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987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形成原因:

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第四节计划生育

1.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

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

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

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

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3.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⑴供能物质:

糖类(葡萄糖、蔗糖、淀粉)、蛋白质、脂肪

⑵非供能物质:

水、无机盐、维生素

2.各营养物质的作用: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脂肪:

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

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课本26页表2)维生素A: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课本25页表1)磷:

缺乏导致厌食

铁:

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

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缺钙:

儿童得佝偻病,中老年得骨质疏松

缺锌:

生长发育不良,食欲下降

3.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4.阅读课本P23探究实验.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

①功能: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②组成: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③▲消化道是由口腔开始经过的顺序依次为: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④▲消化腺:

大消化腺-唾液、肝脏、胰腺小消化腺-肠腺、胃腺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液

消化酶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不含酶

多种酶

⑤▲三大营养物质的初始消化部位:

口腔中有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初步的消化。

胃中有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有乳化脂肪的作用,没有消化的作用。

由于胆汁注入小肠中,因此脂肪的初步消化是在小肠中。

⑥小肠中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对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进行彻底的消化。

(注重课本34页的曲线图)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2.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

吸收的部位(了解):

胃中对少量的水和酒精有吸收作用;

小肠对水、无机盐、酒精、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有吸收作用;

大肠对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有吸收作用;

3.小肠的结构特点:

功能: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a最长;

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4.掌握课本P30探究实验,会做相应的变式题目。

5.掌握课本P31图Ⅳ-21,准确判断各组成结构相应的位置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就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每日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2.合理营养的原则: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吃奶类及豆制品;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课本37页平衡膳食宝塔)

3.关注食品安全(了解)①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②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③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油脂类

4.平衡膳食宝塔:

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

30℅40℅30℅

乳类

肉类

果蔬类

谷类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的组成:

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是由鼻腔开始,依次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的作用

①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有骨和软骨作支架)

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③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鼻腔中的鼻毛是为了过滤空气,丰富的毛细血管是为了湿润和温暖空气,黏液能粘住灰尘和湿润空气。

4.痰来自气管和支气管,内壁有纤毛将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就形成痰。

5.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呼吸:

会厌软骨抬起,让空气畅通无阻。

吞咽:

会厌软骨放下,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有节奏地吸气和呼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肺部叶数左边二叶右边三叶

2.肺部有利于气体交换的原因:

肺泡数目多,面积大;

.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胸围差的测定:

胸围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气终了时胸围长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①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顺着浓度低的方向流动

口诀:

吸气“收缩大大小”呼气“舒张小小大”

→胸腔容积扩大→

即:

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横向扩张(左右径增大)

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胸廓纵向扩张(上下径增大)

→肺被动扩张→使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引起气体从外界流向肺→吸气

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横向收缩(左右径缩小)

→胸腔容积缩小→

呼气时

膈肌舒张→隔顶部回升→胸廓纵向收缩(上下径缩小)

→肺被动收缩→使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引起气体从肺流向外界→呼气

6.物质的交换

7.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被利用,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8.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0.掌握课本P48图Ⅳ-26,P49模拟膈肌的运动图,做终训上相应的题。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常见的大气污染源:

工业生产的排放

车辆船舶的尾气

秸秆焚烧

地面扬尘

3.防止空气污染的根本措施: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有效措施:

植树造林

4.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见课本P55

5.边线上的尘埃粒子数的计数原则:

只记两条边线上的,即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

第4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2.血浆:

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

成分:

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

血红蛋白:

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白细胞: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得炎症的时候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

能吞噬细菌和病毒。

血小板:

是最小的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有止血与凝血功能。

4.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第二节血管

1.血管的种类: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各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

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

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向心,,流速慢★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几种血管的比较:

血管名称

结构

★功能

管壁特点

管内血流速度

动脉

较厚、弹性大

将血液有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静脉

较薄、弹性好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最慢

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的血管。

4.阅读课本P65实验。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

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

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壁最厚;

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结构顺口溜:

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不倒流

心脏内血液流动方向: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的功能: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是由其输送血液距离的远近不同决定的。

熟练掌握课本P68心脏解剖图。

2.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了解):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血液循环

的路线:

(另一种形式见下页)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的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于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理论是由英国医生哈维提出的。

▲血循环路线看似复杂,其实有规律可循: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3.动脉血——血液含氧较多,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

静脉血——血液含氧较少,二氧化碳较多,颜色暗红。

4.(了解)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心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

血压:

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液循环图:

5.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6.血液循环中动脉血静脉血的速记口诀:

心脏中,左动右静;

体循环中,动中动,静中静;

肺循环中,动中静,静中动

注:

动中动指动脉中流动脉血,其它类似。

第四节输血的原则

1.血型的发现:

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

占体重的7~8%

3.血型:

A型、B型、AB型、O型;

4.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5.无偿献血:

18-55周岁,200-300毫升

6

第5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废物排出方式:

排泄和排遗。

2.排泄指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包括排汗,排尿,呼气

a排汗:

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b呼气:

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c排尿:

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3.排遗指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一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掌握课本P80图):

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作用-肾脏:

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尿道:

排尿的通道,膀胱:

有贮尿的作用

2.尿的形成

肾单位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肾小球:

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

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尿的形成过程:

a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能吸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形成终尿。

3.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4.成分比较

5.排尿的意义:

人体通过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

6.掌握课本P81图Ⅳ-42和P82图Ⅳ-43.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

作为农家肥。

特点是:

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3.作用:

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第六章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㈠眼和视觉

1.眼球的基本结构:

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

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

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

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内膜包括视网膜;

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眼球各部分的作用;

角膜:

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

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

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睫状体:

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

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晶状体:

双凸镜,透明,能折射光线;

能改变光线,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3.与照相机的相似性

把眼球比喻为照相机:

瞳孔相当于光圈、晶状体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脉络膜相当于暗室的壁。

4.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为倒像),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5.近视的形成原理:

主要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矫正:

戴凹透镜;

远视刚好相反。

6.人看由远及近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的变化是由小变大。

7.近视眼的预防:

“三要”和“四不看”(课本91页和92页)

8.掌握课本P89图Ⅳ-46

㈡耳和听觉:

1、耳朵的结构:

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

包括鼓室,鼓膜,听小骨

内耳:

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2.耳各部分的作用

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

传导声波

鼓室:

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鼓膜: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

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和前庭: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维持身体平衡。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3.听觉的形成过程:

(课本94页)

4.相当于感受器的是:

视网膜和耳蜗

5.掌握课本P93图Ⅳ-51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①组成: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

②作用:

大脑: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语言,运动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下部与脊髓连接,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2.神经元

①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

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

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长的突起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②功能: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③神经元是构成神经传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掌握课本P99图Ⅳ-53.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①概念:

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③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掌握综训P99关于反射弧的两道题。

传入神经中断,人有感觉,不能形成反射(运动)

传出神经中断,人没有感觉,也不能形成反射(运动)

2.反射的类型:

①类型:

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②特点:

简单反射是生来具有的,大脑不参与(即神经中枢为脊髓);

复杂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包括对具体信号及语言文字的刺激所形成的反射;

大脑参与(即神经中枢为脑);

③人类特有反射的判断:

对语言文字的刺激所形成的反射,这与人类的大

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

第4节激素调节

1.内分泌腺:

概念:

腺体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掌握课本P106图Ⅳ-55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位置及分泌的激素,

3.几种激素的作用及分泌失调时的症状:

激素

分泌器官

主要生理作用

异常症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侏儒症(幼年缺少)、巨人症(幼年过多)、肢端肥大症(成年过多)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幼年缺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分泌过多)

胰岛素

胰岛

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缺少时)

①侏儒症智力正常,呆小症智力低下

②肾上腺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③肌肉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4.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7章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紧紧相依。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有许多负面的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

因此,环保知识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有关酸雨、废电池等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探究实验活动、设计实验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记住破坏环境的实例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和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