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2771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栏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意义

  1、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与开放的战略部署。

东北地区的开发与开放对于促进我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辽宁沿海地区地处环渤海北翼,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兼具两大经济区的优势,它的发展对带动辽宁及黑龙江、吉林和内蒙东四盟在内的广大东北地区的开放与开发具有战略意义,对完善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作用显著。

  2、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完善国家工业体系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振兴装备制造业将是推进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

辽宁具备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独特优势,沿海地区具备成为先导区的条件。

  3、融入全球经济,加强东北亚合作。

“10+3”组成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三大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之一,是东亚一体化的关键地区。

辽宁沿海地区是整个东北地区的出海口,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是东北亚地区内最具发展潜力地区。

2004年国务院将大连定位为东北亚航运中心,进一步明确了辽宁沿海地区作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先导区的定位,对沿海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辽宁沿海地区通过优势产业的临港布局,可以为辽中的产业提升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边远山区提供异地就业、城镇化的空间。

可以解决省内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以沿海经济“增量”解决腹地“存量”问题。

沿海地区通过合理利用沿海大量废弃的盐田和荒滩,减小腹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等的压力。

  专栏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条件

  辽宁沿海地区包括丹东市、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六市,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8%。

人口占全省的42%。

2005年六市地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44%。

  辽宁沿海地区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

1998-2005年GDP占全省的比重从32.1%提升到45%。

沿海地区是辽宁省重要的农业地区;

是实力雄厚的能源和化工产业基地,年炼油能力超过5000万吨,占全国的1/6;

是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冶金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潜力巨大,大连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外汇业务中心,现代商贸物流业和会展服务业突出,旅游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辽宁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劳动力资源,科技人才优势突出,大专以上人才所占的比例为6.0%,仅次于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大直辖市。

制造业人才优势较为突出,大连每万人所拥有的制造业人才数为1452人,超过绝大多数的沿海制造业大省。

  辽宁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废弃的盐田、盐碱地2000多平方公里。

随着东水西调工程的实施,辽宁沿海地区水资源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辽宁沿海地区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4A级旅游区23个。

辽宁沿海岸线资源海岸线292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公里。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国家沿海经济强省为目标,以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力推进为动力,以建设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为契机,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省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发展主线,引导沿海经济带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加强区域协调、统筹地区发展。

协调沿海地带与东北亚、环黄渤海、东北地区、辽中南的关系,实现沿海地带与大区域协调发展;

理顺沿海各城镇与整个地带的关系,实现空间协调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2、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

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以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作为区域发展的根本保障。

  3、工业化与城镇化相协调。

按照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通过城镇化促进产业的升级和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4、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协调。

集中力量建设重点地区,成为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增强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加强扶持落后地区,使其融入区域的整体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5、近期与远期相协调。

以“五点”为切入点,合理安排空间发展时序推进,形成由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格局。

近期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落实具体的建设项目,远期与地区长远发展利益相协调,确定需要保护的战略性资源。

  6、市场力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协调。

依靠市场机制,创造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政府对发展的规划引导作用,避免恶性竞争,提高发展效率。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职能定位

  一、发展目标

  东北振兴的发动机和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国家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先行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示范区。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目标

  目标一:

东北振兴的发动机和对外开放的先导区。

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率先在东北地区实现快速增长,打造东北地区沿海发展主轴线,更好地发挥对东北振兴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围绕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努力打造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等港口为两翼,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港口集群。

加快东北地区综合运输通道建设,扩大腹地口岸直通和进出口货物运输服务范围,实现高效、便捷的大通关。

  目标二:

国家经济增长第四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依托港口资源,抓住世界重化工业转移及国内原材料工业沿海布局的契机,大力发展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变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

利用海洋资源,以科技发展带动资源开发,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

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加快信息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重点装备制造业基地。

进一步发挥原材料工业基础优势,推进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集约化、高级化、系列化、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实现由传统原材料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基地的转变。

  目标三: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先行区。

加强与朝鲜半岛在交通设施方面的合作,力促仁川--南浦--丹东--大连的海上运输及新义州--丹东--沈阳的陆路运输的建设。

抓住朝鲜半岛京义线、东海北部线铁路(TKR)修复的契机,构建南北朝鲜--中国东北三省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交通枢纽。

积极参与朝鲜的开放开发,推动鸭绿江流域的丹东--新义州的合作开发。

  目标四: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示范区。

合理利用沿海岸线,集约利用沿海盐田、盐碱地和荒滩等土地资源,避免大量占用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变增长方式,把循环经济纳入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食品、纺织、造纸、工艺品制造等轻型工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广开就业渠道,充分吸纳劳动力就业。

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职能定位

  国家级新型产业基地,东北亚重要的经济合作中心,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东北地区的经济组织中心,风光秀美、特色突出的北方旅游胜地,生态环境宜人的宜居地区。

第四章空间发展规划

  第一节空间组织与发展策略

  一、空间组织

  以大连都市区为龙头、以营盘都市区为主体、以锦葫都市区、丹东都市区为两翼,以重点的城镇组群、城镇为支点,以综合交通体系为“骨架”,形成与辽宁三大经济板块相交融,与京津和东北腹地相呼应,与东北亚城镇走廊相契合,与辽中城镇群相衔接,产业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生态网络完善,城乡协调发展,高度一体化的沿海经济带。

  二、空间发展总体策略

  1、提升大连都市区的龙头地位,打造长兴岛-复州湾新的增长极;

加快营盘都市区的建设,携手辽中城镇群,增强与腹地的联系。

  抓住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的契机,加快长兴岛-复州湾的建设,通过第二机场、哈大客运专线等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这一地区的区域地位,成为大连都市区的副中心。

进一步推动市区的产业升级,做强现代服务业,增强辐射功能。

  加快营盘都市区的建设,发挥营口位于沈大轴和跨国城镇走廊交汇处的区位优势,建设辽中城镇群海上物流门户。

加强营盘两市在辽宁沿海产业基地建设合作,积极培育盘锦由“市区--大洼--辽滨新区”的发展轴。

  与“沈西工业走廊”的建设、沈阳功能的提升、辽中城镇群的发展相呼应,实现辽中与辽东在产业、基础设施上的互动,进一步提高沈大轴的集聚能力、加强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2、培育锦葫都市区、丹东都市区,带动两翼发展,提高沿海经济带的一体化程度

  加快锦葫都市区建设,充分接受京津冀和沈阳的辐射,以朝阳、阜新以及内蒙东部地区为直接腹地,通过锦州湾的整合、主城区服务功能的强化、新城的建设、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西边道和新机场等的建设加强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培育锦州为都市区中心,葫芦岛为都市区副中心,构筑都市区双中心格局;

并加快凌海、兴城两个县城的建设。

  加快丹东都市区建设,要发挥沿海、沿边的地理优势,抓住东边道建设的契机,优化主城区,壮大东港市,加强对朝的贸易和对东北东部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西北部山区植被的保护,使其成为辽宁重要的“绿肺”。

以丹东为都市区中心,以东港为都市区副中心,形成双中心格局。

  规划建设庄河-花园口,绥中两大城镇组群,加快绥中、庄河县城建设。

同时加快沿海重点镇的发展。

  推进沿海经济带综合交通走廊的建设,以高速公路、国道、铁路为骨架,以滨海公路作为加强沿海城镇联系重要补充;

推动港口资源的整合,建设“一主一辅多点支撑”港口体系;

加强产业的分工协作,提高沿海经济带的一体化程度。

  3、打通向腹地的辐射通道,加强外围城镇功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新格局

  打通向腹地的通道,形成沈锦、沈丹、东边道、西边道以及通向内蒙地区的几条辐射通道,同时加强外围城镇、特别是建昌、义县、北宁、黑山、凤城、宽甸等县城的功能,协调城乡关系。

  4、培育与整合产业园区,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

  培育和整合产业园区,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工业化吸引沿海地区甚至全省的劳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并通过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良性互动。

  5、同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的发展,构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区域城镇新格局

  通过由河流、基本农田等形成的生态廊道,将以沿海地区两侧的山林地,沿海的湿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形成结构完整的生态安全网络,避免城镇过度连绵,保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空间发展时序

  1、近期(2006-2010):

集中建设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为重点的“五点”,引导产业向“五点”聚集;

加快以大连、营口为核心的港口建设,加快连接内陆腹地的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作为东北地区出海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2、远期(2010-2020):

整合城市、港口和产业区,加强沿海都市区建设,形成高度一体化的沿海经济带

  3、远景(2020-):

依托沿海经济带,促进向内陆辐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产业发展战略与布局

  一、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沿海开发开放与东北腹地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以重工业作为沿海经济开发带的先导产业,坚持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以重大项目的落地作为地区振兴的着力点,以内生性的中小企业解决长期的发展动力问题,坚持起步区重点区突破与远景综合开发相结合。

  二、第一产业布局

  形成三大优势产区。

辽东半岛地区:

重点发展优质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生产,着力打造水产、水果等出口型农产品加工业,加强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基地建设;

辽河平原地区:

在建立大型优质稻米、精品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专用品种的专业化生产;

辽西地区: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草业生态化和产业化。

  重点发展粮食、果蔬、畜产、水产、特产等产业的精深加工,加快发展大连、锦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在花园口工业区、皮杨陆岛经济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顺经济开发区、瓦房店炮台经济开发区、瓦房店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盘锦食品工业园、绥中“四镇一乡”等地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三、第二产业布局

  1、石化产业布局

  把大连建设成为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

盘锦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重油沥青和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基地以及我国重要的化肥、聚烯烃、炼化生产基地;

营口、锦州湾建设成为国家级炼化生产基地。

锦州、葫芦岛建成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能源及精细化工原材料;

辽西锦州湾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链,打造高附加值的石化产业集群。

  2、冶金产业布局

  以鞍钢新区、五矿营口中板为龙头,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宽厚板、冷(热)轧薄板、不锈钢板带、船用板等,延伸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建设精品钢材区;

大连、锦州、丹东发展钢铁精深加工。

构建环锦州湾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集群。

  3、装备制造业布局

  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机床、重工起重、工程机械等现代制造业;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冶金矿山重型装备、石油钻采设备;

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重点发展石化通用设备;

丹东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仪器仪表、在线检测设备等精密装备。

在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丹东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大中型客车、专用车量的生产,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重点发展发动机、起动机、安全气囊等汽车零部件产业。

  4、船舶制造业布局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10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及配套;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1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及甲板机械、船用电器等;

盘锦船舶工业园重点发展5万吨级以下中、小型专用船舶;

辽西锦州湾工业园重点发展大型专用船舶及配套产品。

  5、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把大连建设成为软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制造和生物工程与制药基地。

建设好大连国家级产业园及锦州、营口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要积极推动锦州的光伏产业基地的建设,形成全国较大的硅材料产业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

  6、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

  立足于发挥各地的农、林、矿、渔、牧业的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加工程度;

继续发展沿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传统医药制造和非金属矿物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技术改造,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也要有意识地在非关键工序和非控制性环节引入劳动密集型工序,以吸纳更多的就业劳力。

  四、第三产业布局

  1、现代物流业

  在大连、锦州、丹东建设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力强的商业物流中心,构建大连大孤山半岛、锦州渤海、丹东鸭绿江、葫芦岛临港和营口口岸5个重点物流产业园区,与沿海物流中心联通,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2、金融业

  建设大连金融商务区,加大力度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沿海区落户。

重点发展外汇业务,做大外汇交易市场,争取开办离岸银行业务,形成东北地区外汇结算中心、外汇交易中心、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性期贸中心,建立起适合现代临港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体系。

  3、商贸业

  以大连、锦州为区域性商贸中心,建立面向东北、京津冀以至全国、辐射朝、韩、日等国的水果、蔬菜、禽蛋及土特产品的专业市场。

加快大型物流企业和外资零售业的合资合作,培育大商、锦州华联、葫芦岛百大、盘锦兴隆等10个主业突出、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4、中介服务业

  引进和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建立企业咨询服务平台、国际合作服务平台、职业介绍和技术培训服务平台。

加强和完善大连航运交易市场的航运融资、航运交易和资源整合功能,并向沿海地带延伸,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航运交易市场,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建立研发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5、旅游业

  依托滨海公路,完善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形成沿海旅游发展轴,构建五个旅游区:

绥中南跨域滨海旅游联合区、辽西滨海旅游区、辽河三角洲滨海旅游区、辽南滨海旅游区、辽东滨海旅游区,并加强各景区和景点建设。

 第五章支撑体系规划

  第一节综合交通体系

  一、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以沈阳、大连为主,营口为辅,通过便捷顺畅的海陆空衔接系统,强化国际联系通道的功能地位,构建东北亚综合交通枢纽门户。

  2、以疏港通道和向内陆的辐射通道建设为主导,协调铁路、公路集疏运系统,加快物流中心建设,优化与内陆腹地的交通联系。

  3、以不同等级的交通枢纽城市为核心,发挥城际快速客运交通系统的作用,构建一体化、多元化的运输网络,加强都市区之间联系,促进区域整合。

  4、以公交化铁路运输策略为主导,建立集约化运输的城镇客运交通体系,支持四大都市区的形成。

  5、建立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的协调机制以及共享机制,节约投资,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设施的最有效利用。

  二、综合交通枢纽

  大连、沈阳为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

锦州、营口、丹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盘锦、葫芦岛为地区性枢纽城市。

  三、综合交通走廊

  两条国家级运输通道包括京哈运输通道、哈大烟运输通道;

三条区域运输通道包括东部通道、锦赤通道、亚欧大陆沈阳-丹东通道;

五条地区运输通道包括锦州-营口、营口-丹东、葫芦岛-凌源、锦州-阜新、营口-庄河。

  四、综合交通设施规划

  1、高速公路:

形成“五主六联”的高速公路网络。

  五条主要干线高速公路包括京沈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锦州-朝阳-赤峰高速公路、大连-丹东、沈阳-丹东高速公路五条,六条联系性高速公路包括海城-东港、盖州-庄河、盘山-大石桥、绥中-凌源、锦州-阜新、大连长兴岛-庄河。

  2、港口:

形成“一主一副多点支撑”的港口布局。

  大连港、营口港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主一副”两个核心港口,丹东港、锦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葫芦岛港、盘锦港为一般港口。

  大连港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石油、矿石、散粮、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转运输,拓展港口物流、保税、信息、商贸和国际海上旅游服务,成为我国沿海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区域重要能源和原材料运输的主要中转港。

  营口港成为东北地区能源、原材料运输的重要转运港和集装箱运输支线港,将以集装箱、钢材、铁矿石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原油、粮食、杂货等中转运输。

  丹东港作为辽宁沿海的集装箱支线港之一,成为腹地大宗物资中装运输的重要口岸,发展方向以杂货、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积极发展物流、商贸、临港工业等相关功能,成为客货兼顾、内外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锦州港作为辽宁沿海的集装箱支线港之一,成为腹地大宗物资中装运输的重要口岸,发展方向以石油、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

  葫芦岛港和盘锦港作为辽宁省沿海的一般港口和葫芦岛市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作为辽宁沿海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以外的重要补充。

  3、航空:

形成“一主三支”的机场布局结构。

  以大连机场为枢纽机场,包括周水子机场和规划的金州填海区机场,主要承担区域与国外联系、国际中转、以及本地的国内外联系。

  营口机场、丹东机场和锦州小岭子机场作为支线机场,以地区性服务为基础,承担周边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联系以及枢纽机场的支线辅助运输功能,同时对沈阳机场、大连机场起到补充作用。

营口机场未来可能会承担国内干线的补充航空运输功能,建设要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4、铁路:

形成“五条区域铁路、五条联系铁路、两条客运专线、多条疏港铁路支线”的铁路网络系统。

  五条区域铁路包括京沈、沈大、沈丹、东部铁路通道、锦赤。

五条联系铁路包括海城-东港(庄河)、大连长兴岛-庄河、营口-锦州、葫芦岛-承德、锦州-阜新(朝阳)。

两条客运专线包括秦沈客运专线、沈大客运专线,在锦州和营口之间规划一条客运专线的联络线,直接将两条客运专线在营口直接联系起来。

多条疏港铁路支线包括葫芦岛港铁路支线、锦州港铁路支线、营口港铁路支线、鲅鱼圈铁路支线、仙人岛铁路支线、长兴岛铁路支线、大窑湾铁路支线、大连湾铁路支线、庄河铁路支线、东港铁路支线等。

  第二节生态体系与环境保护

  一、构建生态安全网络

  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安全网络由两大类生态源地(五处林地生态源,五处湿地生态源)和两条核心的生态廊道(“之”字型绿色林地廊,自然河流生态通道)通过两大重要的战略节点(联结经济带中部盖州庄河生态源与义县生态源的位于盘锦的大片湿地生态系统,及盖州庄河生态源与丹东凤城、宽甸生态源之间的丹东湿地生态系统)构成。

  二、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质量目标。

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干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

  2、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类标准。

  3、声环境质量目标。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6分贝,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三节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一、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1、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统筹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

综合防治面源污染,减少农业过度施肥和农药造成污染;

进行流域综合治理,逐步恢复河道水体的生态功能;

通过给水排水格局调整,实现不同用水功能之间的有序协调,确保水源保护地的水质安全。

  2、节约用水,开发节水技术,树立用水的循环经济理念。

在供、用水的各个环节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积极开发节水技术,特别是农业节水技术;

加强监管力度,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