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148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ppt

《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ppt(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ppt

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简介

(一),主要分为航空卫生学和航空急救学-两部分篇章,课程简介

(二),航空卫生篇:

航空飞行中外界环境及飞行因素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相关疾病防护措施。

并包括了空勤人员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

1.航空生理基础2.航空飞行常见疾病的病因及预防3.航空飞行与心理保健4.空勤人员的营养要求5.空勤人员常见疾病预防6.中国航空卫生法规,课程简介(三),航空急救篇:

对旅客突发疾病的救助方法、客舱现场急救的方法以及空中意外的应急、求生措施等内容。

1.空勤人员和旅客突发疾病的急救2.航空飞行突发情况的现场急救3.空中意外的应急、求生措施4.航空飞行中乘客常见情况的处理案例,航空卫生概述,一、航空医学的发展:

就是一部人类飞行发展史18-19世纪萌芽时期:

热气球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初期:

飞机的制造和飞行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快速发展期:

战争需要飞行技术快速发展二次世界大战至今持续发展期:

随着航空技术的变革而逐步发展,航空卫生概述,定义:

是研究人在大气层飞行时外界环境因素(低压、缺氧、低温及宇宙辐射等)飞行因素(超重、失重及加速度等)自身因素(疲劳、心理健康)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的医学学科。

航空卫生概述,意义:

安全保证飞行安全是首要、头等的责任;高效提高飞行人员异常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能力与效率;健康与舒适维护乘客与空勤人员健康,创造良好乘坐和工作环境,是航空医学追求的目标。

第一章航空生理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大气环境和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使相关空勤人员初步了解航空飞行与人体生理健康的相互关系。

学习内容:

1、大气层的主要结构,各大气层的主要特点2、了解大气的主要成分,掌握大气的压力分别情况及对航空飞行的影响3、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高空缺氧、高空低气压、低气温、加速度、噪声等),第一节大气环境,地球大气层简介指因地球重力吸引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底界为地球表面或海平面,顶界的高度约10000千米。

它不仅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而且参与地球表面的:

水循环、化学和物理风化、陆地和海洋中的光合作用等。

大气结构,大气层没有明显的界限,按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温度、密度、电离状态等)显著差异而划分出的层次:

1.对流层2.平流层3.中间层4.热层5.散逸层,大气结构,对流层:

大气的最下层1.高度:

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2.温度: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3.强烈的空气对流运动:

受地表、气象因素影响。

4.天气现象集中:

由于90%以上的水汽集中,所以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

大气结构,平流层:

1.高度:

自对流层顶向上约50千米高度的大气层2.温度: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上层比下层气温变化快。

3.垂直气流显著减弱:

平流层中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空气对流十分微弱,整个平流层比较平稳。

4.天气现象:

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

大气结构,但值得注意的是平流层中的臭氧,其毒性很大,即使吸入低浓度的臭氧,也会对呼吸道和肺部粘膜产生损伤,甚至发生肺水肿。

臭氧主要集中在25-40千米的高度范围,其中以30千米浓度最高,可达8-12ppm。

大气结构,人类嗅出空气中臭氧的阀值浓度为0.01ppm臭氧工业卫生标准:

国际臭氧协会:

0.1ppm,接触10小时美国:

0.1ppm,接触8小时中国卫生部规定最高允许浓度:

0.2mg/m,约0.1ppm。

大气结构,目前普通民航客机最高飞行高度不会超过12600米,对身体的健康影响非常有限。

短航线的飞机一般在6000米至9600米飞行,长航线的飞机一般在8000米至12600米飞行,特殊公务机的飞行高度可以达到15000米。

对于商务喷气式飞机、极地上空和特殊高空飞行,臭氧可能会对飞机上的人员产生影响。

大气成分变化,大气成分:

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混合。

它主要由78%的氮气、21%氧气、还有1%的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成分变化,大气成分的变化:

1.高空缺氧:

随着高度增高大气压降低,虽然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不变,但单位体积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从而出现高空缺氧症2.湿度降低:

对流层中随着高度的增高,大气温逐渐下降,部分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和雾气,水蒸气含量逐渐降低,导致空气干燥。

大气成分变化,高空缺氧:

但当人体直接暴露于低氧环境中时,因为高空单位体积氧气含量的减少,将会出现高空缺氧症,随着程度的不同出现相应症状,严重时将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威胁生命。

大气成分变化,空气湿度降低对健康影响:

1.对于健康人仅表现黏膜干燥不适,严重时出现急性喉炎、过敏性鼻炎及皮肤过敏等不适。

2.对于登机前存在脱水情况人员,进一步加重已存在的脱水情况,可能出现乏力、烦躁不安、精神失常、昏迷甚至出现休克等症状。

预防:

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身体因缺水而带来的不适及健康危害,大气压力的分布,大气压的形成:

是大气层中的物体受大气层自身重力和气体分子间相互势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高度每升高5500米,大气的压力呈对数降低。

在物理学中,把纬度45度海平上的常年平均大气压力规定为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3X105帕斯卡航空飞行中高空低气压及气压的骤变对人体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航空中耳炎、胃肠脏器及空气栓塞等。

第二节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一、高空缺氧二、高空低气压三、低气温四、加速度五、噪声,一、高空缺氧对人体的影响,一、缺氧:

各种原因导致的机体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而引起组织细胞发生代谢、机能,甚至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低张性缺氧以吸入PaO2降低为特征血液性缺氧Hb数量下降,氧气运输障碍循环性缺氧组织血流量降低组织性缺氧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高空缺氧:

主要指人体暴露于高空低气压环境,由于空气中氧气减少,导致机体肺泡PaO2减少,单位时间内肺泡输送到血液的氧气减少,这样由血液输送给组织的氧含量减少,进而引起生理机能障碍。

一、高空缺氧对人体的影响,在航空飞行中缺氧的分型:

1.暴发性高空缺氧2.急性高空缺氧急性轻度缺氧(高度为4000-5000米)急性中度缺氧(高度为5000-6000米)急性重度缺氧(高度为6000-8000米)。

8000米以上为危险区,可以快速导致人体的机能障碍,甚至死亡。

一、高空缺氧对人体的影响,1.中枢神经系统:

对缺氧十分敏感,缺氧耐受性极差。

缺氧时大脑皮质首先受损,其次影响皮层下及脑干生命中枢。

所以低氧时最早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轻度缺氧:

精神不振、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中度缺氧:

思维力、记忆力、判断力降低及定向功能障碍重度缺氧:

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及死亡缺氧时大脑代偿:

脑对低氧的适应机制是脑血管扩张,血管阻力降低及血流量增加。

一、高空缺氧对人体的影响,代偿性反应吸入气氧分压过低血氧含量下降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增加肺泡通气量上升,失代偿性反应血氧含量进一步续降低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性因子释放,肺泡通透性增加。

肺部水肿、支气管痉挛、肺部血管收缩加重缺氧、恶性循环身体系列的病理反应,2.呼吸系统:

一、高空缺氧对人体的影响,代偿性反应呼吸运动增加肺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外周交感神经、心脏-肾上腺素能受体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血液分布改变增加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及重要器官血氧供应,2.循环系统:

失代偿反应:

严重缺氧时,对心脏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与心排血量降低,出现心律失常乃至心跳停止。

二、高空低气压对人体的影响,高空低气压对人体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

1.大气中氧气分压降低所引起的高空缺氧2.低气压对人体产生的物理性影响。

-但主要威胁仍是高空缺氧低气压对机体产生物理性影响,主要是由于生物机体形态结构方面特点和气压骤降所造成的。

结构因素常见疾病:

航空性中耳炎航空性鼻窦炎高空胃肠道胀气及疼痛,二、高空低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骤降常见疾病:

高空减压病高空气体栓塞,二、高空低气温对人体的影响,在对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5。

当地面温度为25时,5000米高空气温约为-7.510000米高空气温则为-401.1-2.5万米的平流层,气温则为-56.5虽然机舱内存在加温设备,但当局部温度不均或者特殊意外发生时:

1.低温导致手脚麻木,大脑思维迟钝,致使行动障碍;2.低温将使飞行人员热量消耗增加,抵抗力下降;3.皮肤冻伤,三、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用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同发生这种变化作用的时间的比值,单位为m/s)描述人在身体直立时不受伤害向上:

18g,向下:

13g,横向:

50g以上;重力加速度(g=9.8m/s)如果加速度值超过这一数值,会造成皮肉青肿、骨折、器官破裂、脑震荡等损伤。

对人体循环系统影响最为严重,四、噪音对人体的影响,噪声:

是指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影响:

会造成持续的对人体精神状态、心理状况、身体功能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损伤。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