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125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6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效益审计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经济效益审计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经济效益审计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经济效益审计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经济效益审计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效益审计教案Word下载.docx

《经济效益审计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效益审计教案Word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效益审计教案Word下载.docx

后者用货币计量,如产值、销售收入等。

◆无形效果,一般没有具体实物或价值形态,难用定量方法精确反映

(三)投入产出的比较方法

◆1.相减比较——直接反映经济效益的规模

例如:

收入-成本费用=利税(企业)

现金净流量-原投资额=净现值(项目NPV)

◆2.相除比较——反映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程度

成本费用/收入=收入费用率

现金净流量现值/原投资额=现值系数(PVI)

产值/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销售收入/存货余额=存货周转率

◆3.相减、相除结合比较

(收入-成本费用)/资金占用=总资产报酬率

原投资额/(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投资回收期

(四)经济、效率和效果(3E)

目前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普遍认为还应关注环境性(enviroment)和公平性(equity),形成了5E观点。

经济性economy:

花得少

效率性efficiency:

花得好

效果性effectiveness:

花得值

(五)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的关系

◆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

利润是成果与消耗相比之差,在评价经济效益时,可以将利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考察;

但利润是按照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方法确定的,其内涵与计算经济效益的消耗和成果并不一样。

◆经济效益的涵义既包括当期实现的效益,也包括当期创造而递延到后期的潜在效益;

既包括直接归创造者受益的效益,也包括间接由非创造者受益的效益。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关于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普遍的定论。

综合我国相关审计文献中的多种提法,经济效益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实现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目的的一种审计活动。

第三节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

一、审计主体及分工(谁审?

二、审计目的(为什么?

◆直接目的:

3E(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最终目的:

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绩效、降低风险

三、审计内容(审计客体,审谁?

—四、审计职能

经济效益审计具有三种职能:

1.监督职能(主体权威性,标准强制性)

2.评价职能(充分了解对象,标准适用性)

3.鉴证职能(主体独立性,标准权威性)

五、审计的作用

(一)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第四节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特征

—1.审计目标的综合性;

2.审计对象的广泛性。

—3.审计标准的多层次性。

—4.审计程序的独特性。

—5.审计方法的多样性

—6.审计作用的建设性

(二)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

第五节经济效益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对象层次进行分类

1.宏观(中观)经济效益审计

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一般应是国家审计,尤其是较高级别的国家审计机关。

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范围一般可以包括:

(1)公共资源责任履行情况;

(2)政府预算收支绩效;

(3)国家、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效率;

(4)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5)国家投资活动;

(6)国家金融活动。

2.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1)企业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2)行政事业经费绩效审计。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外称为公共机构。

(3)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项目是指一次性的经济活动,是指常规的生产和业务以外的不经常发生的经济活动。

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侧重于可行性和运营风险的评价。

—二、按审计范围进行分类

1.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全面经济效益审计,是指以审计对象经济效益的实现全过程和全部影响因素为审计范围的经济效益审计。

2.局部经济效益审计

局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指以审计对象的部分经济活动或经济效益的部分影响因素为审计范围的经济效益审计。

3.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指以某一特定项目即一次性的经济活动为审计对象的经济效益审计。

—三、其他分类

按实施审计时间分类。

(1)事前经济效益审计。

(2)事中经济效益审计。

(3)事后经济效益审计。

按审计组织方式分类。

(1)定期审计。

是每隔一定时间,按计划规定对被审对象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

(2)不定期审计。

是根据被审单位或事项的具体需要和审计主体资源配置的情况,在计划内或计划外实施的经济效益审计。

三、课堂交流

1.思考“从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讨论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是谁?

”。

以此活跃课堂氛围,便于学生巩固回忆经济效益审计先是内部审计,再是政府审计,最后是社会审计的发展轨迹。

2.结合蛋糕师做蛋糕的过程,讨论学习“投入(消耗和占用)”和“产出”,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本章教学内容小结

经济效益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及概念要素、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和分类

作业及课外训练:

复习回顾课堂所讲知识,加深对经济效益审计的了解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风险导向审计》,王会金著,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版

2.《经济效益审计(第二版)》,陈思维、王会金等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版

3.《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署经贸司,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版

4.《风险管理框架下审计理论与流程研究》,李晓慧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版

5.《现代审计学》,张龙平、李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1.本章属于该课程的第一次授课,从总体上来看,同学们对该门课知识的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

2.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结合相关案例来对书中的知识点来进行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章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与程序

3学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基本特点和具体规范,特别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的选择和立项、审计计划的编制和审计报告的内容,为后面学习经济效益审计实务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构成、内容及其规定性,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并能够自觉地比较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方法程序上的异同点。

经济效益审计的选择和立项

审计计划的编制

后续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审计项目的选择和建立、经济效益审计计划的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等。

课堂讲授,教师讲述、提问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为达到审计目标的手段和措施)

广义:

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

狭义:

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

一、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要素

经济效益审计具体技术方法:

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方法、技术经济论证方法。

(判断工具)

借用相关学科的方法,包括: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应用数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的方法

二、经济效益审计具体方法

(一)线性规划法

解决两类问题:

1.在任务已定的情况下,如何统筹安排,用最少的资源去实现这一任务。

2.在资源数量已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使完成的任务最多。

(二)网络计划技术法

(三)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称回归方程式)。

可以用于审查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等是否合理正确。

(四)投入产出法

(五)因素分析法

(六)量本利分析法

(七)价值分析法

(八)投资分析法

(九)方案比较法

第二节~第五节经济效益审计程序(把第三、四、五节的内容贯穿在第二节经济效益审计程序中)

一、准备阶段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是选择审计对象的过程,即确定审计的客体。

审计立项应考虑的因素:

1.上次审计的日期和结果

2.涉及的金额

3.潜在的损失和风险

4.管理层的要求

5.经营方案、制度和控制的重大变化

6.获得经营收益的机会

7.审计资源配置状况和能力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选择经济效益审计的常见项目:

(1)重要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2)财务审计延伸的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3)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4)需要进行评价的决策和方案

(5)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业绩和经济责任的评价

(6)有关部门委托和上级管理层交办的事项

(二)审计计划

经济效益审计计划应分层次编制

1.项目计划大纲(准备阶段)

2.项目实施计划(实施阶段)

3.项目作业计划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即为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

效益审计的证据

(1)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环境证据

环境证据亦称状况证据,是指对被审计事项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审计证据。

例如,有关的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管理人员的素质、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等。

(2)现实证据和趋势证据

由于经济活动尚未发生,为证实被审计项目的可行性,只能收集与经济活动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审计证据,即趋势证据。

趋势证据往往是理论推导或科学计算的结论,并不反映经济活动的事实真相。

(3)结果证据和过程证据

过程证据:

反映经济效益形成过程的审计证据

三、报告阶段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特点:

(1)审计结论的非强制性

(2)侧重于建设性

(3)潜在的风险性

(4)一般采用详式报告的形式

(5)非规范性格式

四、后续审计阶段

(一)后续审计的目的

1.确认“已经采取的纠正行动和正在达到要求的结果”。

2.确认“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已经承担了对报告中的审计结果不采取纠正行动而产生的风险”。

(二)后续审计的基本步骤

1.获取并审阅审计报告回复

2.讨论审计报告回复函

3.对审计报告中的重大问题及其纠正建议的采纳情况进行现场审计

4.评估采纳审计建议所达到的效果

5.报告后续审计的结果

(三)后续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审计决定和建议的重要性;

2.纠正措施的复杂性;

3.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期限和成本;

4.纠正措施失败可能产生的影响;

5.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

思考表2-3、表2-4和表2-5的关系,深化经济效益审计计划应分层次编制的理念

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特点

(一)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需要对项目进行选择

(二)规模较大的项目审计方案需要分层次编制

(三)审计取证和判断比较复杂

(四)审计报告具有建设性、风险性

(五)后续审计很重要

完成教材38页业务练习题,巩固和加深对经济效益审计证据中较为特殊的环境证据、趋势证据和过程证据的理解

1.课堂秩序良好

2.本章主要讲解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和基本审计程序,有利于学生建立基本的构架。

在理解特殊形式的审计证据上还有待学生课后练习加以巩固。

第三章经济效益审计准则和标准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效益审计准则和标准的内涵、特点及发展现状,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历史演变、基本内容和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学习经济效益审计实务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构成、内容及其各项指标体系,并能够熟练地加以运用,为将来从事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创造一定的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的构成

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平衡积分卡原理及特点、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和运用

课堂讲授,教师讲述、课堂练习与知识点运用的实例展示相结合

第一节经济效益审计准则

经济效益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形成审计意见、提出审计建议的最高行为标准。

如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绩效审计实施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02号——绩效审计

第二节经济效益审计标准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涵义——审计依据

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事实、界定经济效益质和量的标准。

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

一般审计标准(如财务审计)的基本特点是层次性、相关性、地域性和时效性。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与一般审计标准比较,除上述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多维性。

2.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可控性。

3.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动态性。

4.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非强制性。

三、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内容

1.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

(首要标准)

2.各种计划、指标、预算、定额。

(重要内容)

3.前期的审计标准。

(参考依据)

4.本单位或国内外同行业的历史先进水平与平均水平。

(补充)

5.科学测定的经济技术数据。

(特殊标准)

四、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

1.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

2.责任性和可控性原则。

3.计划性和可比性原则。

4.科学性和严密性原则。

5.先进性和合理性原则。

在进行效益审计评价时,除了要按上述原则选择适当的审计标准外,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目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

第三节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发展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两种服务方向

1.内向型服务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投入—产出—效益体系

(2)综合—局部—周转体系

2.外向型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发展

(一)杜邦财务体系

财务评价的不足日益明显:

1.易受会计政策影响;

2.易受人为操纵;

3.只反映过去的业绩,不反映将来;

4.只反映结果,不反映过程和原因

因此,需要对财务指标加以改进,对它的改进有两种:

一是调整:

经济增加值(EVA)指标

二是补充:

“业绩金字塔”

(二)平衡记分卡原理及特点

1.平衡计分卡原理

(1)四部分的关系:

财务绩效是最终目标

客户和内部经营是外部和内部的手段

学习与成长是支持的基础

(2)平衡计分卡的平衡之含义:

财务和非财务的平衡

因果的平衡

过程和结果的平衡

长期和短期的平衡

2.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1)平衡计分卡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平衡计分卡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

(3)注重团队合作,防止企业管理机能失调。

(4)平衡计分卡可提高企业激励作用,扩大员工的参与意识。

(5)平衡计分卡可以使企业信息负担降到最少

3.将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1)财务绩效包括三大主题:

收入增长、降低成本、财务状况。

不同经营战略阶段,评价侧重有所不同:

成长阶段,侧重于收入的增长;

维持阶段,侧重于获利能力和成本;

收获阶段,侧重与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

(2)客户方面包括两个层次:

核心指标和属性指标。

核心指标:

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

属性指标:

产品服务属性、性能、质量,品牌形象、价格、服务,关系、便利、信任

(3)内部经营过程,表现为内部价值链(创新一经营一服务)

(4)学习与成长包括三种资源:

人员、信息和程序。

指标包括:

员工素质指标、满意度和留存率、内部信息沟通能力、管理程序化程度等

第四节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个衡量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效益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

一、投入—产出—效益体系

1.该指标体系按投入、产出和效益三部分分类并列举了各类中的一部分指标,所列指标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被审对象。

2.经济效益审计指标根据综合程度分为不同层次,这些指标在审计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与审计结论的紧密关系亦不相同,审计人员应注意。

二、综合—局部—因素体系

1.综合指标:

指能反映经济效益主体整体的投入、产出之比的指标。

如资金利税率。

2.局部指标:

能反映某一方面局部投入、产出之比的指标。

如全员劳动生产率。

3.周转指标:

能反映综合和局部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的指标,往往是提出建议的出发点。

如综合指标总资产报酬率受以下两个指标影响:

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次数。

自有资金利润率受以下三指标影响: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三、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四、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指标(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

职能指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国有资产管理)

潜在指标(人力资源状况、廉洁状况、行政效率)

如果2007年被审计单位某产品单位成本为350元,产品销售利润20万元,你能否判断出该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高低?

核心:

通过讨论,使学生思考和了解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应如何建立或选择?

经济效益审计的准则、评价标准及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本章主要讲解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准则、评价标准及发展和评价指标体系。

着重分析了平衡积分卡原理及特点、重点讲解了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和运用。

第四章管理审计

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手段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人、财、物的潜力;

二是企业谋求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风险。

而管理审计主要是审查管理组织的合理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各项管理活动的决策、计划是否正确,以及管理者的素质是否合适。

本章重点介绍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审计的内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审计的含义、特征及发展现状,特别是如何进行管理职能、管理部门审计和公司战略审计。

管理审计的含义、特征

如何进行管理审计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中计划机能、组织机能、领导机能和控制机能的审计目标和内容以及管理部门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辅以学生讨论。

一、管理审计及其特点

管理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人员根据既定的标准,对组织的目标、计划、程序和策略等所进行的综合性的检查、分析和评价,并对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提出建设性意见。

管理审计与经营审计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管理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中的高层次审计。

2.管理审计的审查重点是管理素质。

3.管理审计是审查、评价管理活动的审计。

二、管理职能及管理职能审计目标

(一)管理职能

1.计划职能

主要要回答被审计单位有无适当的经营目标,有无能保证目标实现的各种计划,以及有无正确的决策程序等;

同时还要明确指出目标、计划、决策中存在的缺点及其改进的措施。

审查应重点关注:

企业是否设计出了适合本企业的计划系统;

计划是否与企业目标相符合,是否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

2.组织职能

主要要回答被审计单位有无有利于经营目标实现的组织结构,协调统一工作,个人与群体工作,及人员配备、选拔、使用、考核、开发的制度。

审查企业的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健全性;

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或分支机构及其岗位的分工明确性、职能配备的合理性…

3.领导职能

主要要回答被审计单位是否有素质高,方法得当,具有集结人们能力与意愿的领导群体;

该群体是否能有效地把个人目标和单位目标协调起来,具有说服与指导他人的才能...

企业各级领导者的领导才能和责任感;

领导层对下级的各项指标是否简明易行,对问题的处理是否及时;

各级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关系是否正常...

4.控制职能

回答被审计单位有无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执行,内部控制工作是否能保证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各项任务的完成和各种偏差的纠正等。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不相容职务的分工是否合理;

控制制度是否适应本单位的特点和管理需要...

第二节管理部门审计

一、管理部门审计的涵义及特点

通过对被审计管理部门应承担的任务,当前存在的问题、自身职能履行的状况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促进企业提高其经济效益,控制风险的一种审计活动。

(一)管理部门审计重要性

就管理部门的管理而言,涉及企业的计划管理,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储存在内的业务管理,质量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