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4668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外向型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顶新、旺旺、养生堂等知名企业落户安吉,农产品出口值达9.1亿元。

安吉白茶、“黄浦源”冬笋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达标率100%,2002年我县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称号。

二是以环境优美为特征的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71%和73%,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0%,全县空气质量山区农村始终保持为一级,城镇也在二级以内。

西苕溪干流水质从原来的Ⅴ类、劣Ⅴ类提高到目前的Ⅲ类以上,被国家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

三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生态农业监督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了抽检和自检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完善了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防控机制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

农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等称号。

四是以城乡协调发展为格局的农村生态体系初步显现。

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竹制品和转椅二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0%和40%,发展以“中国大竹海”、“竹博园”、“中南百草园”等以农业观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旅游收入达5亿元。

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化水平从五年前的29.6%提高到39.5%。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成生态示范村173个,受益人口25万。

2002年我县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

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15亿元,比1999年增16.84亿元,年均增长6.3%;

县财政总收入7.01亿元,比1999年增5.29亿元,年均增长61.5%;

农业总产值13.66亿元,比1999年增5.95亿元,年均增长4.23%;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02元,比1999年增1646元,年均增长8.8%。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均翻了一番多。

据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的评价,安吉在全国的排名从第一届(2000年)的234名上升到第三届(2002年)的178名。

县域经济国际化程度排名居全省第19名。

生态农业的建设,推动了生态经济的发展,使安吉从25个欠发达县中脱颖而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二、基本做法

(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调整种养业区域布局,着力培育笋竹、白茶、畜禽、种苗四大绿色农业主导产业。

其中笋竹年产值42亿元,占全国的14%,排名全国第一。

安吉白茶是茶中奇葩,获全国第一家茶叶类证明商标注册后,近日又被批准实施国家原产地域保护,面积3万亩,产值2亿元,成为全国茶叶类品质最优、效益最突出的品牌。

畜禽业产值1.4亿元,竹林放养鸡是肯德基在上海、杭州企业的订单产品。

二是认真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工程,大力推广猪—沼—竹(早园竹),竹林鸡养殖等多项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组织开展“绿色农产品行动”,制定《安吉县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

加大农业投入品市场整顿力度,加强源头管理。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农业结构调整专项扶持资金150万元,用于扶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贴息、补助和奖励,2004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安排2000万元农发金,用于扶持生态农业建设,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到2003年底全县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书34个,面积3686.7公顷,畜禽45万只(头),其中1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1800公顷,家禽饲养100万羽,产值2000万,年净增利300万元。

全县有2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12个农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34个农产品获省级绿色农产品认证。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营销业产业链的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的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县已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1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14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54个,农副产品市场27个,农产品营销人员1.2万人,直接受益农户5万户,受益人口15万人。

充分发挥绿色环境这一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农业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顶新、旺旺、养生堂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安吉,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5个,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公顷。

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在主要农贸市场和农产品基地建立了速测点,完善了抽检和自检相结合的检测网络。

四是实施无规定动物疫区生态工程。

投资200多万,完成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立了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完善了动物疫病应急防控机制。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认真实施农田生态工程。

认真组织土地整理工作,完成土地整理面积19200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22133公顷的86.7%,初步建成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树成行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

年增产粮食1.87万吨,亩节水150立方米,年节水4980万立方米,取得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藏粮于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实施地力培肥工程,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平衡施肥技术,五年来实施地力培肥面积16万亩,达28万亩次,农田投入有机肥与无机肥之比从原来的每公顷1:

2.0上升到1:

1.6,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结构。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

化肥施用量从每公顷300公斤下降到275公斤,下降8.3%。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从1999年的3.2%上升到2003年的3.3%。

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诱虫等农林病虫害防治和无公害栽培技术,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0%。

农药用量从每公顷3.2千克下降到2.82千克,下降12%。

三是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生态工程。

从1998年起,全县对74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和22家重点工业废气污染企业进行了有效治理,先后关闭污染企业22家,气污染企业3家,完成52家水污染企业的治理。

全县废水量年排放量从1200万吨下降到800万吨,废水中COD从1997年的30000吨下降到2000年的不足1000吨。

三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得到严格保护,水质良好。

2002年新建万吨级污水处理厂进入正常运行,新上工业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四是实施农村能源—环境工程,积极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减少柴草燃烧,维护生态平衡。

国家重点工程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

农村“两改一同价”二期网改全面完成。

全县农村农户通电率达100%,生活用电保证率达99%。

2003年全县小水电装机容量42532千瓦,年发电量1.1个亿千瓦/小时,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2万平方米,新建农村沼气净化污水处理池计1600立方米。

2003年全县水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占农村能源30%,户用省柴灶(制茶节能灶)。

“二灶”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82%,有效地保护了山林资源。

五是全面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

全面开展封山育林和绿化造林活动,全县建设66667公顷生态公益林,封山育林32467公顷,绿化造林3333公顷,退耕还林320公顷,四旁植树200万余株,森林覆盖率达71%,植被覆盖率达73%。

六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五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治理黄杜等4条小流域50平方公里,县城内小河流减沙率达60.5%,25度以上坡耕地已退耕还林比例达96%,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90%。

总投资资金2.2亿元,集抗旱、发电、旅游三位一体的二千万立方米的凤凰水库已开工建设。

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为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后劲。

(三)拓展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发展生态旅游。

在新时期下,农业的功能呈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经济功能之外,农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作用也逐渐凸现,我县把强化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培育第三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列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年的生态农业建设为全县开发休闲观光型农业提供了无污染的安全保障和优美的环境条件。

我县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和生物资源,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形成了中国大竹海、竹博园、中南百草园等一批知名旅游品牌,茶叶、笋干、山核桃等农产品也变成了抢手的旅游产品。

2000年以来,安吉先后举办“中国安吉白茶节”、“中国安吉生态文化节”等生态旅游盛会。

在农村开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型生态旅游活动,农村农户庭院从单一的居住功能转变为经济功能。

2003年农家乐已接待旅游客20余万人次,农民直接增收1.25亿元,使农民直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

(四)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生态经济。

加快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家具制造、机电、医药化工等支柱行业,其中竹制品和转椅二大支柱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和40%。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高国民素质。

调整教育布局,撤扩并174所中小学(含教学点),新建高级中学、职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等一批现代化学校。

推进社会力量办学,相继建成浙江宇翔外国语专修学院和县实验初中,乡镇全部完成高标准“普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8个乡镇成为教育强乡镇,9所学校成为省极示范性学校。

国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全县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比例的56%,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持的意识不断增强。

积极培育生态文化,传统竹文化、茶文化、昌硕文化等乡土文化被继承发扬,被命名“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

实施农村信息工程,全面完成乡镇广播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建设,全县行政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网用户8.7万户,入户率82%。

全县建有县乡(镇)二级农村经济信息网络系统,每年为农户提供种养信息5万余条。

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程和“下山脱贫、异地致富工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到2003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促进人口向城市、集镇和中心村集聚,缓解环境压力。

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加快生态村建设,建成山川乡高家堂村、递铺镇禹山坞村等生态农业示范村188个,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41.8%,全县农村主要行政村初步形成道路平整绿色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无害化,农户居住环境园林化,能源利用优质化,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资源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等六化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模式。

三、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多部门统一协作是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顺利实施的保证。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作为政府行为,具有技术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团结协作的特点,为确保示范县各项工作指标的完成,县委、县府把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纳入政府行为,统一领导。

成立了安吉县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全县各部门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并确定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城建环保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由县府办、农业局等9个部门科(局)级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下设生态农业办公室,负责生态农业建设的日常工作。

递铺、天荒坪、溪龙等试点乡镇分别发文成立了乡镇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乡镇长任组长,上下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

在技术服务上由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5个部门的农学、农村能源,营林、水土保持、环保、土肥等6个相关专业组成的县级生态农业技术指导小组,开展生态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完善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服务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生态农业工作的开展。

(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实施是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县各地资源环境优势各有所不同,其经济技术水平也各有差异,既要考虑长远经济利益,又要兼顾农村经济承载能力。

为此,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编制了《安吉县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规划》,并由省农业厅、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评审,在专家组评审的基础上提交县人大审查。

2000年8月安吉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查,决定批准《安吉县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规划》,并报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审核通过。

由县人民政府发布并组织实施,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生态农业建设健康的进行。

为了保障县级生态农业规划得到具体实施,县生态农业技术指导组根据我县山区、丘陵、平原三大生态功能区资源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经济条件较好、乡镇领导生态意识强的递铺、天荒坪、溪龙等3个示范乡镇作为全县生态农业试点乡镇,编制了乡镇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并通过县级生态农业技术指导组的论证,县、乡镇二级规划编制实施,从而形成了完整生态农业建设的网络体系。

五年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全县生态农业试点户、示范村及农田生态工程占农田总面积87%。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示范县前35%上升到2003年达到45%以上,推广了一批生物工程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高效模式栽培技术等生态农业技术,并因地制宜,总结推广了10大生态农业工程,即:

高效农田生态工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工程、种子种苗工程、地力培肥工程、农村能源—环境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农业标准化工程、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程、无规定动物疫区生态工程。

确立了10大生态农业模式,即:

猪—沼—竹(早园竹、果园)共建生态牧场、竹(林)—鸡养殖生态模式、农田稻虾种(养)轮作生态模式、安吉西北部浑泥港中上游林(竹)综合开发生态模式、丘陵山地林果牧高效种植生态模式、太阳光伏诱虫无公害茶叶基地生态模式,基地+农户+公司、贸工农一体化生态经济,稻鸭混养,能源—经济—环保共建生态村,监测+控制+服务等10种生态农业模式。

以上10大工程和10种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既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又有很好的实效性,体现了规模与效益相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农户的好评。

(三)多方筹措资金是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为确保生态农业建设顺利实施,我们多方筹措金,一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县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

二是利用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品牌招商引资,我县组织编写了《安吉县生态农业招商引资规划》,印发生态农业招商宣传资料及推荐项目。

生态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到2003年已到位进入实施的招商项目52个,总实到外资3567.66万美元、内资15785万元人民币。

总投资在200万美元以上的8家。

三是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投资生态农业。

据统计,我县工商企业投资生态农业企业有103家,项目投资总额6754万元,其中投资干鲜果、中药、花卉苗木、高山蔬菜、名优茶等种植业项目45个,投资总额2300万元,建立基地8700亩。

投资名优水产、畜禽等养殖业项目11个,投资额480万元。

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55个,投资额3100万元。

投资农产品流通项目6个投资210万元。

利用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品牌,吸引外资工商企业投资生态农业建设,为发展生态农业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四是县财政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生态农业建设和农户自筹资金推动了全县生态农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五年来,全县投入生态农业建设经费累计达4.9亿元,其中农户自筹资金0.36亿元,超项目计划1.2亿元的308.3%

(四)广泛宣传发动,促进公共参与是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

一是利用农广校,举办绿色证书培训班及短期技术培训班,开展生态技术骨干培训。

五年来农广校毕业生111人次,举办绿色证书培训班共59期,培训5705人次,举办技术骨干培训575期,培训30174人次。

同时,邀请浙江大学、省农业厅等专家为全县分管农业的乡镇领导及农技人员举办生态农业专题知识讲座。

二是通过成功承办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高级研讨会”,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

三是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及编辑“农业简讯”、“生态农业动态”等宣传措施,普及生态农业科技知识,举办“走通黄浦江”、“生态建设百村行”等群众性活动,在全县形成“发展生态农业,我也出把力”的良好风尚。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生态农业建设,2003年9月3日,县人大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会议决定:

每年的3月25日为安吉县“生态日”,安吉“生态日”的确定,为推动我县生态农业建设向纵深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今后发展方向

生态农业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全县广大农户认可,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生态人居名县、生态文化大县,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县发展战略,为今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下步主要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修改完善《安吉县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重点在稳定农业传统的经济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农业生态功能、农业社会功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三者共同协调发展。

(二)加大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巩固现有成果,扩大示范乡镇面积。

从原有三个示范乡镇的基础上增加4个,到2010年全县60%乡镇达到生态农业示范乡镇建设标准。

(三)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提高生态农业区域化布局水平,围绕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产品,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以笋、竹、茶叶、高山蔬菜、干鲜果为主的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带,以食草动物、花卉苗木、蚕桑、中药材为主的丘陵生态农业产业带,以设施蔬菜、名优水产、优质大米、速生杨为主的平原生态农业产业带,以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主的城郊型生态农业产业带。

(四)深入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要在生态农业宏观政策规范标准、工程模式、嫁接技术、接口产业等方面不断研究探索,总结提高,把生态农业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以资源为优势 

 

以项目为抓手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北麓,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竹林面积100万亩、名贵稀有白茶园3万多亩,是全国着名的“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

针对安吉农业产业特点和环境优势,县委县府在认真调研基础上,提出加快农业企业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着重培育安吉白茶、优质土鸡等产业,制定了安吉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安吉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在省厅支持下,我县先后启动实施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县、全省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安吉白茶、高山蔬菜省级标准化推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吉优质土鸡养殖示范小区等一系列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实施带动,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使我县进入了农业经济生态化的全新发展时期。

现回顾总结安吉近几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主要成效、基本做法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主要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我县在发展高效生态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发展壮大了特色优势产业。

重点培育了白茶、畜禽、蔬菜、种子种苗四大主导产业,2004年安吉白茶面积达3万亩,产值2亿元,安吉白茶先后获得国家证明商标、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浙江省着名商标、名牌农产品、浙江省十大名茶,在国内外优质农产品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安吉白茶已成为全国茶叶类品质最优、效益最突出的品牌。

蔬菜生产持续稳定增长,200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1.52万亩,总产量16.3万吨,总产值1.78亿元。

其中利用高山气候差生产反季节高山蔬菜面积1.05万亩,产量4.2万吨,产值达6300万元,成为山区农民增收一条主要途径。

畜牧业总产值逐年上升,品种结构优化,规模化养殖成主流。

2004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1.8亿元,品种结构以禽为主,在家禽生产中,以竹林、果园等自然环境放养黄羽土鸡得到迅猛发展,放养土鸡比例已从2001年的5%上升到目前30%,预计2005年放养优质土鸡将达到200万羽。

打响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

着力打造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力度。

截止2004年底,全县已有56个农产品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20.1万亩。

50个农产品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7个农产品获国家有机茶认证,2个农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2002年我县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称号。

同时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开发名牌产品。

鼓励企业大户依托专业协会统一使用注册商标,避免打商标战。

目前有9个农产品获得湖州市农业名牌称号,4个农产品获得浙江省农业名牌称号,2个农产品获浙江省着名商标称号,1个农产品获国家证明商标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农业品牌从最初的茶叶、笋加工品,逐步拓展到现在的特色花卉苗木、瓜果蔬菜、休闲观光等领域;

安吉白茶、寿康鸡等一大批县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名声远扬,产品畅销国内市场。

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扶持发展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专项扶持资金。

对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出口创汇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已培育壮大一批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基础条件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到2004年底,全县全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566家,其中年产值500万以上的有122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7.2亿元。

10家农业企业被列入市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1家被列入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二是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积极兴办和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各类农产品市场39个,摊位7100个,年成交金额13.5亿元,其中农产品专业市场14个。

三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县政府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安排农业专项资金,扶持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的发展。

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04年新增29个),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2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

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

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71%和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