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古文复习要点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029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古文复习要点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古文复习要点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古文复习要点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古文复习要点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古文复习要点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古文复习要点练习文档格式.docx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古文复习要点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古文复习要点练习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古文复习要点练习文档格式.docx

4、结构:

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

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

6、理解背诵。

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

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中心: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答:

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

22《五柳先生传》(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陶渊明)

1、文学常识:

陶渊明:

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

《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归园田居〉其三》

2、人物欣赏:

(1)五柳先生的形象:

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

一是: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

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

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

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是与民同乐。

3、名句及成语:

(1)不求甚解:

现指:

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意思:

不为贫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重点实词:

会意:

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会;

体会,领会。

意:

书中的意旨)亲旧:

亲戚、朋友。

造饮:

到、往。

到别人家里去喝酒。

期:

希望,愿望。

环堵:

周围环着四堵墙。

萧然:

冷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

粗布短衣;

穿结;

打补丁。

晏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

忧愁的样子。

汲汲:

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

此人。

俦:

朋友,伴侣。

觞:

酒杯。

嗜:

爱好,喜欢。

5、重点句子翻译: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6、理解背诵:

《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

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7、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

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23《马说》韩愈

一、作者作品:

韩愈唐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

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解:

1、本文中心句:

(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

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s

3、本文段意:

一段:

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二段: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

三段:

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作用:

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

其真不知马也"

的作用:

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

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①伯乐不常有。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

千里马"

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

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

执策而临之,曰:

"

天下无马!

24《送东阳马生序》(明朝:

宋濂)(阅读课)

1、文学常识、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喜欢,爱好。

致书:

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假借: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

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

跑既加冠:

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尝,曾经。

趋:

奔向。

先达:

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

求教。

叩,问。

德隆望尊:

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

或,有时。

叱咄:

训斥,呵责。

(礼愈)至:

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

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

等待,等。

负箧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

严冬。

皲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

学舍,书舍。

僵劲:

僵硬。

(持)汤沃灌:

热水。

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

以,用。

衾,被子。

寓逆旅:

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

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

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

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

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

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略无慕艳意:

毫无羡慕之心。

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思考、

(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路途:

遥远艰难。

衣着:

破旧不能御寒。

饮食:

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

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

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

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

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课外积累。

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

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

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

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

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练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整体感悟全文,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A。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B。

文中“C”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⑴一百许里⑵猿则百叫无绝

3.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分)(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____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2分)

答案:

.1.(3分)每空1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6分)⑴许:

上下、左右;

 消失

3.(2分)D4.(4)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1分)黄昏时那样阴暗。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1分),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语义1分、表达1分)

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厌恶官场、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顺、随)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左右)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

急湍(急流的水)甚(比)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使……寒)树,负(凭借)势竞上,互相轩(往高处)邈(往远处);

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

泉水激(冲击)石,泠泠作响;

好(美丽的)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通“啭”,鸟叫声)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至)天者,望峰息(平息)心;

经纶(筹划)世务者,窥(看)谷忘反(通“返”,返回)。

横柯(树木的枝干)上蔽,在昼犹昏;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

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1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理解。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

(2)总写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写富春江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4)写富春江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找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1)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

“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2)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二、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处所)人也,亦不详(知道)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语气助词)。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体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爱好)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亲戚)旧(旧友)知其如此,或(有时)置酒而招之;

造(往、到)饮辄(就)尽,期(期望)在必醉。

既(已经)醉而退,曾(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离开)。

环堵萧然(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常常)空,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凭借)此自终。

赞曰:

黔娄有言:

“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富贵。

”其(大概)言兹(这)若(这)人之俦(辈、同类)乎?

衔觞(酒杯)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句末语气词,相当“吧”“呢”)?

葛天氏之民欤?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为住宅傍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4.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

5.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6.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7.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9.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11.赞曰: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

1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14.无怀氏之民欤?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三、理解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

(2)五柳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