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010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格式.docx

《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格式.docx

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纯棉是天然纤维;

不锈钢是金属材料。

B

7.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为()

A.纯碱B.烧碱C.生石灰D.熟石灰

碳酸钠俗称纯碱、洗涤碱;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氢氧化钙称称熟石灰。

8.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不同,而碳、氧两种元素是不同元素,因而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9.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的是()

A.石灰水B.氧化钠C.浓盐酸D.浓硫酸

石灰水能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其质量增加,故A不符合;

氯化钠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也不吸收水分,其质量不变化,故B正确;

浓盐酸易挥发,其质量减小,故C不符合;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水分而质量增加,故D也不符合。

10.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H2B.2HC.2H+D.2H2

H2表示:

①氢气这种物质;

②氢分子;

③每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A不符合;

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符合;

2H+表示2个氢离子,故C不符合;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故D不符合。

11.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称量固体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

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塞取下要倒放在实验桌上,故A错;

称量固体时要左边放被称量物右边放法码,即“左物右码”,且称量时未放称量纸,故B错;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用手捂住试管,导管插入水中,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应在距离口

处,故D错。

12.下列物质中,能作磷肥的是()

A.NH4HCO3B.CO(NH2)2C.K2CO3D.Ca(H2PO4)2

NH4HCO3和CO(NH2)2中都含营养元素氮,属于氮肥;

K2CO3中含营养元素钾,属于钾肥;

Ca(H2PO4)2中含营养元素磷,属于磷肥。

13.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而喝牛奶补钙中“钙”为宏观概念,即表示元素。

14.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近似pH,其中一定呈碱性的是()

(6.5~7.5)(4.0~4.4)(2.0~3.0)(9.5~10.5)

A.饮用水B.番茄汁C.柠檬汁D.液体肥皂

饮用水的pH为6.5~7.5是近中性;

蕃茄汁的pH为4.0~4.4,显酸性;

柠檬汗的pH为2.0~3.0,也显酸性;

液体肥皂的pH为9.5~10.5,显碱性。

15.次氯酸钠(NaClO)是某种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5B.+3C.+1D.-1

在化合物NaC1O中,Na为+1价,O为-2价,设C1为χ,则有:

(+1)+χ+(-2)=0χ=+1。

16.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A项可有效防止对人的伤害或防止发生火灾,故A安全;

B项中可有效防止空气中天然气的浓度因达到爆炸极限而爆炸,故B做法安全;

C项隔绝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中有效灭火,故C做法安全;

D项水能导电,用水浇灭可引起短路或触电事故,应先关闭电源,故D不安全。

17.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6B.原子序数为16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由图示信息知,硫的名称中有“石”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不正确,其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16,其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A、B、D正确。

18.下了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盐酸用于除铁锈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是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凝结,属物理性质;

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化学性质,小苏打与胃酸反应使胃酸减少,属于化学性质。

B

19.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B.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甲烷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而空气不能,故A能区分;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B不能区分;

甲烷具有可燃性,气体燃烧时呈蓝色,而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则没有明显变化,C能区分开;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气体燃烧时呈蓝色,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使燃着的木条熄灭,D能区分。

20.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A.体积增大B.质量增大C.间隔增大D.个数增多

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球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造成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和个数均没有发生变化。

21.医用热敷袋使用时要轻揉,袋内的反应可看作是铁粉、空气和水相互作用,产生氢氧化亚铁[Fe(OH)2],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铁[Fe(O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总反应为2Fe+O2+3H2O=2Fe(OH)3

C.上述含铁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0、+2、+3

D.热敷袋中的铁粉与水在未使用时要分别密封保存

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程式为2Fe+O2+2H2O2Fe(OH)2,

Fe(OH)2转化为Fe(OH)3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将以上两个反应方程式合并可得到总的化学式程式为4Fe+3O2+6H2O4Fe(OH)3,而B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B错;

在上述反应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热量,故A正确;

单质Fe中Fe显0价,在Fe(OH)2中Fe显+2价,Fe(OH)3中Fe显+3价,故C正确;

由于铁粉与水接触遇到氧气会发生反应,故不能接触,故D正确。

22.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①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OH已发生变质,故①正确;

②中当加入石灰水时,若已变质有Na2CO3+Ca(OH)2=CaCO3↓+2NaOH,此过程中又生成了NaOH,这样使酚酞试液变红的NaOH不知是原溶液中的,还是生成的,故②错;

固体氢氧化钠对CO2气体的吸收不完全,则测定的纯度就不准确,应使用NaOH的溶液,故③错;

当加入石灰时,Ca(OH)2+Na2CO3=CaCO3↓+2NaOH,过滤可除去杂质,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应选D。

 

23.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B.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由题干所给信息知:

Co与HC1反应产生H2,而Cu则不能,说明Co的活动性强于Cu,故A错;

制备方法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因Co(OH)2受热易分解且能与酸性溶液反应,说明其化学性质活泼,故C错;

Co(OH)2是一种碱,能与酸性溶液反应,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故D错。

24.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x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

下列选项中y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像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选项

固体

溶液

y轴含义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水的质量

铁粉和铜粉

硫酸铜溶液

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稀盐酸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

二氧化碳的体积

A项中当过氧化氢溶液未加入时,水的质量为零,过氧化氢溶液一旦加入,水的质量便从零开始一直增加(水的增加包括溶液中含有的水和反应中产生的水),故A错;

因铁粉和硫酸铜反应,所以在反应过程中硫酸铜的质量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故B错;

大理石中杂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当酸加入后,大理石中CaCO3与盐酸反应,固体总质量减少,所以杂质质量分数变大,当反应结束后,杂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正确;

D中反应开始之前,不生产CO2气体,稀盐酸一旦加入,才开始产生CO2气体,即图像应通过原点并逐渐增加,故D错。

25.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⑤()

资料:

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分析题中信息可知:

25℃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37.2g,即100g水中溶解37.2g固体A获得此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①,当再加入4.2gA后,得到②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

升温至60℃时,其溶解度增大为55.2g,而此前操作中加入固体的总质量为37.2g+4.2g=41.4g<55.2g,故③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9gA时,固体质量为41.4g+9g=50.4g<55.2g,故④仍为不饱和溶液;

因在50℃时,其溶解度为50.4g,当它降温至50℃时,恰好饱好,即得⑤为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综合上述分析知:

④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⑤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且最大,故A和B错;

②和⑤为饱和溶液,故C错,①③④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物质存在,⑤虽为饱和溶液,但因恰好饱和也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2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⑴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今年中国学生营养目的主题是“全面、均衡、适量”。

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提供大量油脂的是___。

A.橄榄油B.蔬菜C.米饭

⑵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

A.节约使用纸张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⑶上海世博会使用的很多LED灯,为其提供电的装置接受阳光照射后,便可将_______转化为电能。

⑷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可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

2CaCO3+O2+2SO2=2CaSO4+2CO2,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1)椰榄油属于油脂,米饭中含有的淀粉属于糖类;

(2)A、B、C、D都符合节能、降耗和减少废物排放的理念,故都正确;

(3)LED灯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SO2和CO2中都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氧化物。

⑴CA⑵ABCD⑶太阳能⑷SO2、CO2

27.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⑴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B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

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______和吸附。

A.水的沸腾B.水的电解C.水的净化

⑵将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需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室的废液需经处理才能排放,为减弱含有硫酸的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废铁钉B.熟石灰C.二氧化碳D.碳酸钠

⑷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作用。

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Fe(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______。

(1)水的沸腾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水的电解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电极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的电极产生氢气;

水的净化装置中利用了过滤和吸附两种除杂方法;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了Ca(OH)2;

(3)废铁钉、熟生灰、碳酸钠能与酸性溶液反应降低溶液的酸性,故C不能选用;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则有反应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分别为:

Fe:

2个N:

6个Na:

16个

O:

34个C1:

6个H:

16个,反应后已有的原子种类及数目分别为:

6个

Na:

16个O:

26个C1:

6个,尚缺16个H和8个O,即尚缺H2O,其前化学计量数为8,即为8H2O。

⑴物理H2过滤⑵CaO+H2O=Ca(OH)2⑶C⑷8H2O

2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⑴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

⑵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

醋酸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⑶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g。

物质

——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由醋酸的化学式CH3COOH知,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H):

m(O)=(1×

4):

(16×

2=1:

8;

(3)由其微观示意图不难得出A、B、C、D四种物质分别为:

A为H2S、B为O2、C为S、D为H2O,故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H2S+O2

2S+2H2O,设生成的D的质量为χ。

2H2S+O2

2S+2H2O

3236

16gχ

χ=18g

⑴水⑵31:

8⑶18

29.金属在生成生活中应用广泛。

⑴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和塑料金属复合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

下列管材中,实验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铸铁管B.铜管C.塑料管

⑵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

将生锈的铁片放在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可能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①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肯定有银B.肯定有铜C.可能有铁D.可能是铁和银

(1)铸铁管由铁制成,铜管由铜制成,它们都是金属材料。

(2)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后生锈;

生锈的铁片中的铁与硫酸和硫酸铜分别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分别是FeSO4和H2,FeSO4和Cu。

(3)②有关反应为Fe+2AgNO3=Fe(NO3)2+2Ag,Cu+2AgNO3=Cu(NO3)2+2Ag。

由于在Fe、Cu、Ag三种金属中Fe最活泼,根据优先原则,则有以下三种情况:

a.如Fe粉过量,则固体为Fe、Cu、Ag,b.如Fe粉不足且Cu粉过量,则固体为Cu、Ag,c.如Fe粉Cu粉均不足,则固体为Ag。

综上所述,剩余固体肯定有Ag,可能有Fe,可能有Cu;

如有Fe,肯定有Cu、Ag,故A、C正确。

⑴AB⑵潮湿空气Fe+H2SO4=FeSO4+H2↑Fe+CuSO4=FeSO4+Cu

⑶①3CO+Fe2O3

2Fe+3CO2②AC

30.下列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由H、C、O、Na、Cl、Ca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⑴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遇B溶液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⑵X和Y反应生成Z和W,其中Y、W常作灭火剂,X、Z均含3种元素,W的化学式为________,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⑶向Z的溶液中逐滴加入B的稀溶液,只生成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M和N,其中M不含氧元素,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上述物质中任选2种为一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a处水面降低,b处水面升高。

写出符合要求的4种物质:

友情提示: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称

液体

(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A),与盐酸(B)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有:

CaCO3+2HC1=CaC12+H2O+CO2↑;

(2)Y和W常作灭火剂,故Y和W可能是CO2和H2O中的一种,由反应式:

X+Y→Z+W并结合X、Z均含3种元素且Z为溶液知:

ZNaOH+CO2=Na2CO3+W,即W为H2O、Y为CO2、X为NaOH、Z为Na2CO3;

(3)由Z(Na2CO3)和B(HC1)反应生成M和N,即生成不含氧元素的NaC1(M),则有N中也含相同金属元素Na,即N为NaHCO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1=NaC1+NaHCO3;

(4)由题中信息知:

a处降b处升,说明瓶内压强增大,这样引起压强增大的原因有:

①产生了气体;

②放出了大量热(包括化学反应中或溶解时放热),然后由所给元素进行组合即可。

⑴CaCO3+2HCl=CaCl2+H2O+CO2↑⑵H2ONaOH

⑶NaClNa2CO3+HCl=NaCl+NaHCO3

盐酸

H2O

CaCO3

Na2CO3

NaHCO3

NaOH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

31.(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BCDE

⑴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⑵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或E。

⑷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1)a为酒精灯;

(2)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所选药品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则应选A;

(3)在过氧化氢分解制O2中,MnO2起催化作用,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C)和排水法(E)收集气体;

(4)利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⑴酒精灯⑵2KMnO4

K2MnO4+MnO2+O2↑A⑶催化C⑷木条燃烧

32.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

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⑴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A处放置某溶液,若B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

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

乙可能是__________,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使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

由于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2)根据B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戏色,说明A处挥发出来的物质显酸性,当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时,则变无色,说明乙为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

由于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进入B中,与B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溶液变为中性,使红色褪去

⑴氢氧化钙溶液

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⑵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

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进入B中,与B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溶液红色褪去

33.化学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