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历年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891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16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历年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特岗历年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特岗历年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特岗历年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特岗历年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历年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特岗历年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历年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历年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12、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3、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为准备律、、效果律。

14、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被称为教师。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16、新课程教学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单项选择题9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古代文化家、教育家韩愈著名的教育文章是()

A、《学记》B、《师说》C、《大学》D、《四书集注》

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西方教育家()。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洛克D、培根

3、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D、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科书

4、校歌、校训、校园环境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从课程分类的角度看,这些因素属于()。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校本课程D、活动课程

5、当代课程评价的基本功能是()

A、鉴定水平B、促进发展C、选拔淘汰D、奖优罚劣

6、学校工作的中心是()

A、教学B、智育C、德育D、师生关系

7、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小班教学B、分层教学C、小组合作学习D、班级授课制

8、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

A、组建良好的班主任B、抓好课堂纪律

C、开好主题班会D、评定学生操行

9、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是看()

A、教师的语言表达B、多媒体的运用

C、课堂的教学气氛D、学生的学习效果

10、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干好的一种需要被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成就内驱力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称为()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迁移学习

12、根据技能的分类,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弹唱B运算C绘画D体操

13、一个测验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多次测验获得的结果大体一样,即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都是相对稳定的人群,说明这一测验的()

A效度高B区分度C高难度D高信度高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属于最高层次需要的是()

A结交朋友B吃饭休息C发明创造D谈情说爱

15、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发实施的我国的基本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学校及其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

A法人资格B法人主体C法人权利D法人义务

1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法律上享有的为实现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活动的资格和能力一般称为()。

A教育自主权B教学自主权C法律自主权D办学自主权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条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专业人员B事业人员C专门人员D职业人员

19、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A教育能力B教师资格C学历D学位

20、人民教师整个职业道德体系的显著特征是()

A努力学习B爱岗敬业C为人师表D依法执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2、简述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相互关系。

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5、介绍两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措施及其心理学依据

2、试述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

某小学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本市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主要是在外打工人员子女。

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相差很大,某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情感水平、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家庭状况等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材料略)

1、该老师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

该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7分)

2、结合本实例,谈谈如何贯彻该原则,并对该原则作出评价。

(8分)

六、应用写作题(共20分)

请围绕以下三句话,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庠

2、新解析: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了学制系统。

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制又称新学制。

3、中国少年先锋队解析: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并委托共青团直接带领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4、教育目的解析: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理想或规定。

5、上课课外辅导解析:

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环节所构成。

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业布置与批改是上课的延续。

6、形成性评价解析:

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如摸底考试。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7、学生人身损害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的事故。

8、教育行政部门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9、丧失县级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收缴。

10、智商解析: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是体现人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

11、学习动机解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12、前到处阶段解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系统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

皮亚杰的这些理论都是根据其设计的的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

13、练习律解析:

桑代克依据其尝试——错误学习观,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4、职业倦怠解析:

职业倦怠也称为“工作倦怠”,“职业枯竭”,是一种因个体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对挫折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15、综合性选择性解析: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6、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解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1、B〈师说〉的作者是韩愈,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主要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意在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2、D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3、A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4、B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教育者直接表现出来的,如课程表中的学科。

隐形课程包括除上述课程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社会一体化等。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而言的,它是一个比较笼统和宽泛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本校教师编制的课程,可能还包括其他学校教师编制的课程或校际之间教师合作编制的课程,甚至包括某些地区学校教师合作编制的课程。

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5、B课程评价具有多重功能,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促进发展、鉴定水平和选拔淘汰三大功能。

其中,促进发展的功能是当代课程评价非常强调的基本功能。

6、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7、D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班级授课制。

8、A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和造就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才的客观要求。

9、D

10、C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11、B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2、B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

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13、D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

如果一个测验在不同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多次测验而获得的结果大体一样,则认为这一测验的信度较高。

14、C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分别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吃饭休息属于生理需要,谈情说爱和结交朋友属于归属与爱的需要,只有发明创造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5、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16、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打规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17、D办学自主权是学校在法律上享有的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活动的资格和能力。

18、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每三条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人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9、B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所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衽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20、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人民教师整个职业道德体系的显著特征。

三、简答题

1、

(1)顺序性。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2)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同一身心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另一方面是不同身心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小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是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4)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害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直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5)个别差异性。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教育、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另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德育工作、卫生工作等。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但教学与智育又存在着区别:

一方面,教学除了是实现智育的途径外,还是实现德育、体育、美育等诸育的途径;

另一方面,实现智育的途径既有教学,也有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其他途径。

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3、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4)学习的定势与态度。

(5)认知结构的特点。

(6)学习策略的水平。

4、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2)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和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

(6)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权利。

5、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由学生自重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自动性学习是自重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它突出再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班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

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理念,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体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而这些品质都是终身学习社会所必需的。

四、论述题

1、

(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凡是品德不良的学生,都担心另人看不起民,甚至曾经受过别人的斥责与嘲笑而“心虚”、“敏感”,对人“有戒心”、“有敌意”,有的在某种情境中,他们还会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恶自己,因此,他们会对教师采取沉默、躲避,甚至顶撞的态度,不接受教师的教育,情不通则理不达。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急于求成,马上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往往容易把关系搞得很僵,所以要想促使他们转化,首先需要感化他们,老师要从培养师生这间的感情入手,要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以满腔热情来融化他们“冰冷”的心。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长期这样做,就会使他们相信教师的真心诚意,把教师看作是知心人。

其次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只有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

(2)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辨别是非就是清醒地认识到行为的正确与错误。

它与道德评价密切相关,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形成正确道德认识的重要一环,学生形成不良品德的原因之一就是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放道德认识,道德评价能力差,往往是非颠倒,好坏不分,因此产生错误动机时他们不能知其错误而自觉加以克制,发生不良行为时不能知其羞耻而决心改正,导致一错再错,形成不良品德。

所以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首先就要进行道德认识的教育,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把自己以目中颠倒了的是非再颠倒过来,进而还要使他们产生对于不良行为的不满和愤恨,逐步体验到由于做出正确行行为而受到周围人们赞赏的欢愉,以形成正确的是非感。

(3)保护、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

具有不良品德的学生既有自卑感,也有自尊心,二者交织在一起,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或对立抵触情绪。

因此,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

人人都有长处,也有不足,具有不良品德的学生也是如此,只是他们的长处往往被不足之处所掩盖,不易被人发现、重视。

教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长处,使他们感到自己还有希望、还有前途。

这种自我认识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能使他们自爱、自重、自强。

(4)锻炼学生同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其新的行为习惯。

学生犯错误总是由某些不良诱因引起的。

这些诱因既可以是一些外部的客观条件,也可以是一些内部的主观因素。

对中学生来说,他们的不良行为,较多来自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初期,暂时控制或切断他们与外部不良诱因(如犯错误的场合、伙伴等)的联系,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仅仅依靠避开外部诱因是消极的,既不容易完全做到,也不容易排除在新诱因作用下再犯错误的可能。

因此,教师也要重视消除学生的不合理的欲望、嗜好等内部因素,而且在他们正确的动机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初步形成之后,可以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信任委托式”的监督性考验,锻炼他们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进一步帮助他们巩固新的动机与新的行为习惯之间的联系。

(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注意到他们的一般心理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更加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工作,不能用同样的办法对待所有品德不良的学生,应当区别对待,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有效教育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开他们的心扉,促使他们的品德不断地向好的方面转化,进一步把他们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2、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教学有关的参考资料完整。

(2)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活动等,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

(3)设计上课全过程。

写出三种计划(略)。

五、案例分析题

1、该教师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

解释。

2、贯彻要求(略)

六、应用写作题

答案: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一旦选择了教育工作,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他将终其一生承担着成就事业、追求科学、创造艺术的伟大责任。

在此过程中,他将创造可贵的精神财富,践行自己灿烂的人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1、教育是事业,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