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检验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190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0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检验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污水处理检验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污水处理检验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污水处理检验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污水处理检验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检验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污水处理检验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检验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检验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防火、防水、防爆知识,在离开实验室之前检查水电设施是否安全。

7、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吸烟等进行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8、节约水、电及实验药品,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9、保持实验室内环境卫生。

二、药品、试剂管理规则

1、将药品根据实验项目或同种盐类(如钾盐、钠盐、铵盐等)进行分分类整理,做好记录。

2、药品最好放在阴面通风的房间里,属于一般要求避光的,装在棕色瓶里即可;

属于必须避光的,外层黑纸不要去掉。

3、剧毒或致癌物质(如汞盐、氰化钾、氧化砷、叠氮化合物等)及腐蚀性药品要放在保险柜内,非实验人员不得取用。

4、易燃或易挥发的溶剂不准用明火加热,可用水浴加热;

不准在敞口容器中加热或蒸发;

溶剂存放或使用地点距明火至3米以上。

5、某些强氧化剂如硝酸钾、硝酸铵、高氯酸(也属强腐蚀剂)、高氯酸钾(钠)、过硫酸盐等严禁与还原性物质如有机酸、木屑、硫化物糖类等接触。

6、药品取用要坚持“只出不进”的原则,以免污染药品。

药品用完后放回原处,以便下次使用。

7、药品选用要根据用途,在分析监测中,除特殊规定外,一般选用分析纯。

8、试剂规格如下:

规格

代号

标签颜色

用途

保证纯

G.R

绿色

精确分析和研究

分析纯

A.R

红色

一般分析和科研

化学纯

C.P

蓝色

适用于工业分析

医用试剂

L.R.

蓝.棕

一般化学实验

生物试剂

B.R.或C.R.

黄色

生物化学检验

基准试剂

E.P.

标定标准溶液

9、试液配制要根据用途,按照实验要求选用不同规格的药品,以保证试液质量。

10、试液标签都应标明试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保存期限等。

如发现试液有变色、沉淀、分解等,则应弃去重配。

11、试剂瓶的磨口塞必须与瓶口密合,以防杂质侵入和溶剂挥发。

12、碱性和浓盐类溶液勿贮于磨口塞玻璃瓶中,以免瓶塞与瓶口固结而不易打开,最好放在聚乙烯瓶中保存。

遇光易变质的溶液应贮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

三、玻璃器皿的洗涤

1、常规洗涤法:

对于一般玻璃仪器,用自来水冲洗后,用毛刷蘸取去污粉仔细刷净内外表面,尤其注意磨砂部分,然后用自来水冲洗3-5遍,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

洗净的玻璃仪器表面不挂水珠。

2、刷洗的玻璃仪器,可根据污垢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洗液进行浸泡或共煮,再用水洗净。

3、特殊的清洁要求:

在某些实验中对玻璃仪器有特殊的清洁要求,如分光光度计上的比色皿,用于测定有机物后,应以有机溶剂洗涤,必要时可用硝酸浸洗。

4、洗涤液的配制:

(1)强酸性氧化剂洗液:

将20克重铬酸钾(化学纯)溶于40毫升热水中,冷却后,于搅拌下徐徐加入360毫升浓硫酸(注意!

不能将重铬酸钾加入浓硫酸中)。

冷却后,倒入磨口瓶中保存。

溶液变绿时,不宜再用。

(2)碱性乙醇洗液:

将25克氢氧化钾溶于少量水中,在用乙醇稀释至1升。

此溶液也适于洗涤玻璃器皿上的油污。

(3)纯酸洗液:

1+1的盐酸(硫酸、硝酸)对玻璃仪器进行浸泡。

5、另外实验室中常用的洗涤用品有:

肥皂、洗衣粉、去污粉等。

四、纯水的制备

(一)实验室纯水的质量要求

实验室纯水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不得有肉眼可辨的颜色或纤絮杂质。

实验室纯水分三个等级,应在独立的制水间制备。

(1)一级水

不含溶解杂质或胶态质有机物。

可经二级水进一步处理制得。

用于制备标准水样或超痕量物质的分析。

(2)二级水

常含有微量的无机、有机或胶态物质。

可用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制得的水进行再蒸馏的方法制备。

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

(3)三级水

适用于一般实验工作,可用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制备。

实验室纯水制备的原料应当是饮用水或比较干净的水,如有污染或空白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纯化处理。

(二)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

一级水

二级水

三级水

PH值范围(25℃)

5.0~7.5

电导率(25℃,μs/cm)

≤0.1

≤1.0

≤5.0

可氧化物的限度检验

符合

吸光度(254nm,1cm光程)

≤0.001

≤0.01

二氧化硅(mg/L)

≤0.02

≤0.05

(三)影响纯水质量的因素

在实验室中制取的纯水,不难达到纯度指标.一经放置,特别是接触空气,电导率会迅速下降。

例如用钼酸铵法测磷或纳氏试剂测氨氮,无论是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只要新制取的纯水都适用。

一旦放置,空白便显著增高。

主要来自空气和容器的污染。

玻璃容器盛装纯水可溶出某些金属或硅酸盐,有机物较少。

聚乙烯容器所溶出的无机物较少,但有机物多。

(四)特殊要求的用水

无氨水:

向水中加入硫酸至PH<2,使水中各种形态的氨或胺最终转变成不挥发的盐类,蒸馏,收集馏出液即得。

无二氧化碳水:

将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煮沸至少10min,使水量蒸发10%以上,加盖放冷即可。

五、一般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摩尔浓度:

1m3溶液中含有溶质物质的量。

常用单位为mol/L。

=1mol/L,即每升含40gNaOH.

=1mol/L,即每升含49gH2SO4.

=1mol/L,即每升含98gH2SO4.

2、重量百分浓度:

即溶质重量占溶液重量的百分数。

5克高锰酸钾溶液,即把5g高锰酸钾溶解在95g水中。

5%高锰酸钾溶液,即把5g高锰酸钾溶于水,稀至100ml。

3、体积百分浓度:

100分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体积分数。

36%醋酸,即量取36ml醋酸,加水稀至100ml即成。

4、体积比例表示法:

常用a+b或a:

b表示。

a为溶质,b为溶剂。

(1+5)盐酸表示1份体积的盐酸溶于5份体积的水中。

5、质量比例表示法:

6:

4的碳酸钠与碳酸钾的混合试剂,是由6克碳酸钠和4克碳酸钾混合而成。

6、滴定度表示法:

用每毫升溶液所滴定被测物质的克数表示(符号为T)

六、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水样的采集

1、水样原水可以在调节池的进口采集,上一个工艺段的出水为下一个工艺段的进水。

2、采集时要注意水样的代表性。

3、水样采集的类型:

瞬时样(单一时间的水样)、平均样(在同一采样点上的不同时间按照加权平均方法所采集的瞬时样的混合样)。

4、采样器一般采用具塞聚乙烯瓶,特殊的水样要用专用采样器,如测定溶解氧要用溶解氧瓶等。

(二)水样的保存

1、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

(1)减缓生物作用。

(2)减缓化合物或络合物的水解及氧化作用。

(3)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损失。

2、保存措施:

(1)选择适当材料的容器。

(2)控制溶液PH值。

(3)加入化学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和生化作用。

(4)冷藏或冷冻以降低细菌活性和化学反应速度。

3、采样容器的选择

(1)容器不能是新的污染源;

(2)不应吸附待测组分

(3)所用洗涤剂不能影响水样指标的测定

(三)样品采集后要注名采样时间、要监测的项目、水样名称等。

序号

测定项目

保存方法

最长保存时间

1

COD

加H2SO4至PH<

2

2-5℃冷藏

7天

24小时

BOD5

冷冻

PH<

1个月

4天

3

硫酸盐

28天

4

溶解氧(碘量法)

加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

4-8小时

5

氨氮、凯氏氮、硝酸盐氮

6

亚硝酸盐氮

立即分析

7

总氮

8

总磷

数月

9

六价铬

加NaOHPH为8-9

当天测定

10

碱度

11

挥发酚

每升加1克硫酸铜抑制生化,用磷酸酸化PH<

12

悬浮物

尽快测定

13

硫化物

用NaOH调至中性,加2ml1mol/L乙酸锌和1ml1mol/LNaOH

一、监测数据的五性

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环境监测结果的“五性”反映了对监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1、代表性

代表性是指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按规定要求采集的有效样品。

所采集的样品必须能反映水质总体的真实状况。

所以在采样时要充分考虑所测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2、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从试样的现场固定、保存、传输,到实验室分析等环节的影响。

一般用通过对标准样品的分析来了解分析准确度。

3、精密性

精密性和准确性是监测分析结果的固有属性,必须按照所用方法的特性使之正确实现。

精密性表现为测定值有无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可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平行测定。

4、可比性

指用不同测定方法测定同一样品的某污染物,所得结果的吻合程度。

5、完整性

完整性强调工作整体规划的切实完成,既保证按预期计划取得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有效样品,获得这些样品的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而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重要产品,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分析测试方面,代表性、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优化布点、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而可比性又是精密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综合体现,只有前四者具备了,才有可比性而言。

二、检出限

检出限为某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在的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和噪声水平有关。

三、测定限

1、测定下限

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的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下限。

测定下限放映出分析方法能地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可能性。

在没有或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它受精密度要求的限制。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越高,测定下限高于检出限越多。

2、测定上限

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量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上限。

对没有或消除了系统误差的特定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不同,测定上限也不同。

四、最佳测定范围

最佳测定范围也称有效测定范围,指在限定误差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测定下限至测定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在此范围内能够准确地测定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

最佳测定范围应小于方法的适用范围。

对测量结果的精密度要求越高,相应的最佳测定范围越小。

五、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前者用标准溶液直接测量,没有经过水样的预处理过程,后者所使用的标准溶液经过了与水样相同的消解、净化、测量等过程。

1、校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溶液一般可直接测定,但如试样的预处理复杂致使污染或损失不可忽略时,应和试样同样处理后测定。

校准曲线的斜率常随环境温度、试剂和贮藏时间等实验条件的改变而变动。

在测定试样时绘制校准曲线最为理想。

2、校准曲线的检验

线性检验:

即检验校准曲线的精密度。

对4~6个浓度单位所获得的测量信号值绘制的校准曲线,分光光度法一般要求其相关系数

,否则应找出原因重新绘制。

截距检验:

即检验曲线的准确度,在线性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方程Y=bx+a然后将所得的截距a与0作t检验,当取95%置信水平,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时,a可作0处理,方程简化为y=bx,移项得x=y/b。

当a与0有显著差异时,表示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的准确度不高,应找出原因予以校正。

斜率检验:

即检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方法灵敏度是随实验条件而改变的。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仅由于随机中的操作误差所导致的斜率变化不应超出一定的允许范围。

第三章项目监测

pH值的测定

pH为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log10aH+

pH值可间接的表示水的酸碱强度,是水化学中常用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

玻璃电极法:

仪器:

酸度计(带复合电极)、250ml塑料烧杯

试剂:

pH成套袋装缓冲剂(邻苯二甲酸氢钾、混合磷酸盐、硼砂)

温度℃

PH值

0.05M

邻苯二甲酸氢钾

0.025M

混合磷酸盐

0.01M

硼砂

4.01

6.98

9.46

1.00

6.95

9.39

4.00

6.92

9.28

15

6.90

9.23

20

6.88

9.18

25

6.86

9.14

30

6.85

9.10

35

4.02

6.84

9.07

40

4.03

6.83

9.04

45

4.04

9.02

实验步骤:

(1)缓冲溶液的配制:

剪开塑料袋,将粉末倒入250ml容量瓶中,以少量无二氧化碳水冲洗塑料袋内壁,稀释到刻度摇匀备用。

(2)仪器(pHS-2C酸度计)的校准:

a、仪器插上电极,将选择开关置于pH档,斜率调节在100%处;

b、选择两种缓冲溶液(被测溶液pH在两者之间);

c、把电极放入第一种缓冲液中,调节温度调节器,使所指示的温度与溶液均匀。

d、待读数稳定后,调节定位调节器至上表所示该温度下的pH值;

e、然后放入第二种缓冲液中,混匀,调节斜率调节器至上表所示该温度下的PH值。

(3)样品测定:

如果样品温度与校准的温度相同,则直接将校准后的电极放入样品中,摇匀,待读数稳定,既为样品的pH值;

如果温度不同,则用温度计量出样品温度,调节温度调节器,指示该温度,“定位”保持不变,将电极插入,摇匀,稳定后读数。

注意事项:

(1)电极短时间不用时,浸泡在蒸馏水中;

如长时间不用,则在电极帽内加少许电极液,盖上电极帽。

(2)及时补充电极液,复合电极的外参比补充液为3M氯化钾溶液

(3)电极的玻璃球泡不与硬物接触,以免损坏。

(4)每次测完水样,都要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头部,并用滤纸吸干。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用氧的毫克/升表示。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这些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

是水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

重铬酸钾法:

1、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以Ag+作此反应的催化剂)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有机物),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

根据用量计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2、干扰及消除

氯离子能被重铬酸盐氧化,并且能与硫酸银作用产生沉淀,影响测定结果,故在回流前向水样中加入硫酸汞,使成为络合物以消除干扰.

3、仪器:

(1)COD恒温加热器

(2)回流装置:

加热管、空气冷凝管

(3)50ml酸式滴定管

(1)重铬酸钾溶液(1/6K2Cr2O7=0.2500mol/L):

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小时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的容量瓶中,稀至标线。

(2)试亚铁灵指示液:

称取1.485g邻菲啰啉(C12H8N2.H2O),0.695g硫酸亚铁溶于水中,稀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

(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NH4)2Fe(SO4)2.6H2O≈0.1mol/L]:

称取39.5g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ml的容量瓶中,稀至标线,摇匀。

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定。

标定方法:

准确吸取10.00ml重铬酸钾标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稀至110ml左右,缓慢加入30ml浓硫酸,混匀。

冷却后,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溶液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l)

(4)硫酸—硫酸银:

于500ml浓硫酸中加入5g硫酸银,放置1~2天使溶解。

(5)硫酸汞:

结晶或粉末。

4、实验步骤:

(1)取20ml混匀水样置加热瓶中;

(2)加入约0.4g硫酸汞;

(3)准确加入10.00ml重铬酸钾标液和瓷片;

(4)再缓慢加入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

(5)摇匀,连接冷凝管,加热沸腾回流2小时;

(6)冷却后,从冷凝管加入90ml蒸馏水,并转移至锥形瓶中;

(7)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用硫酸亚铁铵标液滴定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为终点。

记录硫酸亚铁铵标液的用量。

计算:

—取样的体积ml;

—硫酸亚铁铵的浓度,mol/L;

—滴定空白时消耗硫酸亚铁铵的量,ml;

—滴定水样时消耗硫酸亚铁铵的量,ml;

8--1/2氧的摩尔质量(g/mol)

—稀释倍数

(1)加入H2SO4-AgSO4前,一定要加瓷片,以免引起暴沸。

(2)COD的结果要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COD大于500时,要进行稀释,大致如下:

COD值

800

1500-2500

3000-15000

>

20000

稀释倍数

3-6

10-50

100

※以上稀释倍数仅供参考

(4)`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检查试剂的质量和操作水平,由于每克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理论COD值为1.176g,所以溶解0.4251g干燥过的邻苯二甲酸氢钾(HOOCC6H4COOK)于重蒸馏水中,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使之成为500mg/LCODcr标准溶液。

(5)有关资料介绍:

水样中20~80mg/L的亚硝酸盐会使COD按常规的方法无法准确测定,一般可采用氨磺酸和氨磺酸铵来消除干扰,主要是里面的氨基起作用:

NH2SO3H+HNO2→H2SO4+H2O+N2

NH4SO3NH2+HNO2→NH4HSO4+H2O+N2

该反应在室温或在加热的条件下即可发生,放出氨气,从而达到去除NO2-的目的。

实验研究表明:

10mg掩蔽剂几乎可以完全掩蔽1mg的NO2-;

掩蔽剂对空白在0~15mg范围内影响不大,超过15mg时,对测定影响较大。

以上说明仅供参考。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破坏水体中氧的平衡,使水质恶化。

生化需氧量是属于利用水中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所消耗的氧,用来表示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稀释接种法。

稀释接种法:

1、方法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溶解氧的量。

于恒温培养箱内在20

1℃培养5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既为BOD5值,以氧的mg/L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BOD5范围:

2mg/L<

CBOD5<

6000mg/L,当>

6000时,会因稀释带来误差。

(1)恒温培养箱

(2)5—20L细口玻璃瓶

(3)1000—2000ml量筒

(4)玻璃棒:

50ml,棒的底端固定一个10号的带有几个小孔的橡胶塞。

(5)溶解氧瓶(碘量瓶):

250—300ml

(1)磷酸盐缓冲溶液

将8.5g磷酸二氢钾(KH2PO4),21.75g磷酸氢二钾(K2HPO4),33.4g七水合磷酸氢二钠(Na2HPO4·

7H2O),和1.7g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稀至1000ml。

此溶液PH值为7.2

(2)硫酸镁溶液

将22.5g七水合硫酸镁(MgSO4·

7H2O)溶于水中,稀至1000ml

(3)氯化钙溶液

将27.5g无水氯化钙溶于水中,稀至1000ml。

(4)氯化铁溶液

将0.25g六水合氯化铁(FeCl3·

6H2O)溶于水,稀至1000ml。

(5)盐酸溶液(0.5mol/L)

将40ml浓盐酸溶于水,稀至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