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形象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形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形象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小说人物×
的行为折射出人物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文本分析。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的心理变化过程。
1.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如2014年江苏省卷第14题要求分析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而相应的文字就四句话,不足一百字,不精细阅读,很难答好。
实际上,这类题目考的就是考生对局部文字精、细、深的阅读能力。
2.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人物的内心活动。
3.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思考,此时此刻,他/她做出了什么举动?
他/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
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
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4.充分考虑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包含人物复杂内心的“这一点”。
5.注意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
间接心理描写多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它往往是分析的重点。
例1 [2016•浙江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 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地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像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地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像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地会裂开,像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
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神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
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要去火车站。
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像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像。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像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像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地给钉在家里,像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世界。
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
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半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讲话了。
“那末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样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
这究竟是怎样的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
“……”
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噜,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
“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
“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根据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教你分析]
第一步:
审题干,明题型
根据题干“画波浪线部分”,明确本题属于根据特定语段“概括人物形象题”。
第二步:
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文中对应
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句“这几天一放光她就……以后……又忙着……然后……”“……只穿着一身单衣……一天到晚地……打完豆以后,她还得……亲自挑上楼去”,这几句话可归纳出母亲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①上文“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表明她忙碌。
②下文“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表明了母亲的________。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忙碌、辛苦 辛苦
[尝试答题] ①忙碌 ②辛苦
角度二 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1)题干中有“形象”“性格”“品质”等字样;
(2)题干中有“文中”“全文”等字样;
(3)题干中有“概括”“分析”等字样。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
(1)×
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
请简要概括。
审题方法1.弄清是整体把握还是局部分析
整体把握的提问方式主要有:
①他是什么样的人?
②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性格特点。
局部分析的提问方式主要有:
①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②画线的句子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2.弄清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3.弄清是性格还是形象
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答题思路5个思考角度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人物描写入手,看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
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从中看小说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
3.从情节入手,看人物性格构成与发展变化。
在分析人物性格成长与情节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抓住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看人物性格的内涵;
一方面要关注重要场面和精彩细节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4.从环境入手,看人物性格成长的背景。
环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基石。
小说中的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5.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续表
答题模板1.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概括题
提问方式:
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答题思路:
具有以下性格特点: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等。
2.人物形象分析题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是一个________的人物。
答题术语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
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
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
(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
例2 [2016•山东省卷]阅读小说(文本见本专题学案2[例2]),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
题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已经明确本题属于“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吴秋明”明确了在文中寻找依据的范围,把有关“吴秋明”的语句找出来概括分析即可。
从人物身份、地位、经历等方面考虑“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直接表明吴秋明的身份——____________。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考虑“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了吴秋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讲“绒布妈妈”实验,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吴秋明充满爱心。
“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给孩子擦头发”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吴秋明__________________。
从情节方面考虑“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可以看出吴秋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其他人物关系考虑马骁驭对她的感情变化,侧面烘托了________的人物形象。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心理学博士 朴素,给人一种亲切感 有耐心又有爱心 细心又有爱心 吴秋明
[尝试答题] 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博士的形象。
题型 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小说中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在高考中经常考查的还有物象,高考在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三方面。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意图”“效果”“艺术价值”“好处”等字样;
(2)根据题干问法和文章内容,区分是主要人物作用、次要人物作用还是物象作用。
[2015•浙江省卷]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2014•湖北省卷]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
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1.“主要人物的作用”其他设问方式:
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次要人物的作用”其他设问方式:
本文的主人公为×
,那么另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物象的作用”其他设问方式:
小说多次写到×
(物),有什么艺术效果?
角度一 主要人物的作用
从两个方面考虑主要人物的作用
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
(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2)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例3 [2015•浙江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
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
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
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转;
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
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挨着门脸儿。
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注】都扔在这儿。
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
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
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
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
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
这些,都是老主顾。
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
大包小包,五颜六色。
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
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
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
七十几?
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
你吃点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
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
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
“跟他们寻一口面汤。
”喝了面汤,“回见!
”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
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
“你说谁哪?
”小伙子没有理他。
他放下烧饼,跳到店堂当间:
“出来!
出来!
”这是要打架。
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
”是叫阵。
没人劝。
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
打架?
这么个糟老头子?
这老头可真是糟。
从里糟到外。
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能把他揍趴下。
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
他会打架吗?
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
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
他这是干什么?
虚张声势?
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
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
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挑费:
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
(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
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根据题干“人物有什么用意”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形象的作用”,并且是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主题方面第4自然段的语言描写“出来!
出来”,动作描写“放下烧饼,跳到店堂当间”以及旁人对他的态度,可知他有____________,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人物品质分析结尾,由老人死后留下的捆得很整齐的八千块钱,可见老人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
社会意义通过开头的描写及众人对老头挑战的漠视,作者呼唤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强烈的自尊心 地位低、遭人轻视 虽地位低下 能自食其力 同情弱者,关心处于生活底层的小人物
[尝试答题]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
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角度二 次要人物的作用
从4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
从4个方面分析概括其作用:
自身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情节作用+主题作用。
(1)“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2)“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以及是怎样衬托的。
(3)“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
(4)“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另外,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
因为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的作用。
例4 [2015•浙江省卷]阅读小说《捡烂纸的老头》(文本见本专题学案4[例3]),回答下面问题。
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根据题干中“旁观者来评说”“什么效果”可知,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
自身角度“这是要打架”“是叫阵”,表现出了旁观者的惊讶;
两个带问号的句子表现出旁观者的怀疑;
“糟老头子”“揍趴下”等信息表现出旁观者____________。
衬托主要人物角度旁观者的评说可衬托出以“捡烂纸的老头”为代表的下层劳动者的____________。
主题角度增强小说的真实性,____________了小说的主题。
[教你分析] 对老头的鄙夷 无助与凄凉 丰富、深化
[尝试答题]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
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角度三 物象的作用
“5从思考”准确把握物象作用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
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
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从主题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5.从读者方面思考
引起读者兴趣,激发读者想象等。
例5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小说《战争》(文本见本专题学案1[范文阅读示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题干“小说以‘电话’为枢纽”已明确“电话”是物象,“作用”二字暗示本题属于“物象作用”类题。
人物塑造“电话”连接了两个人,文中使用的语言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________。
情节安排“电话”是枢纽,既为枢纽,也就起到了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它凸显了________,使情节富有________。
主题方面“电话”联接了两个人的命运,让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相识却不能相见,这一切缘于战争。
这又________了小说的主题。
读者方面两人相爱却不能相见,给读者留下________________。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真实 战争背景 戏剧性 深化 充分的想象空间
[尝试答题]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
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
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题型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为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包括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细节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方法。
鉴赏时需细加鉴别。
[2016•山东省卷]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题干中有“手法”“技法”“技巧”等字样;
(2)题干中有“刻画”“表现”“展现”等字样。
[2014•江西省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