为故乡: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另一种是受命运驱策打击,颠沛异乡,与魂牵梦萦的故乡阻隔时,扩大心胸,寓寄于物,发现异乡的种种优点。

先将异乡寄托甚至实体化为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故乡,最后实现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以一种处处吾乡处处家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

(选自《苏轼的故乡观》,有删改)

13.下列对于“苏轼故乡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乡的内涵之一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苏轼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B.故乡是苏轼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见到美丽的海棠苏轼也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

C.故乡是苏轼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苏轼对现实漂泊处境相抗衡的工具,此时的故乡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D.当故乡是个意念化的概念时,苏轼把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当作故乡,此时的故乡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来自故乡的乡人和到故乡去做官的人往往会勾起苏轼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在其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B.苏轼虽然有浓厚的怀乡情结,但他在被贬谪远离故乡之后就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乃至把他乡认作故乡。

C.为了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苏轼将故乡泛化,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

D.“故乡的异乡化”是指苏轼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以及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故乡。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中的“蜀江”是苏轼地理意义的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中的“吾乡”是意念化的故乡。

B.苏轼对故乡的具化就是他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苏轼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C.苏轼长期过着贬谪流放的生活,处于“无家”状态,因此他有时贬低自己的故乡:

D.泛化了的故乡让苏轼实现了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使他能够以旷达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

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目送之。

袁盎进曰:

“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上曰:

“社稷臣。

”盎曰: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

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盎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

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

“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阉人载!

”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

,皇后、慎夫人从。

其在禁中,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

“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

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史记》

绛侯:

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上林:

秦汉时皇家猎场。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

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隋炀帝的“炀”。

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

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

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

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因为他常常忌恨袁盎,袁盎对他也头痛。

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

后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20~21题。

(11分)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①

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②。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③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④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

①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苏轼第二次遭贬谪初到惠州时所作。

②广东新丰,在惠州北。

③管宁,三国人物,东汉末年避黄巾乱于辽东。

④苏轼自注:

酒名,即岭南万户酒。

20.苏轼初到惠州,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产生了归属感。

这是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分析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5分)

21.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传情达意,请选择其中的两种进行赏析。

(6分)

(三)22.名篇名句默写。

(1)、《将进酒》的主旨句为,。

(2)、《李凭箜篌引》中以声写声,突出乐声多变的一句为,以形写声,渲染乐声优美的一句为。

(3)、温庭筠《菩萨蛮》中,反衬人物孤独,内心空虚的诗句为,。

四、语言表达题(9分)

23.在下面是《让“书香家庭”照亮“书香社会”》文中一段文字,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①  ,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有利于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哺育;

一个家庭的幸福,  ②  。

一个“书香家庭”,无不有追求,有道德,有品位。

其实,一本真正有用的书的价值比一件名牌衣服的价值不知要大多少倍。

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

  ③  ,改变人的一生。

“耕读传家”,让书籍“走入”每一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沁人心脾,其乐无穷。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4.默写《岳阳楼长联》。

(4分)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一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

不脱离漫画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D(A.Zǎi,xuǎn;

B.guō,xiǎn;

C.gōu,guà

n)

2.B(A.升,殆  C.瞋目  D.宫阙,戴)

3、D.(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振振有词:

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侃侃而谈: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釜底抽薪: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D

5、D(A.杂糅;

B.“大小 孤山、名胜古迹、传闻轶事、前人诗句等景物”逻辑混乱;

D.语序不当)6、B

7.【答案】D试题分析:

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第③句照应文段开头的“偶然”一词,可排除A.B两项;

第⑤句照应“被动”“无奈”两词,可排除C项;

②④两句因“或许”句式连缀;

第①句中“与此相应”,指代第⑥句的内容,所以跟在第⑥句后面。

所以选D。

8.D9、C借代10、C11、C

12.D解析:

D.①定语后置,②状语后置;

A.判断句;

B.宾语前置;

C.省略句。

13.C“不仅仅是”错,原文说的是“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14.B“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乃至把他乡认作故乡”错,本文阐述苏轼把他乡认作故乡是为了说明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5.A(B.原文说的是“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

C.因果关系不成立;

D.“泛化了的故乡”错,应该是“异乡的故乡化”。

16、D17、B谥号有褒有贬,周厉王的“厉”是贬义,“杀戮无辜曰厉”。

18、D,“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坐垫(座位)向后拉了一些,引,拉,却,后退,这样慎夫人就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了。

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妾主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

19.

(1)译文:

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

“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或说我坏话)!

”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

(注意“已而、望、而、廷毁、谢”的翻译)

(2)译文:

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一个宦官(直译为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阉割的人也可)同坐一辆车呢!

”(计分点:

①“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之意;

②臣闻……者,……豪英,为判断句;

③“汉虽乏人”之意;

④独奈何……,固定句式,译为:

为什么单单要和……或为什么唯独要和……;

⑤刀锯余人,译为:

宦官,或受过阉割的人,受过刀具切割的人均可)

20.【客观上,天时地利和人情之淳朴热情让苏轼有了家的感觉,也让远谪蛮荒的他有了归属感。

(2分)主观上,诗人想到此地会有精神和他相通的“幽人”陪伴,有美酒可寄托情怀,让他对谪惠生活充满期待,因此随遇而安,不以谪为患,有了归属感。

(2分)

备注:

能分角度,能结合诗歌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得5分。

21.【①拟人。

(1分)新丰的鸡犬看到我好像认识我一样,欣然相迎,“欣然”,“识”均是拟人化的动作,(1分),反映了苏轼感受到的热烈气氛,表达了诗人初到惠州的喜悦之情。

(热烈气氛、喜悦之情,只要点到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

②用典。

(1分)字面的意思是说,苏武怎么会知道从漠北回到中原去?

管宁自然想要在辽东终老。

(1分)苏轼借这两个典故,抒发了他想在惠州为家终老的感情(1分)。

(如果答到表现了惠州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苏轼对惠州的热爱之情,亦可得1分。

)③双关。

(1分)“岭南万户”既可指岭南万户酒,亦可指万家万户惠州人。

(1分)“皆春色”,用春色写照酒的温暖,醇美,用视觉来形容味觉(注:

即通感,能围绕这个手法来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3分),形象生动。

另外,亦可借春色来形容诗人所到之地家家户户的热情好客。

(1分)】

其他手法,如反问、白描等,如能言之成理,亦可得3分。

23.参考答案:

①为人父母率先读书②离不开书香的熏陶③大则可以激发人的志向(意思对即可。

答对两空给3分,全都答对给5分)

24、略

五、作文略

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

他的父亲从前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

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

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

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目送他。

袁盎进谏说:

“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

”皇上说:

“他是国家的重臣。

”袁盎说:

“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

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

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

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

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

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

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

“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

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