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5517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0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四年级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四年级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四年级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四年级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年级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15~9.19

第五周

1.冷热与温度

(二)

2.热的传递

(一)

9.22~9.26

第六周

国庆节

9.26~10.3

第七周

2.热的传递

(二)

3。

加热和冷却

10.6~10.10

第八周

吸热和散热(两课时)

10.13~10.17

第九周

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两课时)

10.20~10.24

第十周

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国王1。

声音的产生

10.27~10。

31

第十一周

声音的传播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1.3~11.7

第十二周

不同的声音(两课时)

11.10~11.14

第十三周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

我们吃什么

11.17~11.21

第十四周

我们怎样搭配食物

食物的消化

(一)

11.24~11.28

第十五周

食物的消化

(二)

我们周围的食物安全吗

12.1~12.5

第十六周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

1.排序2。

分类

12.8~12.12

第十七周

复习

12.15~12.19

第十八周

考试

12.22~12.26

第十九周

总结

单元教学目标: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作出合理解释。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知道氧气对生命的意义。

(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这些性质的应用。

(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知道因地球的形状,空气冷热不匀时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继续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1.1空气的性质

(一)

课型:

演示实验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1.能描述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

2.描述空气能够被压缩

3.将瓶中的纸不会湿和瓶中的气球吹不大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实验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和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教学方法: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

教学材料:

玻璃杯(透明塑料杯)、纸、红色水、水槽、饮料瓶、气球、细木棍、空气充的同样多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支架、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导入新课

1、谈话: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猜出是什么?

2、请同学们想想哪儿有空气?

3、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探索和调查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1、空气有这么多的性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

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

2、演示、提问:

你观察到了什么?

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

学生观察汇报

3、分组实验

将玻璃杯垂直取出。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纸团不会湿。

因为杯子里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出不来,水就进不去,所以纸湿不了。

小游戏:

比赛吹气球

1、我想请位同学帮忙做一个游戏:

比赛吹气球。

不过他吹的气球有一些区别。

(出示放在矿泉水瓶子中的气球,并把瓶口封好,另一个就是普通的气球。

)请其他同学来做裁判。

仔细观察发现,一个吹得很大,放在瓶中的只能吹鼓一点。

2、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吹气球的感受。

3、这个现象有说明了什么呢?

与空气有关吗?

4、小组讨论,汇报

5、师生总结:

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空气是有质量的

1、将一个空杯子口朝下压入水中,再慢慢倾斜。

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水泡是怎样运动的?

2、观察讨论:

杯子里的空气向水面跑。

3、请一位同学,一只手拿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另一只手拿放了三分之二水的瓶子。

不断将瓶口与瓶底倒置,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4、汇报:

空气总会跑到水的上方。

5、我们知道水是有质量的,那空气有吗?

出示研究表格,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设计图。

6、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7、各组交流。

8、领取实验器材。

(小组分工)

9、进行实验验证。

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

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10、各组说明实验情况以及实验结论。

11、师生总结:

我们会看到被刺破的气球慢慢变小,木棍发生了倾斜。

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

总结:

1.空气占据空间。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空间,都有空气占据着。

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2.空气有质量。

作业:

•观察水和空气,记录。

•做同步练习。

•预习下节课:

课后观察能压缩的空气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1空气的性质

(一)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1空气的性质

(二)

2014.8.29

知道空气和水的异同和压缩空气的性质。

组内能够设计探究水和空气对比实验与探究压缩空气性质的实验,来总结本课内容。

玻璃杯(透明塑料杯)、纸、红色水、水槽、饮料瓶、气球、细木棍、细线、支架、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空气的两种性质:

1.空气要占据空间。

今天我们要学习空气的其他性质。

在课本第三页的学生一样,先把气球吹大然后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做完实验后,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1.有风吹的感觉。

2.证明空气会流动。

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归纳空气的性质:

•通过自己的认识,说说水有哪些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无色、无气味、无味道

难以被压缩

空气

无一定形状、都是透明的

易被压缩

都具有流动性

空气比水轻

都要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1、请两三位同学用手压气垫,说一说是什么感觉?

用塑料袋分组活动。

(注意:

用力不要太大)

2、学生观察松手时气垫发生的变化。

3、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想法?

能证实吗?

提供针筒和橡皮。

4、观察针管里的空气开始所占空间的大小和手压活塞后的大小,手压活塞时的感觉,松开手后看到的现象,比较活塞压下一部分时与压不动时所占的空气、手的感觉及活塞的运动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记录实验过程,讨论得出结论。

6、平时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7、学生讨论、汇报

压缩空气一般是作为一种动力源,应用很广。

驱动气缸,产生直线运动;

驱动气动马达,产生旋转运动;

驱动射流元件,进行运算和控制。

利用其携带某些物质,完成工作。

例如喷砂清理;

喷药;

喷水清洗;

喷漆。

利用其可压缩特性,起缓冲,弹簧作用。

气体弹簧;

缓冲垫等。

以及以上的派生应用。

比如气缸可以派生气囊,空气垫等。

气垫船:

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面(或地面)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垫起离开水面。

气垫船又叫“腾空船”,是一种利用空气的支撑力升离水面的船。

这种船一出现立即受到全世界造船界的关注

学生汇报总结。

归纳概括空气的性质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并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认识空气的成分与作用。

知道空气会占据空间会流动,有质量,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空气程度越大产生的弹性越大,并且我们利用空气的这种性质,使用在实际生活中。

•你能利用空气的性质制作一个玩具吗?

•预习下节课。

查找关于“孔明灯”资料。

空①空气要占据空间。

气②空气具有流动性。

的③空气有质量。

性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2冷空气和热空气

(一)

2014.9.4

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风的主要原因。

3.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2.能描述冷空气往下沉,热空气往上升;

冷热空气对流形成风。

3.能将风的形成与冷热空气的对流联系起来。

4.借助其他物体继续认识空气。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蜡烛、火柴、纸蛇、细木棍、大小相同的小纸袋两个、细线、蚊香、胶泥、水槽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

可是当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空气是流动的,我们就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4、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探索和调查空气的流动

点燃一支线香,看看线香的烟往哪里飘?

空气受热会上升。

为什么会这样?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

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冷空气是下沉的

(3)研究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①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

②演示纸袋不平衡的实验,学生观察在加热的空气的过程中,塑料袋有什么变化,手握住袋顶有什么感觉?

③试着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学生讨论、自我总结冷热空气的性质。

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会下沉,这样就形成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

•观察周围利用热空气,冷空气原理工作的地方。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

热空气与冷空气流动原理: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

2014.9.5

4.借助其他物体继续认识空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

我们认识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特征!

总结上节课内容:

我们这节课利用所学的内容制作“热气球”。

制作要求:

见课本18页。

1、热空气的用途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升空原理

“有谁知道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和知识吗?

(3)介绍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2、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认识热空气上升,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

认识冷空气下沉。

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3.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回顾和解释

1、通过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那么,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冷热空气流动的情况是怎样呢?

通过对实验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并对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温度高的地方空气压力小,温度低的地方压力大。

压力大的冷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

1.自己用标箭画风成过程。

2.做练习册

3.预习下节课。

空气有什么你能分析一下空气的成分?

能把它装起来吗?

1.热气球:

风的形成原理:

1.3空气中有什么

(一)

2014.9.11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1. 

描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 

描述空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能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与联想来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空气的成分。

掌握往烧杯中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三只相同的蜡烛、大小不同的两只玻璃杯、火柴、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去底塑料瓶、水槽、红色水、细铁丝、小苏打、醋、集气瓶、带乳胶管的橡皮塞、呈梯状的铁条、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一,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空气有了一些认识,你知道空气的哪些性质?

2、除了我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的空气的性质外,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空气的知识?

蜡烛熄灭的实验

1、出示书上第九页的实验,请学生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燃烧的最持久?

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2、师演示实验:

同时点燃三支蜡烛,并给其中两支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观察有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

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

你怎么解释这些现象?

5、学生讨论、交流。

6、讲述:

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里所有的空气吗?

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呢?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实验1:

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

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

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

(水不要太多,能没蜡烛下部即可)

2不要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拿杯子。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水一般不能进入瓶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4讨论:

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

(因为瓶子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

接着实验,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芯),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盖子,拧紧。

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7汇报结果。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

8讨论:

1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什么?

(说明瓶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2为什么瓶内空气会减少了?

说明燃烧用去了一部分空气)

2.实验2:

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1提问:

瓶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

2学生猜测,并说出依据。

3照教材第10页的方法讲解实验操作,并要求:

先把细铁丝一端绕在火柴棍上,一名同学擦燃火柴时,另一名同学才拧开瓶盖。

4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5汇报结果。

(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6讨论:

1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由此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能支持燃烧)

3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

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

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7师生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

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知道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作业:

1.查资料空气各成分有什么用途。

2.做同步练习。

3.预习下节课:

“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

”。

1.蜡烛会燃烧吗?

2.水涌进瓶子现象说明什么?

支持燃烧的气体:

氧气,占空气的21%

3.空气氮气占空气的78%

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二氧化碳,水蒸气。

1.3空气中有什么

(二)

2014.9.12

大小不同的玻璃杯、火柴、去底塑料瓶、水槽、细铁丝、小苏打、醋、集气瓶、带乳胶管的橡皮塞、呈梯状的铁条、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玻璃片、冰块。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其中氧气和氮气分别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2.谈话:

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吗?

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看看同学们的看法对不对?

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1.制取二氧化碳。

1讲解并演示制取二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