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017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6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

(2)颇负盛名()

A.担负;

B.遭受;

C.享有。

(3)也傍桑阴学种瓜()

A.傍晚;

B.靠近;

C.依靠。

(4)愈是寒冷()

A.(病)好;

B.较好;

C.叠用,跟“越……越”相同。

(5)报得三春晖()

A.光辉;

B.月亮;

C.恩情。

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满陂(bō)寒漪(yī)

B.耘田(yú

n)稚子(zì

C.玉磬(qì

nɡ)供耕织(ɡò

nɡ)

D.蚌壳(bè

nɡ)旖旎(ní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烟波浩渺晶莹澄澈离乡背井

B.风光旖旎碧波万倾晃然大悟

C.巍峨雄奇顶天立地清光四溢

D.乐此不疲相映成趣美妙绝伦

4.下列对《游子吟》理解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绝句。

B.因孟郊曾犯罪入狱,故有“诗囚”一称。

他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C.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和《游子吟》中“吟”意思不相同。

D.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用阳光比喻母爱,用小草比喻儿女,形象生动地抒发了作者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颂之情。

5.下列对《月是故乡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一个“爱”字,奠定感情基调,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

B.“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

”这一句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抒发热爱故乡的情感。

C.作者喜欢故乡的“小月亮”而不喜欢别的地方的“大月亮”,是因为故乡的“小月亮”小得可爱。

D.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四、填空题。

(22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8分)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也没有人管。

(2)在瑞士莱蒙湖上,在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的大海中,在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2.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5分)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数也数不过来。

()

(2)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

(3)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有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相当的有名声。

(4)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中的那个月亮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

(5)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非常美好的,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我都非常喜欢。

3.《月是故乡明》的作者季羡林借唐代大诗人的《》中的诗句为题来写,表达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我还积累了借月思乡的诗句:

(4分)

4.照样子写句子。

(2分)

例: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5.古诗填空。

(3分)

牧童归去横牛背,。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五、阅读理解。

(23分)

(一)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13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其中的“物”在文中指的是。

“人”指的是的人。

(2分)

2.“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句中“旁的花”可能指的是:

(最少写两种)(2分)

3.下列对句子或语段的理解,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在括号里。

(1)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

B.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C.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坚强不屈秉性。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C.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的嘱咐:

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对外祖父这段话概括最准确的是()。

A.这段话表达了“我”对外祖父的热爱与不舍之情。

B.这段话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与眷念之情。

C.这段话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与眷念之情。

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5.梅花的特点是什么?

6.从外祖父的这番话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二)课外阅读。

有一种爱,带我们走远

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一位运动员,她并没有获得金牌,却让世人为之动容,她就是体操赛场年龄最大的选手,33岁的丘索维金娜。

②丘索维金娜出生于1975年6月。

1991年至2008年,6次参加世锦赛赢得7枚奖牌,5次参加奥运会,1992年夺得团体金牌,3次参加亚运会,2002年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冠军、平衡木亚军……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奇迹,而奇迹背后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她最柔软而坚强的心,为爱无悔付出的感人故事: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得白血病的儿子阿廖沙。

③1996年,丘索维金娜参加完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退役,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三年后,活泼可爱的儿子阿廖沙出生。

然而,2002年,一纸诊断书几乎摧毁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阿廖沙被诊断患上白血病。

为了支付儿子昂贵的医药费,丘索维金娜毅然决然地选择复出,并尽可能多地参加比赛,争取多赢奖金的机会。

这位本来专攻跳马项目的选手,从26岁起,努力使自己变成了全能型运动员,每次都能够参加所有的比赛项目。

她本来只是一名身高1.53米,体重44公斤的女子,为了儿子,引爆了自己所有的能量。

再苦再累,只要一想到正在与病魔抗争的儿子,她就会激情饱满地在赛场上拼搏。

她为儿子倾注了所有的爱,儿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丘索维金娜说:

“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

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他就是我的动力。

④母爱,千丝万缕,牵动着我们每一处神经。

母爱能让一个人走多远?

33岁的丘索维金娜会告诉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拼搏——()抗争——()(2分)

2.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奇迹。

(改为肯定句)(2分)

3.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用只要……就……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第2自然段,你会发现这段中用了许多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读出了什么?

5.丘索维金娜没有获得金牌却让世界为之动容,是什么原因?

在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后面打“√”。

①她很爱国,这么大的岁数还为国争光。

()

②她爱儿子,为儿子付出一切的精神打动了人们。

③她在每一个项目上表现都非常出色,让人们为之动容。

④她33岁的“高龄”仍然驰骋赛场,为荣誉而战的精神值得钦佩。

六、习作。

(30分)

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得到启示,过得快乐。

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启发,请写下来。

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得到的启示写明白,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5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铁铲随意拔草桑叶逛街

承认昼夜蜻蜓耕耘锄头

供(A)奉供(B)给提(B)供

供(A)养供(B)应供(A)职

摇(B)晃明晃(A)晃晃(B)动

晃(A)眼晃(B)悠一晃(A)

(1)能书善画(A)

(2)颇负盛名(C)

(3)也傍桑阴学种瓜(B)

(4)愈是寒冷(C)

(5)报得三春晖(A)

2.给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C)。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4.下列对《游子吟》理解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D)

5.下列对《月是故乡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1)爬上房就爬上房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一朵花也不开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2)风光旖旎平沙无垠碧波万倾巍峨雄奇

(1)(不可胜数)

(2)(离乡背井)

(3)(颇负盛名)

(4)(相映成趣)

(5)(美妙绝伦)

3.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线穿取当银钲。

1.梅花有节气

2.桃花杏花梨花迎春花

(1)C

(2)C

(3)C。

4.排比句: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比喻句:

5.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6.领悟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领悟到作为中国人就应像梅花那样不畏严寒,坚忍不拔,做个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人。

(意思对即可)

1.拼搏——(奋斗)抗争——(反抗)

2.这一切都说是奇迹。

3.只要有时间,我就锻炼身体。

4.从这些数据中我读懂了丘索维金纳参加比赛的次数多,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5.②√

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部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通过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等五位名人的“寻根问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备受关注。

在片中陈冲有句名言:

“你是谁?

你爱的人是谁,你就是谁;

你是什么?

你影响了别人什么,你就是什么。

其实,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星球的永久居民。

不过,你既然来了这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精神的力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长篇小说,是苏联时会主义文学中一部最辉煌的名著,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被译为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盛传不衰。

俗话说,猫有九条命。

文学作品也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吧!

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没有过时,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精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人,一定要有精神的,正因为有了精神,才支撑和鼓舞了保尔和许多革命老前辈们为了人们的利益而艰苦奋斗,流血牺牲。

也正因为有精神才支撑和鼓舞我们广大人民群为建设自己的美好未来而信心百倍地忘我劳动。

这正是我们应该珍惜和发扬的。

人们可以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作为作家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但却不能不承认作为一个人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战胜困难与厄运抗争的坚韧和勇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不同的青春有着共同的旋律--这就是理想、信念、意志和饱满的激情所铺成的生命之歌。

保尔的生命之歌响彻在作品的始终,更浓缩在他有关人性、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乃至人生荣辱观念的许多名言警句之中。

这些文学警句被一代代读者抄录着,汲取着,而且还将继续传承下去--只要人们也像保尔一样珍惜自己的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之活了32岁,他英勇斗争了一生,他同保尔的经历完全交织在一起,很难把这两者分开。

保尔这个自传式的人物,极平凡,有伟大。

众多的读者在读完这部小说之后,都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

他是在党,主要是老一辈的党员的教育。

培养下,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在劳动、战斗、工作各个方面刻苦学习和严格要求自己,终于锻炼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理想。

坚毅的意志和刚强的性格。

他始终都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并且将自己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这样他终于通过了种种考验,实践了他在故乡烈士公墓前立下的誓言--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保尔的伟大理想是我们后人应该学习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空谈理想是无济于事的。

要苦干,就实干,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发挥献身精神,我国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也是为实现我们伟大理想,为争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早日实现而战斗的!

【解析】

试题分析:

这则材料由事例和阐述组成,事例部分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说起,落脚点在陈冲的话上,阐述部分明确表明看法,结合起来,材料指向一个话题:

每个人在世间是“过客”而非“做客”,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清楚:

怎样在短暂的人生中活出自己,在苍茫的世间留下自己的痕迹。

角度一:

生命不能长久,精神(影响)可以不朽。

角度二:

活着的使命在于,认识自我,修炼自我,完成自我。

角度三:

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留下自身的价值,更在于让自身的价值惠于众人。

“价值”的意义在于传递智慧之真、大爱之善、诗意之美,最终成就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在后人心中刻下永久的印记。

泰戈尔说:

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歌德说:

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

参考立意:

人生的意义取决于行为及所产生的作用;

生命不能永久,精神(影响)可以不朽;

知晓“来处”,认识自我,思考未来;

不做“过客”做“常客”等。

如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留下自身的价值,更在于让自身的价值惠于众人。

选材分析:

这里的“价值”不论大小、轻重,只要它能证明生命真实的存在过,众人真切的领受过,就可以了。

这里的“众人”可以是亲友、同事,可以是陌生人乃至敌人,可以是弱者或边缘人,可以是后人、世世代代,可以是宇宙中任何存在的生灵。

本角度适宜从现实中选材。

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央视原创节目《秘密大改造》,每期甄选一位平民英雄、平凡好人,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免费改造他们的老旧居室。

电视节目中,他们破败的居家环境、感人的先进事迹深深击中观众的心。

材料二:

中科大学工处通过“一卡通”系统对每月就餐60次以上,平均费用分别在4.0元和3.7元以下的学生,进行自动“锁定”。

核实情况后,系统会在这该生“一卡通”账户中按月存入相应补助。

材料三:

“希望有一天咱村也能走出一个黄大年,走出一个陈景润,走出一个钱学森。

”广西省某村负责扶贫工作的村支书陆小军写下对贫困学生的殷切期望,装进信封,寄给17名本村在外求学的贫困学子。

请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给《秘密大改造》节目组、中科大学工处、受助贫困学生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不少于800字。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致贫困学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我和你们一样,我也是受资助的学生之一。

我有些心里话想跟你们说。

托尔斯泰说过: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家庭暂时的困境不是家长主观造成的,也不是我们希望的。

每个人虽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和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立志成才。

况且,贫困不是罪过,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生在困难家庭里也不是耻辱,而是更加激发我们追求成功的催化剂。

因此,希望同学们要“不以己悲”,正确认识暂时的困难,要立足现实,发奋自强,千万不要陷入“贫穷——无知——更贫穷”的恶性循环里。

希望同学们要将家庭的暂时困难告知学校、老师,把学校当作你温暖的家,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亲人,把同学当作你亲密的兄弟姐妹。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加强了救助,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得到了帮助,极大缓解了家庭生活的压力。

人生道路关键的就是那一两步,如果能得到帮助,那无疑是十分幸运的。

常言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

得到别人的帮助,不是为博得别人的怜悯,而是“借力”,帮助自己站在更高的平台,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以帮助那些更需要自己帮助的人。

希望同学们安心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最终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人,能够达到自己最好境界的人。

老师们每逢看到很多贫困学生得到帮助,安心努力的在奋发图强,内心十分欣慰,与此同时每逢看到、听到极少数受资助同学违规违纪、不懂感恩、不努力学习、不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不爱护环境、不尊敬师长,说实话,深感痛心疾首。

为此,我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想推心置腹、真诚的对大家说,我们虽然经济贫困,但我们的思想不能贫穷、行动不能落后、品德更不能卑劣。

我们力所能及可以做的事很多,不乱丢纸屑果皮,随手拣起一个塑料袋丢进垃圾桶;

自觉爱护环境和教室卫生,主动帮助同学,主动为学校和班集体义务做事;

不浪费水电;

少些玩耍,多些用功;

多理解父母的艰辛,少浪费一分钱;

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等等。

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

亲爱的同学,让我们以一个主人翁的态度一起行动吧!

让我们在祖国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扬起我们的理想风帆,破浪前,以成就我们大家的美好未来!

【详解】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种任务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

在作文材料所规定的具体情境的范围内,命题人提出相关指令,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任务(要求)来写作。

简单理解即是“材料+任务”型作文。

即在材料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具体的写作任务指令。

它要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内容与含意,在此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

命题人特意增加了包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