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的概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5329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细胞的概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白细胞的概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白细胞的概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白细胞的概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白细胞的概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细胞的概述文档格式.docx

《白细胞的概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的概述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细胞的概述文档格式.docx

10^9个/L

  ⑵新生儿为(15-20)×

  ⑶6个月到2岁为(11-12)×

  ⑷4到14岁为8×

  3临床意义:

  ⑴增多:

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⑵减少:

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

病毒感染;

免疫系统衰弱;

放化疗的影响。

  白细胞是一个很大众化的话题,因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做化验检查,而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因此公众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

白细胞在人体中担负许多重任,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机体伤病的损伤治愈能力,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

人身体有不适时,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

因此到医院看病很多情况下需要化验血常规,现在医院血常规化验多采用仪器,常有20多项指标,在很多时候医师往往首先关注的是白细胞(WBC)是否改变。

白细胞是一种非常特殊且重要的细胞,因此了解其相关的知识非常重要。

  说到白细胞的变化首先是数量的变化。

正常人白细胞总数在(4.0~10.0)×

10^9/L。

其实在这个数值上下0.5×

10^9/L,也可考虑大致正常,因为这和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成年男女一般都在这个范围内,且性别之间没有太大不同,但是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

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

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

10^9/L左右,在2岁以内可达到(10~12)×

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

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其实白细胞还可以细分为五种类型,使用仪器或人工方法对这五类细胞分别计数,被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

这五类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5%,嗜碱性粒细胞不超过1%。

有关白细胞分类检查的相关内容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介绍。

  白细胞总数高于10.0×

10^9/L通常被认为是异常,是被非常关注的问题,这种升高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我们可以不必担心生理性因素造成的暂时性升高,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病理性增高。

白细胞生理性增高往往有以下情况,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冷热水浴后、酷热和严寒、紫外线照射、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妊娠期(特别是妊娠20周后)、产后、吸烟者、情绪激动、刺激、儿童剧烈哭闹等因素都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增高。

此外在安静和放松状态下较低、活动和餐后适当增高、下午较上午偏高,一天之内的变化甚至可相差一倍,因此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应尽量保持在平静状态下,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检查,其结果才更具参考价值和可比性。

  白细胞病理性增高非常重要,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判断。

急性细菌性感染白细胞会迅速升高,而且和感染程度呈正比。

例如患者常因感冒、发热、咳嗽、疼痛等症状到医院看病,医生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因细菌性感染而造成以上的临床症状。

白细胞升高往往意味着患者症状因细菌性感染而导致各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的感染、炎症、组织损伤等情况,因为白细胞是一类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可以看作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防线,当发生感染时,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会迅速出现(表现为白细胞数量的增多),吞噬入侵人体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

而且这种细菌性感染程度往往与白细胞数量升高成正比。

而白细胞不升高往往被看作是病毒入侵导致的感染,白细胞升高呈幅度较小、缓慢的状态。

此外各种组织损伤、外伤、手术后、急性失血、中毒、恶性肿瘤、急性中毒等白细胞也会有明显升高,但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其他检查手段进行判断和分析。

  白细胞升高最严重的问题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也就是白血病,其白细胞常会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可以是正常人的数倍或数十倍以上。

此类患者不仅白细胞数量出现明显改变,更重要的是其质量发生重要变化,大量幼稚细胞出现在外周血液中。

白血病有许多类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此时不仅仅要看白细胞数量,还需要做血涂片甚至骨髓穿刺检查、流式细胞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才能确认。

  当白细胞数量低于4×

10^9/L时被称为白细胞减少,但其临界值往往设定为(2.5~4)×

10^9/L,也就是说低于2.5时肯定考虑为异常。

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期接触放射线、各种理化因素导致的中毒、肿瘤的化疗和放疗、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等都会导致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当然这些疾病的诊断还要依靠其他的检查手段才能确定。

应该注意的是,当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低于1.0×

10^9/L时,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反复感染,且疾病治愈较为缓慢,甚至可以引发败血症,此时一定要引起患者本人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2.1 

外观观察

2.2 

功能作用

  白细胞能

吞噬异物,浆细胞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白细胞是一个庞大的血细胞家族,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多样的,但是,它们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机体的防护、免疫和创伤愈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尽管它们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成分,但它们功能的发挥,更多地体现在循环管道外的器官组织中。

在功能方面它们与这些器官组织中的许多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密切相关。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2.3 

吞噬作用

  吞

噬作用是生物体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

对于其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

  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

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

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

由于细菌体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

组织发炎时产生一种活性多肽,也是白细胞游动的诱发物质之一。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

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

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

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

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

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

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2.4 

特异性免疫功能

  淋巴细

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所谓特异性免疫,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

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⑴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

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

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

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

B细胞与T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⑵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

当此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

B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旺盛。

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抗体能中和、沉淀、凝集或溶解抗原,以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

2.5 

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不长,主要在组织中发生作用。

  ⑴

嗜碱性粒细胞这类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

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

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

  ⑵嗜酸性粒细胞这类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如感染裂体吸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可达90%。

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

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

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3.1 

颗粒白细胞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

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

  在人体的正常粪便中偶尔能见到少许白细胞,所以粪便检查中白细胞的多少可以作为肠道是否有炎症的一种依据,

3.2 

无颗粒白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无细胞质颗粒,但有圆形细胞核,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

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

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

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成年人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5000~9000单位,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0.20~0.40。

幼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高于成年人。

不同生理状态(如妊娠期)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

各类白细胞的防御保护作用各不相同。

4.1 

白细胞减少症

4.2 

介绍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

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μ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

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

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

其中获得性占多数。

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

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

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

病毒感染、伤寒等、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

如系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

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

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4.3 

白细胞减少的缘由

  白细胞具有重要防卫功能的,如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在身体某一部位有炎症,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会升高。

而如果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00/立方毫米,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都正常的,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专家根据临床经验以及实验研究把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感染⑴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

⑵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

⑶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⑷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4.4 

如何预防

 ⒈对密切接触放射线或苯的人群(高危人群)应作定期检查。

  ⒉对服用有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的患者,要严密随访。

  ⒊慢性白细胞减少患者,若长期随访血象稳定,可不必服药。

对白细胞数较低而有症状者可选用利血生、沙肝醇、维生素B4等药物中的1-2种。

  ⒋对起病急骤的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应送血液科抢救。

4.5 

临床表现

  应首先分析病因,根据不同患者及发病机理采用的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多予防治感染,激素,维生素B4,白细胞减少症鲨肝醇,利血生,氨肽素等。

病情严重的给予造血刺激因子,到目前为止这些升白细胞的药物疗效都是暂时的,如病因未去除或原因不明,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故我们一般选择1-2种升白细胞药物即可,观察3-4周,如无效可换用其他组药物,造血刺激因子和成分输血虽见效快但价格昂贵和显效一时,不是根本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本病,侧重于整体调节,故可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中医认为本病初期多是气血两虚脾气亏损为主,晚期伤及肝肾,导致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两虚,总以脾胃肝肾虚损为本。

  临床以补脾益肾,益气补肾活血等方法治疗白细胞减少,一般1-2周即可见效,而且有药效持久,无不良白细胞减少症反应及副作用的优点,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有些中药具有明显的升提白细胞的作用。

如党参、黄芪、虎杖、茜草根、紫河车、山甲、石苇、鹿角霜、五味子等。

选用这些药物,结合中医辨证,对于治疗血液病之白细胞减少症,肿瘤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及各种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均有明显提升白细胞作用。

血液病专家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成药物,经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

  治疗进行关键是去除病因而对原因未明的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症可口服~种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碳酸锂、维生素B等,但对粒细胞缺乏症病人,住院应按急诊立即主治住院抢救,否则会危及生命,应给无菌隔离控制感染,血白细胞成分输注对症处理,必要时应给粒或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病因已明确,除去病因为治疗的根本;

药物引起者,立即停药;

感染引起者,积极控制感染。

继发于其他疾病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有反复感染者应及时控制感染,并注意预防感染。

对病程较长,症状不明显,白细胞减少不明显,且多次骨髓检查无明显粒细胞生成受抑者,主要是定期随诊,解除思想顾虑,不必过多依赖药物。

  多数患者呈良性过程。

碳酸锂有刺激骨髓粒细胞生成作用。

剂量为0.6-0.9g/d,分3次口服,显效后改为0.4g/d,分2次口服,维持2-4周为一疗程。

其副作用有轻度胃灼热感、恶心、乏力,停药后很快消失。

但肾病者慎用。

维生素B4、鲨肝醇、利血生、脱氧核糖核酸等药物也可应用,但疗效都不肯定。

当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

109/L以下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由于白细胞中的成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胸胞及淋巴细胞,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

  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1.8)×

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状群,是由于原因不明和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者原因不明;

继发性者认为其病因可由急性感染,物理、化学因素,血液系统疾病,伴脾肿大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过敏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获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粒细胞减少等。

其病因病机按细胞动力学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

①白细胞生成障碍,包括由干细胞的增殖减低或再生障碍。

②白细胞破坏过多,由于感染、免疫学因素而使白细胞破坏过多,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

③粒细胞分布异常,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边缘池中白细胞增多,循环池中白细胞减少,亦形成可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常以疲乏,头晕为最常见,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痠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痠,心慌等症,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诊为其他疾病,此时须反复检查白细胞总数,如持续低于4.0×

109/时,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除治疗病因外,应根据不同患者及发病原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4.6 

如何治疗

4.7 

患者忌食食品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多属中医虚证或虚劳范畴,故当忌食下列食品:

  ⒈柿子:

大凉之果,极易损伤脾胃阳气,凡白细胞减少者,慎勿服之。

  ⒉荸荠:

性寒,破积耗气之品,体弱之人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之。

白细胞减少的虚劳之人,切勿多食。

  ⒊槟榔:

为破气伤正之果。

体质虚弱的白细胞减少者,切勿服食。

  ⒋薄荷:

辛凉之品,疏风散热,只泻不补。

故凡虚弱之病,包括白细胞减少症者,皆当忌食。

  ⒌芥菜:

又称雪里蕻,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有耗气伤正之弊故体弱者白细胞减少之人,不宜多食。

  此外,白细胞减少症者还应忌食生萝卜、萝卜缨、地骷髅、苦瓜、金橘等耗气伤正之品;

也忌食胡椒、辣椒、桂皮、食茱萸、草豆蔻、荜澄茄等辛辣温燥伤阴的刺激性食物;

还忌食生瓜、茼蒿(蓬蒿)、香蕉、螃蟹、蚌肉、田螺等寒凉损阳、生冷伤脾食品。

4.8 

白细胞计数(WBC)

4.9 

原理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用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滴入细胞计数板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4.10 

正常值

  成人(4.0~10.0)×

10^9/L

  儿童(5.0~12.0)×

  新生儿(15.0~20.0)×

4.11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4.12 

分类计数

  中国卫生部医政司编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关于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值如下:

细胞类别

 法定比例

百分率

杆状核

0.01~0.05

1~5%

分叶核

0.50~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01%

0~1

淋巴细胞

0.20~0.40

20~40%

单核细胞

0.03~0.08

3~8%

其他

0.01~0.02

1~3%

4.13 

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⑴中性粒细胞:

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⑵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⑶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⑷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

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⑸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减少无意义。

4.14 

提高白细胞数量

  提高白细胞数量。

最关键的还是要改善骨髓造血机能,临床上治疗骨髓抑制的药物种类繁多,这里做一简要归纳供参考。

4.15 

中药

  益气健脾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滋阴补血药可保护骨髓功能,增加外周血液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

①中草药及有效成分常用预防和治疗白细胞减少的中草药有:

人参、黄芪、党参、女贞子、鸡血藤、枸杞子、地黄、川芎、苦参、刺五加、茜草、灵芝、三颗针、淫羊藿等。

能升高白细胞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糖类(枸杞、银耳、云芝、淫羊藿、人参多糖等)、生物碱类(小檗胺、去甲斑蝥素、苦参总碱、千金藤素等)、皂苷类(人参皂苷、绞股蓝总皂苷、黄芪苷等)、挥发油类(莪术油、茴香烯等)。

②中医常用升白复方制剂有愚鲁汤、保元汤、十全大补口服液、六味地黄口服液、升白丸、乌鸡白凤丸、健脾益肾冲剂、长安升白冲剂、升白片、参芪片、养血升白胶囊、大花罗布麻胶囊、蜂龄胶囊等。

  另据《使用营养师手册》记录:

鹅血10ml或相当于此量的冻干血粉,每天一剂,分次冲适量水饮用,连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有增进食欲,改善肝脾肿大,提高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的效果。

4.16 

化学药物

  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为促核酸代谢物,升白作用同时也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故宜慎用。

小檗胺系小檗属植物分离得到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加末梢血白细胞。

茜草双酯系茜草有效成分茜草酸衍生物,能加速成熟白细胞释放、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者增加白细胞作用优于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并与它们有协同作用肌苷、茴香烯、核苷酸、氨肽素等也有一定的升白作用

4.17 

新型升白药

  ①rHuGM-CSF此系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用大肠杆菌产生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非糖基化的水溶性蛋白质。

  ②rHuG-CSF该品是含175个氨基酸的非糖基基化糖蛋白,除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所需另加一个氨基末端甲硫氨酸外,其氨基酸序列与人体G-CSF 

自然序列一致。

它可诱导嗜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循环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可因此减少抗生素应用时间。

正常情况下,新产生的成熟粒细胞5d进入循环池,而应用rHuG-CSF后大约1d进入循环池。

使用rHuG-CSF,患者WBC恢复正常平均需3-4d。

  ③灵杆菌素系基因突变菌中具有强力升白作用的刺激造血生长因子,能强烈刺激机体产生多种内源性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强白细胞功能,激活机体非特异免疫防御系统,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功能。

500多例肿瘤患者临床验证,其升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