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131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Word文件下载.docx

《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Word文件下载.docx

B.6.2gNa2O溶于1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

L-1

C.4.0gH218O中所含电子数为2×

D.标准状况下,将22.4LNO2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

【答案】C

【解析】A、7.8gNa2O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其中阴离子数目为0.1×

1023,A错误;

B、6.2gNa2O是0.1mol,溶于1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00m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不是0.2mol·

L-1,B错误;

C、4.0gH218O的物质的量是4.0g÷

20g/mol=0.2mol,其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电子数为2×

1023,C正确;

D、标准状况下22.4LNO2的物质的量是1mol,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

3NO2+H2O=2HNO3+N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3mol,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目的关系涉及的知识面广,涉及到核素、弱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胶体、化学键等知识点。

与微粒数的关系需要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化学键之间的关系,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移电子数目时一定要抓住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化合价的改变以及物质的量,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或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就是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SiO2可以导电,可用作光导纤维

B.Na2CO3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火坩埚,熔融NaOH固体

D.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D

【解析】A、晶体SiO2不导电,A错误;

B、Na2CO3能与盐酸反应,但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

C、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火坩埚,但不能熔融NaOH固体,因为二者反应,C错误;

D、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制冷剂,D正确,答案选D。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Al3++2SO42-+2Ba2++4OH-

2BaSO4↓+AlO2-+2H2O

B.稀HNO3与难溶于水的FeS固体反应:

FeS+2H+

Fe2++H2S↑

C.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Ca2++CO2+H2O

CaCO3↓+2H+

D.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

3ClO-+2Fe(OH)3

2FeO42-+3Cl-+H2O+4H+

【解析】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偏铝酸钾和水: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A正确;

B、硝酸是氧化性酸,稀HNO3与难溶于水的FeS固体反应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不到硝酸亚铁和H2S,B错误;

C、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不反应,C错误;

D、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

3ClO-+4OH-+2Fe(OH)3=2FeO42-+3Cl-+5H2O,D错误,答案选A。

离子方程式错误的原因有:

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

质量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电子得失总数不守恒、难溶物质和难电离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没有注意反应物的量的问题,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学生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

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没有注意物质之间是否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注意离子配比,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难溶物溶解度的大小,注意隐含因素等。

应熟练掌握化学反应规律和重要物质的性质,认真审题,才能正确写出离子方程式。

6.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

B.图2装置可用于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D.图4装置可用于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大试管A中装碳酸钠固体,小试管B中装碳酸氢钠固体

【解析】试题解析:

A.浓硫酸氨气反应;

A错误;

B.碳酸钠不仅溶于水,还能与酸反应,一旦反应发生,无法控制反应的停止;

盐酸具有挥发性,有杂质氯化氢气体;

B错误;

C.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C错误;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比稳定,给碳酸钠加热,结果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结论得证;

D正确;

气体的制备、干燥、物质的稳定性等知识的考察。

7.三氟化氮(NF3)(氟只有两种价态:

-1,0)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

3NF3+5H2O

2NO+HNO3+9HF。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若1molNF3被氧化,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C.若生成0.4molHNO3,则转移0.4mol电子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解析】A.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5价,其它元素化合价都不变,所以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错误;

B.若1molNF3被氧化,则反应转移电子数=1mol×

NA/mol=2NA,B正确;

C.若生成0.4molHNO3,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4mol×

2=0.8mol,C错误;

D.3molNF3参加反应,有2molNF3被还原,有1molNF3被氧化,所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D错误;

答案选B。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为易错点。

8.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K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

置于坩埚中加热

B.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

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Na2CO3(aq,饱和),然后干燥

D.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

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

【解析】A.利用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的性质,可将其转换为碳酸钠,碳酸钠仍为杂质,A错误;

B.稍过量双氧水能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故可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B正确;

C.饱和碳酸钠溶液也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错误;

D.AgNO3溶液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D错误,答案选B。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解答此类题型不但要明确除杂的基本原则“不减、不增、不污、易分”,而且对课本上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必须熟悉。

9.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H2O的电子式:

B.HClO的结构式:

H—O—Cl

C.CO2的比例模型:

D.质子数为34,中子数为40的硒原子:

4034Se

【解析】A、H2O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A错误;

B、HClO的结构式为H-O-Cl,B正确;

C、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

不能表示CO2的比例模型,C错误;

D、质子数为34,中子数为40的硒原子可表示为

,D错误,答案选B。

10.下列实验装置设计完全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

11.某溶液中含如下离子组中的几种K+h(t)tp:

//www.?

wln100#.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Fe3+、Fe2+、Cl-、CO32-、NO3-、SO42-、SiO32-

、I-,某同学欲探究该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醮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

Ⅲ.取Ⅱ反应后溶液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第二支试管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肯定不含Fe2+、NO3-

、SiO32-、I-

B.原溶液中肯定含有K+、Fe3+、Fe2+、NO3-

、SO42-

C.步骤Ⅱ中无色气体是NO气体,无CO2气体产生

D.为确定是否含有Cl-可取原溶液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K+;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证明含有NO3-、Fe2+,一定不含有SiO32-、CO32-;

Ⅲ.取Ⅱ反应后的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为硫酸钡,证明含有SO42-,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即出现了三价铁离子,是Ⅱ过程中亚铁离子被硝酸氧化的结果;

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无色,证明一定没有I-;

Fe3+、Cl-是否存在无法确定。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O3-、Fe2+,A项错误;

B.Fe3+是否存在无法确定,B项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步骤Ⅱ中无色气体是NO气体,无CO2气体产生,C项正确;

D.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干扰了氯离子的检验,D项错误;

答案选C。

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鉴别、离子共存的相关知识。

12.有电子层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少1个,Y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1个,Z的单质常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W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的。

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Z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W的简单氢化物

B.Z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可制得相应的含氧酸

C.X、Y、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D.X、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互相都能发生反应

电子层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X、Y、Z、W,Z的单质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Z为Si;

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少1,则X为Na;

Y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1,则Y为Al;

W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则W为Cl。

A、非金属性Cl>Si,则W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Z的氢化物,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故B错误;

C、Na、Al、Cl在同周期,原子半径在减小,氯离子的半径最大,铝离子半径最小,故C错误;

D、X、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HClO4,Al(OH)3具有两性,则水化物之间互相都能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13.某同学通过下列实验探究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实验室中将NH3∙H2O滴入Al2(SO4)3溶液中,制备Al(OH)3沉淀

B.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后立即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铝燃烧的火焰

C.将Al(OH)3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AlCl3固体

D.将铝置于装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再加水,探究Al在不同浓度硫酸中的反应

【解析】A、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实验室中将NH3∙H2O滴入硫酸铝溶液中,制备氢氧化铝,A正确;

B、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铝氧化生成氧化铝,熔点高,B错误;

C、氯化铝溶液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蒸发氯化氢挥发,得到水解产物氢氧化铝,不能得到氯化铝,C错误;

D、常温下铝在浓硫酸溶液中发生钝化,不再继续反应,加入水稀释后,稀硫酸和铝发生反应,不能探究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14.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通常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只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

【解析】①中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被还原得到铜,转化关系符合;

②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金属钠,转化关系符合;

③中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和酸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氯化氢被氧化生成氯气,转化关系符合;

④中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能直接转化为铁,不符合,答案选A。

15.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D.得到2.54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mL

【解析】设合金中Cu、M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知64x+24y=1.52①;

在反应过程中有:

Cu-2e-=Cu2+、Mg-2e-=Mg2+,Cu2++2OH-=Cu(OH)2↓、Mg2++2OH-=Mg(OH)2↓,所以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阳离子完全沉淀所需OH-的物质的量,n(OH-)=

=0.06mol,故2x+2y=0.06②,由①和②组成方程组解得x=0.02mol,y=0.01mol。

A项,由上述计算可得,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A正确;

B项,根据c=

可得:

c(HNO3)=

mol•L-1=14.0mol·

L-1,B正确;

由上述分析可知,Cu、Mg共失去0.06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硝酸完全被还原为NO2,则NO2的物质的量应为0.06mol,已知得到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即0.05mol混合气体,是因为存在2NO2N2O4,可求得N2O4为0.01mol,NO2为0.04mol,故C正确;

D项,得到2.54g沉淀时,消耗0.06molNaOH(浓度为1.0mol·

L-1),体积为60mL,故D错误。

16.某混合物X由Al2O3、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现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质量减少3g的固体一定是混合物

B.步骤Ⅱ中质量减少的物质一定是Cu

C.根据上述步骤Ⅱ可以得出m(Fe2O3)∶m(Cu)=1∶1

D.根据步骤Ⅰ、Ⅱ可以判断混合物X的成分为Al2O3、Fe2O3、Cu、SiO2

【解析】9.4gX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6.4g不溶物,固体部分溶解,原固体中至少含有Al2O3、SiO2的一种物质;

6.4g固体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蓝色溶液中存在铜离子,发生了反应:

Fe2O3+6H+=2Fe3++3H2O、Cu+2Fe3+=2Fe2++Cu2+,说明混合物中一定存在铜和Fe2O3,1.92g固体为铜,则A.Al2O3、SiO2都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步骤I中减少的3g固体可能为氧化铝或二氧化硅,不一定为混合物,A错误;

B.步骤II中发生了反应:

Fe2O3+6H+=2Fe3++3H2O、Cu+2Fe3+=2Fe2++Cu2+,6.4g固体为铜和Fe2O3的混合物,减少的为铜和氧化铁,B错误;

C.6.4g变成1.92g,质量减少:

6.4g-1.92g=4.48g,减少的质量为Fe2O3和部分Cu,剩余的1.92g为铜,设铜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反应Cu+2Fe3+=2Fe2++Cu2+可知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也为x,则64x+160x=4.48,解得x=0.02mol,氧化铁的质量是0.02mol×

160g/mol=3.2g,铜的质量是6.4g-3.2g=3.2g,则m(Fe2O3)∶m(Cu)=1∶1,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氧化铝和二氧化硅至少含有一种,D错误;

本题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注意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检验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现象判断存在的物质,选项C为难点和易错点,注意合理分析题中数据,根据题中数据及反应方程式计算出铜和氧化铁的物质的量。

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填化学式)。

(3)①、④、⑤、⑨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4)写出元素③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元素②的单质与元素⑧最高价含氧酸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HNO3>H2CO3>H2SiO3(3).NaOH或NaClO或NaClO2或NaClO3或NaClO4等(4).HNO3+NH3

NH4NO3(5).C+2H2SO4(浓)

CO2↑+2SO2↑+2H2O(6).Al3++3NH3·

H2O

Al(OH)3↓+3NH4+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C,③是N,④是O,⑤是Na,⑥是Al,⑦是Si,⑧是S,⑨是Cl。

(1)元素⑦的原子序数是14,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是N>C>Si,则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3)①、④、⑤、⑨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例如NaOH或NaClO或NaClO2或NaClO3或NaClO4等;

(4)元素③的气态氢化物氨气与其最高价含氧酸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NH3=NH4NO3,元素②的单质与元素⑧最高价含氧酸浓溶液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如图转化的反应,其中M是仅含非金属的盐,所以一定是铵盐;

Z分解得到N,N可以转化为⑥的单质;

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判断⑥是金属铝,可知N是氧化铝,电解生成金属铝,Z是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所以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

H2O=Al(OH)3↓+3NH4+。

18.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

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

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Ⅰ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过程Ⅱ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

则浸出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一种酸根)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氧化还原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和Ⅳ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Ⅳ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2Al+2OH-+2H2O

2AlO2-+3H2↑

(2).4Co2O3·

CoO+Na2S2O3+11H2SO4

 

12CoSO4+Na2SO4+11H2O(3).Co2O3·

CoO可氧化盐酸产生Cl2,污染环境(4).2Al3++3CO32-

+3H2O

2Al(OH)3↓+3CO2↑(5).调整pH,提供CO32-

,使Co2+沉淀为CoCO3

(1)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Al+2OH-+2H2O=+2AlO2-+3H2↑;

(2)Co3O4和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SO4、Na2SO4和H2O,反应方程式为:

4Co3O4+Na2S2O3+11H2SO4=12CoSO4+Na2SO4+11H2O,所以加入Na2S2O3的作用是还原Co3+,盐酸具有还原性,能被Co2O3•CoO氧化生成有毒的氯气而污染环境,所以不能盐酸;

(3)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3++3CO32-+3H2O=2Al(OH)3↓+3CO2↑;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中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Ⅳ中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

【考点定位】考查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涉及化合价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电极方程式书写、化学计算等。

【名师点晴】准确分析实验流程是解题关键,操作Ⅰ利用了铝能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将铝从废料中分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