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0966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分类、主要技术指标、系统组成;

2.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

3.掌握计算机数据和字符的编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主要概述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特点、指标和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

冯·

诺依曼、莫尔定律、字长、存储容量、位数。

知识点:

1945年,冯·

诺依曼研制了EDVAC计算机,该计算机采用了存储程序方案,开辟了“存储程序自动控制”现代计算机的先河,称为冯·

诺依曼计算机。

目前的计算机基本是基于冯·

诺依曼计算机的模型和原理研制的。

一般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此后,存储器芯片集成度、性能大体上每18个月翻一番,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了解微型计算机的指标和分类。

第二节

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软件分类。

裸机、微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芯片为核心,配以存储器、I/O接口、输入/输出设备以及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裸机,简称微机。

微机的硬件系统称为裸机,它要配上系统软件才能工作。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软件系统的分类。

第三节

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数制和各种数制的转换方法。

基2码、数制、除2取余法、乘2取整法。

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分为两大类:

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

对计算机而言,不论是控制命令还是数据信息,它们都要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即基2码)来编码表示。

在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

另外,为便于人们阅读及书写,常常还要用到八进制计数及十六进制计数来表示二进制计数。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是十进制。

这就涉及到数制的转换问题。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数制的转换方法,特别是十进制、二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第四节

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的编码方法。

原码、反码、补码、BCD码、ASCII码。

任何数据在计算机中都用二进制表示,而数据又有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两种。

数值数据常用的编码有原码、反码和补码。

由于补码编码有许多优点,因此大多数微机数字与字符采用补码进行编码。

在计算机内部的十进制数的编码通常是BCD码。

对于非数值数据,字符通常用ASCII编码,而汉字则需要两个字节来进行编码。

要求学生掌握数值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的编码方法,了解BCD码,掌握一些比较特殊的字符的ASCII码值。

(三)课后练习

教材第一章习题:

1.1、1.6、1.7、1.8、1.9、1.10、1.11、1.1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

第二章微处理器结构

1.了解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

2.了解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

3.掌握Intel8086微处理器的功能结构;

4.掌握Intel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寄存器。

主要介绍了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

80x86。

1971年美国Intel公司推出的4004微处理器是历史上第一片微处理器,从此,微处理器经历了四代的发展,从4位微处理器发展到现在的64位微处理器。

而同一系列的微处理器是向下兼容的。

了解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

主要介绍微处理器的典型结构,Intel8086微处理器的功能结构及其内部寄存器。

内部总线、ALU、BIU、地址加法器、物理地址、段地址、偏移地址、EU、FLAGS、规则字。

典型的微处理器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阵列。

8086微处理器内部结构可分为总线接口单元和执行单元。

总线接口单元是8086与存储器和I/O设备之间的接口部件,负责对全部引脚的操作。

8086微处理器是通过地址加法器形成物理地址来对外部进行寻址的。

8086微处理器内部有14各16位寄存器,包括通用寄存器、指针与变址寄存器、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和标志寄存器。

其中CS与IP寄存器配合使用;

SS与SP、BP配合使用。

标志寄存器存放了状态和控制信息。

为了实现规则字的寻址方式,提高计算机速度,8086微处理器利用两个引脚互相配合工作,从而产生了8086系统的存储器结构。

要求学生了解微处理器的通用结构,了解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掌握8086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熟悉8086内部寄存器(特别是标志寄存器各个标志位的功能),掌握8086系统的存储器结构。

教材第二章习题:

2.3、2.4、2.5、2.6。

第三章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

1.了解指令系统的概念;

2.掌握8086微处理器汇编指令的寻址方式;

3.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的各种指令。

主要介绍指令系统的一般概念和格式。

指令系统、操作码、地址码。

程序由指令组成,通常一条指令对应一种基本操作。

一台计算机的指令集合,就是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每种计算机都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彼此互不兼容,但同一系列的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向上兼容。

指令由操作码字段和地址码字段组成,操作码字段用来说明指令要完成的操作,而地址码字段则用来描述指令的操作对象。

指令有机器指令和汇编指令两种形式。

机器指令由基2码组成,是计算机能直接理解和执行的指令,但这种指令不好记忆、理解和使用。

汇编指令是用助记符来代替基2码的指令,它便于书写、使用。

但计算机需要先把汇编指令翻译成机器指令才能识别和执行。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了解汇编指令的特点。

主要介绍8086微处理器的各种数据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数据寻址、指令寻址、操作数。

寻找和获得操作数、操作数存放地址或指令转移地址的方法称为寻址方式。

8086微处理器的寻址方式分为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

计算机执行指令的目的是对指定的操作数进行规定的操作,因此如何获得操作数的存放地址很重要。

8086微处理器里获取操作数和操作结果的存放地址的方法称为寻址方式。

操作数及操作结果存放的地点有:

存放在指令的地址码字段中;

存放在寄存器中;

存放在存储器的数据段、堆栈段或附加数据段中。

对应三种基本寻址方式:

立即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方式和存储器寻址方式。

而存储器寻址方式又可分成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基址变址寻址方式和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

要求学生掌握8086微处理器汇编语音的各种寻址方式的格式、意义、适用场合。

主要介绍8086微处理器指令系统的各种指令。

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串、转移。

8086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包括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串操作指令、控制转移指令和处理器控制指令。

其中,数据传送指令又可分为通用传送指令、累加器专用传送指令、地址传送指令和标志传送指令;

算术运算指令包括二进制数的运算和十进制数的运算指令;

移位指令按移位方式分为逻辑移位指令、算术移位指令、循环移位指令;

串操作指令包括串传送指令和串比较指令;

控制转移指令包括无条件转移和条件转移指令、子程序调用和返回指令、循环控制指令、中断指令及中断返回指令。

逻辑运算指令与数字逻辑的逻辑计算是对应的,但逻辑运算是按位操作。

要求学生掌握汇编语音中常用的各条指令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教材第三章习题:

3.2、3.3、3.5、3.7、3.8、3.11、3.12。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加强本章知识的巩固。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了解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2.掌握汇编语言的伪指令;

3.掌握汇编程序的完整结构形式;

4.了解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

5.了解流程图的组成和设计方法;

6.掌握常用的BIOS调用和DOS调用;

7.了解宏汇编,掌握子程序的结构形式与操作;

8.掌握各种程序结构的汇编语言实现方法。

主要介绍汇编语言的程序格式。

源程序、标号。

汇编语言源程序由指令语句和伪指令语句组成。

指令语句和伪指令语句的格式是类似的,由名字、操作码、操作数和注释组成。

要求学生对汇编语句的格式有所了解。

主要介绍汇编语言的伪指令。

伪指令。

伪指令又称为伪操作,它不是在程序运行期间由计算机来执行的,而是在汇编程序对源程序汇编期间由汇编程序处理的。

伪指令不产生相应的机器代码。

伪指令包括定义符号的伪指令、定义数据的伪指令、定义程序开始和结束的伪指令、指令集选择伪指令、地址计数器与对准伪操作,能完成如处理器选择、定义程序模式、定义数据、分配存储区、指示程序结束等功能。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伪指令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第三节

主要介绍汇编程序的完整结构形式。

段定义。

汇编源程序结构具有完整段定义形式。

简化段定义形式,编程时选用哪一种形式,可根据汇编程序版本说明和编程方便来决定。

汇编程序在把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时,必须确定标号和变量的偏移地址,并且需要把有关信息通过目标模块传送给连接程序,以便连接程序把不同的段和模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可执行程序。

因此,需要用段定义伪操作。

此外,还必须明确段和段寄存器的关系,把段地址装入段寄存器中。

要求学生掌握汇编程序的完整结构,能熟练写出相关的伪操作。

第四节

主要介绍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

源文件、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

在计算机上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步骤是:

首先用编辑程序建立.ASM源文件,然后用MASM程序把.ASM文件汇编成.OBJ文件,接着用LINK程序把.OBJ文件连接成.EXE文件,最后用DOS命令直接键入文件名就可执行该程序。

要求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的上机基本技巧,懂得如何编写并最终生成可执行文件。

第五节

主要介绍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

包括:

流程图的组成和设计方法;

常用的BIOS调用和DOS调用;

宏汇编的使用;

子程序的设计;

各种程序结构的设计方法。

流程图、BIOS、宏、子程序、顺序、分支、循环。

流程图使用一些图框表示各种操作,它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可以把程序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有助于编写正确的程序。

对于程序设计人员,流程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BIOS是IBM-PC机的监控程序,固化于微机主板的ROM中,它的内容主要有系统测试程序、初始化引导程序、I/O设备的基本驱动程序和许多常用程序模块,它们一般以中断服务程序的形式存在。

BIOS调用就是人们借用微机BIOS固有的I/O操作程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由于它以固化在计算机中,人们不必把它写入自己的程序,只需指明位置即可。

BIOS调用时的基本步骤:

设置分功能号、置入口参数、使用中断语句INTn、分析出口参数。

在汇编语言里,除了可以调用BIOS调用之外,还能调用DOS操作系统的中断。

只需使用8086指令系统软中断指令INTn。

当n=5~1FH时,调用BIOS中断;

当n=20~3FH时,调用DOS中断。

DOS中断中的INT21H是一个具有调用多种功能的服务程序的软中断指令,称为DOS系统功能调用。

在程序设计中,为了简化程序的设计,将多次重复使用的程序段用宏指令代替。

由宏指令定义的宏指令体在汇编时展开。

也可把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段定义为子程序,供其他程序调用,类似于C语言的函数。

所有的程序都由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组成。

要求学生了解流程图的组成和设计方法,掌握常用的BIOS调用和DOS调用,了解宏汇编,掌握子程序的结构形式与操作,区分宏汇编和子程序的特点,掌握各种程序结构的汇编语言实现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践环节:

实验1——DOS功能调用;

实验2——子程序的编写。

课后练习:

教材第四章习题:

4.3、4.4、4.5、4.6、4.7、4.9、4.10、4.12、4.14。

第五章微处理器总线时序和系统总线

1.了解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2.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引脚功能、系统配置;

3.熟悉8086微处理器的基本时序;

4.了解微机的系统总线。

主要介绍了描述微处理器的各种性能指标。

主频、地址总线宽度、高速缓存。

微处理器从诞生到今,制造工艺越来越先进,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晶体管数成倍增长。

但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仍然由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组成,其性能大致反映了它所配置的微机的性能。

要求学生了解微处理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主要介绍8086微处理器的引脚功能、系统配置。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最小方式。

8086微处理器是Intel系列的典型微处理器,其40条引脚信号按功能可分为四部分——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以及其他(时钟和电源)。

地址总线是用于确定CPU要访问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信号;

数据总线用于在CPU和内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

控制总线用于传输CPU送到其他部件的控制命令。

当8086微处理器工作于最小方式时,可构成小型的单处理机系统,这时,8086微处理器可通过地址锁存器和数据收发器和存储器、I/O接口通信。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8086微处理器各引脚的意义和使用方法,掌握8086工作在最小方式下的系统配置方法。

主要介绍8086微处理器的基本时序。

时钟周期、指令周期、总线周期。

计算机的工作是在时钟脉冲的统一控制下,一个一个节拍地实现的。

时钟脉冲的重复周期称为时钟周期。

每条指令的执行由取指令、译码和执行等操作组成,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

8086与外部交换信息是通过总线进行的,CPU的每一个这种信息输入、输出过程需要的时间称为总线周期。

8086CPU的操作分为内操作和外操作。

外操作是系统对CPU的控制或CPU对系统的控制,主要有:

存储器读/写、I/O端口读/写、中断响应、总线保持、总线请求/允许、复位和启动。

要求学生了解总线周期的特点,掌握总线读操作、总线写操作、中断响应操作、总线保持/响应的周期时序。

主要介绍微机的系统总线。

内总线、外总线、片总线。

总线是用来连接各部件的一组通信线。

微机总线可分为:

片总线、内总线和外总线。

内总线即系统总线,是微机系统中各插件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总线完成一次数据传输要经历四个阶段:

申请占用总线、寻址、数据传输、结束。

总线上的数据传输的方式有:

同步传输、异步传输、半同步传输。

目前,系统总线包括:

PC总线、VL和PCI总线、ISA总线、EISA总线、通用串行总线USB等。

要求学生了解总线的分类和目前各种系统总线的概况。

教材第五章习题:

5.1、5.2、5.4、5.5。

第六章主存储器

1.了解各种类型存储器的引脚和使用方法;

2.掌握CPU和存储器的连接方法;

3.掌握存储器的扩展方法。

主要介绍存储器的一般概念和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ROM、RAM。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信息的部件。

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和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要求学生了解存储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介绍随机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典型芯片。

SRAM、DRAM。

RAM可分为SRAM和DRAM两种。

SRAM不需要刷新电路,但集成度较低,功耗较大,典型SRAM芯片有Intel6116、6264、62256等;

DRAM集成度高,功耗低,但需要刷新,典型的DRAM是Intel2164A。

要求学生了解SRAM和DRAM的工作原理,掌握典型RAM芯片的引脚功能。

主要介绍只读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典型芯片。

掩膜ROM、EPROM、EEPROM。

只读存储器ROM的信息在使用时是不能改变的,只能读出,不能写入,一般存放固定程序。

ROM大致分为:

掩膜ROM在制成后就不能修改。

EPROM可利用紫外线擦除器进行擦除改写,典型EPROM芯片有2716、2732等。

EEPROM是电可擦可编程的,速度快,改写方便,典型的EEPROM有Intel2816。

要求学生了解各种ROM的工作原理,掌握典型ROM芯片的引脚功能。

4.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CPU与存储器的连接方法和存储器的扩展方法。

5.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址译码器、位扩展、容量扩展。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通常通过地址译码器74LS138完成。

存储器扩展可分为位扩展和容量扩展,通常也要利用地址译码器来实现。

6.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地址译码器的使用方法,能利用地址译码器实现CPU与存储器的连接,实现存储器的扩展。

实验3——I/O地址译码器实验。

教材第六章习题:

6.1、6.2、6.6、6.7、6.8、6.9。

第九章定时/计数接口电路

1.了解定时/计数的概念;

2.掌握可编程定时/计数器Intel8253的内部结构、引脚和使用方法。

主要介绍定时/计数的基本概念。

软件定时、硬件定时。

定时/计数就是通过硬件或软件方法产生时间基准,用于实现系统的定时、延时等控制需求。

定时的实现方法有:

软件定时、纯硬件定时和可编程硬件定时/计数器。

软件定时会完全占用CPU的时间,降低CPU的利用率。

纯硬件定时条件不方便。

因此常用可编程硬件定时/计数器实现定时。

要求学生了解定时的概念和各种定时实现方法的特点。

主要介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Intel8253。

分频器、方波发生器。

Intel8253拥有3个独立的16位计数器,可进行二进制或BCD码计数。

它有六中工作方式:

方式0~方式5。

一旦CPU通过Intel8253的控制端口写入控制字,即可令其计数器进行计数。

要求学生掌握可编程定时/计数器Intel8253的内部结构、引脚,掌握Intel8253的6种工作方式,掌握其编程和使用方法。

实验4——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

教材第九章习题:

9.2、9.7、9.8、9.9。

第十章并行和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