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修养实用课程考试参考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832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课程考试参考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课程考试参考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课程考试参考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课程考试参考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课程考试参考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课程考试参考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课程考试参考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师德修养实用课程考试参考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课程考试参考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①就内容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

②就形式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独有神韵。

5、高校职能与大学使命

大学承担着三大基本职能:

一是根据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书育人;

二是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

三是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学以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追求知识为定位;

大学以倡导学术自由、学术自治、人文精神为理念;

大学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是高校师德的重要思想和制度基础。

(大学意义:

大学意味着师生的对话、生命的进步、智慧的孕育、人生的境界。

1、教师职业的主要角色

社会的代言人、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的引路者。

2、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①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示范性;

②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

③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

④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

3、教师职业的存在状态

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分为三种类型:

①“生存型”教师,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

②“享受型”教师,体验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状态;

③“发展型”教师,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

4、教师职业的价值内涵

即教师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对教师而言,教师职业充盈着自由的快乐,教师职业内含着创造的幸福。

5、教师职业的价值追求

21世纪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更高,因而教师职业的价值追求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些特点:

①教师应成为学者和专家;

②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和反思者;

③教师应成为美的体现者和创造者。

6、教师职业的道德责任

第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是我国对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

①“师范精神”的传统: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2007年温家宝总理指出做师范生要懂得两点,一是要有爱心,二是要有知识。

②为人师表③言传身教

第二,教书育人,依法从教: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规定,依法从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第三,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尊师”意为尊重教育、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求我们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养成尊师的品德。

“重道”意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坚持正义、善德立身,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治教治学,不断创新,追求真善美。

“敬业”意为热爱专业、督学求精、勤勉创新、献身事业。

要求我们专致学业、忠于职守,有为社会发展而奉献的价值追求和勤恳作风。

“乐群”意为和谐共处、诚信宽容、团队合作、厚生益众,要求我们善于合作,同舟共济,携手共建和谐家园。

敬业、勤业、创业、乐业)

1、高校师德建设的依据和目的。

依据:

大学具有“高深性”、“专门性”“前沿性”的特点。

目的: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2、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

第一,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从内涵来看,包括教师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格四个方面。

①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所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②教师职业伦理:

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核心构成是:

教师善、教师公正、教师责任感。

)③教师职业技能:

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具备的技能和能力。

(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④教师职业人格:

是指教师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行为倾向性,它是由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总体构成的。

第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外延:

①大学职能对高校师德的要求: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从教学活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入手。

②大学教育活动对高校师德的要求:

高校教师的教育活动所面对的对象十分复杂,因此对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要求就涉及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

3、高校师德建设的要求

第一,高校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

①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的教育理念表现在教育创新、全球视野、生本定位三个方面;

②坚定学术取向:

学术研究必须保证其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有利于增加人类利益。

③自觉道德修养: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聘用大学教师提出三方面要求:

一是“积学”,即学生水平高。

二是“热心”,即对大学事业怀有热情和责任感;

三是“用功”,即有进取创新精神。

第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

①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②坚持责任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③坚持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④坚持学术与人格相统一的道德责任观。

(大学教师只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问题思考

1、简述道德及职业道德的内涵和特征。

2、从大学精神谈谈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

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价值追求?

4、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5、为什么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

规范篇

第四讲高校教学工作的道德规范

1、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①教学本身即一项道德活动。

教学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既是求真的活动,同时也是求善的活动。

因为求善,教学活动便成为涉及道德价值的道德活动。

因此,教学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内含道德价值的德性生活,教学活动本身便是一种价值引领。

②教学内在地包含道德价值。

首先,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其次,客观而科学的知识本身便包含道德教育的作用;

最后,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指向师生生命成长的道德活动。

③教学能提升师生的人生境界。

④教学活动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首先,教学中的品质沟通;

其次,教学中的心理沟通;

最后,教学中的知识沟通。

2、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

①教学目标的设定合乎道德要求;

②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道德标准;

③教学过程的推进遵循道德原则;

④教学手段的运用依照道德规范;

⑤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道德价值。

3、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

第一,爱与责任

爱心是教师的师德在具体教学活动最核心的道德品质。

爱心就是关爱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就是热爱教学工作,是家庭的父爱、母爱在学校的体现,是体现教师无私的社会行为之一,也是教师的社会道德具体表现之一。

爱心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

爱心是基础,责任是动力。

有了爱心,就会在行动中化为教书育人的责任,有了责任心就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品行和教学艺术、技能影响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好评和爱戴,进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动力。

第二,公正与职业良心

强调教学公正,即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分配学生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提供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性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承担道德责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度自律的专业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一种内省的自觉,正是借这种内省的道德自觉,高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步入良性循环。

第三,平等与尊重

师生之间的平等主要体现为人格意义上的平等。

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和理解,在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能力和价值追求。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独立的人格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第四,宽容与节制

高校教学活动中的宽容与平等和尊重一脉相承。

宽容就是大度,表现为一种宽恕和容忍。

教师要用宽容大度的心境和胸怀就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体现教师的高尚道德。

节制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也是宽容的一种表现形式。

教师应当通过慎思、内视和内省而自我节制,不能放纵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损害教学的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师生冲突引起的愤怒的节制,恰恰是教学宽容的一种内隐的表现形式。

第五讲高校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

1、高校学术研究的道德内蕴

第一,高校教师的研究职责。

学术研究在高等学校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校教师,除承担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外,学术研究更是成为其主要工作之一。

第二,学术道德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

学术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在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学术研究者应遵循的道德底线,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

学术道德的内容取决于学术活动自身的特点,(即学术活动是创造性、探索性、积累性的活动),学术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术规范。

特征:

①学术道德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鲜明体现,属教师道德体系范

畴。

②学术道德具有突出的自律性,即既要受学术规范和纪律、法规的他律的制约,更需要

自律。

自律是学术道德的自觉、自警,体现一个人的诚信度和作品、成果的真实性。

③学术道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第三,学术道德的教育意义。

①凸显了探索创新;

②凸显了社会责任;

③凸显了自我发展;

④凸显了人才培养。

2、高校教师学术品格的培养

①培养求真品质:

学术活动的宗旨就是探索真理;

②培养诚信品质:

诚信是做人应具备的最基本品质,学术诚信更是学者应具备的首要道德规范;

③培养自律品质:

学术规范重在自律,自律是维护学术道德的基础。

3、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要求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至少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①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一是尊重事实,诚实地进行学术活动;

二是做真理忠诚的维护者;

三是随时修正错误。

②探索创新,严谨治学:

勇于创新,一是自强不息,精勤不倦;

二是独立思考,永不迷信;

三是注重实践,大胆探索。

严谨治学主要指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即在学术研究中要严肃认真,严密谨慎,老老实实,不带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③学术民主,学术自觉:

一是创设民主氛围。

学术民主就是要给予学术研究以充分宽松的环境,学术民主的实质是个性的解放;

二是追求学术自觉。

尊重学术规范,树立科学的治学态度,就是追求一种学术自觉。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需要提高学术规范意识,追求学术自觉。

④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一是相互协作。

集百家之长,聚众人之智,挥个人之势;

二是尊重他人。

要求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做到虚心学习,取人之长。

正确使用他人的劳动成果。

批判继承、合理怀疑。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第六讲高校社会服务的道德规范

1、高校社会服务

高校社会服务,即是指高校服务于社会。

广义的高校社会服务包括为社会所进行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狭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指高等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

2、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内涵及其道德意义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是指,高校教师以自己的学科专长为基础,除完成高校本职工作外,根据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术组织的兼职劳动。

道德意义:

①履行高校的历史使命。

首先,可拓展培养人才的服务。

其次,可开拓高校的经费来源。

再次,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最后,可促进文化知识的社会普及。

②加速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

首先,高校的研究课题来自社会。

其次,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必须通过社会实施。

③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有利于高校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

④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社会服务提供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

3、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①诚实守信: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诚信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就教师个体而言,无论是奉献义务还是有偿服务都应该秉承诚实守信原则。

二是就教师集体而言,教师所在的组织也应该恪守诚信原则,体现在服务组织的团体合作中以及与被服务对象的合作中。

②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持有公平公正之心。

③讲求效率:

对于高校教师个体来说,首先,要提高服务意识。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再次,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最后,教师要发扬团队精神;

就高校社会服务机构来说,一是要充分重视资源管理。

二是要提高效率,引入激励竞争机制。

三是要建立激励约束制度。

④乐于奉献:

高校教师的服务行为应体现出奉献精神。

首先,努力工作,培养人才,坚持正义,成为社会良心和前进的灯塔。

其次,积极投身公益活动。

再次,高校教师可利用一切机会无偿回报社会。

3、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关系应对

①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履行服务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②岗位主次的关系:

确立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

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的关系。

(高校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岗位与社会服务的关系:

对教师个人来说,首先要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他们最重要的责任,开展好教育教学和科研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其次也不能因此对社会服务降格以求。

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不能简单粗暴地反对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对社会服务人员加以引导和管理。

③服务与守法的关系:

为政府提供政策服务时要遵守行政法、为市场提供服务遵守民商法和经济法、树立义务意识,自觉遵守税法。

④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正确态度,一是,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

二是,倡导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

三是,倡导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

问题思考:

1、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有哪些?

2、论述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道德要求。

3、论述高校教师学术科研的道德要求。

4、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5、为什么说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必须处理好岗位主次的关系?

(第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

第二,高校教师从事社会服务是出现的一些问题表现为:

①在绝对时间上,他们把主要的精力花在校外活动上,影响校内教学研究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如校外兼职。

②有的人无偿使用学校的招牌、设备等软、硬件资源办学。

③有的侵犯了学校的知识产权,把自己在学校的职务发明甚或是集体成果偷偷转让以换取暴利。

这些人兼职成了专职,专职则变成了兼职,导师岗位的主次颠倒。

修养篇

第七讲高校师德修养的基础

1、高校师德修养的含义及其特点

含义:

师德修养就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换言之,也就是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感悟,自主地进行道德认知、思想认同和行为选择,努力进行道德人格的调整和品行的构建,以实现人格的改进和道德品质提升的动态过程。

特点:

①是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实践活动;

②是自我人格完善的一项自主、自觉、自为和自愿的一项活动;

③是道德理论认知与实践相互作用、通过内化整合的过程。

(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认识提高的过程和特点。

2、高校师德评价的依据

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目的和手段相统一。

3、高校师德评价的标准及方式

高校师德评价的标准:

①以善恶为标准。

善的行为就是道德的,反之,恶行就是不道德的,有违师德的。

②以发展为标准(生产力标准,间接标准,有利于教育发展、教师事业发展的,就是符合高校师德的,作为评价标准之一)

③以实践为标准。

(以实践检验道德是非为标准,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就是符合师德的,实践检验不正确的就是不符合当代高校师德的,作为评价依据)

高校师德评价的方式:

①社会评价:

(只能是一种舆论式的评价,尚未能推普到教师个人的具体评价,有时只能在接到学生家长的表扬信,或举报之后、媒体报道、或媒体曝光才能得以事实兑现评价)。

社会评价是最权威的评价,但难以推广,除非是推选教师道德模范时采用。

②自我评价:

自己给自己打分,要求对照自己的道德认识和表现,实事求是的给自己打分。

主观性很强,尽管不一定准确客观,但不能缺失个人自我评价这一环节。

③学生评价:

是最能体现真实师德高低现状和水平的方式,教师师德最大客观性的体现,目前,多被采用于当下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和实际应用中。

④同行评价:

同行听课专家听课就是同行评价,意见最中肯,最考验当教师的水平,促进教师的进步最快。

⑤领导评价:

是一种综合性总结的评价,一般每年进行一次,供年度师德考核评价定性参考。

4、高校师德修养的原则

①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是继承优秀传统,如我国优秀的师德传统:

主张教育公正、倡导爱生敬业、强调以身作则、博学多闻,精益求精、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尊道重德,见利思义。

二是创新师德修养,要做到古为今用,突出时代精神。

充实内涵,突出人文精神。

②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坚持修养的他律(外在的要求、社会要求)道德规范,按他律要求积极自动地进行自律实践,要求自己严于要求别人,将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发展需要,有道德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自觉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自主的自律阶段,才能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③做到内修与外养相结合:

做到内修崇高品质,外养良好仪表形象。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内外一致,言行举止体现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形象。

第八讲高校师德修养的路径

1、高校师德修养的路径

①提高师德认识

②陶冶师德情感:

首先,教师要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护,这是教师师德情感的核心。

其次,教师要培养自尊心、责任感、荣誉感。

再次,教师要培养对同事和家长充满尊重和热情。

③坚定师德信念

④锻炼师德意志

⑤培养师德习惯:

教师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影响着学生的品格、思想、观念和学业。

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规范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实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及自身发展的目标。

2、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

①志存高远②学思结合③内省慎独④践履笃行

(内省,即自觉地进行思维约束,内心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

慎独,是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场合下,更要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道德标准。

笃行,即一心一意、矢志不渝地去实践。

1、高校师德修养有什么特点?

2、论述高校师德评价的标准。

3、论述高校教师师德的原则。

4、论述高校师德修养的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教学指导及题型

课程名称: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

课程类别: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学时数:

20学时

适用专业: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是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是介绍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其所要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包括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道德要求、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要求、高校教师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和道德要求,高校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等。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入职前的高校教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职业要求,系统地掌握作为高等学校教师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及要求,积极践行教学中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规范、社会服务规范等。

并能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以及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考试题型及要求

(一)考试题型结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试卷主要考核目标为识记、理解、综合及运用,各考核目标的比例为识记20%、理解30%、综合及运用50%。

试卷中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之间的比例为2:

5:

3。

试卷主要为四种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二)考试形式与时间

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本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作介绍,分为三讲内容。

包括对道德、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等概念的界定,职业道德的形成及其特点,教师职业角色特征积极内在价值和道德责任,并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作进一步阐述。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即自律功能、教化功能和调节功能。

职业道德是调节本职业集团内部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集团及其个人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善恶的标准,对该行业人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具有行业性与特定性、稳定性与连续性、灵活性与多样性、规范性与实践性等特点。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大学以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追求知识为定位;

教学重点:

1.职业道德的含义及作用

2.职业道德形成及其特点

3.大学精神的内涵

4.高校职能与大学使命

教学难点:

大学精神的内涵

教学时数:

2学时

高校教师在职业分工中扮演着社会代言人、文化传播者、学生引路者的多种角色;

其劳动必然具有劳动手段的主体性与教育活动的示范性,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等特点。

根据高校教师的存在状态和内心体验,现实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教师:

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

在高等教育不断变革的今天,高校教师应努力成为学者和专家,成为研究者和反思者,成为美的体现者和创造者。

自觉承当起“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书育人,依法从教”、“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道德责任。

1.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2.教师职业的价值内涵

3.教师职业的道德责任

教学难点:

教师职业的价值内涵

教学时数:

大学具有“高深性”、“专门性”、“前沿性”的特征,高校师德建设亦依此进行,并积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高校师德建设从内涵上表现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技能、职业人格等;

从外延上既包括由大学职能衍生出来的教师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