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保分滚动天天练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保分滚动天天练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保分滚动天天练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使用对象不当。
⑤竭尽全力:
用尽全部的力量,形容作出最大努力。
⑥满城风雨:
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望文生义。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经过56天的顽强作战,新疆警方打掉一个境外极端组织直接指挥的暴恐团伙,除1人投降自首外,其余28名暴徒全部被歼灭。
B.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作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C.近10年来,新加坡成为中国留学生选择出国深造的热门之地,毕业后也选择留在新加坡,成为中新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
D.俄罗斯总统令要求俄政府采取措施,禁止土耳其包机往来于俄土航线,禁止土耳其的任何船只不准在俄罗斯海港水域逗留或者航行。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力度”。
C项,偷换主语,可在“毕业后”前加“这些留学生”。
D项,“禁止……不准……”否定混乱,可删去“不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
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④不能盲目动指头
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①⑤⑥②③④B.③⑥①⑤④②
C.⑤③⑥②①④D.⑥④⑤②③①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⑥中“除了要……”和②中“还要……”衔接紧密,必须前后相连,排除B、D两项。
⑥②在③后,阐述朋友圈的公共性质。
①④是讲恪守秩序的具体做法,应放在最后,排除A项。
[答案] C
二、语言运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因用词大胆及与原意不贴切而备受争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也发文批评冯唐译本。
不过,激烈的反对声浪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社会学家李银河,她列举几处翻译,指出“这个译本‘信’没有问题,问题出在‘雅’上面”,“用网络用语仅仅为了押韵”,“在诗意上冯译明显比郑译略胜一筹”。
她得出结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是一个译者个人风格过于强烈的译本罢了。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然后结合空格前后文对空格处的内容进行推断。
第①空,前文有“备受争议”,后文有“甚至《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也发文批评冯唐译本”,可知本空应该填与“许多读者明确表示反对”相关的内容。
第②空,根据前面“不过”及后面“比如社会学家李银河,她列举几处翻译,指出……”可知,第②空应该是说“也有支持的声音”。
第③空,根据前面李银河的评价可知,第③空应该是对冯唐译本的肯定,内容应与“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是最好的中文译本”意思相同。
[答案] ①许多读者更是明确表示反对 ②也有支持的声音 ③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是最好的中文译本(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5.(2016·
广东四校期末)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类“树状图”把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展示得很明确,表述时可由主干开始,逐步向枝叶展开。
注意并列的概念之间的先后顺序,如“小组”和“班级”,应是先分组进行,再在班内展示;
“主题”“书目”“作业”,应是“作业”在后;
“海报展示”“笔记漂流”“投票评比”,也应是“投票评比”在最后。
[答案] 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
(2分)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3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6~7题。
(11分)
夜雨
黄景仁①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
①黄景仁:
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是一首感怀诗,诗人在凄冷的雨夜,独守空斋,内心百感交集,表达了对漂泊异地的亲人的生活艰辛的慨叹。
B.《夜雨》开头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氛围,“百感”引出下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颔联一个“喜”字,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是快要见到家人书信的喜悦之情。
D.颈联想象深夜的雨应该已经变成了雪,担忧薪柴涨价,家人生活没有着落。
E.尾联“柴门寒”“倍思亲”写出了诗人漂泊之苦,思乡之切。
尤其岁暮天寒,更显凄凉。
[解析] A项,是诗人自己漂泊异地;
C项,“喜”为农人久旱逢雨可以耕作感到欣喜;
D项,是担忧自己生计没有着落。
[答案] BE 选B给2分,选E给3分。
7.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
(3分)而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感怀诗。
诗人漂泊在外,寄宿于空斋之中。
夜晚,窗外下起了凄冷的雨,诗人内心百感交集。
他既为久旱逢雨农人可以耕作而感到喜悦,又为雨后道路泥泞寄信人不能到来而担心。
静静地倾听着窗外的雨声,雨声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消失,诗人想象深夜的雨应该已经变成了雪。
此刻,他想到物价要涨,而自己的生计还没有着落,不免内心伤感。
岁暮天寒,心情也随之而变得更加凄凉,诗人自然产生了思乡念家之情。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9分)
李讠斤,字元盛。
父崇,冯跋吏部尚书。
崇曰:
“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或未可知。
”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
太武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
“此小儿终效用于朕之子孙。
”因识眄之。
帝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帝曰:
“李讠斤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
”遂劝成婚。
文成即位,讠斤以旧恩亲宠,迁仪曹尚书。
出为相州刺史。
为政清简,百姓称之。
讠斤上疏求于州郡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衣冠之胄,就而受业。
书奏,献文从之。
以讠斤政为诸州之最,加赐衣服。
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受纳人财物,商胡珍宝。
兵人告言。
尚书李敷与讠斤少长相好,每左右之。
或有劝以奏闻,敷不许。
献文闻讠斤罪状,槛车征讠斤,拷劾抵罪。
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讠斤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
讠斤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乃谓其女婿裴攸曰:
“吾与李敷,族世虽远,情如一家。
在事既有此劝,昨来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而不能致绝。
且亦不知其事。
”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讠斤从其言又赵郡范檦具列敷兄弟事状,有司以闻,敷坐得罪。
诏列讠斤贪冒应死,以纠李敷兄弟,故免。
百鞭髡刑,配为厮役。
未几而复为太仓尚书,摄南部事。
用范檦陈策计,令千里之外,户别转运,诣仓输之。
使所在委滞,停延岁月。
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
道路群议曰:
“畜聚敛之人,未若盗臣。
”讠斤弟左军将军璞谓讠斤曰:
“范檦善能降人以色,假人以辞,未闻德义之言,不早绝之,后悔无及。
”讠斤不从,弥信之,腹心事皆以告檦。
献文崩,讠斤迁司空。
范檦知文明太后之忿讠斤,又知内外疾之,太和元年,希旨告讠斤外叛。
文明太后征讠斤至京师,言其叛状。
讠斤曰:
“无之。
”引檦证讠斤。
讠斤慨然曰:
“吾不用璞言,自贻伊戚,万悔于心,何嗟及矣!
”遂见诛。
(选自《北史·
李讠斤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讠斤从其言/
B.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讠斤从其言/
C.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讠斤从其言/
D.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讠斤从其言/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的不同停顿点,然后结合句意和句式结构等,使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第一处断句,“攸”指裴攸,后面是裴攸说的话,故“曰”后须断开,排除A、D。
比较B、C,根据后文“但呼阑弟问之”可知,“阑”指前面的“冯阑”,是人名,因此“先为敷杀”省略了前面的主语“冯阑”,“其家切恨之”主谓宾齐全,句意完整。
由此,可以判断出C项是正确的。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奏是指臣子上奏给帝王的文书,同“表”的作用一样,都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B.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或西域各民族的泛称,“商胡珍宝”是指贩卖胡人的珍宝。
C.髡是我国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罪犯所实施的惩罚。
D.古代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都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错误,“奏”是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讠斤与众不同,受太武帝赏识。
太武帝亲临中书学时,曾指着他对随从说“这孩子终究能为我的子孙服务”;
后又劝说阳平王将女儿嫁给李讠斤。
B.李讠斤善于理政,重视教育。
他在相州任刺史时,因处理政事清廉俭约,得到百姓的称颂;
曾上书请求在各州郡设立学校,被献文帝采纳。
C.李讠斤为全身远祸,出卖朋友。
他在被囚禁期间,为了保全自己,在女婿裴攸的劝诱之下,捏造了李敷的犯罪事实,得以免去死刑,仅被发配。
D.李讠斤不辨忠奸,终遭陷害。
他不听弟弟李璞说范檦没有德义的劝诫,非常信任范檦;
后却被范檦诬告,称他有反叛之罪,最终被诛杀。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捏造了李敷的犯罪事实”错误,原文中裴攸建议喊来冯阑的弟弟问情况,李讠斤听从了这个建议,可知李讠斤没有捏造李敷的罪行。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尚书李敷与讠斤少长相好,每左右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
“相好”“或”“许”各1分,大意2分。
(2)得分点:
“货”“前”“困弊”各1分,大意2分。
[答案]
(1)尚书李敷与李讠斤从小到大都关系密切,常常帮助他。
有人劝李敷将此事奏报,李敷没有答应。
(2)老百姓竞相以财物贿赂管理官员,各自请求能在前面缴粮,自此远近的百姓就特别困顿疲惫。
[参考译文] 李讠斤,字元盛。
他的父亲李崇,是冯跋的吏部尚书。
李崇说:
“这个儿子出生时,看相的先生说他有贵人之相,我常观察他,或许说不定。
”于是李崇让儿子李讠斤入都城当中书学生。
当时太武帝前去中书学,他见到李讠斤后觉得他不同寻常,指着李讠斤对随从的人说:
“这个孩子终究能效命于我的子孙。
”于是用心观看并记住他。
皇帝的舅舅阳平王杜超有个女儿,将要许配给贵戚,皇帝说:
“李讠斤以后一定会官运通达,使人的门第光大,可以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便劝说他们结成婚姻。
文成帝即位,李讠斤因故恩受宠,被提拔为仪曹尚书。
出京任相州刺史。
他为政清廉俭约,百姓们称赞他。
李讠斤上书请求在州郡各自设立学官,使士族、望族之流和官绅的子弟就地从师学习。
奏书呈上,献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
因为李讠斤的政绩为各州中最好,增加赏赐衣裳服饰。
从此,李讠斤便有骄傲自得之意,开始接受别人的钱财和礼物,贩卖胡人的珍宝。
士兵民众上告。
尚书李敷与李讠斤从小到大都关系密切,常常帮助他。
献文帝听说了李讠斤的罪状,用囚车将李讠斤押回京,拷打并审判他应负的罪责。
李敷兄弟将被疏远排斥时,有关部门委婉暗示是皇帝的旨意怀疑李敷兄弟的意图,让李讠斤揭发列举李敷等隐藏的罪行,这样李讠斤就可以保全自己。
李讠斤十分不情愿,而且他也不知道内情,于是他对他的女婿裴攸说:
“我与李敷,世代虽然很远,但情如一家。
居官任事便有此勉励,昨日以来我用簪自刺,用带子自绞,都没能致死。
况且我也不知道他的事。
”裴攸说:
“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呢?
李敷兄弟的事情有破绽可知,有个叫冯阑的人,以前被李敷所杀,他家的人对李敷深切痛恨。
你只要喊来冯阑的弟弟问情况,足以知道详委。
”李讠斤听从了他的话。
又有赵郡人范檦详尽列出李敷兄弟的罪状,主管此案的官吏奏明皇帝,李敷因此获罪。
诏令列举李讠斤贪图财物罪应处死,由于检举揭发李敷兄弟,所以免除死罪。
李讠斤被处以鞭打一百和剃去头发的刑罚,发配为奴仆。
不久就免除劳役任太仓尚书,统管南部大事。
李讠斤用了范檦提出的计策,让千里之外的百姓,分户运输,到官仓缴纳粮食。
致使处处粮食积压,滞留拖延了时间。
老百姓竞相以财物贿赂管理官员,各自请求能在前面缴粮,自此远近的百姓就特别困顿疲惫。
路上的众人议论道:
“容留搜刮民财的人,不如容留盗窃府库财物的人。
”李讠斤的弟弟左军将军李璞对李讠斤说:
“范檦善于用媚态取悦人,用谄言恭维人,没听见他说过道德仁义的话,如不早些与他断绝关系,后悔莫及。
”李讠斤不听弟弟的劝告,反而更信任范檦,心中有事都告讠斤范檦。
献文帝驾崩,李讠斤升为司空。
范檦知道文明太后怨恨李讠斤,又知道朝内朝外也都痛恨李讠斤,太和元年,他迎合皇上的旨意,告发李讠斤在外反叛。
文明太后召李讠斤到京都,说他反叛的罪状。
李讠斤说:
“没有这事。
”太后让范檦对质李讠斤。
李讠斤感慨地说:
“我不听李璞的话,自己留下这个忧患,万千悔恨在心头,还忧叹什么祸患来临。
”他最终被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