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5242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板涵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盖板涵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盖板涵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盖板涵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盖板涵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盖板涵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盖板涵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板涵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盖板涵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5涵洞处路基填筑在涵身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从涵身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施工,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当涵顶填筑厚度大于1m后,方可通过大型机械。

涵身两侧1m范围内的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应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3.6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150KPa,承载力不足150KPa时需对基底进行加固处理。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底处理垫层施工→涵身基础施工→涵墙施工盖板浇筑(安装)→翼墙施工→附属工程。

4.2工艺流程

预制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

现浇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盖板涵开工前应对进场道路进行扩建修整,增设必要的错车道满足施工车辆的正常运行。

5.1.2合理规划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场地以及弃渣场等。

5.1.3合理布置现场的供水管路、供电线路,保证各工点的用水,用电需求。

2.2.4工程标识:

每个盖板涵处要有工程标识牌,至少包括平面布置、编号、主要技术标准和参数、施工进展等内容。

5.1.5审阅图纸:

仔细审阅施工图纸及文件,审核有无与标准不相符的项目,图纸所标注的尺寸有无错误、遗漏,是否详尽,有无不明白的地方等;

如有不相符应立即与技术主管或相关的技术人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正、标注明确。

5.1.6现场复核:

对照施工图纸及中线水平桩,现场复核建筑物平面和空间的位置,盖板涵建筑物与原交通或排灌系统的连接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顺畅,标高是否与原地面相吻合。

经过现场复核确认无误的方可进行施工放样。

5.1.7过渡工程设计与地表引排水:

基坑开挖前应对于处在灌溉渠道或者现有交通道路处盖板涵必须设合适的过渡工程,满足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

盖板涵开挖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在基坑顶缘四周应设向外排水坡,并在适当距离设截水沟,且应防止地表水冲刷坑壁,流入基坑内。

5.2施工工艺

5.2.1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包括平面位置放线和标高测量控制。

首先按图纸设计放出盖板涵中桩,然后用全站仪放出斜交(或正交)角度,得出盖板涵纵向中心线,并且在盖板涵一侧放出中线控制桩,最后根据平面基线和标高放出基坑上口开挖线,并撒上白灰线,将开挖值和有关要求交待给施工人员,经监理复查认可后进行开挖。

5.2.2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开挖,挖基过程中保持基坑排水设施的畅通,在基坑四周设汇水明沟,盖板涵基坑内设集水井,抽排明水。

基坑开挖时,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分层开挖深度和基坑边线的位置;

要按基础设计的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坑壁放坡坡度约为1:

0.5。

开挖距基底约30cm时,进行水准测量,做出开挖深度标识后,人工清槽。

开挖好的基坑,做到基底无浮土和其它杂物。

基础土石方应弃在地表排水沟以外,且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缘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以免造成对基坑边坡的侧压。

基坑开挖过程不宜间断,要始终保持基底不受水浸泡,随时抽集水井中的水。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基坑中线及水平,以便及时纠正施工中的误差。

对有水的基坑可预留0.2m不下挖,待检查人员检查后立即清除、立即进行封闭。

(2)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础时,应保证既有建筑物一侧边坡有足够的稳定,必要时应进行加固防护,并随时对防护工程进行观察,并在既有建筑物上设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以确保既有建筑物安全。

基坑较深时,除采取放缓坡率外,可在边坡中间设置平台。

(3)基础开挖为石方,需要爆破施工时,炮眼施工采用人工打眼或机械钻眼,一般采用松动爆破,爆破时严格控制装药量,炮眼位置根据现场确定。

炮眼与边坡应有一定的距离,不得因爆破影响边坡的稳定和完整。

(4)土质基坑开挖尺寸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适当放宽,无水基坑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有水基坑每边放宽不小于80cm,并在基坑设计尺寸以外留出汇水井位置。

(5)开挖后应进行6项检查,即平面尺寸、标高、承载力、均匀性、边坡稳定性以及排水条件,并经监理检测签证。

5.2.3基底处理

对于未风化的基岩,应清除岩面松散碎石及其它杂物;

对于风化基岩,应按设计要求清除风化层;

对于倾斜基岩,须将其岩面凿成水平或台阶状,确保其稳定性。

当持力层顶面为斜坡时,需挖成台阶处理,台阶坡度不大于30度。

每节涵身基础应置于同一土层上,当为不同土层时,应设台阶换填处理。

本标段盖板涵要求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150KPa,根据设计图纸和涵洞基底承载力情况,如基坑开挖后基底持力层承载力与设计不符时及时联系监理及设计单位到现场确定变更方案,根据变更方案采取相应地基处理措施。

盖板涵基底地基处理方法有:

铺设C30混凝土垫层10cm、基底换填、CFG桩、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等,其施工参照相对应的作业指导书进行。

5.2.4基础混凝土施工

地基处理完成后,测量放线定出基础各项尺寸的点位。

按要求搭设模型,并请现场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

基础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

用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采用溜槽或混凝土泵车入模,捣固工艺按规范要求进行。

5.2.5模板及支架

盖板涵模板以钢模为主,采用标准组合模板和特制异型钢模拼装,辅以木模补缝,应保证外观质量。

①模板组装前,进行调整,并满涂脱模剂。

检查好标高轴线,在作业面上弹出模板内侧位置轴线,底板凹凸不平处,用1:

3水泥砂浆找平。

支撑柱下应加设垫板,以防下沉。

②模板自下而上顺序组装,横向用U形卡,纵向用L形插销连接,转角处用阴角模板、阳角模板借U形卡拼接,组成需要矩形截面,再用钩头螺栓、板条式拉杆配合钢管背带将模板连接成整体。

③模板支撑时采用模板内外双支撑,外侧采用φ50脚手架管支撑,内侧用方木作对口。

边墙施工时,在原地面搭设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

模板接缝处架钢管背带,并加设方木和圆木支撑。

用于支背带的间距75cm,以确保模板刚度。

5.2.6钢筋施工

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厂加工,用10t材料运输车运到框架涵现场进行绑扎。

钢筋加工前要将钢筋加工配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配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无误后方可加工,加工好的成品钢筋应挂牌分类存于钢筋棚内,并做好防锈。

钢筋绑扎前应该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设计图纸是否有出入,同时检查成品钢筋与配料表尺寸形式是否有误,核对无误后方可绑扎。

钢筋骨架制作技术要求:

①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做成180°

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②受拉热轧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直钩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③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

④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不小于90°

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做135°

或180°

的弯钩;

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⑤焊(连)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⑥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⑦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⑧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5.2.7涵身混凝土施工

涵身混凝土采用通仓浇筑或分节跳仓浇筑的方式。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后,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入模或吊车吊罐入模,入模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浇筑混凝土时,分层、均匀、对称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控制好混凝土浇筑厚度,每层混凝土厚度不大于40cm。

振捣棒插入点布置应排列均匀,采用行列式顺序移动,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

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秒,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呈现浮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沉落为度,振捣时避免撞击模板及其他预埋件;

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

养护方法是采用麻袋、草垫或砂进行覆盖,并定时洒水保持湿润;

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时,方可拆除模板,当混凝土经检查合格后,对基坑按设计要求进行回填。

5.2.8盖板施工

(1)混凝土盖板预制施工

钢筋混凝土盖板在预制厂按设计要求集中预制。

安装时人工配合机械进行;

构件预制完毕后,应在每个构件上写明编号和制作日期,以便于养护和吊装;

预制构件起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构件起吊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强度的75%,且吊点位置及吊环的配置均应通过计算确定。

起吊绳索与构件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不宜小于45°

起吊过程中应轻起轻落,专人指挥,不得发生碰撞。

(2)混凝土盖板现浇施工

混凝土采用通仓浇筑或分节跳仓浇筑的方式,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后,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入模或吊车吊罐入模,入模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时,方可拆除模板。

5.2.9翼墙施工

施工完基础,待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墙身混凝土施工。

在施工墙身时,墙身模型必须准确定位,保证各个面的坡度符合规范要求;

模型支设要牢固,避免混凝土施工中模型移位。

其混凝土浇筑施工参照涵身混凝土施工方法。

5.2.10帽石施工

帽石混凝土采用现浇混凝土,因帽石尺寸较小,在浇筑前必须测量精确放样,要按设计尺寸立模,并保证模型加固牢固,帽石一次性浇注,表面要抹光,平整度高,外形方正。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才可拆出模型。

5.2.10沉降缝施工

(1)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使缝两边的构造能自由沉降,又能防止水分渗漏。

(2)涵身沉落缝宽度按设计2cm的宽度设置,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3)沉落缝沥青木板必须是经乳化沥青浸泡后2cm厚木板。

填塞沉降缝,必须等构造物养护达到施工图强度,在干燥状态下填缝。

(4)沉落缝外侧所贴为薄膜加筋防水卷材,H≤1m者可用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5)出入口翼墙与洞身间沉落缝内塞M10水泥砂浆深15厘米,中间如有空隙可填塞粘土。

5.2.11防水层施工

当填土高H<1.0m涵顶设TQF防水层;

H>1.0m涵顶设丙种防水层,各种填土高涵边墙外侧设丙种防水层。

对于填土高度低于轨底到路肩高度者,涵洞顶面露出道床部分防水层加厚到5cm,并在路肩至涵顶间设1:

5的斜坡顺接。

施工TQF时,应注意涂刷防水涂料处应平整,无凸凹不平、蜂窝麻面及浮碴、浮灰和油污等现象,基层应干燥。

沉落缝外侧所帖防水带为薄膜加筋防水卷材,H<1m都可用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当缺乏不透水土壤时,厚20cm通长的不透水保护层可免设。

防水层施工程序为:

(1)混凝土基层面处理

防水层施工前先对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表面应平整、均匀一致,其平整度用1m直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mm。

基层做到坚实、干燥清洁、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的现象;

对于混凝土因养护不够等原因造成的强度不足,起砂等现象必须采用合适机械打磨,直至露出坚硬的基面,过于光滑的基面采用打磨机磨粗。

基层表面高低不平或凹坑较大时,采用1:

2.5水泥砂浆找平。

平面与立面交接处的阴阳角均做成均匀一致的光滑圆角,圆弧半径不小于50mm。

(2)防水涂料的配制与涂刷

备好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圆形防水涂料拌和桶、220V电源、手枪式搅拌器、量具、刮板等。

防水涂料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配比,每次搅拌量以30kg为宜。

防水涂料每次从搅拌结束至涂刷完毕最迟不宜超过20分钟。

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涂刷厚度为1.5mm,前后两次的涂层应接好茬。

(3)防水卷材的铺贴

铺贴防水卷材采用一边涂刷防水涂料,一边铺贴防水卷材的顺序进行。

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无翅起,其它部分无空鼓。

防水卷材纵、横向搭接粘贴宽度不小于8cm。

纵、横向搭接层防水涂料涂刷厚度为1.5mm。

(4)混凝土保护层施工

在防水层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其施工用具、材料必须轻吊轻放,严禁碰伤已铺设好的防水层。

保护层采用C40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拌和、浇筑和养护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保护层厚度、流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保护层表面平整、流水通畅。

5.2.12砌体施工

(1)砌体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

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两相邻段的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20cm,分层水平砌缝应大致水平。

各砌块的砌缝应相互错开,砌缝应饱满。

(2)各砌层应采用先砌外圈定位砌块,并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接在一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或两顺一丁的砌筑方式,其中丁石伸入里层砌体不得低于40cm。

定位砌块选用表面平整的石料,石料最小表面尺寸不得小于30cm。

定位砌缝应铺满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

(3)定位砌块砌完后,应先在圈内底部铺一层砂浆,其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紧密连接,且砌缝砂浆密实、饱满。

砌筑腹石时,石料间的砌缝应互相交错、咬搭,砂浆密实。

石料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得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

石料应大小搭配,较大的石料应以大面为底,较宽的砌筑缝可用小石块挤塞。

挤浆时可用小锤敲打石料,将砌缝挤紧,不得留有空隙。

(4)砌体表面砌缝采用凹缝,凹缝宽度统一设置成1.5cm,深1.0cm。

勾缝前将砌缝内的干硬砂浆凿深2~3cm并用扫把清理干净,勾缝前用水湿润整个砌体面积,尤其是缝隙间更要湿润透。

勾缝时采用特制的勾缝器进行,将勾缝水泥填满缝隙后,用勾缝器从一端紧压平抹,使勾成的缝平顺、光滑,满足宽度、深度要求,勾缝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砌体表面清理,做到勾缝无毛边,砌体表面无污染。

强度不得低于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作业人员配置

施工人员结合已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负责人

1人

技术主管

专(兼)职安全员

班长

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3人

机械工、普工

20人

7.材料要求

7.1原材料控制

对每批进场的钢筋、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严格检查标号、出厂日期和出厂实验报告等材质证明文件并抽样检查,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才能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或过期硬化水泥。

除外加剂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1~2次专门检验外,其余原材料抽样检查的要求如下:

水泥:

试验室按要求进行抽样送检,检验项目包括强度等级、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指标。

取样与检验方法依据有关水泥标准。

砂石:

对拌和站料场的砂石料进行抽样试验,试验项目包括筛选、分析和含泥量,试验结果对应于当日的浇筑桩孔。

钢筋:

当钢筋直径超过12mm时,应进行机械性能及可焊性性能试验;

进场后的钢筋每批(同品种、同等级、同一截面尺寸、同炉号、同厂家生产的每60t为一批)内任选三根钢筋,各截取一组试样,每组3个试件,一个试件用于拉伸试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

一个试件用于冷弯试验;

一个试件用于可焊性试验;

如果有一个试件试验失败或不符合标准要求,另取两个试件再做试验。

如果两个试件中有一个试验结果仍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钢筋将不得使用,或根据试验结果由监理人审查决定降低级别用于非承重的结构。

7.2拌和用水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除符合现行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使用的水必须经过化验,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②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醇类等;

③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按SO42-计)超过水重1%的水,均不得使用;

④符合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的饮用水,可拌制之用。

7.3外加剂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都必须是由专门的、经过计量认证合格的厂家生产的产品,均须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标明名称、用途、有效物质含量和推荐掺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说明资料,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混凝土外加剂的技术要求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投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外,尚须符合有关规定,外加剂的使用量,经试验室试验验证方可使用,在混合料中使用水溶液缓凝剂时,其含水量应记入混合料的有效用水量中。

8.设备机械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挖掘机

1台

拌和设备(HZS75)

1套

自卸汽车(20T)

2台

钢筋切割机

自卸汽车(10T)

钢筋弯曲机

装载机

钢筋调直机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3台

电焊机

混凝土泵车

泥浆泵

柴油发电机

汽车吊(25T)

移动式搅拌机(0.35m3)

蛙式打夯机

注:

基础处理机械设备与路基工程共用,此表不做单独列明,工点附近没有可用电源时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9.1.1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质量控制要点为五个方面:

模板及支(拱)架、钢筋、混凝土、防水层、沉降缝。

1、模板及支(拱)架

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

(1)模板及支(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并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施工工艺设计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其弹性压缩、预拱度和沉降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2)模板及支(拱)架必须安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底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防、排水措施。

(3)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验收。

(4)施工过程中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观察和维护;

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5)模板及支(拱)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必须符合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6)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5

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3

高程

±

测量

4

模板的侧向弯曲

l/1500

拉线尺量

两模板内侧宽度

+10

-5

尺量不少于3处

6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尺量

(7)拆除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拆除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要求

结构跨度(m)

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2、混凝土中的水泥的质量、细骨料的质量要求、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外加剂的性能、钢筋阻锈剂、混凝土表面涂层和防腐蚀面层所用材料等的品种质量、拌和用水的质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符合《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其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07】140号”的规定。

(1)基础和边墙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2)预制盖板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制盖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吊、运、安装。

安装前应检查盖板长宽尺寸和涵洞与安装有关的部位尺寸,影响安装部位应提前进行休整。

接合面混凝土应清洗干净,安装时应先将接合面混凝土洒水润湿,按设计要求将接缝填满、塞实,抹平表面。

(3)预制盖板安装后,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涵顶填土。

(4)现浇盖板施工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5)混凝土盖板涵各部位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混凝土盖板涵各部位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边翼墙,距设计中心线位置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墙顶顶面高程

15

孔径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涵长

+100,-50

厚度

+10,-5

顶板、底板、边墙、盖板各检查2处

涵身接头错台

10

(6)预制混凝土盖板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预制混凝土盖板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长度

0,-10

尺量检查不少于2处

宽度

尺量检查不少于4处

对角线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